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大样本量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术后的长期随访,从临床疗效、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比较评价PVP和PKP,并探讨MRI在评价并发症中的重要价值。方法:收集应用PVP、PKP治疗的OVCFs患者398例,术后随访24个月,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评定临床疗效,采用X线、MRI评估术后椎体再骨折及邻近椎体骨折情况。观察PVP与PKP术后骨水泥的渗漏情况、术后24个月内邻近椎体骨折及手术椎体再骨折的发生情况并统计分析。结果 :PVP组与PKP组在VAS评分、ODI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KP组与PVP组骨水泥渗漏率、手术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骨水泥渗漏患者邻近椎体骨折比例高于非渗漏患者;在手术椎体再骨折、邻近椎体骨折的诊断率上MRI高于X线。结论:PVP与PKP治疗OVCFs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骨水泥渗漏与邻近椎体骨折的发生相关;MRI在PVP、PKP术前责任椎的认定及评估术后并发症方面有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2.
郭大兴  薛福平 《武警医学》2020,31(8):679-682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7-01至2019-12医院收治的因骨质疏松椎体骨折行PVP或PKP治疗的老年患者共112例(132椎),根据选择术式的不同分为PVP组和PKP组,其中PVP组伤椎68个,PKP组伤椎64个。记录两种不同术式手术前后 VAS 评分、伤椎椎体增加高度、骨水泥注入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结果 PVP 组和PKP组术前和术后1 d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KP组术后修复伤椎高度为(11.5±3.2)mm,明显高于PVP组的(2.1±1.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骨水泥注入量也明显多于PVP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 组术中骨水泥渗漏 23个椎体(33.8%),PKP 组渗漏12个椎体(18.8%),PVP 组并发症高于PKP 组。结论 两种手术方式均能达到很好的止痛效果。但PKP恢复椎体高度上优于PVP,骨水泥注入量多,渗漏率低,临床治疗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和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s)的疗效、安全性和效价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共96椎)经PVP(34例)和PKP( 38例)治疗的OVCFs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并进行比较。72例患者均在C形臂机透视导向下经皮穿刺椎弓根到病变椎体,然后,PVP组在病变处直接注入骨水泥;PKP组在病变部位置入球囊进行扩张后注入骨水泥。记录手术透视时间、每椎骨水泥注射量和治疗费用(手术费+耗材费)。统计手术前和手术后24h、1周、1个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以及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和中部高度、Cobb角矫正情况,观察术后症状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中计量资料2组间的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资料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的治疗操作均顺利并成功,术后随访1.0~34.0个月,平均(8.9±3.2)个月。(1)PVP组平均手术透视时间为(11.1±10.6) min/椎,PKP为(23.5±13.0) min/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 PVP组平均治疗费用为(5127.2±502.3)元/例,PKP为(32 301.4±3204.6)元/例,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VP组平均每椎骨水泥注射量为(4.9±1.1)ml,PKP为(5.4±1.7)ml,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24h疼痛缓解率PVP组为94.1%( 32/34)、PKP组为92.1%(35/3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VAS评分术前,术后24h、1周、1个月分别为(8.3±0.4)、(2.9±0.9)、(2.6±0.9)、(2.6±0.9)分,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VP组VAS评分术前,术后24h、1周、1个月分别为(7.9±0.8)、(2.8±1.2)、(2.6±1.1)、(2.5±1.3)分,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PVP和PKP两种手术方法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 PVP组术前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为(19.1±1.4) nun、(25.2±1.0) mm、(24.2±3.8)°,术后分别为(21.0±1.5) mm、(27.0±1.2) mm、(19.4±3.9)°,术前和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KP组术前椎体前缘、中部高度及Cobb角分别为(19.5±1.5)mm、(25.4±1.1) mm、(25.1±5.0)°,术后分别为(24.3±1.9) mm、(29.7±1.3) mm、(10.7±2.8)°,术后和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KP组矫正效果优于PVP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6)PVP组9例椎骨发生水泥渗漏,PKP组3例椎骨发生水泥渗漏,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水泥渗漏均未引起临床症状。(7)所有经治患者未发现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PVP和PKP治疗OVCFs 效果良好、安全,但PVP效价比优于PKP。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12月-2011年7月苏州大学附一医院对45例脊柱恶性肿瘤患者实施PVP或PKP,其中PVP组30例46节椎体、PKP组15例20节椎体。通过观察两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改良巴氏指数BI)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两组VAS评分及BI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VAS评分和BI评分差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P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低于PKP组(P<0.05)。PVP组、PKP组骨水泥渗漏的发生率为分别为30%(9例)、13.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PVP及PKP治疗脊柱恶性肿瘤均能迅速改善临床症状。PKP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但价格昂贵,住院时间长;PVP组操作简便,疗效确切,费用低廉,但骨水泥渗漏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不同病变所致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椎体血管瘤(VH)及多发性骨髓瘤(MM)腰痛患者行PVP,根据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12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5~18(13±3)个月。术前VAS评分:OVCF平均(7.90±1.58)分,VH平均(7.65±1.15)分,MM平均(7.41±1.24)分,术后3dOVCF降至(2.11±0.90)分,vH降至(2.42±0.91)分,MM降至(2.43±0.8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P微创,能够明显缓解疼痛,提高椎体高度,效果良好,是治疗OVCF、VH及MM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C臂CT技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自2010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对110例OVCF患者实施PVP治疗,所有患者分为两组,A组48例在普通DSA引导下完成,B组62例在平板DSA C臂CT引导下完成,比较两组的术前、术后1d和1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及骨水泥渗漏率.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两组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期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骨水泥渗漏率明显高于B组,而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填充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利用C臂CT成像技术可以更直观地监测PVP中的穿刺过程,准确评判骨水泥的分布和泄漏情况,降低高龄患者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对累及终板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累及终板的OVCF行PKP或PVP治疗的患者34例(34个椎体),男性9例,女性25例;年龄56~87岁,平均65.1岁。平均病程(4±2.7)d。记录并比较两组椎体高度恢复率、Cobb角恢复、骨水泥渗漏发生率、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VAS评分等指标。结果术后随访时间1个月,PKP较PVP的椎体高度恢复率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bb角恢复、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渗漏发生率、VAS评分等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累及终板的OVCF中,PKP术式有助于椎体压缩最明显部位的高度恢复,故推荐使用PKP治疗。但PKP并不能降低骨水泥渗漏的风险。(2)球囊扩张时控制压力略低于产品规定的最大压力值,严格遵守操作规范,可以最大程度避免球囊破裂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与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收治的87例老年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将其分为PKP组(43例)和PVP组(44例),PKP组患者采用PKP治疗,PVP组患者采用PVP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椎体恢复情况、疼痛程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术后即刻及术后3个月,PKP组患者椎体前柱高度、椎体中柱高度均明显高于PVP组(术后即刻:t=3.366、2.668,P=0.001、0.009;术后3个月:t=3.658、3.847,P<0.001、P=0.002),椎体前柱高度恢复率明显大于PVP组(t=8.115、6.065,P均<0.001),后凸角角度明显小于PVP组(t=4.655、5.716,P均<0.001)。术后3个月,PKP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明显低于PVP组(t=2.652,P=0.009),健康调查量表36 (SF-36)中的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PVP组(t=2.187、3.013,P=0...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观察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发生骨水泥渗漏的影像学特点,探讨PKP治疗OVCF并发骨水泥渗漏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2011年5月~2014年6月行PKP的OVCF患者共278例286个椎体,均行术中C型臂监测、术后X线片及CT检查以明确是否存在骨水泥渗漏,以及骨水泥渗漏的分型。发生骨水泥渗漏的96例102椎作为A组,男性28例,女性68例;年龄47~85岁,平均65.8岁;未发生骨水泥渗漏的182例184椎作为B组,男性48例,女性134例;年龄45~86岁,平均67.3岁。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变化,以及术前、术后、随访时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 A组渗漏入椎管内28椎占27.5%,其中通过椎基静脉孔渗漏为26椎占25.5%,通过破裂的椎弓根渗漏入椎管2例占2.0%;渗漏入椎间隙内32例占31.4%;渗漏入其他部位(椎体侧方前方、椎旁静脉以及经针道渗漏)42例占41.1%。A组骨水泥注入量大于B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高度恢复、Cobb角变化以及术前、术后、随访时VAS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KP常发生骨水泥渗漏,可能与注入骨水泥量过多有关;椎基静脉孔和椎体上终板是骨水泥渗漏的主要部位;骨水泥渗漏与椎体高度、Cobb角及患者疼痛缓解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应用.方法 36例患者(41节责任椎体)采用单侧或双侧入路行PVP,通过术前与术后1周VAS评分以及椎体高度的测量,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临床疗效和有无并发症.结果 41节责任椎体采用PACS自带软件测量到术前PVP穿刺参数测量值,选择单侧入路14节,双侧入路27节.PVP均按照术前设计方案顺利完成,PVP技术成功率100%.骨水泥注入量(4.0±1.1)ml.术前与术后1周VAS评分有明显差异(P<0.01),疼痛缓解率97.2%.41节PVP前后椎体前缘和中央测量的和后缘测量的高度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 0.01和0.05).有8节椎体出现不同形式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19.5%,骨水泥主要是向椎旁组织、椎间盘及椎静脉丛渗漏,仅出现一过性刺激症状,经对症治疗后均消失.结论 PVP已成为椎体压缩骨折的有效治疗手段,其对疼痛有明显的缓解率,降低了VAS评分.同时可显著恢复压缩椎体高度,加固了椎体,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以及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 compressed fracture,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7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的42例采用PVP或PKP治疗的OVCF患者,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83例共95个椎体,均采用经椎弓根单侧或双侧PKP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术后病椎椎体前缘的高度恢复值、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评分的疼痛改善情况、骨水泥的渗漏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 83例术后均获得平均16个月(6~40个月)的随访,95个椎体均穿刺成功,手术效果均满意。术后VAS和Oswestry疼痛评分较术前均明显缓解(P0.01),椎体前缘高度明显改善(P0.01);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为骨水泥渗漏,总体发生率为43%,但并未引起患者不适症状。结论 PKP手术是一种安全、方便、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PVP)联合Schanz螺钉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其与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在有效性、安全性方面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市顺义区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治疗的105例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与PKP组。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骨密度(BMD)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后凸角(cobb角)的差值、术前和术后VAS评分,通过SPSS 20.0软件系统分析两者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与术后伤椎椎体后凸角(Cobb角)的差值,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为(11.23±2.34)°、PKP组为(4.12±0.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中骨水泥用量、骨水泥渗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PVP联合Schanz螺钉组为(61±12)min、PKP组为(42±1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在缓解疼痛方面均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在矫正伤椎后凸方面PVP联合Schanz螺钉优于PKP,但手术耗时较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采用单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2016年1月-2018年11月濮阳市油田总医院收治的OVCF患者118例。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侧组(59例)及双侧组(59例)。单侧组男性37例,女性22例;年龄61~88岁,平均72.3岁;跌伤40例,道路交通伤19例。双侧组男性39例,女性20例;年龄60~86岁,平均72.3岁;跌伤42例,道路交通伤17例。单侧组行单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双侧组行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手术前后椎体高度与Cobb角,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DI),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以及骨水泥注入量均少于双侧组[(34.23±9.01)min vs.(55.22±6.38)min、(19.42±6.22)次vs.(31.05±7.54)次、(3.21±0.42)m L vs.(5.07±0.69)m L,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椎体前缘高度均高于术前[(2.15±0.57)cm vs.(2.01±0.74)cm、(2.20±0.58)cm vs.(2.00±0.73)cm],而Cobb角小于术前[(8.52±4.34)°vs.(10.75±6.23)°、(8.04±4.45)°vs.(10.68±6.20)°,P<0.05];但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椎体中间高度、椎体后缘高度、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术前[(1.24±0.31)分vs.(7.04±0.52)分、(1.30±0.32)分vs.(7.01±0.54)分]、[(23.14±6.02)%vs.(71.42±11.49)%、(23.20±6.04)%vs.(71.39±11.50)%,P<0.05];但单侧组与双侧组术前、术后6个月VAS评分、OD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5.08%,低于双侧组的18.64%(P<0.05)。结论单双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对OVCF患者椎体高度、Cobb角以及疼痛、功能的改善效果相当。然而,单侧液压输送高黏度骨水泥PVP具有手术时间较短、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较少以及骨水泥渗漏发生风险较低的优势,临床工作中可按照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15.
江亚  刘群  刘锴 《创伤外科杂志》2017,(12):932-935
目的探讨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月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50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处理方式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椎体成形术(pep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伤椎高度压缩率、Cobb角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两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骨水泥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伤椎前缘、后缘、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降低,观察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伤椎后缘高度压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背部不适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体位干预联合高黏度骨水泥注入用于行PVP术治疗的OVCF患者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改善伤椎前缘高度压缩率、中线高度压缩率及Cobb角,并有助于降低骨水泥渗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对比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经皮后凸成形术(PKP)和骨填充网袋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诊治并接受3种骨水泥成形术治疗的患者74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3组,其中PVP组38例,PKP组30例,骨填充网袋组6例。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对比不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术后骨水泥渗漏情况,术后手术椎体高度恢复和后凸Cobb角改善情况,统计分析术前1 d,术后1 d、术后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变化。结果患者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9.5±1.3)个月,所有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未见脊髓神经损伤、肺栓塞及针道感染等。手术时间:PVP组(26.3±10.1)min,PKP组(46.1±15.6)min,骨填充网袋组(60.9±18.3)min;骨水泥注入量:PVP组(1.5±0.8)mL,PKP组(2.5±0.9)mL,骨填充网袋组(2.6±0.8)mL;骨水泥渗漏率:PVP组17/38(44.7%),PKP组7/30(23.3%);骨填充网袋组1/6;PKP组及骨填充网袋组的椎体高度恢复、后凸Cobb角较PVP改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组与骨填充网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骨水泥成形术治疗Kummell病骨折是安全可靠的,并能获得良好的止痛效果,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状态,但PKP和骨填充网袋较PVP在恢复椎体高度、矫正Cobb角等方面更具优势,骨水泥渗漏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