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序性坏死作为一种新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方式参与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病理过程,主要在疾病前期由各类高危因素触发,由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 kinase 1,RIPK1)、RIPK3、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介导,导致肺泡上皮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死亡,直接或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反应造成严重的肺泡结构损伤及肺水肿,应用抑制剂阻断程序性坏死可以减轻肺损伤。本文就程序性坏死在ALI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筛选高危患者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程序性细胞坏死是一种新发现的细胞死亡形式。这类死亡细胞形态类似坏死,而其死亡过程受胞内主动机制的调节,由此改变了坏死细胞不受内在机制调控的经典概念。当细胞膜上死亡受体与其配体结合,细胞内凋亡因子caspase-8被抑制时,激活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eceptor interaction protein,RIPK1/RIPK3)激酶及关键底物——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 protein,MLKL)的信号通路,从而触发细胞发生程序性细胞坏死。后者参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如肿瘤、免疫炎症、神经退行性疾病、脑缺血损伤等。本文就程序性细胞坏死的信号通路、重要调控分子及在神经损伤相关疾病致病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药物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以肝脏脂肪异位、脂肪变性为特征的肝脏疾病.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增加,与肥胖的流行程度相伴行.此外,NAFLD与整体死亡率的增加,特别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增加有关.至今,NAFLD的作...  相似文献   

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一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全球患病率约为30.05%~32.40%,并且与多种其他疾病密切相关。近年来,miRNA(microRNA,miRNA)作为无创生物标志物在NAFLD的发病机制和诊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miRNA是一种小分子RNA,通过控制靶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来调节基因表达和蛋白质合成。miRNA在脂肪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中都起着重要作用,并在NAFLD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具体的调控角色。就miRNA在脂肪代谢、胰岛素抵抗、NAFL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王秀芳  张乃键  赵亚萍 《医学综述》2013,(23):4228-4230
近年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巳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机械屏障、化学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的作用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密切联系的。肠道屏障的损伤可以导致NAFLD,而NAFLD发展到一定阶段也会反过来影响肠道屏障功能,从而产生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该文主要从机械屏障、化学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四个方面对肠道黏膜屏障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系统叙述。  相似文献   

6.
7.
近年来,国内外对NAFLD发病机制的研究有"二次打击"理论、"肠-肝轴"学说,现在又从蛋白质组学角度对NAFLD发病机制进行探讨。本文从NAFLD基因组学研究、NAFLD转录组学研究、NAFLD标志物组学研究、NAFLD发病机制组学研究四个方面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8.
张秀  龙辉 《医学综述》2021,(1):136-140,145
由于肥胖症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也是慢性肝损害的主要原因,而肠道菌群紊乱可能是NAFLD发病的原因之一.除肠道菌群紊乱导致肠道黏膜屏障损害、肠上皮通透性改变以及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增加外,肠道细菌的代谢产物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使人们对益生菌补充剂作为NAFLD潜在的治疗方法产生了...  相似文献   

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无酒精滥用的肝病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变.目前由于发病率高,治疗困难,已成为广受关注的医学难题.由于NAF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治疗上也缺乏有效措施,因此建立高质量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药物治疗研究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用于研究NAFLD的动物模型,介绍其制作方法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的部分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确的损肝因素所致的,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steatohepatitis,NASH)和NASH相关性肝纤维化、肝硬化,是一类与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的肝脏疾病谱.  相似文献   

11.
蔡泓  陈赟  张治芬 《医学研究杂志》2019,48(4):10-12, 16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NAFLD)是目前全球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可能导致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严重后果。临床研究表明绝经是女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近年来临床和基础研究发现绝经不仅增加女性胰岛素抵抗和中心性肥胖的风险,还可在血脂成分、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肝细胞脂质抗氧化作用等多方面对NAFLD的发生起促进作用。本文从7个方面就绝经与女性NAFLD发生机制的相关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指与过量饮酒无关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病理改变包括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和脂肪堆积。NAFLD动物模型表现出显著的肝脏微循环障碍,关于其形成机制,被广为接受的为“二次打击”学说。该学说认为肥胖、胰岛素抵抗等因素作为“第一次打击”,导致肝脏中脂质堆积,形成单纯性脂肪肝,增加了“第二次打击”造成的肝脏损伤的易感性,这些因素包括炎症、枯否细胞功能障碍、氧化应激、线粒体障碍、脂肪因子调节紊乱等,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甚至纤维化等更严重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以肝脏脂肪堆积异常、炎症和肝细胞功能障碍为特征的肝脏疾病的总称,是全世界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近年来,NAFLD相关肝细胞癌(NAFLD-HCC)数量日益增多,对NAFLD-HCC发病机制的研究也日益深入。NAFLD-HCC发病机制的复杂性成为其有效治疗的主要障碍,主要与代谢综合征、肠道微生物、基因、促炎细胞因子、脂肪细胞因子、自噬等相关,深入研究其发病机制可为NAFLD-HC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慢性肝炎的一种形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NAFLD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2大慢性肝病.据报道,重度肥胖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肠道菌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现已发现肠道菌群紊乱与多种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随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的增高,对其发病机制和干预靶点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在其中起重要作用,相关的研究逐年增多.本文将对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领域的研究进...  相似文献   

16.
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春晖  冯志松 《医学综述》2014,(11):1953-195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已成为美国及世界范围内肝功能损害最常见的原因。肠道菌群与其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肠道菌群的构成与功能的改变通过Toll样受体4(TLR4)特异性识别脂多糖,并激活炎症相关基因的活性,促使肝脏慢性炎症的产生,诱导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最终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与发展。肝脏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小肠细菌的过度生长也被证实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病(Non-ai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且低龄化的趋势.NAFLD是一种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肝细胞弥漫性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病理特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的临床综合征,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18.
高雪彬  黄国慧  辛妍 《海南医学》2022,33(4):518-521
胆汁酸代谢异常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部分胆汁酸可以作为配体与法尼醇X受体(FXR)结合,从而干扰糖、脂肪和胆固醇代谢稳态,最终导致肝脏脂肪变性和肝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本文概述了胆汁酸代谢异常干扰FXR信号通路在NAFLD病程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9.
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是一种主要在肝脏内产生用于转运性激素的糖蛋白,具有类激素样作用,能调整血液和靶组织中类固醇性激素的生物利用度;还可以与SHBG受体结合,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来调节组织细胞的功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成为世界范围的疾病,其发病机制目前以"二次打击"最为经典,同时其过程涉及很多细胞因子,NAFLD多伴随血清SHBG的降低,低SHBG亦能增加NAFLD的发病风险,很多数据支持血清SHBG参与NAFLD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程序性坏死是由死亡受体介导的不依赖于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的细胞死亡方式,与细胞凋亡不同,其具有坏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程序性坏死受自噬、细胞器和蛋白质转换调节,在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炎性肠病和老年痴呆等多种临床疾病的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在肺部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肺部炎症和哮喘等)的发病过程中程序性坏死也起重要作用,其参与调控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但程序性坏死与其他程序性细胞死亡的关系尚未阐明,未来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