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目的总结经心肺复苏中国Ⅲ类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移植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施行的中国Ⅲ类DCD供肾移植的供、受者临床资料。根据供肾是否来源于经心肺复苏供者,将受者分为心肺复苏组和对照组。共纳入304例受者,其中心肺复苏组76例(对应供者48例),对照组228例(对应供者143例)。两组供者体外膜肺氧合(ECMO)和供肾Lifeport使用比例、受者术后3个月群体反应性抗体(PRA)阳性比例、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和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比例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组供者供器官获取前血清肌酐、受者术后血清肌酐降至442μmol/L时间比较采用Wilcoxon检验;两组供肾冷、热缺血时间、受者年龄和术后3个月血清肌酐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供、受者ABO血型均相符。心肺复苏组HLA配型:5个错配4例、4个错配23例、3个错配39例、2个错配10例。对照组HLA配型:5个错配17例、4个错配89例、3个错配104例、2个错配16例、1个错配2例。心肺复苏组和对照组供者供器官获取前血清肌酐分别为184 mmol/L(30~353 mmol/L)和88 mmol/L(25~407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760,P0.05)。两组供者ECMO和供肾Lifeport使用比例、供器官获取前供者血清肌酐、供肾冷/热缺血时间、受者年龄以及术后3个月血清肌酐、PRA阳性比例、DGF和AR发生比例、术后血清肌酐降至442μmol/L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经心肺复苏中国Ⅲ类DCD供者采取适当的维护措施,其供肾移植术后短期内可获得与未经心肺复苏供肾类似效果,Lifeport使用可能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移植后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危险因素,建立供者评估标准及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1年12月至2015年7月间367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肾脏移植的临床资料。通过捐献者年龄、原发病、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心肺复苏和低血压过程等与肾移植后DGF及肾功能恢复时间关系的单因素、多因素相关性分析及Cox回归分析,建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的评估标准及评分系统。结果根据供者的年龄、原发病、高血压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心肺复苏和低血压程度等与肾移植后DGF相关的单因素及Cox回归分析结果,建立了供体评分系统,对367例肾移植受者的捐献者进行评分,供者评分5分的肾移植82例,DGF发生率5.4%,肾功能恢复时间4.2d;5~15分190例,DGF发生率6.7%,肾功能恢复时间5.1d;15~30分81例,DGF发生率33.9%,肾功能恢复时间8.2d;30分14例,DGF发生率50%,肾功能恢复时间27.3d。供者评分15分的供肾,DGF发生率显著高于评分低于15分的供肾(P0.05),肾功能恢复时间延长;评分大于30分的供肾,肾功能恢复时间显著延长(P0.05)。结论供者的年龄、原发病、高血压病史、捐献前血肌酐水平、心肺复苏和低血压过程等与肾移植后DGF密切相关。根据DGF高危因素分析建立的供体评分系统及分级标准简单、实用、易行,对捐献者供肾质量可以做到客观的评估。适合我国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者供肾质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Lifeport灌注液中生物标志物与尸体供体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的相关性,为临床决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1日—2019年8月31日期间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例DD肾脏应用Lifeport进行灌注维护的参数指标、灌注液生物标志物及实施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对DGF的发生率及肾功能恢复时间等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研究的DGF发生率为18.6%(8/43),肾功能恢复时间为(11.7±10.6)d;DGF组肾功能恢复时间〔(30.8±22.7)d〕较NO-DGF组〔(6.8±7.0)d〕显著延长(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终末阻力(OR=1.879,95%CI=1.145~3.56)和灌注液标志物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OR=1.62,95%CI=1.23~2.46)是DGF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GST联合终末阻力预测DGF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与单独应用终末阻力预测DGF的AUC,预测准确性相较于单独应用终末阻力显著提高(P=0.023)。结论灌注参数(终末阻力)联合灌注液生物标志物(GST)可提高预测DGF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B、C级胰漏发生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18年6月83例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可能与B、C级胰漏有关的围手术期因素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83例中11例(13.3%)发生术后B、C级胰漏,其中B级9例(10.8%),C级2例(2.4%)。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 (OR=4.636,95%CI:1.080~19.894,P=0.039)、胰腺质地柔软(OR=0.202,95%CI:0.047~0.866,P=0.031)与B、C级胰漏的发生密切相关。BMI≥25(OR=22.347,95%CI:1.462~341.501,P=0.026)、术后未应用生长抑素(OR=0.071,95%CI:0.006~0.799,P=0.032)是胰腺质地柔软患者术后B、C级胰漏发生的相关因素。BMI≥25 (OR=13.474,95%CI:1.258~144.322,P=0.032)、术前采取减黄措施(OR=0.057,95%CI:0.005~0.638,P=0.020)是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患者术后B、C级胰漏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胰腺质地柔软及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B、C级胰漏发生密切相关。BMI≥25时,此类患者B、C级胰漏发生风险明显增加。当术前总胆红素≥171μmol/L时,宜术前采取减黄措施。对于胰腺质软者,预防性应用生长抑素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B、C级胰漏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人心肺转流(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心脏瓣膜手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349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心脏瓣膜术后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1 349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AKI发生率为28.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每增加1岁(OR=1.05,95%CI 1.03~1.06,P0.001)、糖尿病史(OR=2.11,95%CI 1.22~3.68,P=0.008)、贫血(OR=1.50,95%CI1.05~2.21,P=0.026)、术前血清肌酐(Scr)值每增加1mg/dl(OR=1.01,95%CI 1.01~1.02,P=0.001)、手术时间每增加1h(OR=1.28,95%CI 1.15~1.41,P0.001)、术中输注血浆(OR=1.50,95%CI 1.14~1.97,P=0.004)是心脏瓣膜术后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肺转流下心脏瓣膜术后急性肾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龄、糖尿病史、贫血、术前肌酐高、手术时间长以及术中输注血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主动脉夹层手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岛大学附属医院177例DHCA下Stanford A型夹层手术患者资料,男126例,女51例,年龄≥18岁,ASA均为Ⅳ级。将患者分为两组:高胆红素血症组(HB组,n=96),血浆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51.3μmol/L;正常组(N组,n=81),TBIL≤51.3μmol/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术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54.2%。阻断时间(OR=1.026,95%CI 1.005~1.048,P=0.017),术中输红细胞(OR=1.192,95%CI 1.032~1.378,P=0.017),术前TBIL(OR=1.098,95%CI 1.038~1.161,P=0.001)是DHCA主动脉夹层手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显示,阻断时间、术中输红细胞、术前TBIL的临界值分别为93.5min、3.0U、21.3μmol/L。HB组术后输注血浆量明显多于N组(P0.05)。HB组存活率明显低于N组(81.3%vs 92.6%,P=0.03)。结论DHCA主动脉夹层手术后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较高,预后较差。阻断时间93.5min、术中输注红细胞3.0U、术前TBIL21.3μmol/L是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患者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与发生髂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55例急性下肢DVT患者资料,根据有无累及股深静脉分成股深静脉血栓组和对照组,统计两组中累及同侧髂静脉和发生肺栓塞的患者,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股深静脉血栓是否为同侧髂静脉血栓以及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果股深静脉血栓是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OR=3.780,95%CI=1.723~8.290,P=0.001)。男性(OR=4.051,95%CI=2.203~8.111,P<0.001)、下腔静脉血栓形成(OR=0.442,95%CI=0.198~0.986,P=0.046)、小腿静脉血栓形成(OR=2.363,95%CI=1.069~5.227,P=0.034)、腘静脉血栓形成(OR=2.542,95%CI=1.155~5.592,P=0.020)、红细胞计数≥4.13×10^(12)/L(OR=1.967,95%CI=1.025~3.777,P=0.042)、血红蛋白浓度≥128.5 g/L(OR=2.229,95%CI=1.164~4.266,P=0.016)、肌酐≤59.19μmol/L(OR=2.137,95%CI=1.116~4.094,P=0.022)是急性DVT患者发生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结论急性下肢DVT患者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与累及同侧髂静脉以及发生肺栓塞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有心肺复苏史供者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肾移植围手术期诊疗方法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5年1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完成的34例器官捐献前有心肺复苏史的供者,供给59例肾移植受者的供、受者临床资料,分析心肺复苏对DCD肾移植受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有心肺复苏史DCD供肾肾移植受者术后短期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人/肾存活率为84.74%,较无心肺复苏史DCD供者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长期人/肾存活率尚需进一步随访和观察。结论:1有心肺复苏史DCD供肾作为边缘性供肾,对器官短缺的现状是一种很好的补充;2供者纳入标准:10min的心肺复苏、供者肾功正常,捐献器官可直接用于移植;10~30min的心肺复苏供者,需要严格观察血压、肾功能、尿量的综合变化,评估风险后考虑是否移植;心肺复苏30min的供者尽量避免移植;3做好供体原发病全面准确评估和有效维护好器官功能,尤其加强Lifeport的应用及重视潜在感染供者(培养结果),并动态观察心肺复苏后尿量和肾功能的变化以及供体器官获取前激素、肝素、尿激酶的应用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龄供者血清Klotho水平预测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例高龄供者和相应27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肾移植受者的一般情况。检测高龄供者器官获取手术当日血清Klotho和血清肌酐(Scr)水平。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后1、3、12个月的Scr水平,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供者血清Klotho水平与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肾移植术中的冷缺血时间为(649±245)min,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为26%,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7%。高龄供者血清Klotho水平为537(245~793)pg/m L,Scr水平为(164±62)μmol/L。受者术后1、3、12个月的Scr水平分别为(136±47)、(132±43)、(133±46)μmol/L,相应的e GFR分别为(52±20)、(52±19)、(53±21)m L/(min·1.73 m~2)。高龄供者血清Klotho水平与受者术后1个月移植肾功能呈负相关(P0.05)。血清Klotho水平预测术后1个月移植肾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9和0.769。结论高龄供者术前血清Klotho水平对受者术后1个月移植肾功能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入院血尿素及肌酐水平对病死率的影响。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住入院治疗的767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男253例,女514例,年龄65~96岁,平均年龄(75.67±6.81)岁。根据入院血尿素、肌酐水平分为4组,A组:尿素≥5 mmol/L、肌酐≥70μmol/L;B组:尿素≥5 mmol/L、肌酐70μmol/L;C组:尿素5 mmol/L、肌酐≥70μmol/L;D组:尿素5 mmol/L、肌酐70μmol/L。其中A组:患者211例,男70例,女141例,年龄65~95(80.24±6.51)岁;B组:患者355例,男125例,女230例,年龄65~93(78.46±7.09)岁;C组:患者36例,男11例,女25例,年龄65~95(77.83±6.78)岁;D组:患者165例,男47例,女118例。年龄65~96(76.71±8.35)岁。随访获得四组患者的存活情况,并统计患者在住院期间、术后3、12、18个月病死率,对所获资料进行COX回归分析,并分析入院血尿素及肌酐水平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病死率的影响。结果:767例患者获随访18~24(21.33±1.25)个月。随访期间159例患者死亡。入院血尿素、肌酐水平均高者(尿素≥5 mmol/L、肌酐≥70μmol/L)的院内病死率为2.37%,3、12、18个月病死率分别为9.95%、16.11%及26.07%,均高于其他组(P0.05)。COX回归分析示年龄[P=0.000,OR=1.378,95%CI(1.172,1.621)],入院血尿素水平[P=0.000,OR=1.375,95%CI(1.155,1.637)]及血肌酐水平[P=0.037,OR=1.213,95%CI(1.121,1.484)]是患者18个月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入院血尿素及肌酐水平高预示着较高的病死率,年龄、入院时血尿素及肌酐水平是老年髋部骨折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234例OPCAB临床资料,术后出现新发房颤36例(房颤组),未出现房颤198例(非房颤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新发房颤可能的预后因素有年龄、高血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合并心脏其他畸形、收缩压,术前肌酐、尿酸、射血分数(EF)、左房前后径和肺动脉压力,术后血钾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6. 109,P=0. 019),频发房早或房速(OR=9. 915,P=0. 017),肌酐增高(男性 106μmol/L,女性 97μmol/L)(OR=18. 798,P=0. 019),左房前后径增大(男性 38. 7 mm,女性 36. 8 mm)(OR=17. 894,P=0. 000)和EF减低(EF 55%)(OR=11. 505,P=0. 004)是OPCAB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结论 术前合并高血压、频发房早或房速、肌酐增高、左房增大和EF减低是OPCAB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深低温停循环(deep hypothermic circulatory arrest,DHCA)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发病情况,探讨术后发生AKI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患者预后情况,建立相对准确的术前风险评估策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心脏外科行DHCA手术25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9例、女73例,平均年龄(53.6±11.6)岁。采用改善全球肾脏疾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的AKI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AKI组和非AKI组,比较两组资料,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HCA术后AKI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入选的252例患者中,AKI的发病率为69.0%;术后住院死亡率为7.9%(20/25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8 kg/m~2、左室射血分数55%、术前血清肌酐值(serum creatinine,Scr)≥110μmol/L、术前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Cleveland评分分值及术中体外循环时间、术中输注红细胞、术中输注血浆、术后机械通气时间≥40 h等指标在两组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OR=1.040,95%CI(1.017,1.064),P=0.001]、BMI≥28 kg/m~2[OR=2.335,95%CI(1.093,4.990),P=0.029]、eGFR90 mL/(min·1.73 m~2)[OR=2.044,95%CI(1.082,3.863),P=0.028]、术前Cleveland评分[OR=1.300,95%CI(1.054,1.604),P=0.014]、术中体外循环时间[OR=1.009,95%CI(1.002,1.017),P=0.014]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DHCA术后AKI的发生率较高,术后发生AKI的患者住院时间较长、住院死亡风险明显增高;患者年龄、BMI≥28 kg/m~2、eGFR90 mL/(min·1.73 m~2)、术前Cleveland评分、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为DHCA术后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GF)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肾移植受者150例临床资料.其中24例发生DGF,对可能影响DGF发生的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提取移植肾供者172例和健康体检者157例外周血中基因组DNA,应用多重PCR和特异性引物多态PCR技术检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基因多态性,比较DGF和无DGF组供者GST基因多态性的差异.结果 受者DGF组和非DGF组性别(χ~2=0.028,P=0.867)、PRA(χ~2=1.564,P=0.211)及透析类型(χ~2=0.585,P=0.444)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术后第2个24 h尿量、第1和第2个24 h入量与T_(1/2(SCr))间存在线性关系(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提示术后第2个24 h尿量可判断受者移植肾功能的恢复情况(RR=1.002,P=0.001).DGF组供者GSTMl基因型缺失频率为86.4%,与未发生DGF组的62.7%、健康对照组的47.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受者术后第2个24 h尿量对预测DGF的发生有重要意义.供者GSTMl基因型缺失可能是发生DGF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281例胃中上部癌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根据Clavien-Dindo分级系统分析术后外科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外科并发症29例,发生率10.3%(29/281),其中严重外科并发症9例,发生率3.2%(9/281)。术后外科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情况:Ⅰ级3例(1.1%),Ⅱ级17例(6.0%),Ⅲa级4例(1.4%),Ⅲb级2例(0.7%),Ⅳ级2例(0.7%),Ⅴ级1例(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分化、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表明年龄(OR=2.671,95%CI:1.138~6.269,P=0.024)、BMI(OR=4.970,95%CI:1.597~15.465,P=0.006)、肿瘤大小(OR=3.311,95%CI:1.068~10.260,P=0.038)、浸润深度(OR=4.472,95%CI:1.120~17.862,P=0.034)和术中出血量(OR=3.835,95%CI:1.481~9.928,P=0.006)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预测患者术后外科并发症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是0.784(0.695~0.873)。结论 腹腔镜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后外科并发症的Clavien-Dindo分级以Ⅱ级较多见;患者年龄≥65岁、BMI≥25、肿瘤大小≥50 mm、浸润深度≥T3及术中出血量≥100 ml应警惕外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纳入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接受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间分为手术顺利组(47例,手术时间120 min)和手术延迟组(33例,手术时间≥120 min)。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手术用时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患者中72例达到肿瘤完整切除,切缘阴性率为9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直径(OR=2.492,95%CI=1.451~30.795,P=0.000)、肿瘤形态(OR=1.912,95%CI=1.062~14.486,P=0.003)及纤维化程度(OR=1.697,95%CI=2.093~26.307,P=0.000)是影响手术时间的独立因素。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具有较高的肿瘤切除率,肿瘤直径、肿瘤形态及纤维化程度是影响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评价影响HER-2阳性乳腺癌预后的因素。方法:检索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HER-2阳性乳腺癌预后相关的文献,依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纳入符合要求的文献,并提取相应观测指标的5年生存率,利用Rev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4篇文献。558例患者纳入研究。各指标5年生存率的Meta结果显示,年龄≥35岁患者优于年龄35岁患者(OR=0.01,95%CI=0.01~0.02,P0.00001)、无家族史的优于有家族史的患者(OR=0.00,95%CI=0.00~0.00,P0.00001)、肿瘤5 cm的患者优于肿瘤≥5 cm的患者(OR=14.83,95%CI=1.03~212.53,P=0.05)、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优于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OR=0.47,95%CI=0.27~0.82,P=0.007)、组织学分级为I、II级的患者优于分级为III级的患者(OR=2.84,95%CI=1.63~4.97,P=0.0002)、病理分型为其他癌的患者优于病理分型为浸润性导管癌的患者(OR=35.5,95%CI=21.71~58.03,P0.00001);绝经状态对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OR=0.64,95%CI=0.26~1.59,P=0.34)。结论:年龄、家族史、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病理分型与HER-2阳性乳腺癌预后有关。绝经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有待进一步证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术后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我科单侧一期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173例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SIRS将患者分为2组,比较2组预后因素的差异,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预后因素与术后发生SIRS的相关性。结果本组173例MPCNL手术均获成功,其中26例(15.0%)术后发生SIRS。与非SIRS组相比,SIRS组的结石负荷[(409.3±49.3)mm~2 vs.(370.7±77.7)mm~2,P=0.015]和术中灌注速度[(206.4±33.7)ml/min vs.(182.6±34.9)ml/min,P=0.002]均较高。合并糖尿病者MPCNL术后SIRS的发生率为30.0%(9/30),无糖尿病者为11.9%(1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术后SIRS发生相关的预后因素包括:糖尿病史(OR=2.998,95%CI 1.023~8.779,P=0.045),结石负荷≥400 mm~2(OR=3.038,95%CI 1.111~8.303,P=0.030),灌注速度≥200 ml/min(OR=4.969,95%CI 1.869~13.209,P=0.001)。结论糖尿病史、较高结石负荷以及较高的术中灌注速度,是一期MPCNL治疗上尿路结石术后SIRS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延迟出院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方式、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用量、PACU停留时间、术后随访静息疼痛评分、术前住院时间、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及转归情况。根据术后住院时间将患者分为两组:正常出院组(术后住院时间≤14 d)和延迟出院组(术后住院时间>14 d),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延迟出院的因素。结果共纳入908例患者。单因素分析显示,与正常出院组比较,延迟出院组的年龄明显偏高,术中失血量明显增多,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前住院时间明显延长,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明显增多(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OR=2.075,95%CI 1.287~3.346,P=0.003)、手术时间>3 h(OR=1.997,95%CI 1.181~3.375,P=0.010)、术中失血量≥800 ml(OR=2.898,95%CI 1.449~5.794,P=0.003)、PACU时间>60 min(OR=1.745,95%CI 1.064~2.859,P=0.027)、术前住院时间≥7 d(OR=1.805,95%CI 1.114~2.924,P=0.016)、术前有合并症≥2个(OR=2.912,95%CI 1.513~5.825,P=0.003)是导致患者延迟出院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年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PACU停留时间、术前住院时间及术前合并症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院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干预是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糖尿病(post-transplantation diabetes mellitus, PTDM)发生的临床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到2019年8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肾移植手术305例受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后床旁血糖数据。根据是否发生PTDM, 将受者分为PTDM组(34例)和非PTDM组(271例), 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PTDM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建立PTDM预测模型。结果全部305例受者PTDM的发生率为11.15%(34/3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尸体供肾移植、年龄≥40岁、女性、术前糖化血红蛋白(pre-hemoglobin A1c, Pre-HbA1c)水平、术后床旁血糖值≥11.1 mmol/L为PTDM发生的相关因素。其中, 女性(OR=3.13, 95%CI:1.28~7.61)、Pre-HbA1c水平(OR=2.05, 95%CI:1.12~3.74)、术后第2或第3天下午4时血糖≥11.1 mmol/L(OR=19.08, 95%CI:4.34~83.87)是PTDM...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和司法途径标准供者(SCD)供肾移植的早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施行的DCD供肾移植74例(DCD组)以及同期施行的SCD供肾移植143例(SCD组)。所有患者均采用抗体诱导和三联免疫抑制方案(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泼尼松)。随访评价两组受者短期移植肾功能、移植肾和受者短期存活情况,并追踪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急性排斥反应、肺部感染发生率。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两组受者年龄、热缺血时间、冷缺血时间等指标。两组移植肾受者存活情况、DGF发生率、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肺部感染发生率使用卡方检验进行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截至2015年8月,DCD组随访时间平均(23±13)个月,SCD组随访时间平均(25±17)个月。肾移植术后6个月,DCD组和SCD组受者存活比例分别为93.2%(69/74)和94.4%(135/143),移植肾存活比例分别为90.5%(67/74)和93.0%(133/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2和0.41,P均0.05)。DCD组和SCD组DGF发生率分别为28.4%(21/74)和7.0%(10/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21,P0.05)。术后6个月内DCD组和SCD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13.5%(10/74)和7.0%(10/143),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9%(11/74)和21.0%(30/14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2.48和1.19,P均0.05)。术后1、3个月DCD组血清肌酐分别为(149±65)、(132±78)μmol/L,均高于SCD组(t=4.74和2.95,P均0.05),术后6个月两组血清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2,P0.05)。结论与SCD供肾移植相比,DCD供肾移植术后DGF发生率较高,急性排斥反应增加,短期内移植肾功能较差,其远期存活效果仍需要继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