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合成了新试剂1-(2-苯并噻唑偶氮)-2-羟基-3-萘甲酸(BTAHN),并研究了该试剂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在pH 6.0~8.5范围内,BTAHN与铜(Ⅱ)形成21的蓝色络合物,该络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在590 nm处,25 mL溶液中,铜的质量在0~25μg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590为2.94×10 4.所拟方法用于铝合金、合金钢、茶叶和面粉样品中微量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2-氯-4-溴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光度法测定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在Triton X-100存在下,铜(Ⅱ)与显色剂2-氯-4-溴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的显色反应。在pH10.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铜(Ⅱ)与试剂形成1:2的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20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01×105L.mol-1.cm-1,铜(Ⅱ)含量在0~400μ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采用巯基葡聚糖凝胶(SDG)分离水中共存离子富集铜,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本法用于水样分析,回收率为100%~102%,相对标准偏差为2.0%~2.4%。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6-氯-苯并噻唑偶氮苯甲酸(6-Cl-BTAEB)与铜Ⅱ的显色反应,建立了分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Ⅱ的新方法。在pH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乳化剂OP存在下,6-Cl-BTAEB与Cu(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5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7.35×104L.mol-1.cm-1。铜含量在0~400μg/L内符合比尔定律,方法用于测定粉煤灰中痕量铜Ⅱ,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符,6次测定值RSD<4%。  相似文献   

4.
合成并鉴定了一种三氮烯试剂1-(4-安替比林)-3-(2,4,6-三溴苯基) -三氮烯(ATTBPT)。研究了该试剂与铜(Ⅱ)的显色反应条件,建立了一个测定铜(Ⅱ)的光度分析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在吐温-80溶液存在下,在硼砂-氢氧化钠介质中,ATTBPT与铜(Ⅱ)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生成配合比为2∶1的橙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05 nm,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1.5×105 L·mol-1·cm-1,在10 mL溶液中,铜(Ⅱ)量在0.3~5.0 μg之间符合比尔定律,检出限为0.1 mg/L。该显色反应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用于水样品中微量铜(Ⅱ)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n=6)≤1.0%,方法回收率在103%~104%之间。  相似文献   

5.
以1, 1′-双(二苯基膦) 二茂铁(dppf)、2-(2-苯并咪唑基)-6-甲基吡啶(Hbmp) 和[Cu (CH3CN)4](ClO4) 作为起始原料,合成得到一个铜(Ⅰ) 铁(Ⅱ) 杂金属双核配合物[Cu (Hbmp)(dppf)](ClO4)(1).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一个铜(Ⅰ) 铁(Ⅱ) 异双核配合物,其中铜(Ⅰ) 离子以四配位方式,分别与2个氮原子和2个磷原子相连接形成一个变形的四面体构型,而铁(Ⅱ) 离子镶嵌在2个环戊二烯基之间构成一个交错式夹心饼干构型.配合物1在355~460 nm有一个弱的低能量宽吸收峰,来源于铜(Ⅰ) 离子到Hbmp配体的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跃迁(MLCT),含有一些dppf到Hbmp的配体到配体电荷转移跃迁(LLCT).   相似文献   

6.
铜及其化合物在工业和农业中应用广泛,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但过量的铜对人类和动植物的伤害也不容小觑,因此环境中铜元素的监测非常重要,需要开发便捷快速的铜离子检测方法。在pH=8.0的NH3-NH4Cl缓冲溶液中,席夫碱水杨叉-2-氨基-4-硝基苯酚(SANP) 与铜(Ⅱ)形成1∶1的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位于350 nm,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后络合物由无色变为黄色,最大吸收波长移至439 nm。研究发现,铜(Ⅱ)质量浓度在0~0.635 mg/L范围与吸光度呈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A=0.080 4+0.079 4ρ,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9 83,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为8.74×104 L·mol-1·cm-1,检出限为0.13 mg/L。方法用于工业废水中微量铜(Ⅱ)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1.6%~2.1%,加标回收率为99%~102%,测定值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的测定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
通过偶联反应首次合成出新试剂2-(4-安替比林偶氮)-5-二甲氨基苯胺(AADMAA)。本文报告了AA-DMAA的合成、鉴定、酸离解常数的测定和它与Cu(Ⅱ)的显色反应的研究。在pH3时,AADMAA与Cu(Ⅱ)形成1:1的红色络合物,λ_(max)=495nm,ε=2.86×10~4,铜量在0~40μg/25ml内符合比尔定律。加入适当掩蔽剂,可以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某些物料中的微量铜。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铜(II)催化H2O2氧化2,7-双(5-羧基-1,3,4-三氮唑偶氮)-H酸(BCTZAHA)褪色反应及其动力学条件,并基于褪色反应程度与铜(Ⅱ)量在一定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建立了测定痕量铜(Ⅱ)的催化动力学光度法。在pH 10.0的NH3·H2O-NH4Cl 缓冲溶液介质中,褪色体系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 nm,铜(Ⅱ)质量浓度在0.001~0.04 μg/mL范围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A=22.124 2 ρ+0.001 07(ρ: μg/mL),相关系数 r= 0.999 1,检出限为1.32×10-11 g/mL。方法不经分离直接测定河水、管网水和井水水样中痕量铜,结果与AAS法测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9.
在pH 5.0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用2,2'-联吡啶作活化剂,Cu(Ⅱ)对抗坏血酸还原7-(2,6-二氯苯偶氮)-8-羟基喹啉-5-磺酸具有强烈催化作用且使体系的荧光显著增强,据此建立了催化动力学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铜的新方法.建立了反应动力学方程,确定此反应对试剂和铜均为一级反应,测得反应速率为2.36×10-6mol.L-1·min-1,求得表观活化能为72.86 kJ/mol.以341 nm为激发波长,443 nm为发射波长,其荧光增强强度与铜量在0.04~7.2μg/L范围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4×10μg/L.采用巯基棉富集分离,用于钢样及铝合金中微量铜的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3.80%~4.40%;与认定值比较,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新显色剂2-(2-咪唑偶氮)-5-二甲氨基苯甲酸(IZDBA)与铜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pH 4.0的HAc-NaAc缓冲溶液中,IZDBA与Cu(Ⅱ)形成稳定的摩尔比为2∶1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00 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3.62×104L.mol-1.cm-1,Cu(Ⅱ)质量浓度在0.08~0.8 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本方法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铝合金和镁合金样品中微量的铜,测定结果与认定值相符。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HV-4B型微机碳硫分析仪与HB-2B型高引燃炉配套使用,在分析测定钢铁中的碳、硫元素时取代传统的非水-碘量滴定法,针对传统的化学分析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改造,引进了高速仪器分析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A study was made of the effect of the temperature and time of decomposition of a salt product on the phase composition, microstructure, and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of a Bi - Pb - Sr -Ca - Cu - O superconducting ceramics. Holding the powder at 570°C slows the formation of the high-temperature phases, while increasing the decomposition temperature to 840°C and increasing the time of decomposition at 815°C have the same effect on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e phases Ca2PbO4, CuO, and (CaSr)2CuO3. The data obtained o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together with the results of microscopic and x-ray spectral studies, made it possibl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the morphology of the grains and the grain boundaries on the superconductivity of the sintered specimens. Translated from Poroshkovaya Metallurgiya, Nos. 5–6(413), pp. 91–100, May–June, 2000.  相似文献   

13.
QA15—5—1铝青铜是我国为欧共体生产的一种造币合金。该合金对化学成分要求很严。准确、简便的检测方法对该合金的熔炼铸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降低热风炉作业区A类设备即重力除尘放灰设备的故障率,杜绝了放灰后阀门关不掉,大量煤气泄露,甚至造成高炉休风,影响高炉正常生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H2BPMPBD和TOPO协同萃取Ln3+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韩维和  余晖  孙炜伟 《稀土》2005,26(4):33-35
研究了1,4-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丁二酮(H2BPMPBD,简为H2A)和三正辛基氧化膦(TOPO)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对Ln3+的协同萃取.用斜率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LaA·HA·TOPO,考察了萃取剂浓度和溶液酸度对萃取机理的影响,测定了半萃取pH1/2值和萃取反应平衡常数Ks.e,求得了反应的焓变和熵变.  相似文献   

16.
Ni(与2-[2-(6-甲基苯并噻唑偶氮)]-5-二乙氨基苯甲酸(6-Me-BTAEB)形成的络合物在pH6·5的KH2PO4-K2HPO4缓冲溶液中有一较灵敏的极谱波,其峰电位Ep为-796mV(vs·SCE),镍质量浓度在4·5~64μg/L范围内与峰电流ip″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4μg/L。通过对极谱波性质的研究表明,该波为络合物吸附波,其电极过程不可逆,电子转移数为2。此外还试验了多种离子对峰电流Ip″的影响。所拟方法已用于铝合金中镍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合成并鉴定了一种新的三氮烯试剂1-(2-苯并噻唑) -3-(3,5-二溴吡啶)-三氮烯(BTPyBT),考察了酸度、缓冲溶液用量、铜离子浓度、试剂用量、反应温度及反应时间等影响该试剂与铜发生荧光反应的条件,建立了一个测定铜的荧光分析方法。实验表明,在pH 9.16的硼砂-氢氧化钠缓冲液中,BTPyBT与铜离子在室温下反应20 min后可形成组成比为3∶1的稳定络合物。所建立铜的荧光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5~80.0 μg/L,检出限为0.2 μg/L。方法应用于矿泉水、纯净水及河水等水样品中痕量铜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6)为1.2%~4.7%。  相似文献   

18.
采用ICP—AES法直接测定低合金钢中Sn的含量,优选了试样溶解方式、最佳分析谱线及用BEC确定仪器工作参数,通过对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检验,方法快速、准确、可靠,其检出限为0.0003%。  相似文献   

19.
宝钢烧结投产以来的技术进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宝钢烧结投产以来对烧结工艺和设备进行的一系列革新和改造,分别从厚料层烧结工艺、高铁低硅烧结矿生产、低成本配矿、节能环保和提高产质量等方面回顾了宝钢烧结技术进步的历程,对烧结技术进步产生的效果进行了评述,并对今后宝钢烧结技术继续保持世界先进水平的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20.
X10CrNiMoV12-2-2钢(%:0.08~0.13C、11.4~12.5Cr、2.2~2.8Ni、1.6~1.8Mo、0.25~0.40V、0.020~0.040N)经20 t EAF-AOD-LF冶炼后铸成Φ490 mm电极,电渣重熔成Φ600 mm钢锭,锻造成Φ180~240mm棒材。检验结果表明,钢中有害元素Sb为0.002%,As 0.010%,Sn 0.010%,其夹杂物级别、晶粒度、力学性能、FATT(脆性转变温度)、晶间断裂百分比、δ-自由铁素体含量均达到技术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