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脑膜瘤组织中PCNA、Ki-67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增殖指标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Ki-67的表达与脑膜瘤组织学分级、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70例脑膜瘤组织中PCNA、Ki-67的表达情况,其中复发者32例,未复发(初发者)38例;并分析其与脑膜瘤组织学分级、复发及其相互关系。结果:32例复发性脑膜瘤组织中PCNA表达阳性28例(87.5%),Ki-67表达阳性8例(25.0%);38例初发性脑膜瘤中PCNA表达阳性22例(57.9%),Ki-67表达阳性7例(18.4%)。随脑膜瘤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CNA强阳性表达者增多,复发组阳性率(28/32)显著高于初发组(22/38)(P<0.05)。随组织学分级级别的增高,Ki-67指数(Ki-67 LI)明显增加;复发组Ki-67 LI((3.96±4.89)%)明显高于初发组((1.05±1.62)%)(P<0.05)。结论:PCNA、Ki-67可作为临床与病理评价脑膜瘤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组织蛋白酶D(CD)、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良性脑膜瘤的表达与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侵袭组9例、普通组32例良性脑膜瘤组织中CD、PCNA的表达,并用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其表达强度.结果 CD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PCNA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均呈棕黄色细颗粒状.CD、PCNA在侵袭组良性脑膜瘤的阳性表达极显著高于普通组良性脑膜瘤(P<0.01).结论 CD、PCNA在侵袭组良性脑膜瘤的高表达说明瘤细胞增殖快,生长活跃,易于浸润、转移,对术后肿瘤复发和肿瘤恶性的判断具临床意义,可作为良性脑膜瘤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细胞增殖活性间的关系,探讨bFGF在脑膜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38例脑膜瘤组织中bFGF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分析在bFGF不同病理级别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与PCNA标记指数(PCNA-L I)的关系。结果:本组38例中有22例bFGF染色阳性,阳性率为86.84%。在良性组29例中,有24例检测到bFGF的表达,阳性率为82.76%;非典型组和恶性组均有表达。与良性组比较,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bFGF表达强度高,其差异具有显著性。PCNA-L I在良性组、非典型组和恶性组的标记指数分别为13.71±6.1%,31.72±10.7%,47.87±14.0%。非典型型组和恶性组PCNA-L I均高于良性组。bFGF的表达强度与PCNA-L I相关,随着bFGF表达强度的升高,PCNA-L I随之增加。结论:bFGF自分泌环在脑膜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bFGF的表达与脑膜瘤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脑膜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 9)及其组织抑制因子 (TIMP)- 1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10例正常蛛网膜组织、28例良性脑膜瘤组织和 16例恶性脑膜瘤组织中MMP -9及TIMP- 1的表达水平。结果:正常蛛网膜组织、良性脑膜瘤组织和恶性脑膜瘤组织中MMP- 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0%、25. 0%和 62. 5%,恶性脑膜瘤组织中MMP- 9阳性率高于良性脑膜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正常蛛网膜组织中TIMP 1的表达率最高 (100. 0% ),良性脑膜瘤组织次之 (89. 3% ),恶性脑膜瘤组织最低 18. 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MMP- 9的高表达和TIMP 1的低表达与脑膜瘤的发病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膜瘤组织中孕激素受体 (PR)、雄激素受体 (A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0例脑膜瘤PR、AR和PCNA的表达情况 ,分析它们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复发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随组织学分级的升高 ,AR阳性细胞率 (AR LI)增高 ,Ⅰ级组与Ⅲ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复发组AR LI高于初发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组织学分级越高 ,PR阳性细胞率 (PR LI)越低 (P <0 .0 1 ) ;复发组PR LI显著低于初发组 (P <0 .0 5 )。AR阳性组PCNA LI高于阴性组 ;PR阴性组PCNA LI高于阳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AR表达水平与脑膜瘤组织学分级、分型及肿瘤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脑膜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8例人脑膜瘤 (良性 14例 ,非典型和间变型各 12例 )第 因子相关抗原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特点 ,分析肿瘤微血管密度 ( MVD)值与增殖细胞核抗原标记指数 ( PCNA LI)之间的关系。结果 :良性与非典型脑膜瘤 MVD值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间变型脑膜瘤 MVD显著高于良性和非典型脑膜瘤的 MVD值 ( P<0 .0 1) ,间变型脑膜瘤 PCNA LI明显高于良性和非典型者。良性脑膜瘤 MVD和 PCNA LI不相关 ,而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 MVD值与 PCNA L I之间呈正相关。结论 :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血管生成与细胞增殖能力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p16、p15及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p15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0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p15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1)p16和p1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15.00%(6/40)和17.50%(7/40),明显低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100%(30/30)和96.67%(29/30)(P<0.05);(2)p16、p15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16、p15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4/14)、28.57%(4/14),明显高于Ⅱ级25%(4/16)、18.75%(3/16)(P<0.05)和Ⅲ级10%(1/10)、10%(1/10)(P<0.05);(3)宫颈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95.00%(38/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3.33%(1/30)(P<0.05),并且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p16、p15的表达缺失在子宫颈癌中同时存在,p16、p15及PCNA检测对于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评估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4,(10):1378-1380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EC)组织中PTEN基因的突变,PTEN和PCNA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检测36例EC、11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基因第5和第8外显子的突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TEN与PCNA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EC组织PTEN基因突变率和蛋白缺失率分别为30.56%和61.11%,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TEN蛋白表达缺失与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CNA蛋白总表达率为54.55%(6/11)。EC组织中,G1级强阳性()表达率(23.08%)低于G2级(64.28%)、G3级(88.89%);手术-病理分期Ⅱ期+Ⅲ期中强阳性()表达率高于Ⅰ期。EC组织标本中PTEN蛋白与PCNA蛋白表达有差异,相关性分析显示两者之间呈负相关。结论:在EC组织PTEN基因突变、PTEN蛋白表达缺失加剧了肿瘤的发展和恶化。PCNA蛋白表达反映EC组织的增殖及恶性程度。分化越差,期别越晚,PCNA强阳性表达率越高。PTEN蛋白与PCNA蛋白表达呈负相关性。联合检测两者对判断预后及制定综合治疗方案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肿瘤中激素受体ER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ER和PCNA在64例脑肿瘤标本中的表达.结果: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和髓母细胞瘤肿瘤细胞中ER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9.47%(15/38)、35.71%(5/14)和41.60%(5/12),PCNA阳性率分别为65.79%(25/38)、92.86%(13/14)和66 67%(8/12),高度恶性星形细胞瘤(Ⅲ级)ER阳性率(42.8%)明显高于良性Ⅰ级(33.3%).星形细胞瘤中ER与PCNA、ER与肿瘤分级及PCNA与肿瘤分级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ER在神经胶质瘤中表达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加,PCNA的表达与恶性增殖正相关.推测ER可能参与了胶质细胞恶性生长以及原癌基因的调控过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Aurora A、PC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两者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urora A和PCNA在80例手术切除的胶质瘤组织及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情况。结果:Aurora 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57.5%(46/80),PCNA在胶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5.0%(52/80),两者在正常脑组织中均未见表达。Aurora A和PCNA在高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低级别组(P<0.01)。胶质瘤中Aurora A和PCNA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Aurora A、PCNA的表达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在胶质瘤中的发生、发展中有协同作用,并可以作为评价胶质瘤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Expression of Androgen Receptor in Meningioma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脑膜瘤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38例脑膜瘤组织bFGF表达,分析其与肿瘤微血管形成及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结果:bFGF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在良性、非典型和间变型脑膜瘤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良性与非典型脑膜瘤微血管密度(MVD)值差异不显著,而间变型脑膜瘤MVD值明显高于前二者(P<0.01).bFGF表达阳性与表达阴性肿瘤的MVD值差异无显著意义.三类脑膜瘤bFGF表达分值与MVD值及与PCNA LI均不相关(P>0.05).结论:未发现脑膜瘤bFGF表达与血管生成存在明显的关系,在脑膜瘤血管生成和细胞增殖能力中bFGF的作用可能是不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良性脑膜瘤的复发与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关系 ,并寻找能预测其复发的指标。 方法 :对 1 5例复发的良性脑膜瘤和 2 2例非复发的良性脑膜瘤共 4 9份标本分别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Ki 6 7的免疫组化染色 ,计数阳性细胞数的比率即标记指数 (LI) ,比较各组间的PCNALI和Ki 6 7LI。 结果 :复发的良性脑膜瘤的PCNALI和Ki 6 7LI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 (P <0 .0 5 ) ;复发组中同一患者前后两次手术标本的PCNALI和Ki 6 7LI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复发的良性脑膜瘤的细胞增殖性高于未复发组 ,当PCNALI>2 .0 %时 ,提示肿瘤有复发倾向。良性脑膜瘤复发后其增殖特性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及细胞凋亡在脑膜瘤发生和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61例新鲜脑膜瘤组织中PCNA蛋白表达,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合肿瘤病理学类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非典型性脑膜瘤PCNA指数高于良性脑膜瘤,但同时其凋亡也增加;PCNA指数与凋亡指数之间成正相关.结论PCNA指数作为细胞增殖的指标,对脑膜瘤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细胞凋亡过程是脑膜瘤增殖动力学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雌激素受体(ER)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法对76例脑膜瘤切片进行PR、AR、ER的检测。结果①PR表达阳性率为65.9%(50/76),其中良性脑膜瘤未复发者为72.3%(34/47),良性脑膜瘤复发者为63.6%(7/11),非典型脑膜瘤为60.0%(6/10),间变型(恶性)脑膜瘤为37.5%(3/8),4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②AR的表达阳性率为39.4%(30/76),其中良性脑膜瘤未复发者为27.7%(13/47),良性脑膜瘤复发者为36.4%(4/11),非典型脑膜瘤为60.0%(6/10),间变型(恶性)脑膜瘤为87.5%(7/8),4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③76例脑膜瘤中ER阳性表达仅有3例,末行统计学分析。结论PR、AR在良性、非典型和恶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显著不同,PR的表达是良性脑膜瘤预后的重要标志,AR的表达与恶性脑膜瘤的病理分级相关,而ER的表达与脑膜瘤复发无关。  相似文献   

16.
脑膜瘤组织中AR、EGFR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陈坚  薛德麟 《现代医学》2003,31(4):221-223
目的探讨脑膜瘤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表达的相互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LSAB免疫组化法检测39例脑膜瘤中AR、EGFR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脑膜瘤中AR、EGFR表达和PCNA标记指数(PCNA Labeling index,PCNALI)均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而升高(P<0.05或P<0.01),与肿瘤分级有明显关系.AR、EGFR均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6,P<0.05和r=0.73,P<0.01),而且AR表达和EGFR表达基本一致,密切相关(r=0.59,P<0.01).结论在脑膜瘤组织中AR和EGFR的表达密切相关,二者从不同方面反映细胞的增殖活性,可能在脑膜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雄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在脑膜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雄激素受体(AR)、孕激素受体(PR)在脑膜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57例脑膜瘤切片进行AR、PR的检测.结果(1)AR的表达阳性率在全部病例中为50.8%(29/57),良性组为44.4%(20/45),不典型组为60.10%(3/5),恶性组为85.7%(6/7),3组间阳性率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2)PR表达阳性率在全部病例中为67.9%(38/57),良性组为71.1%(32/45),不典型组为60.10%(3/5),恶性组为42.9%(3/7),3组之间的差别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PR、AR在良性、不典型性和恶性脑膜瘤中的表达显著不同,检测脑膜瘤中AR、PR的表达可用于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可能预测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