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比较RMAST微创通道下单边固定和双边固定椎间Cage植骨融合方法观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将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A组,n=20例)采用RMAST微创通道下减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对照组(B组,n=20例)采用RMAST通道下双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A、B两组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VAS评分、ODI评分及并发症,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评估结果表明:A组术中出血量少于B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术后下地活动时间长于B组,住院费用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 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MAST微创通道下单边椎弓根钉棒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也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研究在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椎间孔镜技术和骨科开放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择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期间入合水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82例;抽取41例,采用骨科开放式治疗,为对照组,另41例采用椎间孔镜技术进行治疗,为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进行分析对比。手术后治疗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VAS评分以及术后6个月JOA评分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存在明显差异。在腰椎间盘突出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中采用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减少患者手术创伤,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和分析椎间孔镜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早期快速康复效果,选择2015年7月至2017年1月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1例,术后随访6个月,应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估患者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6个月障碍指数。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表明:术后各时间点腰腿痛VAS评分、ODI评分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第3天与术后3、6个月腰痛VSA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天与术后3个月腿痛VAS评分相比明显减少,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3天腰痛VAS评分相比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血量平均35 mL,住院时间平均8天。因此,椎间孔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且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并术后康复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分析经椎体间融合术合并动态及刚性两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疗效及椎间融合程度的差异.方法:回顾分析51例行后路单节段椎间融合的患者,其中动态组(A组)17例和刚性组(B组) 3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前和术后的影像学资料,术后椎间融合程度,以及术前、术后腰部及腿部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评分(ODI)、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等,评估两组的手术疗效,分析比较两种内固定方式术后椎间融合情况及邻近节段退变的差异.结果:5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在术后3个月及末次检查发现,腰部及腿部VAS评分、ODI及JOA评分、术椎椎间隙高度差异,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术后3个月,A组术椎ROM明显高于B组(P 0. 05),而术后末次检查两组术椎椎间活动范围(ROM)(P 0. 05)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个月及末次,两组上邻椎椎间隙高度无统计学差异.在术后3个月,两组上邻椎体ROM没有统计学差异(P 0. 05),而末次检查A组的上邻椎体ROM低于B组(P 0. 05).术后3个月、6个月A组的融合程度评分明显高于B组,而术后末次,两组的融合程度评分(P 0. 05)则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动态内固定较刚性内固定有利于节段早期融合及延缓上邻节段退变.  相似文献   

5.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的手术策略须兼顾安全性、功能康复及预后情况。以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S-TLIF)和椎间孔镜射频消融术(RF)后的单纯性LDH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2种微创技术的安全性、术后功能康复与预后质量,旨在评价椎间孔镜RF对老年LDH患者的术后康复和预后的价值与优势。采用围手术期指标来评估手术安全性,采用术后1年时的腰椎活动受限率、腰痛(LBP)复发率作为功能康复指标,采用术后1年时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LDH相关症状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生活质量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作为预后指标。结果显示,RF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康复期间的腰椎活动受限率、预后ODI评分均显著低于MIS-TLIF组,而2组的LBP复发率、VAS评分、JOA评分无显著差异,说明椎间孔镜RF治疗老年单纯性LDH具有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促进术后康复、提高预后生活质量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李朝顶  张磊  管旭日  杨六中 《甘肃科技》2021,37(20):177-179
观察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收集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7例,应用经皮穿刺椎间孔镜下腰椎椎板减压术进行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用VAS评估疼痛程度,MacNab标准评定临床疗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程度(VAS)评分:术前(6.93±2.08)、术后1周(2.78±0.48)、术后3个月(0.96±1.16)分.按照改良疗效评定MacNab标准,术后3个月的37例患者中优、良、可、差分别为32例、3例、1例和1例,优良率为94.00%.患者在术前、术后1周以及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校正后F(1.168,42.048)=150.659,P<0.001.组间两两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术后1周的VAS评分比术前显著降低了 4.15(95%CI:3.40-4.90,P<0.001);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术前降低了 5.97(95%CI:4.78~7.17,P<0.001);患者在术后3个月的VAS评分比术后一周降低了 1.82(95%CI:1.23~2.42,P<0.001).采用椎间孔镜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T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前瞻性分析70例应用PTED术治疗的LDH患者治疗效果,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腰背部及腿部疼痛缓解程度;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随访期间患者生存质量;术后12个月采用改良Mac 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价治疗效果;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腰部功能;术后1 h采用李克特量表对患者麻醉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入组患者均随访12~15个月,平均随访(13.69±4.29)个月,随访率100%;随访期间复发患者3例(4.28%),行二次PTED治疗;麻醉满意度为90.0%; Mac Nab疗效结果显示优良率为97.14%.术前、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中SF-36评分的8个维度评分中相邻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分数逐渐增高.术前、术后6周、3个月的VAS-LP评分、VAS-BP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评分逐渐降低;其中术后6个月及术后12个月VAS-LP评分、VAS-BP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术治疗LDH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可改善腰部及腿部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效果与手术技巧.方法:以我院腰椎管狭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全部为单侧侧隐窝狭窄,对患者行症状侧侧方椎间孔入路,手术前后对比患者VAS评分及ODI评分变化情况,采用改良MacNab疗效标准评估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VAS评分为(7.25±0.23)分,ODI评分为(75.86±3.26)分,术后1d,随访1个月、末次随访后VAS评分分别将为(1.96±0.21)分,(1.32±0.22)分,(1.11±0.15)分,ODI评分分别为(23.26±3.02)分、(15.14±1.44)分、(13.26±1.25)分,采用MacNab疗效标准评估,患者的优良率达到91.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的早期应用针对腰椎狭窄效果显著,改善了神经根在患者侧隐窝处症状,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治疗无神经损伤胸腰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73例胸腰段单一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为传统后正中入路跨伤椎固定组,共33例;B组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组,共40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临床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影像学指标: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及末次随访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为11~20个月,平均15.6个月,术后均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发生。B组在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差值、下地时间以及VAS评分、腰椎ODI评分方面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周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B组相比于A组,伤椎前缘高度比、Cobb角丢失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Wiltse入路联合伤椎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痛苦小、术后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伤椎高度及Cobb角恢复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微血管形成在腰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病理表现特征,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8例行单节段腰椎后路经椎间孔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患者,术中切取患处组织,冷冻切片后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Weidner微血管计数法统计微血管密度.根据是否有微血管分为有微血管组、无微血管组,比较微血管形成的可能影响因素,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 25例患者椎间盘内存在明显微血管形成,组织切片中存在典型的条形管腔结构,血管内皮细胞核有明显蓝染,微血管形成率为52.08%,MVD值平均为11.9±2.5.有微血管组椎间盘钙化率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有微血管组JOA评分明显低于无微血管组,腰椎疼痛VAS评分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盘疝出程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椎间盘钙化、腰椎疼痛VAS评分与退变椎间盘内微血管形成有明显相关性(OR值分别8.992,7.359,P值均0.05).结论椎间盘退变伴随着微血管形成,椎间盘钙化、腰椎疼痛VAS评分与退变腰椎间盘微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1.
评价吸烟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TPED)手术效果是否存在影响,选择62例诊断为LDH的患者行TPED治疗后随访6个月,分为对照组和吸烟组。术前、术后3天、术后3个月和6个月,通过Oswestry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生活质量,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效果。统计比较两组之间ODI评分、改良MacNab标准和术后并发症。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BMI、病程、住院时间、随访时间、腰椎间盘突出节段分布、严重程度及手术入路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 257、0. 282、0. 693、0. 050、0. 616、0. 761、0. 884、0759)。与对照组相比,吸烟组手术时间略长(t=1. 014,P=0. 319),出血量略多(t=1. 517,P=0. 141)。吸烟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1. 8%)高,复发概率(5. 9%)也高;而对照组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2. 2%)低;复发概率(2. 2%)也低,但是并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 223和0. 476)。所有患者ODI评分显著下降(F=345. 429,P=0. 000)。吸烟组患者术后ODI评分改善不如对照组明显(F=4. 490,P=0. 043)。术后6个月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评价标准,总体优良率为93. 5%,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U=255. 0,P=0. 045)。说明TPED是一个安全有效治疗LDH的手段,能够显著改善LDH术后的生活质量;但是吸烟对于术后效果有一定影响。实际临床工作中,为了获得更好TPED手术疗效,要重视围手术期戒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80例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n=47)和实验组(n=33),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VAS、ODI、椎体高度、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结果 1)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患者的VAS评分及ODI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3)实验组患者的椎体高度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5);4)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5)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21,P=0.034).结论经皮注射骨水泥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压缩性椎体骨折,可更快地减缓疼痛,改善腰背部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14.
探讨经腰椎后路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复发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对已确诊为复发性腰突症的6例患者,结合初次手术情况,均采取原后路切口接受MED手术。全部6例患者随访8-15个月,参照Nakai评定标准,优2例,良3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83.3%。结果表明,在经过严格的术前影像学诊断和熟练掌握手术原则及技巧的前提下,经后路椎间盘镜微创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为观察手法加痹祺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病人80例,采用手法加痹祺胶囊治疗; 对照组病人80例, 只行痹祺胶囊治疗.经临床治疗显示: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75%, 对照组为88.75%,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5).临床治疗证明:手法配合痹祺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见效快,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MIPPSO)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功能障碍指数、伤椎高度以及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我院进行微创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的45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观察记录所有手术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同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的功能障碍指数(ODI)、疼痛程度(VAS)以及伤椎高度与Cobb角。结果 本次研究的45例患者胸腰椎手术均已完成。其中创面愈合时间为(7.34±1.23)d,手术时间为(83.98±6.22)min,术中出血量为(66.45±5.11)ml。术后6d与术后10个月,ODI、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P<0.05)。术后6d与术后10个月,患者伤椎前缘高度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但Cobb角度明显均低于术前(P<0.05)。结论 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腰椎功能障碍,同时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促进创面快速愈合,并有效减轻术后机体疼痛,值得临床应该与推广。  相似文献   

17.
研究腰腿痛胶囊对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大鼠的影响。复制大鼠化学性神经根炎模型,模拟腰椎间盘突出症,分别在造模后3d、7d、14d、21d刺激物所致肉芽肿质量、神经根及其周围组织中炎症介质(前列腺素E2、5-羟色胺)水平的检测及神经根的组织病理学观察。腰腿痛胶囊可显著降低神经根周围组织中的前列腺素E2(P〈0.01)和5-羟色胺(P〈0.01)水平,抑制炎症肉芽组织增生(P〈0.05),减轻炎症反应程度,减轻化学性炎症对神经根的损害。腰腿痛胶囊具有抗炎镇痛作用,该作用可能是其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理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巴马猪腰椎间盘退变模型。方法 巴马小型猪6头,每组3头,分别为对照组(Con组),造模组(Mod组)。Con组不进行任何处理, Mod组在C形臂X光引导下确定猪L2-3、L3-4、L4-5、L5-6椎间隙,用1%的利多卡因进行浸润麻醉,用16G的引导针沿定位点穿刺椎间盘。穿透纤维环后侧后,呈放散状将椎间盘进行针刺破坏,每个间盘进行6次穿刺,每个角度间隔30度,分别于实验前及实验后1个月对巴马猪腰椎间盘行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Con组椎间盘未见明显变化, Mod组行MRI检查,发现进行穿刺的椎间盘出现间隙变窄,椎间盘后突,硬膜囊受压,髓核信号缺失,纤维环变形等改变,按照Pfirrmann分级标准,处理后的椎间盘在Ⅲ~Ⅳ级;病理组织学观察,与Con组比较,Mod组的椎间盘髓核呈白色胶冻状,穿刺部位椎间盘厚度下降,髓核发暗、含量减少,通道周围组织广泛硬化,纤维环结构粗糙。结论 C形臂X光定位下通过针刺破坏巴马小猪纤维环及椎间盘的方法,可以获得一种可靠的椎间盘退行病变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