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0 毫秒
1.
血浆纤维蛋白原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华 《医学信息》2006,19(5):867-868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 150例入选者,随机分为两组,病变组100例为ACS患者,对照组50例为正常体检人群,均测定血浆FIB。结果 QFIB在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中,FIB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P〈0.01);③发生心脏事件患者(UA组出现AMI,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源性死亡),FIB水平更高。结论 血浆FIB水平与ACS呈正相关,说明血浆FIB在冠脉粥样斑块的形成、稳定性及继发血栓方面有重要意义,是ACS的危险因素,且对评价病情轻重、估计预后有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变化及cTnI与FIB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凝固法检测43例AMI患者(AMI组)和43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cTnI和血浆FIB水平,并分析AMI组患者cTnI与FIB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MI组cTnI和FI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MI患者cTnI水平与FIB呈正相关(r=0.503,P<0.01)。结论:cTnI和FIB水平的检测对AMI诊断、监测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h17和Treg细胞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Th17细胞和Treg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51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25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27例同期住院的健康对照者,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实时定量PCR和ELISA法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百分率、关键核转录因子RORγt、STAT3和Foxp3 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IL-17A和TGF-β1的浓度。结果:①ACS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百分率、RORγt和STAT3 mRNA显著高于SA患者和对照组(P<0.01);②与SA组和对照组相比,ACS患者CD4+CD25+Foxp3+Treg和CD4+Foxp3+Treg细胞百分率,Foxp3 mRNA的表达以及血浆TGF-β1的浓度显著降低(P<0.01)。结论:ACS患者外周血中Th17/Treg失衡,Th17/Treg失衡可能与斑块的不稳定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洪燕 《医学信息》2002,15(7):464-465
目的 研究血小板 CD40 L/CD15 4和可溶性 CD40 L/CD15 4是否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炎性过程中起作用。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大学附属医院的患者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5例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2 5例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15例 ,健康对照者 12例。测定血小板 CD40 L/CD15 4,血小板 P-选择素 / CD6 2 P和可溶性 CD40 L/ CD15 4血清浓度。结果 用均数 (标准差 )表示 ,在心肌梗死组血小板CD40 L/ CD15 4表达为 6 .2 (2 .3)平均荧光强度 ,在不稳定性心绞痛组为 11(3.3) ,与心肌梗死组相比 P<0 .0 0 1;在稳定性心绞痛组为 3.6 (0 .9…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类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100B、MCP-1、COX2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其与不同类型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以及诊断意义.方法 选择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34例,根据诊断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5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组69例,另选取61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SAP组,及健康体检者45名为健康对照组.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S100B、MCP-1、COX-2及hs-CRP水平.结果 AMI组和UAP组S100B、MCP-l、COX2和hs-CRP等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SAP组MCP-1,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X2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MI组和UAP组S100B、MCP-1、COX2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100B、COX2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斑块稳定性病变严重程度的预测因子,调节S100B及COX2可能成为治疗冠脉综合症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浆L-选择素(L-selecti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和同期体检健康者各98例。ELISA检测血浆L-selectin和TNF-α浓度。结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浆L-selectin和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正常者(均P<0.01),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L-selectin和TNF-α浓度均显著高于临床缓解期患者(均P<0.01),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浆L-selectin和TNF-α浓度与动脉血气指标显著相关(均P<0.01)。结论:L-selectin和TNF-α参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生理过程,指标测定有助于评估慢性支气管炎病情轻重及预后。  相似文献   

7.
《微循环学杂志》2016,(2):18-20
目的:分析手术中大量失血和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血小板减少与凝血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手术大出血患者(手术大出血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急性髓系白血病组)各30例,体检健康人群30例为健康对照组,平行检测三组血小板计数(PL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比较各指标组间差异,分析各组PLT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手术大出血组、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LT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组更低(P0.01);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T、APTT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手术大出血组较急性髓系白血病组PT、APTT延长,INR升高(P0.01);手术大出血组FIB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相关性分析表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PLT与FIB水平呈负相关(r=-0.374,P0.05)。结论:术中大量出血患者PLT高于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但凝血功能较差,出血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外周血Th1/Th2和自然杀伤细胞表达变化。方法: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组,21例),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白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自然杀伤细胞(NK)浓度及IFN-γ/IL-4比值检测,并与同期住院稳定心绞痛患者(SAP组,25例)以及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0例)比较。结果:AMI组血清IFN-γ浓度及IFN-γ/IL-4比值均明显高于AP组和对照组,而血清IL-4和NK细胞浓度则显著低于后两者(P<0.01)。结论:AMI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且以Th1优势状态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其预后的关系进行相关探讨,为ACS的防治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在ACS患者预后中所起到的作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8-01/2010-05入住我院符合ACS诊断标准的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38例;选取同期在我院门诊上健康体检的健康人44例和入住我院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法)进行hs-CRP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4组研究对象hs-CRP平均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病例组(包括AMI患者和UAP患者)的hs-CRP表达水平均高于SAP组,SAP患者血清中的hs-CRP高于健康体检者。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hs-CRP为ACS的危险因素,并且其表达水平与ACS成正相关(P0.05)。结论:ACS患者的hs-CRP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增高,与ACS患者的病情轻重也有关,hs-CRP对ACS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可溶性白细胞分化可溶性抗原40配体(sCD40L)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发病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及机制。方法:根据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标准选择86例患者,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CHD)17例,ACS组69例,其中不稳定心绞痛(UA)5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1例,入院当天采用ELISA测定血清sCD40L浓度和hs-CRP水平。随诊2个月,观察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ACS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MI组略高于UA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CD40L和或hs-CRP升高组心血管事件较正常组增多。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早期外周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明显升高,提示CD40/CD40L系统与ACS的发生有关,并与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协同,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