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刘华平 《丝绸》1998,(9):20-21
将煮熟茧就地提升后运用管道输送装置进行输送,可很好地解决一些企业想使用煮熟茧管道装置,但限于厂房、设备等因素的制约而无法使用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采用水流与电气控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设计煮熟茧管道程序输送装置。主要装置由煮熟茧分配机构、程控电气系统、煮熟茧输送管道三部分组成。其功能可按缫丝车头需要分配煮熟茧,并对煮茧机的生产进行自动计数和发出落丝信号。  相似文献   

3.
煮熟茧能否采用管道输送,其关键在于是否增大缫折。目前国内有的缫丝厂采用的落差式管道输送,因煮熟茧运动主要依靠自重下滑,故茧与管壁摩擦严重。其次由于用水量较小,故煮熟茧在管道内经常堵塞。此外,由于管道布置和另部件设计不够合理或使用中采取工艺措施不当等原因,都会引起缫折的增大。为了不使缫折增大,在设计和使用时,建议采取下述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厂采用水流与光控相结合的煮熟茧管道程序输送装置,不但结构简单,而且效果显著,尤其在煮熟茧分配上真正做到按需供应,不会产生回茧现象,受到了使用部门的好评。一、工作原理及结构简介本装置由分配工作台、输送管道及程控电器系统三部分组成。每套装置使一台65笼不吐水型真空循环式煮茧机和五组(10个索理绪车头)自动缫丝机相衔接。现分述如下。1.分配工作台是煮熟茧管道  相似文献   

5.
凌荣根  黄刚 《丝绸》2000,(2):30-31
通过对管道输送熟茧生产实绩 的调查,经试验分析认为:“管道 送暗保护了煮熟茧的质量,改善了煮熟茧的工艺性能,因此有利于提高缫丝成 。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智能化管道送茧系统在制丝生产中实现了煮、缫工序连续化。多地点计算机智能化远程控制,有效节约人力、降低生产成本,实现车间生产环境优化。通过对智能化管道送茧与传统人工送茧生丝生产实绩数据比对分析,结果表明:智能化管道送茧实现了煮熟茧的热茧热缫,保护了原料的内在品质,改善了煮熟茧的工艺性能,提升了原料的缫丝成绩。结合生产实践总结系统在安装、应用中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7.
技术问答     
问 :微机管道自动送茧系统出现“管道堵塞”等问题如何处理 ?答 :我厂使用的是杭州纺织机械总厂生产的D30 1型自动缫丝机 ,自动化程度高 ,对送茧的要求也高 ,所以我厂选用了浙江工程学院研制的“微机管道自动送茧系统”。它采用微机自动控制 ,使送茧趋于合理 ,满足了自动缫丝机对煮熟茧的需要。首先 ,它采用熟茧管道输送 ,减少了用工人数 ,达到了热茧热缫的工艺要求 ;其次 ,它可根据工艺要求的茧量需要 ,及时正确均衡供给 ,从而避免了车头煮熟茧一会多 ,一会少的现象。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 ,如果使用不当 ,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 ,…  相似文献   

8.
孔凡华 《丝绸》2001,1(1):47
问:微机管道自动送茧系统出现“管道堵塞”等问题如何处理?   答:我厂使用的是杭州纺织机械总厂生产的D301型自动缫丝机,自动化程度高,对送茧的要求也高,所以我厂选用了浙江工程学院研制的“微机管道自动送茧系统”。它采用微机自动控制,使送茧趋于合理,满足了自动缫丝机对煮熟茧的需要。首先,它采用熟茧管道输送,减少了用工人数,达到了热茧热缫的工艺要求;其次,它可根据工艺要求的茧量需要,及时正确均衡供给,从而避免了车头煮熟茧一会多,一会少的现象。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如果使用不当,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有时还比较棘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一、概述煮熟茧水浮式管道输送装置经投入生产运行一年多来,证明其工作可靠、性能良好、使用方便、符合缫丝工艺要求。该装置在选择管道合理坡度;消灭回茧;实现茧水分离及送茧用水循环使用;管道堵塞检察;简化结构和提高自动化程度方面取得了新的成果。二、用途及基本参数用途:本装置能使一台循环式煮茧机定时、定量、按需、自动地向5组自动缫丝机的10个车头供应煮熟茧,实现煮、缫工序连续化。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缫丝企业煮熟茧在输送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输送效率低、待缫时间长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无人化自动输送装置。该装置利用固定轨道为输送路径,智能输送小车作为载体,采用输送小车的茧斗机构实现煮熟茧装载、输送和倒茧工作。通过减速电机和传动机构驱动茧斗的翻转,实现倒茧动作和倒茧后茧斗的复位动作,传动机构由齿轮和凸轮间歇机构组成。文章详细分析了装置的工作原理、凸轮设计计算过程、机构的传动路线和基于工程力学进行的主要结构安全性分析,并通过计算机辅助分析验证了机构的可行性。该装置改变了缫丝企业煮熟茧的输送方式,可实现送茧小车自动为缫丝机加茧功能。  相似文献   

11.
人工智能在煮茧工艺设计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谢瑞娟  卢敏生 《丝绸》1999,(6):31-33
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研制了煮茧工艺设计专家系统,该系统以煮茧工艺设计为核心,同时还具备煮茧问题的咨询、煮茧知识的专家对话、工艺单保存打印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胡迪权  陈戴平 《丝绸》1994,(2):20-22
介绍了FD091型翻板循环式热风烘茧机的结构概况、工艺性能和使用效果。通过茧站生使用表明:该机机械运行稳定可靠,烘茧效率高,出机干茧茧色白,含尘少,适干均匀度好,烘后干茧所缫生丝清洁、洁净、抱合、强力、伸长等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许逊  谢瑞娟 《丝绸》1991,(3):47-49
通过C-C热电偶对煮茧过程中茧腔内外温度变化规律测试,分析V型煮茧机和循环式煮茧机温度变化差异,并通过缫丝成绩对比,探讨了温度对缫丝成绩的影响,认为改进V型煮茧机可适应中国原料,提高煮茧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试论印度鲜茧交易计价与我国评茧方法改革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李龙  胡祚忠 《丝绸》2004,(4):38-42
印度的蚕茧交易计价办法公开、公正,方法简便,值得借鉴。我国蚕茧标准多,但分级项目、指标不统,检测技术不适应收茧现状,需要加以改革。建议及早研究制定较全面反映蚕茧质量的统一标准,快速、简易检测技术及全面实施仪评,方能促进蚕茧质量提高。  相似文献   

15.
自动缫缫折技术管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刚  卜献鸿 《丝绸》2005,(8):23-25
原料茧成本在制丝生产中占80%左右的成本,因此,降低原料成本是缫丝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从煮茧工艺、车头索理绪工艺投车头改造等方面进行了技术管理工作。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可以降低原料茧茧耗5~10kg,吨丝可以下降成本0.2~0.4万元,对降低企业成本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评茧方法的缺陷,提出了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蚕茧表面积测量方法。利用机器视觉系统拍摄蚕茧图像,根据图像的灰度分布特征,通过Otsu法分割蚕茧图像得到二值化图像,将蚕茧看作椭圆体,由蚕茧区域的长轴和短轴值计算出蚕茧表面积。根据蚕茧的边缘图像,利用最小矩形法确定椭圆长轴和短轴的值,可以测量任意旋转角度的蚕茧表面积。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为科学评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自动缫丝机绪下粒数通过生丝纤度控制系统来自动控制,当生丝纤度控制系统受到工艺、设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时,绪下粒数会发生异常变化,为此,需要要对绪下粒数进行管理。绪下粒数管理应从绪下粒数调查与调整、工艺管理和缫丝挡车工绪下粒数管理几方面入手,以使生丝纤度控制系统尽可能处于理想的工作状态。  相似文献   

18.
FD301V型煮茧机的结构与工艺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FD301V型煮茧机的机器结构、主要技术参数、各区段分布及工艺参数范围。无锡县缫丝厂生产使用结果表明:该机具有工艺先进,可调性强;结构合理,符合工艺要求;电气控制准确,自动化程度高;煮茧质量好,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是目前国内研制成功的新一代煮茧设备。  相似文献   

19.
罗斯杰  陈庆官  林枫 《丝绸》2006,(12):21-23
对“煮茧茧腔内外温度测量装置”实地采集的多组煮茧茧腔内外温度曲线进行分析,把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作对照,得山茧腔内温度比处理室温度的变化幅度要小;比较茧腔内温度相对于处理室温度的反映特性,能掌握原料茧关于煮茧抵抗等品质情况;对于煮茧机各部位所采用的温度以及时间的长短需视茧子、煮茧机的不同而定;同一煮茧机因进水管、进气管的位置或出水量的不同,左右茧笼温度略有差异;通过比较、分忻茧腔内外温度曲线,便能掌握煮茧过程中与茧子的吸水、吐水等煮熟特性有关的煮茧温度特性,从而为确立生产中煮茧处理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从丝的含胶率、练减率、力学性能、摩擦系数、结构和表面形态入手,研究不煮茧对丝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丝的含胶率、练减率均为不煮茧的高于煮茧的;煮茧与否对生丝和精练丝的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生丝的动摩擦系数和静摩擦系数影响不明显;精练丝的静摩擦系数为不煮茧的大于煮茧的;煮茧与否对丝的结构均无明显影响,生丝和精练丝均以β-折叠结构为主.生丝表面的丝胶分布均匀性为不煮茧较煮茧的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