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缓冲区溢出漏洞是一类常见的软件漏洞,其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的危害非常大。本文针对这类漏洞提出一种基于二进制文件动态插桩并根据程序运行状态来判定缓冲区溢出的检测方法,并实现了基于该方法的检测系统。通过分析缓冲区溢出的原理以及常见攻击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基于覆盖返回地址、虚函数表、异常处理链表以及溢出后执行特定API的缓冲区溢出检测方法。实验表明该系统能有效检测到缓冲区溢出并定位溢出点从而辅助对漏洞原理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于海霞 《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184+187-184,187
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发展非常迅速,计算机操作系统和一些应用软件经常受到攻击,严重时候影响我们正常工作与生活,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缓冲区溢出的数据驱动型漏洞检测系统的研究,该系统用于检测,能对计算机系统提出一种保护措施,在系统实现过程中,应用模型及错误注入技术,为基于缓冲区溢出的数据驱动型漏洞检测系统的实现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各种安全问题中,缓冲区溢出漏洞已成为主要问题之一。论文首先对缓冲区溢出的基本原理和检测技术作了简单概述,然后借助IDAPRO这一强大的反汇编平台对二进制代码进行缓冲区溢出检测,并利用IDC脚本语言提取函数依赖关系图,最后给出了应用上述缓冲区溢出检测方法的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4.
在C等支持动态内存分配的语言中,指针的使用带来的内存泄露是导致系统性能降低的重要问题.针对现有处理方法的不足,文中设计了一种基于模型检测技术的内存泄露静态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基于指针属性的内存泄露漏洞模型,将相应约束断言插桩进源代码,然后利用模型检测工具验证断言的可达性来判断内存泄露.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有效的和精确的.  相似文献   

5.
Windows DEP数据执行保护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冲区溢出漏洞是危害最大、影响范围最广的漏洞之一,普遍存在于各类系统和应用软件中。操作系统中的数据执行保护(DEP,Data Execution Prevention)技术,是一项有效的安全保护技术,能够有效防范缓冲区溢出攻击,维护操作系统安全,但是该技术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文中通过一个突破数据执行保护,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成功执行注入代码的实例来说明数据执行保护技术存在的局限性,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数据执行保护技术局限性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飞  魏强  吴灏 《通信学报》2005,26(B01):116-120
对缓冲区溢出进行了分类,分析了缓冲区溢出需要的条件,接着针对运行时缓冲区边界定位问题,结合执行路径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目标码的缓冲区溢出漏洞发现的体系结构,最后给出遏制利用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攻击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7.
堆喷射(Heap Spray)是近些年来非常流行的漏洞利用技术,最早被广泛利用在针对浏览器的攻击中。该技术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漏洞溢出后地址跳转的难度,大大提高了缓冲区溢出攻击的成功率。通过分析和研究Heap Spray技术的原理,给出了一些技术细节,之后,对现有的一些检测方法进行分类研究,并分为3种类型:基于字符串的检测、基于内存保护的检测以及基于系统调用的检测,同时分别通过实例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8.
Linux下缓冲区溢出的分析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冲区溢出漏洞攻击是目前互联网上黑客使用最多的攻击手段之一。论文针对Linux平台,从Linux系统内存管理机制人手,解释了Linux系统下函数调用的方法,分析了缓冲区溢出产生的原因并阐明了缓冲区溢出产生的整个过程,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缓冲区溢出的利用方法。  相似文献   

9.
缓冲区溢出影响了软件的安全。检测缓冲区溢出漏洞对于提高软件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源代码层面出发,针对循环结构提出了一种缓冲区溢出检测方法,以C语言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C程序中循环结构进行识别、简化、边界分析等一系列操作,实现对C程序中循环结构引起的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精准检测。  相似文献   

10.
缓冲区溢出(buffer overflow)是一种非常普遍、非常危险的漏洞,在各个操作系统、应用软件中广泛的存在。目前,缓冲区溢出漏洞已经成为一个针对软件的严重安全威胁。在溢出后攻击者通常可以获取到目标主机的最高权限,从而对目标主机发起各种各样的攻击。本文主要分析了缓冲区溢出漏洞的概念、原理,从几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目前常见的集中针对缓冲区溢出漏洞的检测的方法。最后对缓冲区溢出的未来研究热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 IoT )设备漏洞带来的安全问题引发了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出于系统稳定性的考虑,设备厂商往往不会及时更新IoT固件中的补丁,导致漏洞对设备安全性影响时间更长;同时,大部分IoT固件文件源码未知,对其进行漏洞检测的难度更大。基于机器学习的代码比较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IoT设备的漏洞检测,但是这些技术存在因代码特征提取粒度粗、提取的语义特征不充分和代码比较范围未进行约束而导致的高误报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两阶段IoT固件漏洞检测方法。基于代码的多维特征缩小代码比较范围,提高比较的效率和精确度;再基于代码特征,用神经网络模型对代码相似程度进行学习,从而判断二进制IoT固件的代码与漏洞代码的相似程度,以检测IoT固件中是否存在漏洞,最后实验证明了所提方法在IoT固件检测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李冬冬  王雄 《通信技术》2007,40(11):283-285
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技术能够检测网络系统潜在的安全漏洞和脆弱性,评估网络系统的安全状况,是实现网络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文中对基于多阶段攻击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给出了多阶段攻击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的评估过程,分析了该评估方法中的关键参数,构建了基于多阶段攻击的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模型,最后通过实践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郑平  许胜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16):114-117
形式化的需求规格说明以其能够被自动操纵的形式,精确地描述了软件预期提供的功能,为测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运用模型检查技术自动生成测试用例是形式化方法在基于需求的测试中采用的主要途径。MC/DC(修改的条件/判定覆盖)准则是一种实用的软件结构覆盖率测试准则。结合模型检查技术,提出一种从形式化的软件需求中自动生成测试用例的方法,以达到对软件需求的类似于MC/DC准则的覆盖测试。以一个实际的案例为例,并检验其生成的用例对代码的覆盖率,证明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Android系统中的各类漏洞给Android平台的安全性带来了巨大威胁。漏洞利用技术、移动操作系统安全、Android生态系统安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从漏洞利用的角度出发,分析典型系统漏洞的利用过程,提出了一种Android系统漏洞利用的通用模型,并构建了一个漏洞利用有效性评估框架。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表述黑色产业链中利用漏洞实施攻击的过程。同时,有效性评估框架可以评估特定漏洞对Android生态系统安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Integer overflow vulnerability will cause buffer overflow. The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will help us to detect integer overflow vulnerability. We present a dynamic analysis methods RICB (Run-time Integer Checking via Buffer overflow). Our approach includes decompile execute file to assembly language; debug the execute file step into and step out; locate the overflow points and checking buffer overflow caused by integer overflow. We have implemented our approach in three buffer overflow types: format string overflow, stack overflow and heap overflow. Experiments results show that our approach is effective and efficient. We have detected more than 5 known integer overflow vulnerabilities via buffer overflow.  相似文献   

16.
张嘉元 《电信科学》2016,32(5):132-137
目前Android系统占领了智能移动操作系统的绝大多数份额,然而Android系统的安全问题却令人忧虑,近年来频频爆出高危漏洞,给广大Android用户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对Android系统漏洞检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匹配的快速检测Android系统漏洞的方法,同时设计和实现了一个基于脚本的漏洞扫描工具。实验表明,该工具可有效检测Android系统漏洞,运行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域间路由系统是Internet的关键支撑,然而由于其自身的脆弱性而存在着许多安全问题。文章从域间路由系统安全测试的角度出发,基于路由毒素模型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域间路由穿透性测试系统。该系统可以探测目标网络的路由信息,对路由信息进行脆弱性分析,依据分析结果选择适当的测试类型进行穿透性测试,并给出增强目标网络系统安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分布式系统中,客户向对方证实自己的身份以及建立会话密钥已是非常重要,密码协议的实施就是达到这种目的的有效方法。但密码协议的设计容易出错。本文给出了一种密码协议分析和检测模型,该模型对密码协议的描述简单而且直观。在此模型中,协议被描述成状态变换系统,通过对系统状态的检测,能够发现协议中存在的泄漏。最后,给出了如何将改进的TMN协议模型化,并找出了一种新的攻击,同时,给出了TMN协议的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一种高效的移动互联网网站安全监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高效率的网站安全综合监测技术方案,并进行了实现,能够集中、统一对网站系统的实时安全状态进行监测,可为网站安全管理及监测工作提供汇总的统计数据,量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可实现对移动互联网网站安全情况进行实时统一监测,准确、及时发现各网站存在的安全漏洞等隐患。  相似文献   

20.
论文在介绍三种常用的网络攻击效果评估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一种基于IDS的网络攻击效果评估系统,并对此系统的漏洞分析模块、探测模块和评估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此系统以已知漏洞分析为基础,对已知漏洞攻击的效果评估具有高效性,但是针对未知漏洞的攻击效果评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