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及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联合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围术期的应用.方法:选取15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麻醉方法不同分为SAPB组、ES-PB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在常规全身麻醉基础上,SAPB组行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ESPB组行竖脊肌平面阻滞麻醉;对照组不进行阻滞麻醉;术后三组患者均给予PCIA.比较三组患者术后2、4、8、12、24、48 h静息与咳嗽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amsay镇静评分、术中丙泊酚及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 PCIA镇痛按压次数、PCIA舒芬太尼用量、术后早期康复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术后2、4、8、12、24及48 h,SAPB组及ESPB组静息与咳嗽时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镇静Ram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B组及ESPB组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PCIA按压次数及PCIA舒芬太尼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PB组及ESPB组皮肤瘙痒、恶心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SAPB、ESPB联合术后PCIA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应用效果均较好,可有效预防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王鑫  陈伟  陈永权 《广东医学》2022,43(5):603-607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后入路腰椎手术围术期应用效果及对术后早期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医院接受后入路腰椎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SPB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40例。在常规麻醉基础上,ESPB组患者在超声下确认针头末端位于竖脊肌深面后在手术两侧各注入0.375%的罗哌卡因20 mL;C组则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两组给予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两组术后2、6、12、24、48 h的VAS评分(静息和咳嗽);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顺阿曲库铵的用量、术后PCIA镇痛按压次数、追加补救镇痛给药次数、术后早期恢复质量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2 h到术后48 h的静息VAS评分和咳嗽时VAS评分先升高后下降,ESPB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ESPB组瑞芬太尼及顺阿曲库铵的用量均少于C组(P<0.05),两组丙泊酚的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PB组PCIA镇痛按压次数及追加补救镇痛给药次数均显著低于C组(P<0.05)。ESPB组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竖脊肌阻滞(ESPB)在减重手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全身麻醉下行减重手术的肥胖患者81例。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竖脊肌阻滞组(E组)与对照组(C组)。E组全身麻醉前先行阻滞,于T9水平用0.375%的罗哌卡因联合0.5μg/kg的右美托咪定混合液20 mL分别行双侧ESPB。C组患者不进行阻滞操作,直接给予全身麻醉。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丙泊酚用量及追加舒芬太尼的情况,术后睁眼时长、拔管时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术后4、8、12、24、48 h的静息及活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镇痛补救的情况,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经口饮食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E组术中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减少,追加舒芬太尼、苏醒期躁动比例降低,术后睁眼时长、拔管时长缩短,拔管后VAS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组术后4、8、12和24 h的静息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后4、8、12 h的活动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低容量多点腰椎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行腰椎椎间融合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ESPB联合全身麻醉组)和对照组(全身麻醉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全身麻醉,研究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后行双侧低容量多点ESPB(0.4%罗哌卡因10 mL/点,共4个阻滞点),术后两组均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记录术中麻醉药的用量;记录各时段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术后48 h内数字疼痛评分(NRS)、追加镇痛、补救镇痛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⑴研究组七氟醚、舒芬太尼的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⑵对照组患者在切皮后5 min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波动,MAP、HR均高于研究组(P<0.05);⑶在恢复室的NRS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24、48 h的N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48 h内镇痛泵追加镇痛以及补救镇痛的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低容量多点腰椎ESPB在腰椎手术中的应用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避免手术刺激引起的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少术中镇痛、镇静药用量,可缓解术后急性疼痛,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在肺腺癌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于2019年4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06例肺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均于全身麻醉后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接受超声引导下ESPB复合静脉自控镇痛,对照组接受静脉自控镇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后6、12、24、48 h时疼痛程度,比较两组静脉自控镇痛泵使用情况,统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逐渐升高,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时点VAS评分均较低(P<0.05);观察组镇痛泵按压次数及药物输注总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肺腺癌手术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ESPB复合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疼痛程度,减少术后镇痛药物使用量,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L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剖宫产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的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QLB组和ESPB组.超声引导下QLB组行双侧腰方肌后路法阻滞,ESPB组行T9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两组双侧分别注射0.25%罗哌卡因...  相似文献   

7.
金晓伟  王和节  蒋毅 《浙江医学》2020,42(12):1310-1313,1317
目的通过与腹横肌平面(TAP)阻滞比较,评价超声引导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120例行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TAP组、ESPB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常规全身麻醉后,TAP组行TAP阻滞、ESPB组行ESPB,对照组不给予任何神经阻滞。3组患者术后均给予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3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及苏醒时间;术后24h内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术后2~48h各时点静息及咳嗽时疼痛评分;随访术后不良反应及早期康复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AP组和ESPB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均P<0.05),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减少,镇痛补救率及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降低(均P<0.05),术后2~24h各时点静息及咳嗽时VAS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TAP组和ESPB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引导ESPB能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围术期镇痛,与TAP阻滞的效果相当,能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脊柱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我院行脊柱手术的86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ESPB组采用静—吸复合麻醉同时术前给予超声引导下ESPB,两组术后48h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比较两组手术指标,评估疼痛程度和早期康复质量,统计患者48h内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ESPB组顺式阿曲库铵、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对照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先升高后下降,两组术后4h、8h、12h、24h、48h的咳嗽状态下VAS评分均高于静息状态下VAS评分(P<0.05),且相同状态、相同时间点下,ESPB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ESPB组PCIA按压次数和补救镇痛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与术前1d相比,两组术后1d、2d的QoR-40总评分均下降,且ESPB组均高于同一时间点的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超声引导下改良胸腰筋膜间隙平面(mTLIP)阻滞与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在胸腰椎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93例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阻滞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其中51例行超声引导下mTLIP阻滞的患者纳入mTLIP组,42例行超声引导下ESPB的患者纳入ESPB组。分别于术后2、6、12、24、48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统计两组患者术后48 h内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有效按压次数及舒芬太尼用量;统计两组患者术后补救镇痛情况;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头痛、嗜睡、低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VAS评分组间、时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mTLIP组PCIA有效按压次数、舒芬太尼用量均少于ESPB组(P<0.05)。两组患者在补救镇痛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mTLIP阻滞和ESPB安全性相当,但相较ESPB,mTLIP对胸腰椎骨折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更为理想,能减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腹横肌平面阻滞时机对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全身麻醉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80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2~7岁,随机分为术前组(B组)和术后组(A组),两组分别在手术切皮前和手术完成后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记录患儿术后2、4、6、12和24h的FLACC评分和镇痛泵按压次数。记录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停留PACU期间的最高PAED躁动评分。记录两组患儿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同时记录术后寒战、呕吐、皮下血肿及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A组比较,B组患儿术后2、4和6h的FLACC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泵实际按压次数明显减少,术中瑞芬太尼用量亦明显减少(P<0.05)。两组患儿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和停留PACU期间最高PAED评分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较术后行腹横肌平面阻滞能显著减轻腹腔镜手术患儿术后疼痛,减少术中镇痛药的用量,且有良好的临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汪俊恺  何莹  陈悦  胡双飞 《浙江医学》2018,(20):2268-2270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ESP)阻滞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50例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单纯ESP阻滞组(E组)和单纯静脉患者自控镇痛泵(PCIA)组(P组),每组25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ESP阻滞,术毕P组予PCIA,E组采用安慰剂PCIA。观察术后1、6、12、24h在静息、咳嗽下的NRS评分,以及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E组术后1~12h静息、咳嗽下的NRS评分均明显低于P组(均P<0.05),术后24h两组静息及咳嗽下的NR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E组氟比洛芬酯给药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术后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的胸科手术辅助镇痛方式较PCIA方式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5—9月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接受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竖脊肌平面阻滞联合胸椎旁神经阻滞组(ET组)和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每组31例。全身麻醉诱导前ET组在超声引导下接受单侧T4、T6椎旁神经阻滞及单侧T4竖脊肌平面阻滞,T组在超声引导下接受单侧T4、T6椎旁神经阻滞。术毕两组患者均接受患者静脉自控镇痛泵。比较术后第1、2天的15项恢复质量量表(QoR-15)评分;比较术后0、2、6、12、24 h两组静息和咳嗽的数字疼痛评分(NRS);比较两组术中药物用量及相关手术指标;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用药量及术后0、2、6 h的静息及咳嗽NRS评分、术后镇痛补救例数及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组比较,ET组术后第1、2天的QoR-15评分升高,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长,有效按压镇痛泵的次数少,术后12、24 h...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超声引导下肋横突孔阻滞(CFB)和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乳腺癌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行乳腺癌根治术的女性患者80例,年龄20~75岁,体质指数(BMI)22~33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CFB组与ESPB组,每组40例。每组在全麻后分别进行超声引导下CFB与ESPB,选择T4横突水平,注射0.375%盐酸罗哌卡因0.4 mL/kg。术毕两组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记录在PACU拔管时间和停留时间。记录拔管后即时及术后2、4、12、24 h疼痛VAS评分。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补救镇痛情况、穿刺不良反应与相关并发症等发生情况。结果 PACU拔管时间CFB组明显短于ESPB组(P<0.05),拔管后即时及术后2、4、12 h CFB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ESPB组(P<0.05),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少于ESPB组(P<0.05),补救镇痛率CFB组明显低于ESPB组(P<0.05)。结论 与ESPB比较,CFB可以有效缓解乳腺癌手...  相似文献   

14.
何坤鹏  崔翔  任凯  范俊柏   《四川医学》2023,44(8):841-846
目的 术前超声引导下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对双孔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双孔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胸椎旁神经阻滞组(T组)和单次胸椎旁神经阻滞联合竖脊肌平面阻滞组(T+E组),三组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相同,记录术后6 h、12 h、24 h、48 h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后(T0)、手术切皮时(T1)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测量入室后(T2)、肺叶切除即刻(T3)、手术结束后(T4)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Apelin-13水平;记录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及镇痛补救例数;记录恶心呕吐、气胸和尿潴留等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T组相比,T+E组术后6、12、24和48 h静息和咳嗽时的疼痛评分更低(P<0.05),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用量更少(P<0.05),术后补救镇痛、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较低(P<0.05);与C组相比,T+E组T0、T1之间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更小,T3、T4时间点的血清IL-6水平上升幅度明显降低,Apelin-13水平的下降幅度也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超声引导TPVB与ESPB联合可以为双孔胸腔镜患者提供较好的镇痛效果,更长的镇痛时间,降低了围术期的炎性反应,并减少了舒芬太尼的用量和阿片类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 ESPB)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7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连续ESPB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P组),每组35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行ESPB并置管,术后行连续ESPB镇痛(0.3%罗哌卡因300ml,6ml/h);P组麻醉诱导前不做干预,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舒芬太尼2μg/kg稀释至100ml,2ml/h)。记录拔管清醒时(T1)、术后6h(T2)、术后24h(T3)、术后48h(T4)、术后72h(T5)患者静息及咳嗽NRS疼痛评分及术后48h内补救镇痛药用量;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记录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记录术毕至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记录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1周疲劳指数评测量表(ICFS)得分及术后住院时间;记录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ELISA法检测术前1天(t0)、术后当晚(t1)、术后第1天(t2)、术后第2天(t3)21点唾液皮质醇浓度。结果 E组术后各时点静息与咳嗽NRS评分及术后补救镇痛药用量显著低于P组(P<0.05);E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次数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明显少于P组(P<0.05),两组术中丙泊酚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术后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时间、术后1周ICFS评分明显低于P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P组(P<0.05)。各组t1、t2唾液皮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术前(T0)(P<0.05),但两组各时间点唾液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恢复室停留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及疲劳感,利于术后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连续竖脊肌平面(erector spinae plane,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术后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的老年患者60例,年龄65~79岁,ASAⅡ~Ⅲ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组(E组)和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组(S组).E组于术毕拔管后在超声引导下行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经导管注药0.2%罗哌卡因20 ml负荷量,镇痛泵配方为0.2%罗哌卡因300 ml,运行方案为6 ml/h;S组于术毕缝皮前开启经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kg稀释至100 ml,运行方案为2 ml/h.采用VAS评分法评估镇痛效果,观察术后镇痛满意度、术后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等发生率.结果 E组在超声引导下均顺利完成竖脊肌平面阻滞置管,未发生穿刺相关并发症;与S组比较,E组术后6、12、24、48 h静息和运动VAS评分明显降低,镇痛效果好,满意度高(P<0.05),且未出现恶心、呕吐及嗜睡等不良反应,S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P< 0.05).结论 超声引导连续ESP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对胃癌手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阻滞组(B组)和硬膜外组(E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静脉全身麻醉,在麻醉诱导实施前B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E组行硬膜外穿刺置管。B组术后行静脉自控镇痛,E组行硬膜外自控镇痛。记录术后2、4、8、12、24、48 h的静息疼痛(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记录氟比洛芬酯补救性镇痛例数、术后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和镇痛满意度评分,记录术后48 h内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眩晕、呼吸抑制、尿潴留等。 结果 2组术后静息疼痛VAS评分随术后时间越来越高(P<0.05),组间、组间和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补救性镇痛例数为1例(3.3%),E组2例(6.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1.000)。B组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E组(P<0.05),镇痛满意度明显高于E组(P<0.05);术后48 h内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E组(P<0.05)。 结论 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镇痛与连续硬膜外镇痛均能为胃癌手术患者提供良好术后镇痛,但前者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更有利于患者早期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朱肖萌  范飒 《重庆医学》2021,50(21):3691-3698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与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分别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在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术后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该院收治的拟行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肺癌患者106例,采用随机单盲法分为TPVB组和ESPB组,每组53例.ESPB组给予超声定位下ESP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TPVB组采取超声定位下TPVB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阻滞前(T0)、手术切皮时(T1)、手术开始后30 min(T2)、术毕拔管时(T3)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MAP)],T0、T3、术后24 h(T4)、术后48 h(T5)血清炎性反应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6(IL-6)]、体液免疫指标[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G(IgG)],以及术后1、6 h,T4、T5静息与咳嗽状态下疼痛数值评定量表(NRS)评分,并统计神经阻滞平面、麻醉恢复室(PACU)补救镇痛比例、镇痛泵应用情况、镇痛药物配方舒芬太尼剂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1)两组患者阻滞15 min后阻滞平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T0时比较,两组患者T1~T3时心率、MAP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T3~T5时血清TNF-α、IL-8、IL-6水平均较T0时提高,TPVB组患者均低于ESPB组;血清IgA、IgM、IgG水平均较T0时降低,TPVB组患者均高于ESP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镇痛药物配方舒芬太尼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VB组患者术后1、6 h,T4、T5时静息、咳嗽状态下NRS评分均低于ESPB组,且PACU补救镇痛比例、静脉自控镇痛输注总量、按压次数均较ESPB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麻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定位下ESPB与TPVB分别联合静脉自控镇痛均可有效维持三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性,且麻醉安全性良好,但相较而言,超声定位下TPVB可减轻机体应激性炎性反应,对机体体液免疫影响较小,且术后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周坤鹏  赵雪  陈慧  何莹  张月英 《医学研究杂志》2020,49(9):173-176,106
目的 探讨连续竖脊肌平面阻滞(erector spinae plane block,ESPB)对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胸腔镜下肺叶或肺楔形切除术患者64例,随机分为连续ESPB镇痛组(E组)和静脉镇痛组(P组),每组32例。E组于麻醉诱导前行ESPB并置管,术后行连续ESPB镇痛,镇痛泵配方为0.3%罗哌卡因240ml,运行方案5ml/h。P组不做干预,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镇痛泵配方为舒芬太尼2μg/kg+托烷司琼6mg+0.9%NaCl注射液稀释至100ml,运行方案2ml/h,单次剂量0.5ml,锁定时间15min。评估术后1h(T1)、6h(T2)、18h(T3)、24h(T4)、48h(T5)静息及咳嗽VAS疼痛评分。ELISA法检测麻醉前(T0)、术后1h(T1)、6h(T2)、24h(T4)血清IL-6、IL-10含量。记录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及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记录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E组T1~5时点静息及咳嗽VAS均低于P组(P<0.05)。与T0比较,两组T1、T2、T4时点血清IL-6、IL-10含量增高(P<0.05)。E组血清IL-6含量在T2、T4时点低于P组(P<0.05),血清IL-10含量在T1、T2、T4时点高于P组(P<0.05)。E组术后镇痛补救药物用量少于P组(P<0.05)。E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组(P<0.05)。结论 对于胸腔镜手术患者,连续ESPB比PCIA(舒芬太尼2μg/kg)能提供更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减轻患者炎性反应,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在开腹肝部分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3 月择期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71例,年龄 35~ 65 岁,BMI 18-30Kg/m2 ,ASA Ⅰ或Ⅱ级,心功能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至常规静脉镇痛组(R组,n=35)与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N组, n=36)。R组患者予以常规静脉镇痛,N患者采用0.375%罗哌卡因行超声引导下右侧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15ml)与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共30ml),两组患者术后均给与静脉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T1)、切皮前(T2)、切皮后(T3)的MAP与HR;术中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碱、阿托品、瑞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时间、复苏室补救镇痛比例;术后4h、8h、24h的VAS评分,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24小时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谵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N组T3时刻MAP与HR明显低于R组;N患者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复苏室补救镇痛比例、术后4h、8h、24h的VAS评分、24小时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R组,N组的首次按压时间明显晚于R组;N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R组。两组患者术中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碱、阿托品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应用于开腹部分肝切除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