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探究延安地区谷子的最佳播种时间和播种密度。以延谷14号谷子为研究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以播期为主处理,播种密度为副处理,研究播期和密度对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播期对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影响较大,密度对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在试验设计范围内,S2D3(播期为5月17日,密度为45.0万株/亩)产量最高,因此推测延谷14号最佳播期为5月中旬,最佳留苗密度为45万株/hm2。  相似文献   

2.
谷子新品种长生07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谷子新品种长生07为试材,研究了肥力水平、播种时期、留苗密度对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作底肥可提高谷子产量和品质,该品种施有机肥1 500 kg/hm2+化肥675 kg/hm2做底肥时产量最高(7 185 kg/hm2),且小米品质等级最好;最佳播期为5月中旬。不同类型地块达到较高产量的留苗密度不同,其中,瘠薄地种植时要保证密度,留苗数在45.0万株/hm2左右;肥旱地种植时可适当稀植,留苗数在37.5万株/hm2左右。  相似文献   

3.
播期和密度对强分蘖谷子书香1号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弱分蘖品种济谷19为对照,研究留苗密度和播期对强分蘖谷子书香1号分蘖和产量等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4月30日春播,书香1号留苗密度(本试验均指666.7m2密度,下同)1.5万、2.5万、3.5万、4.5万株时,单株分蘖成穗分别是2.30、1.90、1.37、1.35个;随留苗密度增加,单株分蘖数减少,群体成穗和产量增加,留苗密度2.5万、3.5万、4.5万株时产量显著高于1.5万株,留苗密度4.5万株产量最高。6月26日夏播,书香1号分蘖成穗能力显著降低,留苗密度1.5万、2.5万株时单株分蘖成穗0.80、0.46个,密度3.5万、4.5万株时基本没有分蘖成穗。书香1号分蘖茎的株高、穗长、穗粗、穗粒重等性状都明显低于主茎相应性状。4种密度下强分蘖品种书香1号产量都低于济谷19,留苗密度4.5万株时济谷19春播单产(666.7m2产量,下同)315.7 kg、夏播单产471.2 kg,比书香1号产量高7.05%、25.3%。总之,强分蘖谷子品种分蘖成穗能力和密度、播期密切相关,留苗密度增加,单株分蘖成穗数降低,播期早分蘖成穗数多,播期推迟分蘖成穗数减少;不同留苗密度间产量差异显著,分蘖性谷子群体有一定的自身调节能力;主茎成穗对强分蘖谷子产量的形成起主要作用。强分蘖性品种书香1号产量水平显著低于弱分蘖品种济谷19,生产上应当重视弱或不分蘖谷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适合江西省长治地区春播种植谷子新品种"长农39号"的栽培技术。[方法]采用3个播期(主区)、3个密度(裂区)和3个施肥量(再裂区)的3因素裂—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密度和施肥量对谷子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播期对产量、单穗粒重、穗重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对株高、茎粗、穗长、穗粗无显著影响;密度对产量、株高有显著影响,对茎粗、穗长、穗粗、单穗粒重、穗重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施肥量对产量、茎粗、穗长有显著影响,对株高、穗粗、单穗粒重、穗重和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对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单穗粒重、穗重、千粒重、茎粗、穗长呈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与株高、穗粗呈负相关关系。[结论]在长治地区春播种植"长农39号"谷子时,以播期为5月15日,密度为45.0万株/hm2,施肥量为农家肥3万kg/hm2+硝酸磷300kg/hm2较好。  相似文献   

5.
《山西农业科学》2013,(4):317-320
长生08是山西省农科院谷子所选育的谷子新品种,该品种优质高产、抗病抗倒,2011年通过了国家新品种鉴定。为促进该品种大面积推广,采用正交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播种期、留苗密度、肥力水平对长生08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旱薄地留苗密度对长生08产量影响最大,旱肥地播期对长生08产量影响最大。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制定了长生08的最佳高产栽培模式:在旱薄地,长生08的适宜播期为5月15—25日,最佳公顷留苗数45万株,施有机肥24 t/hm2和化肥700 kg/hm2;在旱肥地,长生08的适宜播期为5月15日,最佳公顷留苗数37.5万株,施有机肥24 t/hm2。  相似文献   

6.
为了指导承德地区谷子高产高效栽培,选择当地主栽谷子品种承谷 13 号为试材,以 40 cm 等行距种植(密度 45.0 万株/hm2)为对照,2015 年通过研究不同宽窄行种植模式下谷子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对谷子适宜的宽窄行种植模式进行了筛选;2017 年在 2015 年筛选出的适宜宽窄行种植模式条件下,通过研究不同种植密度下谷子农艺性状、光合速率和产量的变化,对谷子适宜的种植密度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宽窄行种植模式均可以提高谷子产量,其中,25 cm-25 cm-25 cm-25 cm-60 cm 种植模式产量最高,增产率为 8.1%,较对照差异达显著水平;在最佳宽窄行种植模式条件下,谷子适宜的留苗密度为 45.0 万~52.5 万株/hm2,产量较对照提高 2.60%~7.11%,其中,52.5 万株/hm2密度下效果显著。谷子最佳的宽窄行种植模式为 25 cm-25 cm-25 cm-25 cm-60 cm,最佳种植密度为 52.5 万株/hm2,该条件下,谷子产量可达 5 933.6 kg/hm2,较 40 cm 等行距种植(密度 45.0 万株/hm2)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优质高产油菜新品种双油8号的适播期、迟播临界期和获得高产的最佳种植密度,为建立高产栽培技术体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设置双油8号不同播期和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其对油菜产量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不同播期间的油菜生育期差别较大,播期越早生育期越长,9月15日播种的生育期达到243.8d,比10月1、15日播种的生育期分别长20.8、27.8d;在同一播期内,种植密度越小,成熟期越晚;种植密度增大,成熟期提早。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菜单株角果数的影响较大。[结论]在豫南地区双油8号的适播期在9月15日~10月15日,适播期内产量均以45万株/hm2最高;在晚播情况下,产量均较低,但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产量增加,以种植密度75万株/hm2产量最高,因此晚播情况下应加大种植密度,以密补迟。  相似文献   

8.
衡谷12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在街谷9号繁种田发现的超早熟变异株,经系统选育而成,其生育期极短,夏播仅58 d左右,突出特点是超早熟。探明该品种早熟特性、最晚播期以及最佳留苗密度,可以为其合理利用提供依据。以3个早熟和2个中熟谷子品种为对照,在4月16日~8月31日每隔15 d播种1期,研究了不同播期下衡谷12号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同时,采用二因素(播期、密度)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其中,播期设6月11日和8月11日2个水平,留苗密度(用播量、行距和株距调)设75.0万、112.5万、150.0万和187.5万、225.0万、262.5万和300.0万株/hm~2计7个水平,研究了不同播期与密度组合下衡谷12号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衡谷12号生育期较短,在8月15日播种仍可成熟,且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生育期均稳定在58d左右,营养生长阶段缩短、穗分化较中早熟品种提前47~62d是导致其较早成熟的主要原因。衡谷12号在6月11日播种、留苗密度为187.5万株/hm~2时产量达到最高,为2 447.93 kg/hm~2;8月11日播种会造成谷子明显减产,要获得较高产量,就应适当增大种植密度,晚播高产的适宜留苗密度为225.0万~2625万株/hm~2,产量可以达到2 010.43~2 076.40 kg/hm~2,其中,262.5万株/hm~2密度处理的产量略高于225.0万株/hm~2密度处理。衡谷12号不适于正常的大田生产,可作为超早熟种质资源进行研究或用于灾后紧急补栽种植。  相似文献   

9.
种植密度对谷子生物学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方法,以高产谷子品种9429为材料,研究了种植密度对谷子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谷子株高、叶龄、茎节数都存在差异,并且籽粒产量和茎叶产量受种植密度影响较大。综合分析,谷子品种9429在平地种植,水肥条件较好的地块,施混合肥总量在525 kg/hm2,留苗密度在31.5万株/hm2左右时,籽粒达到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
播期是影响作物生长与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为筛选适宜延安地区种植的谷子品种与播期,以该区近年引进的10个中早熟谷子品种为试材,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设播种期5月8日、15日、22日和29日4个处理,在留苗密度均为30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对谷子产量、农艺性状(株高、穗粗、穗长、茎粗、单穗重、穗粒重)和抗病性(白发病发病率、红发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参试品种不同播期下的谷子产量、穗粗和白发病发病率存在显著差异,而其他指标差异均不显著。4个播期下小香米、冀创1号和冀谷20产量较高,其中,小香米和冀谷20均于5月15日播种时产量达到最高,且对白发病具有抗性;冀创1号于5月22日播种时产量较高,与最高产量差异不大,且对白发病具有抗性。综合考虑谷子产量和抗病性表现认为,适合在延安地区种植的谷子品种为小香米、冀谷20和冀创1号,其适宜播期分别为5月15日、5月15日和5月22日。  相似文献   

11.
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于2005~2006年进行了不同播种期和密度对油研11号主要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和密度均会影响油研11号的产量、生育期、植株性状等;点播油研11号的最佳播期为9月下旬,密度为10000株/667m2,若因轮作茬口的不同,可以调节种植密度,以获得更高产量;在10月中、下旬播种时,则以15000株/667m2的密度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播期和种植密度对芝麻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索辽宁地区的栽培管理技术,本试验以‘辽芝7 号’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4 个播期和6 个种植密度处理,调查生育期、产量构成因子及产量。结果表明:不同播期对芝麻的生育进程和生育期均有影响,随着播期的延迟,缩短了从出苗到现蕾的营养生长时间和开花期,生育期相应缩短。不同播期、不同种植密度对产量影响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对产量构成因子中的单株蒴果数影响显著,对蒴粒数和千粒重影响不显著,但随着播期延迟和种植密度增加,蒴粒数和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综上,在北方一年一熟制春播区的辽宁芝麻种植区适宜5月10—20日播种,种植密度为15万~22.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3.
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景道  李胜群  左庆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22-8924
[目的]研究不同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方法]设播期和移栽密度2个因素。其中,播期设5个水平(5月5、15、25日,6月4、14日),移栽密度设3个水平(22.20万、27.75万、33.30万穴/hm^2),共15个处理。[结果]播期越早全生育期越长,播期越迟全生育期越短;相同播期不同移栽密度生育期及全生育期天数基本一致。皖稻68的产量以播期5月15日,移栽密度27.75万、33.30万穴/hm^2时最高。播期和移栽密度对皖稻68产量构成因素影响较大。[结论]为皖稻68的在安徽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确定果园间作条件下,不同播期和密度对粒用豇豆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本试验以粒用豇豆“辽地豇2号”为材料,在3年生大榛子果园内,采用间作形式,进行比较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分别以播期和密度为主因素和副因素,研究比较粒用豇豆的籽粒产量和主要性状表现。结果表明:果园间作条件下,播期和密度对“辽地豇2号”的产量和主要性状的影响分别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播期和密度单因素对产量的影响呈抛物线型分布。相关分析表明:百粒重与单株产量呈弱负相关,其余各性状间皆为显著正相关;产量与百粒重、主茎节数呈负相关,与单株荚数呈弱正相关,与主茎分枝数和单株粒重成正相关。结论认为,果园间作条件下,粒用豇豆在辽宁地区的适宜播期为5月29日,适宜密度16.5万株/hm2。  相似文献   

15.
播期播量对豫中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百农矮抗58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探讨了播期播量对豫中生态环境下高产小麦群体与个体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对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显著,播量对其影响不显著,晚播×小播量处理下,小麦单茎干物质积累量在成熟期表现最高(4.039g).播期对小麦群体数量的影响显著,早播处理下的小麦有效群体最大(700.8...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无膜滴灌栽培条件下不同棉花品种、密度和播期对其生长的影响,为新疆南疆棉花无膜滴灌栽培技术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筛选出适宜的品种、密度和播期。【方法】分别在库尔勒、阿拉尔、图木舒克进行试验,采用无膜滴灌栽培方式和裂-裂区试验设计,研究品种、密度、播期3个因素对棉花生育期、产量构成、农艺性状、干物质积累、纤维品质的影响。【结果】品种和播期对棉花生长影响较大,生育期较短的早熟棉花品种子棉产量较高;播期推迟造成生育期延长,并使子棉产量、单株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逐渐下降,对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造成一定影响;密度增加造成单株铃数、株高、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量逐渐下降,对子棉产量、纤维品质未造成显著影响。【结论】棉花品种中619熟性较早,产量较高,可作为新疆南疆无膜滴灌栽培的适宜品种;适宜的播期为4月15~25日;密度22.5×104株/hm2的子棉产量在3个密度中最高,为适宜的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17.
播期对春播绿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播期是影响春播绿豆产量和生育期的主要因素。在河北省石家庄地区,以目前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绿豆品种冀绿7号和冀绿9号为试材,均设4月9日、14日、19日、24日、29日和5月4日6个播期处理,采用大区对比的方式,研究了播期对绿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确定春播绿豆的最佳播种期。结果表明:播期对株高、单株荚数和产量影响较大,对主茎分枝数、主茎节数和百粒重影响很小。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春播绿豆适宜的播种期为4月19~29日。  相似文献   

18.
文章应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胡黄连(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ennell)的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其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和施肥量对胡黄连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显著.在每公顷种植密度13.58万苗,施底肥30t、氮肥164.37 kg、磷肥65.75 kg、钾肥148.88kg时,胡黄连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植密度对青贮玉米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晋饲育1号青贮专用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6个不同种植密度对其生物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生物产量之间差异极显著,晋饲育1号的最佳种植密度为4.95万株/hm2;种植密度对茎粗、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单株干穗质量、绿叶数影响较大,对株高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