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疾病问题突出、人身伤害渐增、刑事案件低龄化、学生自杀事件频发等这些对生命的漠视现实,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近年来,学校把安全提到最高警戒线,家长、社会和学校要求加强"生命教育"的迫切性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
吴郁芬 《贵州教育》2005,(22):16-18
一、学生人身伤害已成为社会问题 学生人身伤害是指在校就读的学生在校内活动期间、寄宿制学生住宿期间和学校组织安排的校外活动期间,或者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由于过错或意外发生的死亡、肢体残疾、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及其它影响人身健康的损伤。近年来,随着人身伤害数量增加并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学生人身伤害已逐渐超出教育问题的范围,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 首先,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面临巨大的压力,对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产生了负面影响。发生学生人身伤害后,法院往往判决学校承担部分责任,医药费、交通费、营养费等赔偿费用对学校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大多数学校根本无力支付。学校作为国家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学生是我国社会结构中最庞大的群体,也是最易受到伤害的群体之一。学生受到的伤害无非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校的教职员工的行为及教育、教育设施的瑕疵给学生造成的伤害;二是由于校外的第三人或他人饲养的动物给学生造成的伤害。对这两种损害有关责任主体无疑都应当予以赔偿。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规定:“对未成年人依法负有教育、管理、保护义务的学校、幼儿园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职责范围内的相关义务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损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与其过错相应…  相似文献   

4.
在体育课堂上的学生伤害事件的发生,不但给学生和家长的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心理负担,同时也给学校、教师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使学校体育课教学的发展、创新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伤害事件是指学生在学校期间在体育课堂、竞技性比赛、课外体育锻炼或训练过程中发生的,致使学生有实质性的人身伤害、死亡事件。由于体育的运动性、对抗性决定了它具有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学校中教师向学生施暴,学生间的暴力伤害,以及校外不法之徒以暴力手段向学生索要钱物,进行人身伤害、人格侮辱、精神虐待等现象时常见诸于媒体报道。但见诸媒体的多为后果严重、情节恶劣。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及教师的声誉,而且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6.
学校事故的分类及其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里因过失行为所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学校事故产生于过失行为而非故意行为。学校里会发生许多人身伤害事件,但并不是所有的人身伤害事件都属于学校事故的范围,故意伤害不属于学校事故。学校事故的法律责任有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和刑事法律责任三...  相似文献   

7.
学校与未成年学生之间是平等主体之间的特殊民事法律关系.未成年学生在校人身伤害主要有上课期间的人身伤害、学校设施与建筑物等引发的人身伤害及意外事件引起的人身伤害等三种类型.在对未成年人损害事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下,为确定侵权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是否需要承担民事责任,必须遵循过错责任原则、推定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等归责原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学校中教师向学生施暴,学生间的暴力伤害,以及校外不法之徒以暴力手段向学生索要钱物,进行人身伤害、人格侮辱、精神虐待等现象时常见诸于媒体报道.但见诸媒体的多为后果严重、情节恶劣者.这些事件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了学校及教师的声誉,而且对师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伤害.防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9.
正校园意外伤害是一类常见的学校事故,包括过失性人身伤害、突发疾病、交通事故等,这类事故的特点是:突发性强,处理不及时可能对学生身心造成伤害;责权复杂,多方牵涉,应对不合理容易在学生、家长、学校和班主任个人间形成矛盾,给学校正常的教育活动带来隐患。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校与学生两者之间己由“主-客”关系转变为主体间性的范式.对于高职学生实习期间人身伤害赔偿问题,不能只由学校承担责任,还要考虑到学生自身,以及实习设施设备提供商、建筑商等的责任.要借鉴西方国家对此的处理经验,但必须适合我国国情.面对高职学生实习期间人身伤害赔偿,要以预防为主、归责为辅.  相似文献   

11.
一、学生人身伤害已成为社会问题学生人身伤害是指在校就读的学生在校内活动期间、寄宿制学生住宿期间和学校组织安排的校外活动期间,或者在学校负有管理责任的校舍、场地、其他教育教学设施、生活设施内由于过错或意外发生的死亡、肢体残疾、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及其他影响人身健  相似文献   

12.
近年由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引发的“校闹”事件呈频发之势,对学校正常秩序、教育发展、社会和谐稳定构成了严重影响。“校闹”现象产生的根源有法律缺失、政策缺陷、管理缺位、媒体误导、社会误解等方面。解决的办法,最根本的还是回归法治轨道。  相似文献   

13.
从现行有关学生人身伤害(亡)处理的法规、规章入手,在分析现有赔偿资金来源机制不完善、可操作性不强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身伤害(亡)赔偿的资金来源渠道,即通过为学校和教师购买责任保险、为学生购买意外伤害保险;由政府出资组织教育主管部门设立学生人身伤害的赔偿储备基金;通过社会资助、个人捐助等多种形式筹资成立民间性的中小学生受教育权保障基金会,在县级以上地方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相关组织,负责和保障其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人身伤害(亡)赔偿的资金来源和及时支付。  相似文献   

14.
技校学生由于其年龄、层次的特点,校园意外伤害事件时有发生。作为未成年人,在监护人的监管范围之外出现的人身伤害事件谁应该对其负责任,学校、监护人在责任分配上应遵照什么样的原则,还有谁要为此类事件"买单",应如何预防,都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问题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在校未成年学生人身伤害问题是一个现实性很强的实际问题,它不仅造成教育方面的困境,还带来了司法方面的混乱.学校不是在校未成年学生任何意义上的监护人,但由于家长和学校之间存在着实际上的委托关系,所以学校对在校未成年学生负有部分监护职责;处理学生人身伤害事件不能只依据过错责任原则,学校也并不只是承担过错责任,在特殊情况下,学校还要承担无过错责任甚至公平责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评价理念和评价方式,真实性评价强调对学校的评估以师生生命发展为旨归、以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素质学校形成为目的、以"回到生活世界"为评价方法选择的指向,强化评估的人本化、多元性、质性和建构性。而社会力量评估机构的视野在多元价值主体参与、走进田野直面学校的真实生活、引导学校在叙事中呈现学校历史和文化、动态中把握学校现状和建构新价值等方面保障真实性评价在学校评估中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选择还存在很大问题,包括评价主体单一;社会评价力量薄弱;学校自我评价的功能难以发挥等问题。义务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选择需要根据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效用性、评价成本、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的适宜度等几个方面来确定。根据教育质量的构成和教育主体之间的各种委托代理关系,不同类型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
学校评价是依照教育目标要求对学校教育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评定估量,是保障和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学校评价体系,实现了从政府单一主体评价向政府、学校、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转变,从重视硬件设备评价向学校内涵发展转变,从以分数为主的升学率竞争评价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但评价标准难以摆脱"名"与"实"两难困境、评价方式重"结果"轻"过程"积重难返、构建多元参与的学校评价体系仍举步维艰等问题影响着学校的育人质量与发展.未来,对标教育高质量发展以及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学校评价应超越结果与绩效,回归过程与改进,继续坚持以学生和学校发展为核心的过程评价,坚持基于底线思维的标准评价,坚持基于放权赋能的政府评价与社会评价,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中学生校园伤害现状及影响因素,本文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 01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显示:中学生校园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主要源于社会、学校、学生、家庭四个方面的因素。解决中学生校园伤害事件应净化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学校安全教育要回归根本;积极干预,标本兼治;建立校园伤害考核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20.
在资讯发达的今天,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的监督功能愈发强大,连学生都会随时用手机拍摄学校发生的一切.假如学校、教师处理事情的方式稍有不妥之处,旋即便可能在网上被披露,进而遭受到社会各个群体的攻击."吊瓶班""营养餐缩水""奥数叫停"等事件成为2012年教育热点,各大媒体众口一词地口诛笔伐,着实让教育部门防不胜防.网络、媒体追求的仅仅是新闻的噱头,仅仅是事件的热闹,很少有人对教育事件背后的苦衷进行深入的跟踪与剖析,人们只关注教育现象,却忽略了对教育本质规律的探讨.很少有社会媒体揣着公义、责任为教育事件追根溯源,为学校、教育呐喊助威,解决教育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