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 87例剖宫产术采用腹部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研究组,103例剖宫产术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硬结研究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研究组(97.70%)高于对照组(9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甲级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短。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下腹部横切口不缝合法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腹部横切口的愈合与美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1月采用下腹部横切口行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异位妊娠剖腹探查术等,皮肤皮下未缝合采用苯扎氯铵贴粘贴。结果不缝合组:切口感染0例,无红肿、硬结、线接反应,术后平均住院天数6.5d。缝合组:切口感染5例,平均住院天数8.5d,皮下硬结85例,线接反应91例,缝线疤痕93例。结论下腹部横切口皮肤皮下未缝合采用苯扎氯铵贴粘贴切口愈合好、无异物刺激,无缝线反应,解剖层次对合整,切口平整呈线状,无缝线疤痕,消除了对拆线的恐惧,出院时间缩短,住院费用减少,切口美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促进产科腹部横切口愈合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200例产科经下腹横切口的剖宫产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选取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入住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产科经下腹横切口的剖宫产病例,其中2001年1月至2002年12月为对照组,总计1992例。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31日为观察组,总计2318例。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率为0.26%,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率为2.91%,两组切口愈合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改进缝合方法,提高缝合技巧,精心处理手术中诸多细节和高危病例,能促进产科腹部横切口的良好愈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310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常规缝合腹壁与317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层产妇的术后腹部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产妇年龄,孕产次,产科合并症等相关因素比较无差别。两组间的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程度,愈合情况的比较,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采用连续缝合筋膜层和皮内连续缝合皮肤切口,而不缝合皮下脂肪层,这样既节省时间又减少了皮下异物刺激和硬结。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患者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皮内缝合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剖宫产术是处理难产的手术方式之一,但近年来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所以术后腹部切口愈合一直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如何改进术式,减少手术并发症,是产科医生的努力方向。为寻求一种简单快捷的美观的术式,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317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患者不缝合皮下脂肪层直接皮内缝合经术后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组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产妇10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关闭腹膜缝合腹直肌前鞘后,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对照组常规缝合腹膜、腹直肌前鞘、皮下脂肪层,分析2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不缝合皮下脂肪组织效果显著,术后切口疼痛较轻,无硬结,无脂肪液化发生,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靳钦英 《吉林医学》2012,33(23):4968-4969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宫产脂肪层不缝合自然对合法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随机选取45例采用横切口剖宫产脂肪层不缝合皮肤埋缝设为观察组,将40例采用传统缝合的剖宫产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和平均住院天数有明显缩短,观察组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愈合后皮肤较对照组平整成一条线形状,皮下无硬结。结论:横切口剖宫产脂肪层自然对合法的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剖腹产腹部纵切口不同缝合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12月该院剖宫产手术的产妇210例,随机选取120例进行改良式缝合法作为观察组,对照组90例,采取传统缝合法进行缝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切口甲级愈合115(95.8%)例,乙级愈合5(4.2%)例,对照组甲级愈合80(83.3%)例,乙级愈合10(16.7%)例,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缝合法用于剖宫产腹部纵切口的临床效果好,能减少对于产妇切口的异物刺激,提高了腹部切口的甲级俞合率,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剖腹产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的可操作性和优点.方法从我院2006年以来收治的剖腹产病例中,随机抽取20例腹部横切口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的病例为观察组,另取20例采用传统腹部横切口缝合皮下脂肪层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手术时间、术后切口硬结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切口愈合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部横切口剖腹产术后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及腹膜层,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愈合率高,住院时间短,为患者减轻痛苦和负担,患者非常满意,故该术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术式在剖宫产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7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128例足月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产妇采用腹部竖切口经皮内缝合术式,观察组产妇采用横切口皮内缝合术式,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程、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美观度、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级别、住院时间指标。综合评价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术式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手术时程、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美观度、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级别、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产妇均具有明显的优势,P值均〈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症实施腹部横切口皮内缝合术式进行剖宫产,具有快速、恢复快、产妇痛苦小、切口美观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横切口剖宫产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2年1月128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对其行横切口剖宫产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2009年12月—2010年12月128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其行传统的横切口剖宫产皮下脂肪层缝合术。结果观察组产妇的伤口愈合不良率(0.78%),肛门排气时间(17.9±9.1)min,切口缝合时间(4.3±1.7)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8.67,11.09,P〈0.01);术后42d,观察组产妇皮下硬结发生率为0.78%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妇皮下硬结发生率35.94%(x2=11.06,P〈0.01);观察组4例产妇切口瘢痕大于1mm,对照组15例产妇切口瘢痕大于1mm,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6,P〈0.05)。结论腹部横切口皮下脂肪层不缝合术与传统手术方式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伤口愈合不良率低,切口瘢痕小的优点,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子宫切口连续单层缝合与传统双层缝合的优缺点.方法 将620例行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的孕妇 ,根据子宫下段切口缝合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连续单层缝合法)及B组(传统双层缝合法) ,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切口假腔发生情况,以及部分患者再次妊娠剖宫产术时的子宫下段厚度、盆腹腔粘连和子宫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而A组手术时间(50.24 ± 8.16)min显著低于B组(54.36 ± 9.12)min( P <0.05);术后2年内随访 ,A组子宫切口憩室发生率(3.16%)低于B组(4.57%).两组患者再次行剖宫产术中比较子宫下段厚度、腹腔粘连及子宫切口愈合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单层缝合法缝合子宫切口在一些方面优于传统双层缝合法 ,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双层缝合507例分析凤渝生(广西临桂县人民医院)关键词子宫下段横切口;双层缝合随着围产医学的发展,剖宫产术已成为处理难产的重要手段之一,剖宫产术后并发症有明显上升,其中子宫切口愈合不良亦有增加。国内文献报道子宫切口裂开率为0.4...  相似文献   

13.
采用Stark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8例,结果说明,其切口愈合率100%,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病率,皆显著短于采用腹部纵切口的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对照组,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结论:新式的剖宫术式效果良好,完全。  相似文献   

14.
由于剖宫产率升高,剖宫产术后并发症也有增加。我们对剖宫产产妇于腹部拆线后常规作腹部B超检查,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根据声像图特点及临床表现,作相应的临床处理,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自1997年8月至1998年10月在我院分娩的产妇共1305例,其中行剖宫产者284例,剖宫产率为21.8%。剖宫产术式采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术后7天腹部拆线。于拆线当天或第2天,在膀胱充盈状态下,仰卧位,作B超下腹部纵、横及侧向探查,重点观察子宫切口愈合情况。仪器采用日本东芝公司生产的420型的黑白实时线阵超声仪,探头频率为3.75MH…  相似文献   

15.
采用 Stark 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98 例,结果说明,其切口愈合率100 %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病率,皆显著短于采用腹部纵切口的常规子宫下段剖宫产的对照组,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结论:新式的剖宫术式效果良好,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分析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和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再次剖宫产产妇5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新式剖宫产和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各250例,分别纳入对照组和研究组,观察分析两组产妇术后腹腔粘连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产妇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率高达94.00%,研究组仅为60.80%,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腹壁与腹腔重度粘连发生率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腹腔轻度粘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新式剖宫产,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发生率更低,且粘连程度更轻,选择合理方案有利于积极提高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子宫切口单层缝合与双层缝合的差异度,寻找最优的子宫切口缝合方法;方法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子宫切口单层连续锁边缝合;结果单层缝合手术时间,较双层缝合短27.8min,出血量较双层缝合少69.78ml,术后排气时间较双层缝合提前15.14h,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具有显性差异(P<0.01)。结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单层缝合较双层缝合为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次主要对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及皮下脂肪不缝合切口愈合的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收治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手术患者60例,根据所有患者入院的编号进行平均分组,其中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实验组,两组各为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分层开腹,先缝合皮下脂肪,再利用4~0可吸收线再进行皮内连续缝合;实验组患者采取分层撕开法及皮下脂肪不缝合切口,利用4-0可吸收线再进行皮内连续缝合。对两组患者的切口愈合情况进行分析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脂肪液化、伤口感染、术后硬结、术后疼痛少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妇产科下腹部横切口分层撕开法及皮下脂肪不缝合切口愈合效果显著,因此,值得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新式剖宫产手术方式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新式剖宫产术(theMisgavLadachmethod)与传统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Pfannenstiel)。方法:比较54例新式剖宫产与42例传统腹壁横切口,腹壁切口仅缝合2~3针,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缝合膀腹膜反折与腹膜,一层缝合子宫下段切口,腹壁切口仅缝合2-3针。结果:观察组胎儿娩出的平均时间为(5±3)min,对照组为(10±4)min,P〈0.01;观察组  相似文献   

20.
方法:采用Stark改良的下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其切口愈合率100%,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皆显著短于采用腹部纵切或横弧形切口剖宫产的对照组,术中出血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初步体会新式剖宫术式效果良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