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壮族属于鸟图腾崇拜民族,壮锦"鸟纹"图案不但体现了壮族人民的审美取向、情感表达,还集中展示了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文化,是壮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通过对壮锦"鸟纹"图案在现代服装设计的应用研究,实现壮锦"鸟纹"图案的现代设计语言转化,为设计具有民族元素的现代服装提供借鉴与素材,引起设计领域对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壮锦是壮族人民创造的工艺美术织品,它是用棉纱和五色丝绒织成,色彩绚丽、图案别致、结实耐用,驰名中外.其中,靖西壮锦是壮锦的代表,靖西壮锦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其装饰纹样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壮族人民的文化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体现了靖西壮族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理想和美好愿望.运用靖西壮锦纹样元素设计和研发文创,其民族文化内容在增加文化价值的同时,还增加了创意价值.因此,将民族文化内容表达出彩,具有其他产品不可代替的价值,对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广西靖西壮锦纹样元素在当代文创中的创新应用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壮锦是壮族传统手工织锦,是我国四大名锦之一,也是壮族文化的重要元素之一。将壮锦图案这个具有壮族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放进小学美术课堂中,不仅可以丰富美术课堂、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传承民族文化。让学生从小发现民族的美、民族文化的美、民族元素的美,进而更好地去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4.
壮锦是我国壮族民间妇女的传统手工艺织品,壮锦在壮族人民心中被视为美好生活的象征.壮锦以原色棉线为经、彩色丝绒为纬、织入起花、在壮锦正面及背面形成对称花纹.壮锦的传统图案种类繁多,且富有十分浓厚的少数民族风格.通过壮锦对床毯、围裙、腰带以及挎包等进行装饰,象征了美好生活的到来.壮锦由于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装饰风格及文化语...  相似文献   

5.
壮锦是壮族民间妇女的传统手工艺织品,被壮族人民视为美好生活的象征。几千年来,壮族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壮锦图案,在民间装饰艺术中大放异彩。作为新时代的服装设计师,我们有必要发扬借鉴传统壮锦的图案色彩,利用形式美法则,提炼精髓,将其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打造出符合新时代的具有民族形式的现代设计。  相似文献   

6.
壮锦是壮族的传统手工织锦,是一种既有符号性又有艺术性的纹样,它是壮族人民对生活,对自然界长期思考的一种外在艺术表现形式。对壮锦的纹样色彩、图案进行分析,把壮锦纹图案等运用到现代家居饰品设计中,为现代家居饰品的设计寻找一种全新的表达语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壮锦"鸟纹"图案历史渊源、"鸟纹"图案分类进行研究,挖掘"鸟纹"图案的艺术内涵,对其设计元素进行审美分析,为现代设计提供借鉴与素材,实现壮锦"鸟纹"图案的现代语言转化。以现代设计为载体,让人们对壮族文化能够有进一步的接触,为现代中国服装设计扩展思维,带来启发,也为中国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引起更多对民族传统艺术文化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其服饰也因精美实用而广为人知,纹样作为服饰上的一种符号,象征着壮族的传统文化与璀璨文明。随着壮族服饰纹样开始融入现代产品之中,对传统图案元素的开发及应用就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以壮族服饰为载体,通过提取其文化因子,探索其纹样在产品包装中的创新设计与应用价值,收集壮族服饰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归类,使用形状文法对壮族服饰文化因子进行提取,以此作为民族纹样与产品包装相结合的基础,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壮族服饰纹样。  相似文献   

9.
壮族图案元素的再设计是当今广西的各大高校艺术类学科中涉及非常广的一项研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广西不少厂商都纷纷考虑如何将当地特色的民族图案融入商品中,壮族元素图案所代表的壮族人民的精神传承和深邃的历史文化,共同造就了壮锦元素在商业设计中不可替代的文化发掘和再创作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壮族特色传统手工织锦工艺——壮锦,是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壮锦与云锦、蜀锦、宋锦合称为中国四大名锦。壮锦色彩艳丽炙热、用色大胆、纹样结构严谨、图案生动有趣。它承载了千年的文化传承,其以棉纱为经,以各种彩色丝绒为纬,体现了壮族人民对生活的美好期待愿望。2006年,壮锦织锦工艺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更迭  相似文献   

11.
壮锦是中国民族传统织锦篇章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壮族传统文化的保存、传承和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壮锦的使用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其图案纹样繁多,各具文化内涵,图案色彩丰富,表现出壮民的审美需求,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蕴涵。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广西壮族传统服装服饰中壮锦元素的发掘和探析,将广西壮锦元素进行转型与升级,并结合现代实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浅析以广西壮锦元素为基础的实用服装服饰设计中的运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广西壮族的民族文化中,壮锦手工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结构严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厚的艺术风格。本课题主要针对壮锦的民族特色的特点,研究壮锦民族的表现和设计手法,探讨壮锦色彩的运用。主要以壮锦为出发点,对壮锦以及素锦的纹样进行分析,从服装的款式色彩与整体的结构进行设计,将复杂的图案进行简化与重构元素搭配,更好的运用到服装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14.
高冰雨 《西部皮革》2023,(4):133-135
豫剧服饰有其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征,服饰中的传统纹样是豫剧服饰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符号元素。豫剧服饰中的传统纹样由许多不同的图案组成,这些图案蕴含了河南人民独有的文化观念,审美追求。豫剧的服饰中的传统纹样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达方式之一影响着部分现代视觉艺术。将豫剧服饰传统纹样中的纹样图案构成与现代视觉艺术相结合,为视觉艺术的发展指明了新方向,实现创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壮族服饰图案纹样为切入点,挖掘和提取图案纹样中可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的艺术字纹样、动植物纹样、几何纹样等元素,分析了不同类型纹样的艺术特点及其吉祥寓意,同时提出现代室内设计不仅要满足人们功能上的需求,而且还要注重空间的艺术性和文化品位。通过结合不同类型的图案纹样特点及其寓意,探讨了其应用于现代室内设计体现的艺术价值、传递的情感价值以及传承的文化价值,旨在为现代室内设计开辟一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新道路,促进壮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壮锦文化是壮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壮族人民的经济生活、风俗习惯、审美观念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壮锦等传统手工艺出现濒临失传的情况。如何将壮锦文化通过现代服装等产品开发得以活态传承值得进一步探究。本文旨在通过对壮锦文化的探索,认识到壮锦的美学价值,为了壮锦文化的长久发展,将壮锦文化开发成服装等产品,从而达到壮锦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壮锦作为中国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纹样是中国西南地区民间独具民族特色的的织锦纹样之一,产自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以往的壮族民间织锦纹样多存在于当地少数民族的被面、床毯、背带、挂包、台布、围裙、衣服边角饰等。壮锦以其花纹图案别致,色泽鲜丽,以及浓厚的民族特色和其所包含的文化底蕴而闻名。在包装设计中,壮锦纹样作为一种特定的,体现广西当地特色与民俗风情的文化符号,让地方传统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发展,造福于广西本土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创新。本文将从壮锦基础样式分析,当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的三个方面对壮锦纹样在包装设计领域中的应用做出相应的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当代传统旗袍与当代和服为载体,选择同一时期的中日传统服饰装饰图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素材搜集与分析得出花卉植物元素是中日传统服饰典型的装饰图案题材。又通过对花卉植物元素在中国当代传统旗袍与当代和服中的应用比较,解读了典型花卉植物元素的象征本源与图案内涵,总结出两者装饰图案的相似性及差异性。研究认为,中国旗袍与日本和服的装饰图案不仅造型精致、优美,象征本源、图案内涵,甚而表现手法、艺术风格也极为相似;通过比较分析,有利于加深对中日服饰文化的了解、艺术意韵的欣赏,更揭示了中日传统服饰特有的艺术思想,旨在为当代中日传统服饰图案设计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徐乐  丁晖 《西部皮革》2024,(8):111-113
通过文献分析和设计实践,文章深入探讨了山水画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再现与创新。首先,文章系统地梳理了山水画的造型特征和美学价值,明确了其在服饰设计中的关键地位。随后,文章从文化传承与表达、美学享受与情感表达、以及时尚创新与个性表达三个层面,全面分析了山水画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功能与价值。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研究了山水画在服饰图案设计中的再现与创新的路径,具体涵盖了图案造型元素应用、印花设计元素应用、刺绣元素应用和配饰设计应用等方面。此研究旨在深化对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融合的理解,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服饰图案设计领域的传承与弘扬。  相似文献   

20.
冯艺轩 《西部皮革》2023,(19):84-87
海南黎族服饰中的图案设计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展现出黎族民间文化、社会文化与信仰文化,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在时代的发展演变当中,黎族服饰的传承和保护正受到诸多因素的严重制约。深入研究黎族服饰图案在现代服饰中的应用,对弘扬黎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黎族服饰图案的分析梳理,探析了其中蕴藏的文化寓意,提出了其在文化创意产品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