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鼻拭子和痰标本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临床采样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78例患者共170例次同一天鼻拭子与痰配对标本,进行实时荧光PCR核酸检测,分析比较鼻拭子和痰标本检测情况。结果 78例患者中男性33例,女性45例,年龄1~86岁,中青年(20~<60岁)患者居多(占59.0%),其次为老年(≥60岁)患者(占33.0%), 4例为儿童。170例次配对标本中,鼻拭子和痰标本核酸阳性的阳性率分别为34.7%(59/170)和46.5%(79/1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鼻拭子和痰标本同时阳性共46例次,结果显示27例痰标本Ct值低于鼻拭子Ct值(占58.7%), 17例痰标本Ct值高于鼻拭子Ct值(占37.0%),2例痰标本Ct值等于鼻拭子Ct值(占4.3%),提示痰标本的病毒载量比鼻拭子的病毒载量更高。结论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病毒核酸检测中,痰标本的阳性率高于鼻拭子标本,且漏检率低,痰标本的病毒载量比鼻拭子的病毒载量更高,更有利于病毒核酸的检出,同时患者更易接受,建议有痰患者优先采集痰标本。  相似文献   

2.
背景 当前,全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形势日趋严峻,我省承接着大量国外入境回国人员,在复工复产与复学初始之际,如何有效切断传播途径杜绝外源域外输入病例带来的疫情播散,加强输入病例管理与筛查势在必行。目的 分析河北省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的临床特征,为制定针对性的预防方案,防止疫情的复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20-01-21至04-05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收治的28例COVID-19患者,其中境外输入组患者7例,国内本地组患者21例。对28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进行归纳与分析。结果 (1)境外输入组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平均年龄(23.6±11.1)岁,其中19~29岁4例(57.1%),以青年为主。本地组21例患者多为家族聚集性发病,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43.6±19.7)岁,其中30~72岁19例(90.5%),以中老年为主。(2)境外输入组7例患者中发热1例,腹泻1例,5例无任何临床症状;本地组21例患者中发热15例,咳嗽9例,咽痛5例,乏力3例,肌肉痛2例,腹泻1例。境外输入组中普通型6例(85.7%),重症型1例(14.3%),无轻型和危重症型病例;本地组中轻型1例(4.8%),普通型15例(71.4%),重症型4例(19.0%),危重症型1例(4.8%)。(3)境外输入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的N基因循环阈(Ct)值、ORF1ab基因Ct值低于本地组(t=14.430、17.856,P均<0.001)。与参考值对照,境外输入组和本地组CD4+ 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比例均高于50.0%,境外输入组淋巴细胞计数、CD3+ 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和C反应蛋白、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比例均高于40.0%,本地组C反应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比例均高于40.0%。(4)肺部CT检查结果显示,两组病灶分布均以双侧肺叶为主,其次为单侧单叶,单侧多叶较少;境外输入组影像学表现以磨玻璃影为主,本地组则以磨玻璃影和实变影为主。结论 河北省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较本地病例临床症状轻微,鼻咽拭子核酸检测SARS-CoV-2的N基因Ct值和ORF1ab基因Ct值水平低于本地病例,病毒载量高,可能存在较强传染性,应对入境人员严格隔离、筛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治,防止疾病扩散。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妊娠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诊治过程,为妊娠期COVID-19的正确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已治愈出院的以消化道症状为首发表现的妊娠期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COVID-19患者接触史、查体、辅助检查、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探讨妊娠期COVID-19快速且正确诊治的方法。结果:患者,女性,38岁,因"停经30+2周,腹泻、恶心3d"入院。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和恶心等急性胃肠道感染症状,因有武汉市COVID-19患者接触史,行咽拭子核酸检测及肺部CT检查;咽拭子核酸检测阳性;肺部CT检查示,左肺下叶及右肺上、下叶见多发斑片影。临床诊断为COVID-19。治疗过程中严格监测孕妇生命体征及胎儿宫内安危,给予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后患者各项检测指标好转,痰液及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2次转阴,肺部炎症明显好转,胎心监护有反应型,共住院15 d,母胎安全,痊愈出院。结论:腹泻、恶心和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可能是COVID-19患者的首发症状。CT检查用于筛查疑似COVID-19病例有重要作用,且孕期亦可安全使用。早期、规范的中药联合抗病毒治疗对非重型COVID-19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麻疹患儿肠道排毒情况和粪便病毒核酸快速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8例临床诊断麻疹患儿,入院时均有发热、皮疹等麻疹感染症状。在入院2d内同时采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标本在冷链条件下送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采用RT- PCR法检测麻疹病毒核酸及Ct值。同时对部分咽拭子和粪便标本扩增均阳性的PCR产物进行基因测序。结果38例患儿粪便麻疹病毒核酸阳性37例,占97.4%,Ct值23.8±3.04;咽拭子病毒核酸阳性35例,占92.1%,Ct值28.0±4.0。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05);两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3,P<0.05)。3例患儿咽拭子和粪便标本的麻疹病毒基因型(均为H1a基因亚型)和核苷酸序列完全一致。结论粪便病毒核酸快速检测与咽拭子标本具有相同的临床诊断价值,粪便病毒核酸拷贝数高于咽拭子病毒核酸,且粪便标本的采集具有方便、无痛苦,依从性好,不易受人为因素的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交流和积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救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金华市确诊的17例COVID-19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转归情况。结果17例患者中普通型15例,重型2例;起病前均有武汉旅行史或与COVID-19确诊患者接触史。疾病潜伏期为1~11(5.5±3.1)d。最常见症状是发热(94.1%),其次为干咳(41.2%),少有咳痰、肌痛、头晕和腹泻症状。白细胞计数在正常值范围内14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7例,C反应蛋白升高7例。早期影像学典型表现为两肺多发斑片影和磨玻璃影。经过治疗11例患者治愈出院,余下6例患者首次咽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已转阴。结论COVID-19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需要科学防控、积极治疗。尽早救治患者一般转归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早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与普通型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差异,提高对两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25日至2月16日于重庆地区确诊的37例早期COVID-19患者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的40例早期普通型肺炎(非COVID-19)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资料,分析和总结两者之间各指标的差异性。结果:COVID-19与普通型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相似,但前者多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且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者较少见(P<0.001),而淋巴细胞绝对数降低者多见(P<0.05)。肺部CT图像上,早期COVID-19与普通型肺炎患者的病灶均以磨玻璃密度影(ground glass opacity,GGO)为主(89.2% vs. 90.0%,P=1.000)。COVID-19患者的病灶主要呈圆形或半圆形(19例,51.4%),其次为小斑片状(15例,40.5%),以累及胸膜下区为主(25例,67.6%)。普通型肺炎患病灶主要呈片状GGO伴实变(21例,52.5%),其中以GGO为主(17例,81.0 %),其次为单发或多发小斑片状GGO不伴实变(11例,27.5%),以累及整个肺段或亚段为主(31例,77.5%)。27例COVID-19患者和35例普通型肺炎患者不均质GGO内分别以网格影(16例,59.3%)和多发结节影(27例,77.1%)常见。与COVID-19相比,普通型肺炎病灶内支气管壁增厚更常见(42.5% vs. 8.1%,P=0.001),且病变边界多较模糊(75.0% vs. 45.9%,P=0.002)。结论:COVID-19与普通型肺炎患者肺部早期病灶均以GGO为主,但前者多呈圆形或小斑片状,胸膜下受累为主,其内网格影多见,边界多清晰,后者多呈片状或小斑片状,累及整个肺段或亚段为主,其内实变、结节影及支气管壁增厚多见,边界多模糊。影像结合患者临床信息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重庆市江北区4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19,COVID-19)确诊患者和疑似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数据,为制定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0年1月24日至3月21日在重庆市红十字会医院(江北区人民医院)诊治的21例COVID-19确诊患者(核酸检测阳性)和21例疑似患者(临床症状、胸部CT高度怀疑)资料,对其基本信息、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查、CT结果、出院后随访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及比较。结果:42例病例中,湖北返回人员9人(21.4%),有确诊人员接触史19人(45.2%),无确诊人员接触史14人(33.3%),2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42例患者平均年龄(44.48±16.49)岁;男性59.5%,女性40.5%。主要临床症状有发热、咳嗽、乏力,其中5例无症状。确诊患者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ocyte count,LYM)、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 count,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 percentage,LYM%)、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水平低于疑似患者,确诊组WBC下降<3.5×109个/L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疑似组(19.0%),疑似组NEU≥6.3×109个/L的患者所占比例高于确诊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2例患者中,41例有CT影像学改变(97.62%)。出院后随访发现,3例确诊患者出现核酸复阳,疑似患者无核酸检测阳性;2例确诊患者出现胸痛症状;共26例(61.9%)患者CT提示肺部病灶基本吸收,2组患者肺部病灶吸收情况无统计学差异。结论:2组患者流行病学史比较有显著差异,故对有接触史或可疑接触史的人群,建议及早筛查病毒核酸、血清IgG/IgM抗体及胸部影像学检查。COVID-19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甚至还存在无症状患者。与疑似患者相比,确诊患者有外周血WBC、LYM%及LYM、NEU%和NEU的下降可作为确诊的依据。出院后随访发现确诊患者有核酸复阳和胸痛等症状,建议确诊和疑似患者出院后均应加强核酸复查和可能后遗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8.
总结成都市一例输入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例的临床特点及出院后2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的过程,为临床管理此类病例提供经验。回顾性分析成都市一例输入型COVID-19病例的诊疗过程及出院15 d后复诊时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病例于2020年3月7日在泰国查SARS-CoV-2核酸阳性,2020年3月10日抵蓉,由机场送入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隔离治疗。3月11日鼻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可疑阳性,肛拭子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体格检查无阳性体征,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收入院治疗,伴有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在住院22 d(病程第25天)后转为确诊病例。出院后15 d复查新冠病毒核酸复阳,再次治疗出院后病毒核酸第二次复阳。病例在第二次核酸复阳时伴有神经系统症状,完善检查后排除颅内感染及占位病变,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予精神科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可转为确诊病例,核酸复阳不代表患者病情复发或加重。COVID-19患者可出现心理障碍,医务人员需及时发现并予以心理干预及必要的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正在我国及世界其他国家流行,患者感染病毒后的临床症状不一,甚至呈现为无症状感染状态,这给整个疫情的防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核酸检测作为COVID-19诊断的主要手段,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备受关注。本文报告一例无明显消化道症状,但粪便及肛拭子核酸检测持续阳性的COVID-19病例。患者为武汉某大学在校学生,在校期间即出现呼吸道症状,后放假回家,因病情加重而就诊入院,根据病情发展和诊疗需要,该患者进行了多次核酸检测,在症状明显好转,咽拭子核酸检测转阴后,其痰液、肛拭子及粪便样本的核酸检测仍持续阳性,由此,讨论多部位样本核酸检测对COVID-19诊疗的临床意义,并探讨疫情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22例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Vero细胞)后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体情况,方便临床预判和治疗。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2021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22例接种灭活疫苗后的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血检结果、核酸及抗体、胸部影像学及治疗方法等,以了解接种灭活疫苗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抗体变化情况。结果 22例COVID-19患者中位年龄34.5岁,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8例)、咳痰(3例)、纳差(3例)、发热(1例)、胸闷(1例)、咽喉不适(1例)、鼻塞流涕(1例)等;胸部影像学有单侧肺炎(2例)及双侧肺炎(7例),表现为磨玻璃影(5例)或磨玻璃合并斑片影(4例)。入院时1例患者查新冠病毒抗体IgM(+)IgG(-),3例IgM(-)IgG(-),4例IgM(-)IgG(+),14例IgM(+)IgG(+)。结论 本次我院诊治的接种灭活新冠疫苗(Vero细胞)后COVID-19患者,以青中年男性居多,临床分型以普通型患者为主,临床症状主要有咳嗽、咳痰、发热、咽喉不适等,胸部影像学可出现单侧或双侧磨玻璃影或斑片影渗出病灶,经氧疗、中药等常规治疗后所有患者均预后良好。接种灭活新冠疫苗(Vero细胞)后再感染新冠病毒患者,可在短期内迅速产生大量IgG抗体。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观察早期睑腺炎外用消肿药喜疗妥的疗效。方法:观察诊断明确、病后就依时间平均2.5d的内、外睑腺炎56例于眼部红肿压疼区使用喜疗妥膏的治疗结果,并与抗生素的治疗组的42例对照。结果:喜疗妥治疗组的炎症消退快,疗程短,脓肿、肉肿发生率低,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结论:喜疗妥局部应用,作用快,效果好,反复应用无刺激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目的观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变化及其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体检者112例,通过测量受检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评估其早期动脉硬化程度,根据左右两侧baPWV值分为对照组和动脉硬化组。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受检者外周血Cys C、尿酸(UA)和血脂等水平。结果 (1)动脉硬化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升高[左:(1.05±0.18)mg/L vs.(0.97±0.16)mg/L,P<0.05;右:(1.04±0.17)mg/L vs.(0.97±0.17)mg/L,P<0.05];(左侧)动脉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2组年龄、BMI、TC、L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G、HDL-C、BS及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右侧)动脉硬化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及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97、-2.781、-2.644、-2.319,P<0.05),而血糖(B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尿酸(U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ys C与动脉硬化指标中年龄、TC、TG呈正相关,且与年龄相关性最大(r=0.358、0.225、0.257,P<0.01)。结论动脉硬化组Cys C水平高于对照组,且与年龄及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呈正相关。Cys C水平对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前期预防性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