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GRP78)和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肝癌组织中表达及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44例肝癌组织芯片中GRP78和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 肝癌组织中GRP78、COX-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7.22%、56.94%;GRP78与乙肝病毒感染史、ALT有显著相关性(P<0.05),但与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史、AFP、AST、ALP、肿瘤大小、分期、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COX-2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25),与性别、年龄、肝硬化病史、乙肝病毒感染史、AFP、AST、ALT、ALP、肿瘤大小、分期无显著相关性(P>0.05);COX-2与GRP78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04 P<0.025)。结论:COX-2的表达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GRP78阳性表达的肝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升高,两者在肝癌组织中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比值、r谷氨酰转移酶(γ-GT)与碱性磷酸酶(ALP)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对早期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8月本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94例,随机抽取同期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4例,肝炎患者40例,均检测血清AST/ALT、γ-GT,ALP及AFP水平。结果 :肝癌组AST/ALT,ALP,γ-GT及AFP血清检测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肝癌组AST/ALT,ALP,γ-GT及AFP及AFP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联合检测AST/ALT,ALP,γ-GT及AFP灵敏度最高,明显高于AST/ALT,ALP,γ-GT及AFP单项检测(P<0.0 5)。结论 :AST/ALT,γ-GT,ALP及AFP联合检测可提高早期原发性肝癌检出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乙肝)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动态监测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98例接受过肝穿病理诊断的乙肝病毒(HBV)感染者(其中急性乙肝39例、慢性乙肝84例、重型乙肝26例、乙肝肝硬化33例、乙肝型肝癌16例)血清,同时选取100例笔者所在医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用贝克曼CX5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总胆汁酸(TBA)等指标。结果本组研究中,血清ALT、AST、ALP随着肝病程度的加重而增高;ALT、AST、GGT、ALP、TBA与对照组比较增高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水平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TBA在急性乙肝组明显增高;GGT在肝癌组中明显增高;ALP在肝癌组中非常明显增高,是本组研究中最高数值。另外,肝癌组的ALT、AST、GGT、ALP生化指标明显增高,而血清TB含量随肝病程度加重无明显变化。结论动态监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功能指标,对了解其肝功能状态、病变程度以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80例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组)、80例良性肝病(良性肝病组)及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血清AFP、AFP-L3含量及检出阳性率,分析AFP-L3与肿瘤大小、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良性肝病组和原发性肝癌组血清AFP、AFP-L3含量、检出阳性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肝病组和原发性肝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P-L3检出阳性率随肿瘤直径增加、临床分期进展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组织分化程度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组腹腔积液脱落癌细胞、肝组织AFP、AFP-L3含量和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血清AFP、AFP-L3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为86.25%,特异性为93.75%.结论 AFP-L3在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海洛因滥用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ADA)的活性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在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出品的SYNCHRON CX9 ALX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对238例海洛因滥用者及3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中腺苷脱氨酶(AD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γ-谷氨酰转肽酶(GGT)活性同时进行测定。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各滥用组的血清ALP,GGT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滥用2个月组的血清ADA,ALT,AS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滥用6个月以上各组血清ADA,ALT,AST活性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滥用组血清ADA活性随滥用时间延长明显增高,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9.8,P<0.001)。ADA活性与ALT,AST活性呈正相关,与ALP,GGT无相关关系。结论:海洛因滥用者血清中ADA活性增高可以判断滥用者肝实质损伤程度,估计其滥用时间,对脱毒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水平,常规检测患者术前血清AFP、AST、ALT、TBIL水平,并同时将30例肝癌患者按性别、年龄、Child分级、AF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肝硬化、TNM分期、肿瘤有无假包膜情况进行分组,通过方差分析与Logistic回归对肝癌及癌旁组织OSM、OSMR表达与以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中OSM OSMR表达与临床资料关系及意义。结果 1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年龄、性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Child分级、肝硬化、AST、ALT、TBIL等因素无关(P>0.05);2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AFP、TNM分期、肿瘤有无假包膜相关(P<0.05)。结论 OSM、OSMR与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AFP、TNM分期、肿瘤无假包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开腹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并比较4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手术前后第1、3、5天血清总胆红素(TBiL)、碱性磷酸酶(AL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后第1、3天TBiL、ALT、AST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TBiL、ALP、ALT、AST恢复至术前正常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短期内对患者肝功能有所影响,但是术后5d均可恢复正常,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对乳腺癌的临床研究中,探讨GRP78和GRP94表达水平所提示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符合临床研究标准的患者的病理样本统一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其GRP78、GRP94的表达,将检测结果数值用SPASS统计软件中卡方、spearman法和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乳腺癌组织中GRP78阳性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GRP94表达也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在乳腺癌癌组织中,肿瘤大小≤2cm组与>2cm组GRP78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GRP94同样.③在肿瘤的高、中、低分化组比较GRP78表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RP94同样.④在淋巴结转移的分析中,有淋巴结转移组较无淋巴结转移组GRP78的阳性表达明显增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GRP94表达同样.⑤在临床分期的比较中,临床分期越靠后GRP78的含量越高,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1);GRP94表达也同样⑥GRP78、GRP94在乳腺癌肿的表达存在正相关.结论:①GRP78、GRP94在乳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②.GRP78、GRP94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水平在乙型肝炎辅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40例确诊为乙型肝炎的患者作为阳性组,另选取同期430例表观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GR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采用组间比较和分层比较评估GR活性水平与由乙型肝炎引起肝损伤的关联性和诊断效能。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的年龄、ALT、AST、TBIL、ALP和GR检测结果均呈非正态分布。对照组研究对象年龄中位数为35.0岁,略高于阳性组的33.0岁,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ALT、AST、TBIL、ALP、G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ALT、AST、TBIL、ALP和GR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可知血清GR活性水平对乙肝患者肝损伤的诊断界值为61.5 U/L,曲线下面积(AUC)为0.882[95%CI=(0.845, 0.919), P<0.05],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9.3%。对不同生物标志物的ROC曲线进行比较, ALT和AST的AUC最大,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R的AUC次于ALT和AST,但优于TBIL和ALP,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和ALP的AUC较差,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阳性组研究对象按GR活性水平四分位数间距(Q)进行分层:ALT和AST活性水平均随GR活性水平的升高而升高(P<0.05),在Q1~Q2区间内升高较缓(P>0.05),在Q3~Q4区间内迅速升高(P<0.05);TBIL和ALP在Q1~Q3区间内趋势不显著(P>0.05),仅有Q4与其他层级相比有显著升高(P<0.05);年龄未显示出明显的趋势(P>0.05)。结论血清GR活性水平升高与由乙型肝炎引起的肝损伤显著相关,检测血清GR活性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治疗各类肝病、评估肝损伤程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HCC)患者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福州市二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HCC患者72例,所有患者均行肝癌根治性切除术治疗,并随访至少24个月,留取术中切除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进行检测,比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中VEGF表达阳性率,采用自制的调查表收集患者临床和病理学资料,采用单因素χ2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比较VEGF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及中位生存期。结果 HCC患者肝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P<0.01)。经单因素分析显示,是否存在乙型肝炎、淋巴结转移、门静脉癌栓患者及不同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肝功能分级、甲胎蛋白(AFP)水平、肿瘤结节数量患者VEGF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al回归分析显示,乙型肝炎、肿瘤直径、病理分化程度、TNM分期、肝功能分级、淋巴结转移、AFP水平、门静脉癌栓、肿瘤结节数量是影响VEGF表达的危险因素(P<0.05)。VEGF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阳性和阴性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8.4个月和30.4个月。结论 HCC患者组织中VEGF呈高表达,与患者是否合并肝炎、肿瘤直径大小、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是否出现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AFP水平等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并对HCC的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COX-2在肝细胞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郭运生  彭利  高霞 《天津医药》2007,35(3):167-169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3例肝细胞癌组织和6例肝硬化组织及10例正常肝组织中COX-2、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的COX-2表达高于肝硬化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门静脉癌栓、甲胎球蛋白(AFP)和组织分化者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与MMP-2和MMP-9的表达有相关性(r分别为0.508和0.368,P〈0.01)。MMP-2和MMP-9蛋白表达之间呈正相关(r=0.472,P〈0.01)。结论:COX-2可能通过增加MMP-2和MMP-9的表达而促进肝细胞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线粒体单链DNA结合蛋白(SSBP1)在肝癌组织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12月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组织标本80例,采用Real time-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SSBP1 mRNA和蛋白表达状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并检测SSBP1在肝癌细胞株HepG2、MHCC97H、SMMC7721、Huh7及正常人肝细胞L-02的表达状况.结果 SSBP1在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87±0.23、0.36±0.05和80.00%(64/80)、15.00%(12/80),SSBP1在肝癌组织的表达水平和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pG2细胞中SSBP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MHCC97H、SMMC7721、Huh7及L-02细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SSBP1表达与肿瘤大小、AFP、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门静脉癌栓、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结论 肝癌组织和细胞系高表达SSBP1,与临床病理参数有关,且SSBP1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高峰  杨季红  刘渤  刘玉英  马芳 《河北医药》2012,34(9):1285-1287
目的探讨分化相关基因NDRG1和乙酰肝素酶(Hpa)在肝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浸润、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6例肝癌、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二者表达情况与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二者在肝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NDRG1和Hpa在正常肝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弱表达或不表达,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NDRG1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大小无关,而与门静脉有无癌栓,肝内或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HPA蛋白表达水平与有无癌栓无明显相关性(P>.05),与肝癌组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肝内或淋巴转移相关(P<0.05)。肝癌组织中NDRG1和Hpa的表达呈正相关(r=0.617,P<0.01)。结论 NDRG1和Hpa可能作为潜在癌基因在肝癌进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联合检测NDRG1和Hpa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肝癌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14.
肝癌组织热休克蛋白 gp96 异常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分析热休克蛋白(HSP)gp96在人肝细胞性肝癌(HCC)及非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30例HCC癌灶组织及其自身对照的非癌组织HSPgp96的表达,并以生物素标记的HBVDNA探针检测肝癌组织中HBVDNA,分析HSPgp96表达与HBV复制及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无论是原发性肝癌还是转移性肝癌,HSPgp96均呈较高表达;HSPgp96在肝癌灶及非癌组织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3%和46.7%(P〈0.05)。HCC的癌灶组织中HSPgp96阳性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肿瘤大小显著相关(P〈0.05),而与肿瘤数目无关(P〉0.05)。HBVDNA阳性肝癌组织中HSPgp96表达显著高于HBVDNA阴性组。结论HSPgp96在HCC中过度表达,且与HCC的分化程度和大小有关,可作为肝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NSCLC和20例正常肺组织中COX-2与EGFR表达。结果56例NSCLC组织中,COX-2与EGFR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4.2%,67.8%,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P〈0.01),COX-2与EGFR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组织学分型、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肿瘤分期愈晚,细胞分化越羞,淋巴结转移越高,COX-2与EGFR表达阳性率越高,腺癌中COX-2表达明显高于鳞癌,鳞癌中EGFR表达高于腺癌(P〈0.05)。结论COX-2与EGFR在NSCLC中异常表达说明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NSCLC的生物学行为及估计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宋应周  孟松峰 《安徽医药》2022,26(6):1222-1225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病人细胞分裂周期基因 20(CDC20)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 2016年 5月至 2017年 12月在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肝细胞癌病人 146例,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 CDC20的表达情况。将免疫免疫组织化学评分 0~7分和 8~12分的病人分别设为 CDC20低水平组( n=86)和 CDC20高水平组( n=60)分析两组间的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率。结果 CDC20 mRNA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相对表达水平为( 2.33±0.67),高于癌旁组织(0.9,7±0.29)(P<0.001)。 CDC2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为( 0.91±0.05)高于癌旁组织( 0.14±0.05)(P<0.001)。 CDC2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 77.4%(113/ 146)高于癌旁组织 8.2%(12/146)(,P<0.001)。 CDC20的表达与病人的肿瘤长径、被膜侵犯、脉管侵犯、肿瘤多发、分化程度和 TNM分,期有关(均 P<0.05)。 CDC20高水平组术后 3年总生存率( 61.7%)和疾病无进展生存率( 50.0%),均低于 CDC20低水平组(87.2%、69.8%)(均 P<0.05)。结论肝细胞癌中 CDC20的水平增加,可能参与肿瘤的增殖和侵袭。 CDC20高水平提示病人  相似文献   

17.
COX-2和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若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156-2158
目的探讨COX-2和Survivin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6例胃癌和13例正常胃黏膜中COX-2和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二者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OX-2和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26%和77.63%,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COX-2蛋白在胃癌中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浆膜侵犯等因素无关(P〉0.05),但与淋巴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Survivin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但与肿瘤分化程度、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胃癌中COX-2和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COX-2和Surviv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COX-2和Survivin蛋白在胃癌中表达呈正相关。联合检测COX-2和Survivin蛋白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和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Ⅱ(COX-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NSCLC发生、发展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NSCLC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标本COX-2的表达水平.结果 COX-2在NSCLC组织的表达率为64.4%(26/45),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的31.1%(13/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及组织分化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表达在腺癌明显高于鳞癌(P<0.05),直径>3 cm肿瘤组织明显高于直径≤3 cm肿瘤组织(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TNM分期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P<0.05).结论 COX-2参与了肺癌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COX-2在肾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肾癌的发生、发展以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48例肾癌组织及5例正常肾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通过对患者随访,探讨其与肾癌临床病理学参数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COX-2在肾癌组织中的表达较正常组织明显增高,且COX-2的表达与肾癌的病理分期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COX-2表达阴性者的生存率低于COX-2表达阳性者,但二者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的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COX-2的表达可能与肾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其有可能作为肾癌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P185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浸润宫颈鳞癌(ICC)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ICC、25例CIN和10例正常宫颈组织(NCE)中COX-2和P185蛋白的表达水平,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ICC、CIN和NCE中,COX-2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37/45)、40%(10/25)和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85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8/45)、32%(8/25)和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和P185蛋白表达与ICC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结论COX-2和P185可能参与了调控ICC的发生、发展过程,其高表达预示ICC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