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蛇志》2018,(2)
目的探索智能移动终端交互式教学模式在急诊医学临床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6~2017年在我科实习的100名大四本科生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50名,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理实一体化"传教式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智能移动终端交互式"教学模式教学,分别对两组学生理论和操作的考核成绩、出勤率、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学生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实验组8次课程总出勤率(387/400)明显高于对照组(36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协作能力、增进师生之间交流、提高知识的认知度六个方面进行教学效果问卷调查,学生们给予"肯定"评价明显高于"一般"和"否定"。结论利用"智能移动终端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充分利用学习、生活中的碎片时间,从根本上提高临床教学的效率,且该教学模式深得学生信任,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蛇志》2020,(3)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学校延迟开学开展在线教育,确保学生停课不停学、学习效果不打折。依据耳鼻咽喉科临床特点,在线教学前提下在临床教学活动中应用内镜技术辅助完成耳鼻咽喉科解剖及常见疾病诊疗的临床教学课程,并将内镜技术在教学中应用予以扩展。在有效落实防控要求的前提下高效地完成相关教学任务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工作的开展,群组式学习模式被越来越多地探讨并应用到实际教学中,但将此学习模式与虚拟仿真类实验课程相结合进行教学研究的实例相对较少。针对微生物类实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以哈尔滨工业大学“微生物生理学”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研究为例,提出基于群体协同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微生物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研究,以期打造微生物学科一流实验/实践类教学课程。本文阐述了群体协同交互式学习模式的内涵、构成要素及优势,论述了群体协同交互式学习模式在“微生物生理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的实现过程,并总结了该模式的不足与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提升医学专业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将"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并运用于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课后,通过教学视频、音频、电子教材等数字电子资料补充学习,来提高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增加课堂中生生及师生互动时间,以解决学生学习基础层次不齐、讨论时间不够等问题,最终提高课堂讨论的实效性,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以"人的性状和遗传"一节为例,从教材、学情、目标和模式、设计、教学法、评价和计划7个方面阐述基于"三一三"教学模型的备课。学校推出每周1次的"七说"备课,便于教师整体把握教材、课程标准、学情、教学方法、评价策略等,为上好每节课打下坚实的基础。经过近2年的实践,生物学课堂更加有效,学生学习积极性更高,教师成长更快。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教学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一种新型教学体系。为探索智能手机在"食品微生物学"和"食品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本文在分析智能手机在教学中应用潜力的基础上,结合当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习惯,开展了智能手机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和服务实现了移动学习,有利于信息及时传递,方便解惑释疑,加强了师生互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驱动力,有助于获得全面及时的教学反馈和评价。智能手机可以成为提高教师"教"与学生"学"效果的一把利器。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云班课"移动平台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和效果。明确教学目标、建立丰富的教学资源、传统课堂与"手机课堂"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师生交流互动、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实现了对学生学习过程性的考核。同时,本文还指出了"云班课"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使用信息化"云班课"移动平台开展混合式教学,使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更为顺畅,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8.
随着通讯技术不断发展、智能手机愈加普及,移动学习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已成为可能。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互动功能,构建高中生物学移动学习模式;并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1)"为例,简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开展移动学习的案例设计及实践过程,由此总结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移动学习的经验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信息化时代下的外语教学模式改革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日本语言与交际入门"作为我校外国语学院课程超市里唯一一门非英语语言类课程,有选修学生多、知识量大、开课课时少等特点,以课堂为平台,以教师为中心,围绕教材组织学习传统外语教学模式明显不能解决课时不足的问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之间有了新的关联方式,从二外日语的教学要求、目标入手,探讨了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组织"日本语言与交际入门"课程的课堂内外教学,探索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日本语言与交际入门"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导学就是在学习之前的一个先行导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模式,而导学案就是在此基础上应运而生的一个教学实践的载体,它可以根据不同学校的不同学情自行编制,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导学案可以是构建教材的框架和教材内容的细化也可以是教材重点难点的分解和形象化。在应用时可以采用不同方式,它的形式灵活多样也时教师和学生喜闻乐见的。本文主要是介绍在高三遗传学复习中应用导学案的一些感受和经验给同仁分享。  相似文献   

11.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双歧杆菌制剂临床预防小儿继发性腹泻的效果。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要求检索CBMd isc、VIP、CNK I以及万方数据库等,获得18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计患儿4050例,对其进行M eta分析,并评价M 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发表偏倚。结果异质性检验χ^2=34.60,P=0.007〈0.05,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 eta分析,合并RR=0.41,95%C I为0.35~0.49,总体效应检验,Z=10.39,P〈0.00001,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固定效应模型RR值和95%C I与随机效应模型完全一致,剔除小样本报道后的合并RR=0.42,95%C I为0.35~0.50,与剔除前的结果基本一致,且本研究的发表偏倚得到了很好地控制。结论从现有的临床证据来看,双歧杆菌制剂能降低小儿继发性腹泻的发生率,对预防小儿继发性腹泻起到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葫芦科植物包括多种瓜类蔬菜,对其进行离体培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述了国内在葫芦科植物器官培养、体细胞胚胎发生、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及离体遗传转化等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并对葫芦科植物离体培养、遗传转化与育种的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心率(HR)、心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作为效应指标,明确右美托咪啶(Dex)用于SICU 镇静时年龄和血流动 力学效应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 年3 月~7 月间在我院SICU 接受普胸或者普外科手术后需要短期镇静患者38 例,各年龄段分 布相对均匀。在病人术后Ramsay评分≤ 3 分时给予右旋美托咪啶6.0 ug/kg/h,连续静脉输注10 min 后停药,应用脉搏指示连续 心输出量监测技术(PICCO)记录用药前及用药后3 min、5 min、8 min、10 min、15 min、20 min、30 min、45 min、60 min、90 min、120 min 的11 个时间点的HR、CI 和SVR。结果:HR、CI 和SVR 的EMAX 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大,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表示:E= (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用于SICU 镇静时,患者HR、CI和SVR的EMAX 呈 年龄依赖性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国蝴蝶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略介绍了我国目前蝴蝶产业的背景情况和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该产业发展中亟待解决的目标与思路、政策与法律、科研与技术、人才与培养等一系列问题,并针地性提出了相应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16.
We have established xeroderma pigmentosum group A (XPA) gene-knockout mice with 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 (NER) deficiency, which rapidly developed skin tumors when exposed to a low dose of chronic UV like XP-A patients, confirming that the NER proces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eventing UVB-induced skin cancer. To examine the in vivo mutation in the UVB-irradiated epidermis, we established XPA (−/−), (+/−) and (+/+) mice carrying the Escherichia coli rpsL transgene with which the mutation frequencies and spectra in the UVB-irradiated epidermal tissue can be examined conveniently. The XPA (−/−) mice showed a higher frequency of UVB-induced mutation in the rpsL transgene with a low dose (150 J/m2) of UVB-irradiation than the XPA (+/−) and (+/+) mice, while, at a high dose (900 J/m2) they showed almost the same frequency of mutation as the XPA (+/−) and (+/+) mice, probably because of cell death in the epidermis of the XPA (−/−) mice. However, CC→TT tandem transition, a hallmark of UV-induced mutation, was detected at higher frequency in the XPA (−/−) mice than the XPA (+/−) and (+/+) mice at both doses of UVB. This rpsL/XPA mouse system will be useful for further analyzing the role of NER in the mutagenesis and carcinogenesis induced by various carcinogens.  相似文献   

17.
我国大麦醇溶蛋白多肽的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湛小燕  黄培忠 《遗传学报》1991,18(3):252-262
对22个省的大麦农家品种487份和3个近缘野生种的10份材料,应用SDS-PAGE、IEF及双向电泳(IEF、SDS-PAGE)进行了醇溶蛋白多肽多态性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B醇溶蛋白多肽多态性十分显著。经SDS-PAGE可分出16种带型,归为α、β、γ、ω四组,不同的多肽带型中间也有一些多肽是共有的;(2)5种带型的地理分布表明,具有同种带型的品种分布于一定的地理区域;各区域品种所具有带型类型的数目虽然不同,但表现出一定的趋向,这种趋向似与大麦进化和生态区域有关;(3)近缘野生大麦的带型有的与农家品种带型相似,有的则相异;但一些农家品种的带型在供试近缘野生种中还未找到与之相近的带型;(4)初步讨论了醇溶蛋白多肽多态性在品种鉴定上的应用和作为栽培大麦生态区域划分辅助手段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19.
20.
Role of Hrs in maturation of autophagosomes in mammalian cell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utophagy is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system responsible for the degradation of cellular components and contributes to the increasing of amino acid pool, organelle turnover, and elimination of intracellular bacteria. The molecular process of autophagy is still unclear.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Hrs, a master regulator in endosomal protein sorting, plays critical roles for the autophagic degradation of non-specific proteins and Streptococcus pyogenes. We found that Hrs containing FYVE domain is localized to autophagosomes. Hrs depletion resulted in a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mature autophagosomes (autophagolysosomes) detected by the co-localization of autophagosome marker LC3 and lysosome marker LAMP-1. In contrast, formation of the primary autophagosome, detected by LC3 immunoblotting and lysosomal degradation of non-specific proteins, were not significantly altered by Hrs depletio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propose a novel function of Hrs, as a crucial player in the maturation of autophagosom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