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企图消灭东晋,率领90万兵马南下攻伐东晋。东晋王朝任命谢石为大将,谢玄为先锋,率领8万精兵迎战。  相似文献   

2.
概 说东汉末年曹操已掌握政权,至公元220年曹丕做皇帝,汉朝才灭亡,魏国才正式建立。魏国并没有统一中国,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65年西晋成立,280年灭了东吴,得到统一。但在第四世纪之初,北方又分裂,公元317年晋朝政府迁往江南成立东晋,而北方则有十六国之乱。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后便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方由刘  相似文献   

3.
顺手牵羊     
乘虚而入,顺手把羊牵来。原意及时、巧妙地利用对方出现的漏洞和机会,掌握优势,取得胜利。一千六百多年前,前秦皇帝苻坚亲自率领八十七万大军,从水陆两路,直攻东晋的京都———建康。前秦大军一路上气势磅礴,攻下了东晋的一些战略要地。京都建康的形势很危急。东晋大都督谢石沉着冷静、积极应战。他派名将刘牢之带领五千精兵,突袭占领洛涧的秦军。晋军在刘牢之的率领下,强攻强打,打得秦兵招架不住,只得跳进淮河逃命。结果很多士兵被淹死在河中。晋军收复了洛涧后,谢石也率领大军赶来了。谢石担心前秦的各路军队会合后,会对晋军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4.
《兰亭序》是我国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代表作。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出生,东晋穆帝升平五年卒(公元303-361年)。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内),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官职秘书郎、参军、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书法造诣极深,并达到了时代的顶峰。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3月3日,他和朋友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  相似文献   

5.
淝水战争     
公元383年,前秦符坚倾全力进攻东晋。由于东晋统治阶级比较能够密切地合作,并得到南方人民的热烈支持;秦军中被迫应征的各族兵士也无心作战;在安徽北部淝水地方,东晋仅以八万兵力击溃了声势浩大的八十七万秦军。这是决定南北对立局面的一次重要战役。  相似文献   

6.
对王浮的《神异记》、郭颁的《魏晋世语》、孙盛的《杂语》这三部两晋时期的小说的成书年代进行考证 ,结论 :《神异记》至迟在西晋永兴二年 (公元 30 5年 )已成 ,《魏晋世语》成于东晋初年 (约公元 317年 ) ,《杂语》成于东晋永和元年至宁康元年间 (公元 345— 373年 )。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者、解放军离休干部连云山积30年心血,推出新论:最早发现美洲新大陆的不是哥伦布,而是中国人,是晋代高僧法显,比哥伦布早1080年。经考证,公元399年(东晋隆安3年)春,法显由长安出发,去印度寻求佛典,后抵斯里兰卡.公元412年(东晋义熙8  相似文献   

8.
《家教世界》2012,(9):13
距今1600多年的晋朝时代,爆发了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淝水之战。东晋以八万人马,打败了前秦八十万大军。公元383年的冬天,寒风呼啸,大地呜咽,东晋京城一片惊慌。前秦的首领符坚统一了北方的广袤天地,力量空前强大,此时的前秦雄兵百万,战将千员,于是发兵百万攻打东晋,要扫平江南。  相似文献   

9.
淝水大捷     
是时,秦兵既盛,都下(京城)震恐 谢玄(东晋徐、兖二州刺使)入,问计于谢安(东晋宰相)。安夷然(坦然),答道:“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东晋吴兴太守)重请。安遂驾出游山墅,亲朋毕集,与玄围棋赌墅。棋常(往常)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平手)而又不胜。安遂游陟(攀登览),至夜乃还。 桓冲(东晋大将)深以根本(京城)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道:“朝廷处分(安排)已定,兵甲无阙(缺),西藩宜留以为防。” 冲对佐吏叹道:“谢安石有庙堂之(宰相决策的度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即将)至,方游谈不暇(不停),遣不经 事…  相似文献   

10.
韦坚 《青海教育》2004,(9):57-58
汉末黄巾起义以后.群雄竞起.收守并争,形成军阀割据;继而司马氏代魏,结束三国鼎立局面。西晋统一的时间不长.短短三十六年,就因内外矛盾的进发而归于灭亡,从公元四世纪初叶到六世纪末期.二百七十三年时间内,中国长期处于南北分裂的混乱状志,在这一时期.南方先后有五个王朝更替绕治。历史上习称为东晋南朝。公元四二0年,东晋的权臣  相似文献   

11.
僧肇,俗姓张氏,生于公元384年(东晋孝武帝宁康九年),死于公元414年(东晋安帝义熙十年),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是我国东晋时期重要的佛学理论家之一,早年研习老庄,后出家为僧,是当时著名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弟子。他经过消化印度佛教大乘空宗一派理论,站在佛教信仰者的立场,以一种彻底唯心主义观点,对我国魏晋以来玄学和佛学的各主要流派,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宗教哲学体系。他的主要著作有《不真空论》、《物不迁论》、《般若无知论》和《答刘遗民书》等。其中《不真空论》是代表僧肇世界  相似文献   

12.
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是公元三八三年东晋与前泰在今安徽寿县一带进行的一次大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相似文献   

13.
公元321年3月7日(相当于我国东晋元帝大兴年间),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正式宣布采用“星期制”,并规定当天为星期一.  相似文献   

14.
贾文超 《科技文萃》2005,(1):190-191
<兰亭序>是我国东晋时期王羲之的代表作.王羲之,字逸少.西晋惠帝太安二年出生,东晋穆帝升平五年卒(公元303-361年).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内)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官职秘书郎、参军、会稽内史、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他书法造诣极深,并达到了时代的顶峰.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他和朋友谢安、孙绰等41人,在山阴的兰亭举行了一次"修禊盛会".与会者当场作诗,王羲之写了一篇序,即<兰亭序>,当时所书的底稿书法精美,便是著名的<兰亭序帖>.后又称之为<兰亭帖>、<兰亭叙>、<禊序>等.  相似文献   

15.
易诗 《高中生》2011,(24):56
东晋有一个风俗,在每年的三月初三,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这叫做"修褉"。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等41位文人雅士聚于会稽郡山阴的兰亭"修褉",曲水流觞,  相似文献   

16.
杨生之狗     
陶渊明(约公元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一字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散文家。《控神后记》又名《续搜神记》,是《搜神记》的续书。题为东晋陶潜撰。内容多为妖异神仙之谈。  相似文献   

17.
<正>中国古代,政府对所领民户数目的升降问题异常重视。特别是东晋南朝时期,社会动乱不安,人口大量损失,偏安一隅的东晋南朝政权,由于士族特权,大量人口为“私门”、“大户”所吞噬,民户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因而二百七十余年间,以整顿户籍、搜括人口为主要目的的所谓“土断”先后竟实施了十次,从东晋成帝咸和年间(公元326—334年)首次  相似文献   

18.
草木皆兵     
<正>东晋时代,秦王苻坚控制了北部中国。公元383年,苻坚率领步兵、骑兵90万,攻打江南的晋朝。晋军大将谢石、谢玄领兵8万前去抵抗。苻坚得知晋军兵力不  相似文献   

19.
公元369年,东晋权臣桓温第三次北伐,在枋头和前燕军队发生了一场恶战,结果桓温惨败。枋头之战改变了南北各方的力量对比,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对南北政局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公元三八三年的秦晋淝水之战,是一次国内少数民族贵族政权进攻汉族地主政权的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发生过巨大的影响。关于这次战争的性质和前秦失败的原因,史学界有不同的看法,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点肤浅的意见。前秦于公元三五一年建国后,经过二十余年的努力,于公元三七○年灭掉前燕、三七六年灭掉代和前凉,从而统一了黄河流域和长江上游,地兼今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四川、云贵以及东北之一部,建立了一个北方统一的大帝国。此时在中国的版图内,唯一与前秦对抗的,只有偏处东南一隅的汉族地主政权东晋了。公元三八三年,前秦皇帝苻坚亲率百万大军大举攻晋,东晋仅以八万军队来抵抗。前秦在兵力、资仗等方面都处于绝对优势,本来是比较容易取胜的。苻坚也很自负的说。“今有众百万,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