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预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医药领域在近几十年中发展迅猛。由于自身的发展特点,迫切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和管理。技术预见是近年来技术创新和管理的研究热点,对生物医药领域的相关产业而言正是很好的科学管理工具。结合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着重对日本和英国开展的技术预见进行了描述、对比,这对中国的生物医药产业很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医学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纳米生物技术是纳米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在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纳米生物技术的发展与先进国家相比,虽起步较晚,但近几年在生物医药领域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主要集中在纳米药物载体、纳米诊断技术、纳米生物材料、纳米中药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袁蛟 《开卷有益》2015,(2):10-11
<正>李静,天津市金耀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长期从事创新化学药物研发和生产管理,先后承担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项目、国家和市级科研课题项目40余项,是化学药物制剂领域技术领军人,任天津市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评委,天津市工程技术制药专业高级资格评委会评委,天津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  相似文献   

4.
2月21日,2021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单发布,由中华医学会推荐的"主动脉夹层微创治疗关键技术体系的建立及国内外推广"和"溶瘤腺病毒基因治疗生物制剂产品研发及创新技术"荣登生物医药领域榜单。  相似文献   

5.
<正>高质量发展成为“十四五”时期市场发展的主旋律。生物医药作为我国“十四五”规划中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关系国计民生。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以及近几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各地政府关于基因治疗创新发展的相关鼓励政策,基因治疗正在成为全球极具发展潜力的生物医药领域之一,未来发展前景可观。基因治疗是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精准医学理论和实践的新兴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中国医院院长》2009,(6):84-84
2009年4月22日到24日,第二届中国生物医药发展机遇高峰论坛将于上海召开。本届生物医药发展机遇高峰论坛关注生物技术药物与药物新剂型的创制与产业化技术开发中的关键技术的最新进展,旨在促进新药研发机构中外制药企业和投融资机构等相互间的高端技术和产业化议题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一体化上升并发展为国家战略后,国内鲜有探讨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一体化协同发展的研究,长三角作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地区,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本研究基于专利及基金项目合作的产学研模式,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对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产业中专利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合作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生物医药领域的产学研合作还处于发展阶段,一体化程度也有待提高;高校及科研院所更倾向于与企业合作开展发明专利,与高校合作开展基金项目研究。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间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也存在一定差距,建议长三角地区采取产学研深度融合模式,相关龙头科研机构建立开放式创新平台,医药类高校借助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人才,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进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8.
《复旦学报(医学版)》2007,34(3):462-462
2007年2月2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由我校附属眼耳鼻喉医院褚仁远教授领衔的”近视眼手术微型角膜刀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06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获奖项目是2006年度医疗卫生领域里唯一的一项技术发明奖,也是迄今为止眼科学领域唯一的一项技术发明奖。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动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动物技术起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随着生物科学的飞速发展,此技术也得到很大的进步。转基因动物技术在生物医药、农业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发展、方法、应用及面临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郑佩玉  李雅仪 《医学与社会》1998,11(1):12-13,19
香港回归祖国后.以金融、贸易等服务业为主的香港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转机.发展高科技是香港制造业发展的方向.生物技术是香港高科技发展的重点,生物医药则是生物技术的重要领域,本文着重介绍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背景.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不断取得突破, 人们对生命本质和发病机制有了更深认识, 新型医疗技术与药品器械不断涌现, 极大地推动了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以及健康维护。如何瞄准国际前沿和行业自身发展需求, 实现高质量发展, 是我国生物医学界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强调进一步加强我国医学科学交叉融合发展、实现医学研究范式变革、推动革命性医疗技术与新型药品器械研制应用, 并展望了生物医药领域需要关注的18个前沿热点和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2.
生物医药产业是21世纪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随着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我国政府对人民健康的越发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创新发展战略中愈加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为"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要发展领域之一.长三角、京津冀和粤港澳作为我国经济最发达的3大区域,其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政策具有较强的代表性.为...  相似文献   

13.
实现医学科技自主可控,推进我国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是践行科技创新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中国医学科学院作为国家卫生健康科技创新的战略力量,近年来系统推进医学科技创新布局,健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面向国家重大健康需求,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医学科技转化成果。面向新时代,亟待提高我国健康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扭转高端生物医药产品以仿为主、以进口为主的局面,中国医学科学院将继续完善医学科技转化链条,破除新型诊疗技术转化瓶颈,用高质量的自主创新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全面支撑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4.
《微创医学》2014,(4):F0002-F0002
2014年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有lO位科技专家和313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有37项为医药卫生领域的研究项目。临床医学领域共有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1项为微创医学技术领域;11项获二等奖,其中6项为微创医学技术领域。微创医学技术在临床医学技术创新中的地位日趋显著,引领着临床医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信息荟萃     
今后几年我国重点发展 6项生物医药项目  据国家卫生部门消息,今后几年我国将重点发展 6项生物医药项目。据了解,这些重点发展项目包括改进抗生素工艺;开发各种疫苗与酶诊断试剂,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与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对中草药有效生物活性成分的提取、发酵生产;开发活性蛋白与多肽类药物,重点为干扰素、生长激素等;开发靶向药物,以治疗肿瘤药物为重点;应用微生物转化法与酶固定化技术发展氨基酸工业,开发甾体激素,改进现有传统生产工艺。上海市中医药科技产业促进中心揭牌成立  “上海中医药创新园”启用暨“上海市中医药科技产业促…  相似文献   

16.
《微创医学》2014,(1):F0002-F0002
2014年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有10位科技专家和313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有37项为医药卫生领域的研究项目。临床医学领域共有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1项为微创医学技术领域;11项获二等奖,其中6项为微创医学技术领域。微创医学技术在临床医学技术创新中的地位日趋显著,引领着临床医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湖南省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和企业竞争提供服务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专利战略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利用PatentEX专利管理软件数据库采集湖南省生物医药专利数据,采用专利计量和统计分析方法对专利数据处理。结果:湖南省专利申请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专利失效率较高;生物医药专利技术发展进入成熟期,专利申请量集中于几个重要的IPC分类中。结论:湖南省生物医药产业以传统技术为主,现代生物技术发展相对落后;生物医药发明专利申请数量较大,但整体质量偏低;大部分生物医药企业缺乏竞争意识。应加强现代生物技术开发,提高生物医药专利申请质量,增强生物医药企业的专利竞争意识,加强专利合作研发,重点扶植生物医药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国内外生物医药咨询市场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和剖析生物医药咨询机构的优势与劣势,寻求生物医药咨询机构涉足相关业务领域、从事技术咨询的切入点,并探讨了咨询机构建设与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颁发2014年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举行,共有10位科技专家和313项成果获得奖励,其中有37项为医药卫生领域的研究项目。临床医学领域共有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其中1项为微创医学技术领域;11项获二等奖,其中6项为微创医学技术领域。微创医学技术在临床医学技术创新中的地位日趋显著,引领着临床医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生物医药咨询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咨询行业和生物医药行业的现状与发展为背景,分析医学情报研究人员介入生物医药咨询领域的契机和优势,提出开展生物医药咨询是情报研究工作拓展业务范围的有效途径,重点研究了生物医药行业的咨询策略和咨询技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