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为降低黄芩提取物吸湿性,从中药固体制剂常用辅料中筛选最佳防潮辅料,并研究辅料掺入提取物的方式对其吸湿性的影响。方法向干燥的黄芩提取物中添加不同辅料,进行吸湿动力学和临界相对湿度测试,研究辅料种类、用量和掺入技术对黄芩提取物吸湿性的影响。结果综合考虑在16种辅料中黄芩提取物最佳防潮辅料为甘露醇,且甘露醇量越多防潮效果越好,将甘露醇和干燥的黄芩提取物重新溶于水中再浓缩干燥后混合物吸湿性低于二者简单地物理混合后的吸湿性。结论甘露醇能有效的降低黄芩提取物的吸湿性,且甘露醇掺入到黄芩提取物中的方式也会影响其吸湿性。  相似文献   

2.
李延年  伍振峰  尚悦  王芳  万娜  李远辉  李慧婷  杨明 《中草药》2018,49(10):2372-2377
目的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丹参浸膏粉体学性质的影响。方法以丹参提取物为模型药物,通过减压干燥、真空微波干燥及喷雾干燥得到3种浸膏粉,以粒径、粒径分布宽度、粒径范围、松密度、振实密度、豪斯纳比率、休止角、压缩度、黏性、比表面积、孔体积、含水量和吸湿性13个物理指标综合评价粉体学性质,并将粉体物理属性归纳为均一性、堆积性、流动性、可压性和稳定性5个方面,建立相应的物理指纹谱。通过物理属性数值评价粉体学性质;运用相似度评价法比较3种粉体的相似度;构建参数指数、参数轮廓指数以及良好可压指数,用于分析粉末的可压性。结果 3种干燥方式所得粉体均具有较差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其中减压干燥和真空微波干燥粉体具有良好的堆积性,喷雾干燥粉体具有优越的均一性和可压性;由相似度可知,喷雾干燥与减压干燥浸膏粉体学性质相似度为79%,与真空微波干燥的相似度为81.3%。结论中药物理指纹谱可用于评价不同干燥方式对中药提取物粉体学性质的影响,以及物理性质对药物成型性的影响,为中药浸膏粉体提供了新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健胃消食片原药材提取浓缩液为模型药物,分析探讨真空带式干燥工艺与中药浸膏粉物性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通过Plackeet-Burmann试验设计进行真空带式干燥,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浸膏粉的物性指标相关性和主成分。结果进料速度、1区加热温度和3区加热温度是浸膏粉干燥的关键工艺因素,进料速度对物性指标的粒径及粒径分布范围、松密度、振实密度、含水量和吸湿率均存在较大影响;含水量与休止角、振实密度、内聚力及粒径呈显著正相关;粒径与松密度、振实密度、粒径分布范围呈极显著正相关;对第一主成分产生较大正向影响的物性指标是含水量、松密度、振实密度、粒径及粒径分布范围。结论真空带式干燥工艺参数对浸膏粉物性指标影响较大,中药浸膏粉物性指标可用于评价真空带式干燥工艺。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方式对麦门冬汤浸膏粉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及物理指纹图谱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喷雾干燥、真空干燥、鼓风干燥、冷冻干燥4种干燥方式制备麦门冬汤浸膏粉,建立UPLC指纹图谱,并以5个一级指标和9个二级指标构建物理指纹图谱,采用相似度评价、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别比较UPLC指纹图谱和物理指纹图谱的差异,通过计算可压性参数比较4种麦门冬汤浸膏粉的压缩成型性。结果:4种麦门冬汤浸膏粉的U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5,物理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分别为0.955、0.888、0.987、0.941;UPLC指纹图谱和物理指纹图谱的聚类分析均将4种麦门冬汤浸膏粉分为2类;主成分分析分别提取出3个和2个主成分,分别包含了原始数据100%和90.03%的信息;喷雾干燥粉的压缩成型性最优。结论:不同干燥方式对麦门冬汤浸膏粉的UPLC指纹图谱影响不大,对其物理指纹图谱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辅料的添加对牛膝浸膏粉体吸湿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牛膝浸膏粉体表面特征对粉体吸湿的影响,以探索粉体表面特征与吸湿性及吸湿动力学模型的关系。方法:测定添加不同辅料后牛膝浸膏粉体的吸湿性及粉体形态变化,测定不同牛膝浸膏粉体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平均粒径,结合粉体的吸湿性、吸湿后的形态、粉体的双指数模型参数,比较粉体表面特征的差异。结果:可溶性淀粉与牛膝浸膏粉体提取液的共喷干物的吸湿量最小,交聚维酮与牛膝浸膏粉体提取液的共喷干物的吸湿后形态最好;以两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粉体表面特征对吸湿性的影响,不同粉体的比表面积、孔容测定结果显示中药浸膏粉体的吸湿性与比表面积、孔容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与双指数模型中的参数A1呈正相关。结论:该试验结果可以用以指导通过改变粉体表面特征以改善粉体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6.
孙道开  范益芹 《中药材》2018,(3):677-681
目的:研究不同辅料的添加对牛膝浸膏粉体吸湿性的影响,以及不同牛膝浸膏粉体表面特征对粉体吸湿的影响,以探索粉体表面特征与吸湿性及吸湿动力学模型的关系。方法:测定添加不同辅料后牛膝浸膏粉体的吸湿性及粉体形态变化,测定不同牛膝浸膏粉体的比表面积、总孔容、平均粒径,结合粉体的吸湿性、吸湿后的形态、粉体的双指数模型参数,比较粉体表面特征的差异。结果:可溶性淀粉与牛膝浸膏粉体提取液的共喷干物的吸湿量最小,交聚维酮与牛膝浸膏粉体提取液的共喷干物的吸湿后形态最好;以两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粉体表面特征对吸湿性的影响,不同粉体的比表面积、孔容测定结果显示中药浸膏粉体的吸湿性与比表面积、孔容之间并无直接联系,但双指数模型中的参数A_1与其呈正相关。结论:该试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改变粉体表面特征来改善粉体的吸湿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借助乳糖微粉改性技术,降低金银花浸膏粉的吸湿性,解决生产过程中金银花浸膏粉易吸潮、不易存放的问题。方法 以吸湿率为评价指标,优选乳糖种类、药辅比、研磨时间等工艺参数,通过中试放大验证改性技术对金银花膏粉吸湿性的改善作用。结果 乳糖微粉改性最佳工艺条件为金银花浸膏粉与乳糖超微粉碎(粉碎2 min)等比例研磨3 min,改性物的粒径d 0.1,d 0.5,d 0.9分别为3.412、20.146、76.145 μ6,乳糖颗粒包覆在金银花浸膏粉表面。结论 乳糖适度微粉化能明显降低金银花浸膏粉的吸湿初速度和吸湿加速度的绝对值,能显著降低金银花浸膏粉的吸湿性,有效解决生产过程中金银花浸膏粉吸湿性严重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人参提取物的吸湿性,并优选出最适合人参提取物的辅料及其混合配比。方法:以人参为模型药物,考察其临界相对湿度,并通过考察单一辅料和混合辅料对人参提取物吸湿性的影响,筛选出最适辅料和最优辅料比。结果:综合平衡吸湿率,吸湿速度方程得出α-乳糖:高岭土为1∶0.5时提取物吸湿性最小。结论:筛选出的混合辅料能降低人参提取物的吸湿率,起到防潮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考察添加不同辅料牛膝Achyranthis bidentatae Radix浸膏粉体表面特征与吸湿性的相关性。方法牛膝水提液分别添加交聚维酮CL-SF、麦芽糊精DE11-14、β-环糊精、阿拉伯胶、糊精、甘露醇、可溶性淀粉、乳糖后制备浸膏粉体,测定其吸湿性及形态变化,再通过双指数模型比较各浸膏粉体的表面特征。结果与其他辅料相比,可溶性淀粉、β-环糊精可更明显地降低浸膏粉体饱和吸湿量,交聚维酮CL-SF对粉体吸湿后黏连的抑制作用最强。吸湿性与比表面积、孔容无直接关系,但比表面积、孔容、平均粒径与模型参数A1呈正相关。结论合适辅料的添加可改善牛膝浸膏粉体的表面特征和吸湿性。  相似文献   

10.
粉末包衣法改善小儿麻甘方口感与吸湿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小儿麻甘方进行防潮和掩味研究。方法:以吸湿速率和临界相对湿度为指标,考察辅料和干燥方式对小儿麻甘方吸湿性的影响;以溶出度评价掩味效果,吸湿速率评价防潮效果,扫描电镜检评价包衣粉末形态学特征,采用流化床粉末包衣技术,来改善小儿麻甘方提取物的不良口感和吸湿性。结果:提取液采用减压干燥,选用优特奇E100加入14%优特奇NE30D,对浸膏粉和乳糖的混合物进行流化床粉末包衣。包衣粉末衣膜完整致密,平均粒径为130μm,在口腔中无明显沙砾感;在25℃,RH75%时,平衡吸湿量仅为13%;1min内黄芩苷的体外累积溶出度仅为35.7%。结论:达到防潮效果和掩味目的。  相似文献   

11.
王中华  窦志英  王洋  陈涛  王远志 《天津中医药》2019,36(12):1234-1240
[目的] 针对熟地黄的药性特点,深入研究熟地黄炮制过程中,陈皮与砂仁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影响,并建立超高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法检测熟地黄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方法,并根据其含量变化,验证其炮制方法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为丰富熟地黄的炮制品种并建立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 参考熟地黄在全国各省市《中药炮制规范》中的炮制方法,采用其中具有临床实用特色的方法,即:陈皮制熟地黄、砂仁制熟地黄(酒蒸法和拌制法),并以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熟地黄的质量标准为参照指标,采用UPLC-MS检测技术对其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变化进行研究,并结合性状评分,进行综合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1 000 ng/mL,r=1),其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较好(RSD<3%)。本实验中炮制后的熟地黄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均超过药典标准,在炮制过程中当性状达到药典及传统标准时,其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能保持在较高水平,以陈皮制熟地黄后的毛蕊花糖苷含量最高,炮制过程中含量变化最显著。[结论] 陈皮制熟地黄可明显稳定和控制毛蕊花糖苷在熟地黄炮制过程中的下降趋势。这对通过相应的炮制方法,在有效保存熟地黄指标性成分的同时,扩大熟地黄临床使用范围有积极意义。同时UPLC-MS法由于操作简便、速度快、准确度高,可用于熟地黄炮制过程中毛蕊花糖苷含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范玛莉  邢婕  李震宇  秦雪梅 《中草药》2014,45(22):3230-3237
目的比较白芍与赤芍的化学组成差异,为其质量控制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采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对白芍与赤芍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统计方法找出其化学差异成分,并分析差异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白芍与赤芍核磁共振指纹图谱中共指认出了代谢物32种,多元统计分析显示白芍与赤芍可明显区分,白芍中精氨酸、苏氨酸、乙酸、天冬氨酸、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柠檬酸、丁二酸、乳酸、芍药内酯苷、6-O-没食子酰白芍苷、1,2,3,4,6-五没食子酰基葡萄糖以及没食子酸的量较高,而赤芍中丙氨酸、α-葡萄糖、蔗糖、芍药苷、儿茶素、β-谷甾醇、脂肪酸以及丹皮酚的量较高。此外,二者差异成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也存在较大差异。结论本研究从整体化学组成上比较了白芍与赤芍的差异,不仅为白芍、赤芍质量标准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而且为其功效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对正常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进一步阐明千金子制霜减毒机制提供参考。方法大鼠ig高、中、低剂量的千金子生品和霜品提取物,采用平板菌落计数法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大鼠粪便中4类代表性肠道菌群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大肠杆菌、肠球菌的数量变化。结果平板菌落计数实验结果表明,ig千金子生品与霜品提取物后大鼠出现菌群失调现象,且千金子霜品较生品引起的菌群紊乱程度低,在低剂量给药时可使条件致病菌肠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数量减少。结论千金子制霜前后提取物均会影响肠道菌群的生物多样性,影响肠道菌群平衡,且千金子制霜后对4类肠道菌群的作用减弱,引起肠道菌群紊乱程度减小,这与千金子霜品泻下作用缓和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表明从肠道微生态角度考察千金子制霜前后对肠道菌群的干预作用,可揭示制霜与肠道菌群数量变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夏天无与延胡索药材的源植物同为紫堇属植物,均收载于《中国药典》2015年版一部,性味功效相近,但实际临床应用侧重点有所不同。通过查阅文献,从传统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等方面比较分析夏天无与延胡索的异同;并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核心概念,从生源途径、药效、药动学和体内过程以及传统药性药效等方面对夏天无质量标志物进行预测分析,为建立和完善其药材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扬  周斌  赵文杰 《中草药》2016,47(14):2397-2407
就2015年5月以来引发的"银杏叶事件"在行业内引起的巨大连锁反应和震动进行报道,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及其地方局开展的银杏叶药品和保健食品专项治理行动进行梳理、归纳与分析,从应用与市场、对人体健康产生哪些危害、质量标准、暴利诱惑、监管、诚信、品牌战略、索赔、追责与处罚等多视角、多层次引发思考。认为对产品质量不是依赖于检验发现问题,而应严格监管、强制执法、从重处罚、严厉打击、源头治理,企业生产与经营只有诚信守法才能确保产品质量不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获得并分析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中自然抗性相关巨噬细胞蛋白(Natural Resistance-Associated Macrophage Protein,NRAMP)的编码基因。方法 根据黄连基因组测序结果中的NRAM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得到黄连NRAMP5编码序列,进行TA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得到黄连NRAMP5 cDNA序列,全长1611bp,编码536个氨基酸,通过与Genbank上的其他蛋白序列比对,将其命名为CcNRAMP5;序列分析表明黄连NRAMP5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包含一个典型的NRAMP结构域(PF01566),是一种拥有11个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于质膜处的膜蛋白,具有疏水性强的特点。二级结构中肽链构象主要包括α-螺旋与无规则卷曲两部分;三级结构模型具有葡萄球菌锰转运突变体(MntH)的晶体结构。通过系统进化关系分析推测其可能具有二价金属离子转运功能。结论 首次通过克隆得到黄连NRAMP5基因,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理化性质、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分析预测,这些结果将为黄连NRAMP5基因的功能研究以及其对镉转运的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药“十八反”是在相反基础上形成的一组严格的配伍禁忌,然而从古至今临床应用反药治疗疾病的例子却层出不穷.反药是否相反,现代药性理论争议很多,并且也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通过查阅文献,从临床应用、制剂及给药方式、配伍比例、对P450酶系影响和毒理方面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反甘草”的研究现状,指出以往“藻戟遂芫俱战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对特定部位的实验研究还很少,并且存在药物基源、给药方式、配伍比例等实验条件不统一的现象,在此基础上提出应规范实验条件,降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作用特点从特定部位对海藻、大戟、甘遂、芫花配伍甘草进行系统研究,以期为藻戟遂芫伍甘草的准确用药和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18.
张雯  贡磊  周玲玲  单进军  陈乐天  许惠琴  狄留庆 《中草药》2014,45(10):1418-1426
目的 观察不同比例甘草配伍祖师麻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模型的治疗作用,筛选两者配伍比例,探讨其配伍意义。方法 采用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制备AA模型,将140只模型大鼠随机分成14组:模型组,雷公藤多苷片组,祖师麻低、中、高剂量组,甘草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1)低、中、高剂量组,祖师麻-甘草(3:2)低、中、高剂量组,另取10只正常大鼠为对照组,给药组大鼠造模前2 d开始ig给药,连续给药31 d,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变化,计算足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炎症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观察大鼠膝关节组织病理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祖师麻组、祖师麻甘草配伍组能够明显抑制AA大鼠体质量减轻的趋势,对抗AA大鼠足肿胀度及AI的增加,降低异常升高的血清TNF-α、IL-1β水平,改善关节病理组织变化,减少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其中以祖师麻-甘草(3:2)配伍组效果最优。结论 祖师麻甘草配伍后,对AA大鼠各项指标改善作用显著,作用优于单用祖师麻,其最佳配伍比例为祖师麻-甘草(3:2)。调节血清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1β及滑膜组织VEGF、MIF的表达,可能是祖师麻甘草配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玄参田小地老虎的为害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玄参田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的为害调查及药剂防治研究,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田间调查和药剂防治试验.结果:玄参田的小地老虎发生及危害程度与前茬作物有关,以前茬为烟草和玉米的受害严重,平均受害率分别达到12.43%,15.68%.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 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防效分别是92.53%,91.69%.结论:在玄参苗期喷施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40%毒死蜱乳油能有效防治小地老虎的为害.  相似文献   

20.
周洋  柳宗琳  陈羽臣  金丽华 《中草药》2014,45(15):2194-2200
目的研究中药提取物对氧化应激诱导的果蝇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喂食氧化应激物(百草枯和H2O2)后统计果蝇生存率的方法,从50种中药中筛选出具有缓解氧化应激损伤作用的中药。通过分析果蝇寿命、肠道干细胞和成肠细胞数量等,探索中药对果蝇肠道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结果瓜蒌、红花、川芎和菊花具有缓解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提高百草枯和H2O2诱导后果蝇的生存率、延长果蝇寿命、缓解由老化及百草枯诱导的肠道干细胞和成肠细胞数量过多的现象。结论瓜蒌、红花、川芎和菊花提取物对百草枯和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损伤具有很好的缓解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