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文静 《中国司法》2002,(10):36-36
学习法律,能为社会管理做些事情,这是许多律师的心愿。汪利民是其中幸运的一位。今年的4月4日,他通过笔试、面试及最后的考核,已经成为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副院长。日前,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位新中国第一位由职业律师出任的大法官。对于汪利民,记者在以前的律师会上见过面,只是不是很熟识,印象中他是一位很不张扬的律师。这次见面,依然一脸随意自然的笑容。“长时间以来,社会上更多地把律师看成趋利团体。而希望向社会证明作为律师愿意为社会作贡献,许多律师都有这个想法。如果有机会,很多律师愿意参与。我是比较早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2.
走好律师路     
我做律师主要是受我四叔的影响,因爷爷奶奶去世的早,四叔和我们在一起生活。从我记事起,总听他提起“律师”这个词。他向我讲述,他在50年代初,看过的日本电影《暗无天日》,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个律师为一名被指控犯有杀人罪的人辩护,最终使其无罪释放的故事。这部电影中的律师给他的印象很深,他觉得律师很伟大。四叔说,给他印象最深的当然是施洋大律师,施洋大律师为京汉铁路工人辩护的口才,有理、有力、有节的辨词深深地打动了他。他认为律师的职业是崇高的,律师本人无官位、无权势,但他能用特殊的武器──“法律”,来维护人民的…  相似文献   

3.
说起当律师,我们这批四十几岁的中年律师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年我们当律师时,绝无现在这份光景。不说当时有一种奉献精神,但肯定没有想到当律师还会有出人头地的风光。但即使如此,我们当律师也已经托了老一辈律师的福了。为此,我想起了律师界一些受人尊敬的老人。老律师王工是我国律师中的第一个全国人大代表,他跟我说过,在当时的人大会议上,他四次抢话筒发言,在刑诉法讨论中,要求删去他认为对律师事业发展不利的条款,最后终于被人大会议接受并删去。王工跟我说,我老了,但我为中国律师业尽了自己的力,以后就看你们的了。说…  相似文献   

4.
《法人》2009,(6):72-72
说起吕良彪律师,我当然非常了解。在我看来,他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想法、有思路、有追求的律师!我了解他的经历。他是一个做过律师、做过法官,又做律师的人。做法官时曾官至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研究室主任,是以让许多人羡慕与赞许。但他又毅然决然地放弃了这一切,主动选择了老本行——律师,主动选择了新的人生攻略驿站——北京。他来到北京后,  相似文献   

5.
是被告,又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被告;是律师,却对被告怀着强烈的怨恨。怎样才能对得起历史?如何才能对得起良心?历史审判.律师被推上尴尬境地。被召集到一起时,这些往昔雄边外环西的社颁.活增无多.气氛较重/指天的市一位用长坚辞不敕初见张先生,我的印象是他不太像见经唇枪舌剑后等待别人定夺的律师,而更像手摄裁决之权的大法官。微微下弯的嘴角,透着绝不轻易放弃自己成熟观点的执拗。难怪江青只同他见了一面,就断定“那个姓张的律师,是什么‘长’字号的。巴?一看就像代表官方的。”他出语温文尔雅,毫不急促,后发依然能够制人…  相似文献   

6.
刘桂明 《法人》2010,(2):71-71
据我个人将近二十年对王才亮的了解,我认为,王才亮应当说是一个既普通又不普通的律师。如果说普通,那是因为他与15万律师大军中的其他律师一样,同样具有为国护法、为民护权的专业情怀。然而,他又是一个极不普通的律师。  相似文献   

7.
2010年12月27日,我随一位律师去江苏连云港采访。第二天一早,我见到了他——一位房屋遭遇拆迁的农民。 他并非我此行的采访对象,他是通过律师知道我来到当地后,才找上门来的。透过他满身的寒气,我知道他是起了个大早从村里赶来的。  相似文献   

8.
读者来信: 最近,我的一个亲戚出了点事情,我很着急,想给他请个律师,不知应当找一个什么样的刑辩律师?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老律师.今天十分高兴能与这么多新老律师朋友们相聚在一起,共同商讨天津律师的发展大计.畅想天津律师的美好明天。然而此情此景,不由得使我想起一个人.他就是为了天津律师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英年早逝的五届市律协常务理事翟津强律师.因此,请允许我向大会提议.在我正式报告工作前.全体起立为翟津强律师默哀一分钟。  相似文献   

10.
上半年的一天,就在“非典”在北京爆发之后不久,我忽然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他的故事让我大吃一惊。原来他与人发生经济纠纷,对方不请律师,不诉诸法律,却找了一批社会人士上门讨债。这些人胆大妄为,不仅强行扣押了他的身份文件和个人财产,而且把他软禁在家中达十天之久,逼他偿还一笔有争议的债务。在此期间,他和对方谈判,并且不止一次报警,但都无济于事。后来他找机会溜出来见了一位律师。律师说可以把这件事“摆平”,开价人民币十万元,必须先付钱。这件事没有成,不是因为钱,而是因为他信不过那个律师。找到我之前,他已经四处求告,但是处处…  相似文献   

11.
走进美国的华人社交圈,很多人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向我谈起一个叫做莫虎的华人。在我此次访美之前,有好几位国内的律师都曾建议我去见见莫虎。尤其是北京信利律师事务所的阎建国律师和他的太太李晓法官(曾赴哥伦比亚大学留学、现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特别建议我采访一下这个值得一访的华人。为此,他们已经给我安排了如何见、何时见、何处见莫虎的一切事宜。尽管原定的“国际访问者计划”中没有这个安排,但我还是想方设法抽空见到了那个我在大学时代就听说过的叫莫虎的华人。  相似文献   

12.
刘桂明 《法人》2009,(12):71-71
说起张思之先生,早就进入律师行业与现在还在律师行业的人,应该都不会陌生。对我来说,他是一位令人敬重的律师界前辈,又是一位不一般的老师,作为《中国律师》杂志的创始人(他也曾经是北京市律师协会筹建成员之一及《北京律师》的创办人),他给了我这个第四任主编太多的帮助与扶持。于是,在贪婪地享用他给我们带来的财富的同时,无法企及的我们,只有埋头追赶、卖力追寻、用心追求。  相似文献   

13.
译者著:马克H·麦克马克是美国名牌耶鲁法学院毕业生,名律师。他著的《律师可怕的事实》是美国的畅销书。写的是他在耶鲁木曾学过的东西,以具体事实说明美国法学院教育的严重脱离实际,揭露美国律师业界的腐败现象。这里译出的是该书第一部分《律师与顾客之战》的第一章。“蜜罐壁”内的人生我不是为赢得同仁的友谊而写此书的.因为其中对律师颇多微词而非赞歌。我有1/4个世纪以上的颇有价值的阅历,足以说明律师有许多难以应付的棘手问题。我已提出了明确的忠告,要把顾客与律师放在同等的地位,也许还要叫律师破费。然而,我要郑重声…  相似文献   

14.
1995年5月,辽宁铁岭富洲律师事务所(原铁岭市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任庆良接受一放火案的犯罪嫌疑人施洪清的委托,为施作辩护人。一审开庭他作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辩护,法院没采纳他的辩护意见,判施洪清有期徒刑六年。施洪清不服上诉,二审、发回重审,他都坚持了这一辩护意见。他根据施洪清提供的线索:着火当天晚上,施在家做作业,有两个村民在施家喝酒,能证明施没去着火现场。任庆良依线索调取证据,提交法院。出庭的公诉人恼怒,立即找那两证人核实出证的真伪。开始两证人坚持给律师出的证是真的,公诉人见没达目的,就把两证…  相似文献   

15.
他当过挖煤工、三轮车夫;他办案数百件,当事人见他就磕三个响头。他是一位"草根"律师。今年32岁的彭勇,是四川洪运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律师,曾被中国律协评为全国优秀律师,但有谁知道,作为律师的他比常人付了更多艰辛。  相似文献   

16.
一、不幸的律师 无论在报刊上,还是在网上,都流传着不少关于律师的笑话。这类笑话当然是极尽挖苦之能事,对律师百般嘲讽。一则笑话说:某委托人给其律师打电话。律师秘书说:非常抱歉,福赛思先生今天早晨不幸去世了。第二天,这位委托人再次打来电话。秘书非常耐心地提醒他律师已经去世。委托人日复一日地打来电话,秘书屡次告知他同样的事情。秘书最终忍无可忍:你为什么打个不停?我已经告诉你不下一千次,福赛思先生死了!“我知道”,委托人说道:“我只是太乐于听到这个消息了!”  相似文献   

17.
悼海云     
6月1日,当孩子们欢渡自己节日的时候,我的老朋友、首届全国十佳律师——王海云,在昏迷了35天后静静地走了!永远地离开了他钟情的律师事业,离开了他割舍不下的辩护席和那同样割舍不下的当事人。两天后,海云律师的葬礼在他的老家四平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实地采访前不久,记者一次外地出差,打的赶赴首都机场。在出租车上,司机看见了我手中的《中国律师),主动与我谈起了律师这门职业。这位三十五岁的司机今年开始参加中华全国律师函授中心的法律大专学习,准备在四十岁时通过律考拿到资格证书。他认为律师职业很崇高,是为老百姓仗义执言的。他直言,律师职业的高收入,对于象他这样的小康阶层不无诱惑。记得在1994年对北京市民所作的社会调查中,首都市民对各种职业的好感中,律师排名第三位。而近两年来,由于社会不正之风和拜金主义的影响,极个别律师队伍中的害群…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2005年全国优秀律师的评选活动落下了帷幕.天津津安信律师事务所的王继民律师榜上有名。尽管天津律师协会的表彰会还没有举办,但我还是经由可靠渠道.提前得知了这个奸消息。既然是个令人愉悦的消息,那么当我在初夏的天.与之相见的时候,便忍不住透露给他。而这位年已六句的老律师对此只是淡然笑.他说“能获得这个奖我很高兴.事实上有些工作我只是稍稍多做了那么点点。”  相似文献   

20.
过去我是律师队伍中的一员,现在我又学习战斗在工商行政管理岗位上,以我切身的感受,律师与工商确有个相互了解、理解与支持的问题 我觉得第一位的是工商要了解律师,要使广大工商行政管理干部明白新中国律师与旧社会的讼棍有本质的区别。律师为当事人服务,对当事人负责,但他首先要对法律负责。如果律师一味迁就当事人的要求而违反了法律,那是要受到法律制裁的中国律师与外国律师、境外律师也有苦于不同:中国律师不搞挑词架讼,把小事扩大,从中渔利,律师首先是竭尽调解之能事,促使矛盾得到缓解;中国律师不是一律按小时计费,对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