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漪沦 《安徽医药》2001,5(2):114-115
目的 探讨肝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总结其外科治疗的经验。方法 根据肿瘤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对肝海绵状瘤进行治疗,其中,手术切除60例,其他方法7例(介入栓塞、硬化等)。结果 所有患的临床症状、体征均不同程度消失或改善,随访3-9年,除1例失访外,均未见增大。结论 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需根据患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方法,手术治疗在该病的处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治疗效果明显,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和分析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方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0例,瘤体直径6~20cm,采用seldinger技术股动脉插管,导管超选入肝海绵状血管瘤供血动脉后,缓慢灌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所有病例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肝动脉栓塞后肝海绵状血管瘤碘油沉积良好,临床症状基本消失,CT复诊病变缩小80%4例,病变缩小50%以上12例,缩小50%~30%3例,缩小30%以下1例,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肝动脉栓塞治疗海绵状血管瘤创伤小、恢复快、治疗好,严格掌握适应症值得临床推广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第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第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手术方法及结果。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随访3-96个月,所有病人均未见病灶复发。结论合适的手术入路和良好的显微手术操作是第三脑室海绵状血管瘤手术成功的关键,手术应尽可能全切海绵状血管瘤,并注意避免损伤第三脑室内重要邻近结构。  相似文献   

4.
放射性核素肝显像诊断肝内占位性病变59例,根据影像结果,临床随访和手术病理与B超、CT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放射性核素肝显像诊断肝内海绵状血管瘤的符合率为97.6%,明显优于CT与B超。证明放射性核素肝显像用于鉴别肝血管瘤与其它肝内占位性疾病时有重要的价值,同时强调临床诊断时尚需结合其它影像方法,弥补自身不足,以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肝脏海棉状血管瘤介入治疗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进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并注入平阳霉素与超液化碘油混合乳剂,术后3、6、12个月随访,观察肿瘤大小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等。结果:27例患者在介入术后血管瘤在不同时间内均有明显缩小,部分几近消失,有效率达100%,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微创、疗效好,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吕林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69-170
目的观察52例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诊治分析。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52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采用Aminoff评分标准分析脊髓髓内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脊髓情况主要是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并进行对比分析评价。结果手术治疗47例,不要求手术要求保守方法治疗的患者5例,手术后病理情况表明为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瘤全部切除的患者是38例,次要全部切除的患者14例。术后患者症状好转32例,无变化12例,加重2例,没有手术失败致患者死亡情况发生。手术前和手术后评分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海绵状血管瘤诊断具有特异性高,手术治疗效果好等优点,如发现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积极采用手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其尸检发现率明显高于活体表现。部分肝海绵状血管瘤可合并严重出血和休克,死亡率较高。传统治疗方法以手术切除为主,我们应用介入疗法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25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院自1998年1月-2000年4月收治25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其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28-65岁。单发性4例,多发性ZI例,瘤体直径3-6 cm。 25例均有右上腹疼痛、饱胀等症状,且均经彩色B超和CT检查诊断为肝海绵状血管瘤。1.2 设备与材料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CH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CHL患者,采用平阳霉素加碘油与明胶海绵混合液作为栓塞剂注入肝动脉。结果随访所有患者的瘤体均有明显缩小,其中35例患者缩小50%,9例患者瘤体几乎消失,且所有患者均无特殊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肝动脉介入栓塞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疗效确切,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肝动脉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改变。方法:对13例确诊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经导管缓慢注入平阳霉素碘化油混悬液,再用明胶海绵和(或)弹簧圈加强栓塞。经B超、CT检查随访1个月~4年,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改变。结果: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未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病灶完全或基本消失,7例病灶有不同程度缩小,2例病灶大小无明显变化。结论:介入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张振龙  陈琦 《医药论坛杂志》2006,27(11):12-13,16
目的 探讨肝血管瘤手术指征和手术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应用包膜外剥脱术治疗肝血管瘤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3例肝血管瘤均为海绵状血管瘤,且均有包膜,43例患者手术顺利,需输血者4例(9.3%),无死亡及重大并发症发生,仅有1例发生膈下脓肿(2.3%)。结论 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肝损伤轻,出血少,复发机会少;患者恢复快,近、远期疗效好;肝血管瘤包膜外剥脱术是手术治疗肝血管瘤的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1.
王炜  马德强  徐强 《天津医药》2000,28(1):55-56
肝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病率为0.4%~0.7%。随着B超、CT等检查手段的不断提高,本病的检出率日渐增高。小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往往无症状,对较大的有临床症状的肝海绵状血管瘤则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8年3月采用包膜外钝性剥离法切除肝海绵状血管瘤6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61例中男25例,女36例,年龄31~57岁。  相似文献   

12.
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使用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 对 2 6例肝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 ;将导管超选择插入肝血管瘤的供血动脉 ,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栓塞 ,男 12例 ,女 14例 ,年龄 2 8~ 6 2岁 ,平均 4 4岁 ,术前均经US、SCT、DSA检查确诊。 结果 所有病例均成功实施了栓塞治疗 ;2 6例中有 2 1例分别于术后 1~ 12个月进行SCT或B超随访 ;瘤体缩小 >5 0 %者 16例 ,>30 %者 4例 ,其中B超随访肿瘤完全消失 1例 ;1例患者肿瘤缩小不明显。全部患者中临床症状消失 18例 ,明显减轻 6例 ,总有效率 92 % (2 4 / 2 6 ) ;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结论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经肝动栓塞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安全、有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贾伟君  陈跃辉  张鑫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5):2258-2259
目的:观察平阳霉素碘油乳化剂肝动脉栓塞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例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经导管肝动脉内注入平阳霉素和超液态碘油配成的乳化剂,再注入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栓塞肿瘤供血动脉.结果:4例术前肝动脉造影均显示典型的肝海绵状血管瘤血管造影征象:“早出晚归”、末梢血管“枝上挂果”征像.未见肝动静脉瘘.术中随着注入栓塞剂,病灶异常血管显影消失,栓塞后碘油完全充填,肝动脉主干及其分支显影良好.术后采用超声和CT随访6~12个月4例均缩小50%以上,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结论:介入方法经导管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加适量明胶海绵颗粒治疗肝血管瘤,是一种微创、安全、简便可行且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汪阳  洪涛  王淳良 《中国医药》2010,5(3):250-252
目的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切除的6例脑干海绵状血管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变均全切除,患者无手术死亡。术后1例患者新出现外展神经麻痹,5例术前神经功能障碍基本恢复。1例患者术前呼吸机辅助呼吸2个月,术后呼吸无恢复,半年后死于肺部感染。5例患者术后格拉斯哥结局量表评分平均4.6分(平均随访时间为23个月),未见复发。结论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符合手术指征的,利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以全切,愈后良好。对于脑干深部或无症状的海绵状血管瘤,可以保守治疗。放疗对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效果不肯定,应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脑干肿瘤的手术方法。方法 总结我院自1997年以来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7例脑干肿瘤的经验。结果 5例全切,2例次全切除,4例术后临床征象改善,3例无变化。1例延髓胶质瘤术后2年复发,二次手术,随访3年生存良好。结论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应早期手术,脑干局限型和较大囊变的胶质瘤应争取手术全切。  相似文献   

16.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简称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尸检发现率为0.4%~7.3%。由于本病的临床症状常缺乏或较轻,以前常在腹部手术中意外发现,近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进步,临床诊断肝血管瘤的病人越来越多。本文就作者收集的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对肝血管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  相似文献   

17.
张仁希  邵信保 《江苏医药》1995,21(2):126-126
肝良性肿瘤中以肝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自1991~1993年间对引例肝脏良性癌变手术中见海绵状血管瘤18例,占58%。本文就诊断、鉴别诊断及CT表现探讨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8例中女11例,男7例,均为30~50岁成年人。其部位左叶9例,右叶7例,尾状叶2例;术前检查肝功能均正常,AFP  相似文献   

18.
肝海绵状血管瘤(下称肝血管瘤)是最常见肝脏良性肿瘤,约占肝脏良性肿瘤的41.6%,占全身血管瘤的20%。我院1984~1987年经手术病理症实的肝血管瘤9例,占同期肝占位病变的15.4%。为探索肝血管瘤的影象诊断,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袁磊  孙功能  孙培祥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7):87+90-87,90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血管瘤的临床体会.方法:对38例肝区巨大海绵状血管瘤患者施行选择性肝动脉栓塞.结果:28例患者一次栓塞成功,10例患者因瘤体巨大而栓塞2次,随访6个月以上瘤体均明显缩小,碘化油沉积良好.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中,超选择插管技术与良好的机器设备及器械...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肝海绵状血管瘤的临床方法及护理经验。方法对221例接受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肝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及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1例患者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均获成功,经术后精心护理,无严重性并发症出现。术后1年CT或MRI复查,所有患者血管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腹部症状明显减轻。结论术前、术后的有效护理及观察是患者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