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地热资源勘查风险决策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们开展地热地质工作是在收集现有地热田的水文地质背景、地热勘探点的基础地热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表有限的线索来判断地下深部未知点的水量和水温,难度相当大,勘查风险也较大,为了控制地热资源勘查风险,对其建立一个风险评价模型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中包含了热储构造开启程度、热储构造部位、沟谷切割程度、物探效果、热储埋深、热储厚度、热储岩层倾角、热异常情况等9个风险因子,并对其进行量化处理。最后,该风险模型在本文中应用于万盛区黑山谷实例中,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王跃  赵振远 《矿产勘查》2019,(5):1248-1253
贵州省黔东南州北西部地热资源整装勘查为2013年度省地质勘查基金整装勘查项目(第三批),勘查区受挽近期活动构造带的影响,区内断裂储热、导热较好,热储单元条件较好,热储主要为带状热储,带状热储主要是指受断裂控制,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的热储。文章通过对勘查区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地球物理等特征综合分析后,勘查区的热储类型主要为典型带状热储,其储水、储热、导热层均为断层破碎带,其地热水资源量估算与评价具有一定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宋涛  赵松  包怡  吴建峰  吴灿  孙璐 《矿产勘查》2023,14(8):1450-1457
苏北盆地建湖隆起赋存丰富的地热资源,通过综合物探地质解释确定热储层对建湖隆起中段射阳湖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广域电磁法、重力勘探及大地电磁测深法,查明了宝应县射阳湖镇6 km2范围内地热地质特征,从源、通、储、盖4个方面开展地热地质条件分析,结合地热成因分析优选钻井点位,设计探采结合井1口(设计井深2200 m),经钻探工程验证,终孔于寒武系碳酸盐岩地层(终孔深度2060 m),井口水温75℃,降深6.39 m出水量2095 m3/d。实践证明,综合物探方法在地热资源勘查工作中,可提供热储层、导水导热构造、盖层等关键地热地质信息,为地热钻井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张伟  籍增贤  谢明宏 《矿产勘查》2021,12(5):1192-1198
地下热水能够导致热储层位电阻率明显降低,且温度与电阻率低值区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因此低阻异常带是查明与地下热水有关的断裂构造、探测侵入岩体分布、圈定地下深部热储位置的重要标志。本文采用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太行山前徐水地区开展了地热资源探测,圈定了低阻异常带的展布范围,并据此总结了徐水断裂深部电性特征,结合低阻异常带空间展布特征对深部地热地质条件和赋存环境进行了分析。通过与邻近已知地热田对比发现,徐水断裂深部具有相似的储热条件,根据大地电磁测量成果圈定了地热异常区及地热成藏有利范围,为开展地热资源勘查提供了借鉴资料。  相似文献   

5.
龚胜平  刘瑞德 《矿产勘查》2021,12(2):362-367
我国地热资源以中低温地热为主,成因类型多为传导型,其中以沉积盆地隆起型地热田分布最多。这类地热田面积大,资源储量丰富,紧邻城市周边,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潜力巨大。目前地热田勘查以电磁法为主,利用电阻率参数解译深部地层分布及断裂构造展布,预测热储构造位置,进而指导钻孔布置。发现热储构造的关键是勘查资料的成功解译。本文对3处地热田的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勘查解译实例进行探讨,认为在断裂构造附近且地表2000 m以下深部电阻率值高低变化明显部位为地热勘探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采用物探方法勘查断层构造的走向、性质及基岩顶界埋深,结合地质、地热调查资料综合分析,最终确定地热论证井位置。通过实例介绍了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测氡法的技术原理、工作方法及其应用效果。结论表明,物探勘查结合地质、地热调查论证,寻找地热资源方法有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川西地区地热资源丰富,为隆起山地对流型中高温地热资源。热储层属带状热储,岩性主要为断层构造岩,热源主要来自现代活动性大断裂沟通深部幔源岩浆热及沿断裂破碎带产生的机械摩擦热,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成因模式为深循环。基于野外调查、取样分析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区内水热类型齐全,分布严格受控于区内构造且与人口分布具有良好重叠性,流体水化学类型以HCO_3-Na型为主,多富含氟与硅且浓度多达理疗热矿水命名浓度,理疗价值高。依据地热流体与热储温度区划、流体水化学特征区划及区域资源等综合因素,将区内地热资源具体区划为3种类型,以供暖、发电为主的6个优先开发区,以休闲旅游、康体保健为主的10个重点开发区及按需利用为主的暂缓开发区。针对地热资源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实现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在川西地热勘查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川西高原地热资源的勘查中应用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研究地热与构造(断裂或断层)的关系,地热的分布特点,并进行分区,分析热储层的分布特点和浅部热水的形成机制,为川西地热的综合研究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实践证明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是勘查和研究地热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冀东北部山区地热资源丰富,利用综合物探方法对查找深大断裂构造,圈定地热异常范围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以冀东北部山区某项地热勘查项目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区实施了以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技术(CSAMT)与视电阻率测深为主的勘查手段,两种技术方法的应用大致揭露了本研究区构造走向及位置,查明2条主要控热导热构造F01、F02。辅以激电测深技术,加之6参数对含水层与断裂的良好反应,基本确定了热储位置及空间分布规律。圈定了地热异常区与地热资源可开发利用的范围,为下一步地热地质勘查与钻探布孔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通许凸起西段尉氏北部,通过MT和二维地震的物探方法组合,基本查明了工作区地层分布和构造特征,依据3个低阻异常圈定了3个远景区;结合区域资料、地热地质调查和综合分析,布置了探采结合井,预测了探采结合井钻遇地层。经钻孔验证,在新近系馆陶组热储层最大涌水量100.39 m~3·h~(-1),最大降深64. 54 m,井口温度53℃,取得了初步成果。该套组合勘查技术对地质构造复杂、热储埋藏较深地区地热勘查行之有效,对河南省中深层地热勘查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地热作为可再生清洁能源,在实施燃煤替代、优化能源结构、促进低碳绿色发展中,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通许凸起东部(睢县-商丘段)地热田为通许凸起内新增的新生界和古生界复合型中低温地热田,其热储层主要有新近系孔隙热储、古近系裂隙孔隙热储和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裂隙热储,其中古生界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裂隙热储为商丘地区新发现并首次探获成功的具有开发价值的热储层。根据项目实施所得数据及地质资料综合分析进行地热资源评价,通过建立热储模型,估算地热田2000 m以浅的地热流体资源储存量为8075.83×1016J,地热流体可开采量1279.26×1012 J/a,折合标准煤60927.31t/a,达到中型地热田规模,为制定该区地热能勘查、开发利用规划,地区地热规模化开发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李维静  李明骏  古军 《矿产勘查》2019,(8):2001-2007
通过对武蛟地热田已有钻孔及区域地热地质资料,结合前人勘查资料,分析了武蛟乡地热田区域地质特征、地温场分布特征、地热水水化学特征及补径排条件,说明武蛟地热属深循环途中正常大气热流加热火山型地热系统,地热成因模式为断裂岩溶复合型,地热田的热储模型为断裂对流型带状热储。采用热储法计算出研究区内控制级的允许放热量为6. 40×10~5Kca L·h~(-1),推断级的允许放热量为9. 08×10~5Kca L·h~(-1);研究区内年可开采水量为63. 02×10~4m~3。初步摸清武蛟地热田分布规律及资源量,为武蛟地热田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薛永军 《山西建筑》2014,(36):37-38
结合山西榆次区地热探测实例,通过对该地区地质特征、地质构造及地电场特征的分析研究,选择采用地面物探电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及直流电测深法对该地区地热资源进行了勘测,实践表明地面电法在地热勘查方面有着明显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皮伟  邓国成  吴侠 《矿产勘查》2019,(8):2015-2022
为查明武川盆地的地热资源,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寻找地下储水导热构造。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岩石密度与磁性特征、布格重力异常分布特征和航磁特征圈定研究靶区。再通过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地震、地温测井等地球物理方法初步查明了勘查区地热赋存条件,研究了地热分布规律,圈定了地热异常区及地热有利开发范围,确定地热勘探孔井位,打出了地下低温热水,达到了勘查目的,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在利用常规地球物理方法分析武川盆地地热勘查的基础上,探讨了适合该地区的地热勘查方法。  相似文献   

15.
广域电磁测深法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对地电结构较差、埋深较大地区,具有很好的抗干扰和分辨能力.通过在福建洪塘镇工业密集区周边实施1∶2.5万重力测量,初步圈定地热靶区覆盖层下基底隆起、断裂与凹陷构造的位置,缩小地热靶区位置,进而布设剖面线位置,开展广域电磁测深揭露深部断裂与地层岩体的的空间展布情况,指明了地热靶区的有利热...  相似文献   

16.
进行了构造断裂和热储层渗透性能对地热水水位下降影响研究,对地热水水位下降潜在诱发地震、地面沉降及地热水资源枯竭等地质灾害进行了预测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以期避免地热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保障城市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重庆南温泉背斜南温泉、小泉及桥口坝地下热水开发点为一个地下热水系统,过去由于缺乏对地下热水的可持续开发研究,各开发点盲目开采,使得有名的天然南温泉、小泉枯竭。目前开发商正在桥口坝开发地下热水,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及合理开发和保护地下热水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地下热水可持续开发研究。在分析南温泉背斜地下热水系统物理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实测水位与模拟水位对比进行模型校正,当模拟水位与实测水位相近时,所得的模型是符合客观实际的。采用此模型模拟不同可持续开发方案下,桥口坝地下热水的最大开采量,并对不同开发方案进行分析优选,得到最佳的可持续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