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究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尺桡骨骨折患儿术后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7年1月笔者医院78例尺桡骨骨折患儿,将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9例。对照组于神经刺激器定位下施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施行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统计两组麻醉相关指标、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比两组臂丛神经阻滞0.5h后尺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手术前后血清NGF、TGF-β水平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麻醉起效、恢复室停留时间均较短,镇痛维持时间较长(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7.44%(38/39)高于对照组76.92%(30/39),并发症发生率5.12%(2/39)远低于对照组23.08%(9/39,P<0.05);两组尺动脉收缩期峰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臂丛神经阻滞0.5h后尺动脉舒张末期速度、血流量均较高,阻力及搏动指数均较低(P<0.05);两组术前血清NGF、TGF-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血清NGF、TGF-β水平均较高(P<0.05)。结论 尺桡骨骨折患儿手术过程中应用B超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麻醉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可显著改善尺动脉血流动力学,明显增加血清NGF、TGF-β水平,有助于术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2.
曹磊  胡燕杰  张雨欣  戴鸣 《安徽医学》2020,41(11):1258-1260
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吉兰-巴雷综合征(GBS)患者病程及病情的判定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的30例GBS患者临床资料,依据病程不同将患者分为病程≤7天组和病程>7天组,同时依据患者Hughes评分将患者分为Hughes评分≤2分组和≥3分组。比较不同病程组及不同Hughes评分组患者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F波等神经电生理参数的差异。结果 病程>7天组患者MCV及SCV异常率较病程≤7天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波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ughes评分≥3分组MCV、SCV及F波异常率均高于Hughes评分≤2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GBS患者病程和病情评估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肘管综合征(cubital tunnel syndrome,CuTS)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 选择40例(单侧)CuTS患者(健侧为对照组)用超声仪自带的软件测量肘部尺神经沟内尺神经卡压处和最粗处的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和周长,所有病例均行肘管切开前置术,术中直视下用手术线包绕尺神经卡压处和最粗处一圈后剪断,再用直尺进行测量,对两种测量方法进行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进行分析,确定其尺神经最粗处的横截面积和周长的诊断阈值、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 CuTS组尺神经最粗处的横截面积和周长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超声测量和术中测量CuTS组卡压处和最粗处周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超声具有测量尺神经周长的准确性;CuTS组尺神经最粗处横截面积和周长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4.2mm2、14.8mm,其敏感度分别为92.5%、90%,特异性分别为97.5%、87.5%。结论 超声测量肘管内尺神经横截面积和周长用于诊断肘管综合征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方法,其最粗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14.2mm2、14.8mm。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0例确诊DPN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饮食、运动、常规降糖及口服甲钴胺分散片营养周围神经等基础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芪棱汤。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SCV)、多伦多临床评分(TCSS)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MCV、SCV及TC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的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MCV、SCV、TCSS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础方案联合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DPN可增加神经传导速度、减轻临床症状及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高晓辉  刘巍  常兴伟 《安徽医学》2020,41(12):1420-1423
目的 探究弹性髓内钉(ESIN)对儿童前臂骨折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安徽省太和县中医院行ESIN治疗的40例患儿为ESIN治疗组,选择同期行钢板手术治疗的40例患儿为钢板治疗组。术中记录两组患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情况;术后4周内观察患儿骨折部位骨痂形成占比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评价、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临床疗效。结果 ESIN治疗组患儿术中切口长度及出血量均低于钢板治疗组(P<0.05);ESIN治疗组骨折4周内骨痂形成占比情况、骨折愈合时间、关节功能与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钢板治疗组(P<0.05);ESIN治疗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钢板治疗组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SIN治疗儿童前臂骨折具有创伤小、愈合时间短、术后关节功能评价较好等特点,但该法可能出现的术后并发症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
李茜梅  罗冷  周亚平  汤昱  张可 《安徽医学》2020,41(5):591-593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纤维支气管镜(FOB)检查患儿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7~12月收治的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组按照拟定的CNP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儿家长的心理状况和护理满意度、患儿的遵医行为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患儿围术期遵医行为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57,P<0.05)。干预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4,P<0.05)。干预组患儿家长术前、术后24 h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9,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96.67%)高于对照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CNP对FOB检查患儿围术期进行护理干预可改善患儿家长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儿遵医行为,降低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姚小燕  张驰英  陈宸  方继红 《安徽医学》2020,41(9):1080-1083
目的 探讨2种加温方式预防先天性巨结肠症(HD)患儿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1月至2019年12月在安徽省儿童医院行Soave术患儿50例,根据数字的奇偶性随机分为电阻升温毯组(R组,n=26)与充气加温毯组(F组,n=24)。结果 两组患儿体温存在组别效应(P<0.05),麻醉诱导后第30分钟体温开始下降,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这种体温体温随着时间的改变因分组而不同(P<0.05)。两组患儿不同时间点MAP、HR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患儿手术结束到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苏醒室复苏时间均短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Soave术中使用充气加温毯,能有效维持HD患儿术中体核温度的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将64例接受下肢骨折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2)采用单纯全身麻醉,联合组(n=32)采用全身麻醉联合B超引导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术中不同时刻血流动力学状态、麻醉药物用量、苏醒时间及苏醒后躁动发生情况。结果 T2时刻,联合组和对照组HR、MAP均较T1时刻明显下降(P<0.05),T3~T5时刻,联合组HR、MAP均与T1时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均明显高于T1时刻水平(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联合组苏醒后躁动的发生率、躁动程度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联合全身麻醉行下肢骨折手术,可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镇痛药物用量,促进早期苏醒和拔管。  相似文献   

9.
路燕 《安徽医学》2016,37(12):1502-1504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HFMD)患儿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2015年1~3月江苏省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采用ELISA测定45例重症(重症组)、42例普通HFMD患儿(普通组)急性期和恢复期TNF-α、IL-6、sICAM-1的水平,与25例正常儿童(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普通组和重症组患儿急性期TNF-α、IL-6、sICAM-1的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重症组较普通组显著升高(P<0.05),急性期比恢复期有显著增高(P<0.05);重症组恢复期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恢复期水平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IL-6、sICAM-1参与了HFMD的病理生理过程,其水平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动态观察水平变化可有助于判断其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外侧克氏针与"Slongo''s"外固定架两种术式在大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收治手术的>8岁的伸直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患儿52例,其中一组患儿采用外侧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治疗,另一组采用"Slongo''s"外固定架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基本情况,同时进行术后复查随访评价肘关节功能,观察患儿并发症情况。结果 与外固定架组相比,克氏针组住院及手术时间较短,透视次数较少(P<0.05)。外固定架组患儿在恢复日常生活屈伸活动度(ROM-ADL)时间上较克氏针组显著缩短(P<0.05)。最后一次复查两组患儿提携角、肘关节活动度(ROM)及Flynn评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时间6~29个月,两组患儿未出现医源性副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外侧克氏针和"Slongo''s"外固定架均是治疗大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手段。如果手术采用单纯克氏针固定,建议首选外侧穿针作为置钉方式,手术较为安全简便,术中透视次数更少;外固定架术后可以实现肘关节的早期活动,使患儿肘关节更早地恢复正常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速度(NCV)对不同血糖水平的早期周围神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肌电图仪测定糖尿病患者、IGT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腓浅神经的传导速度,比较三组间的差别。结果:正中神经MCV与尺神经SCV:糖尿病组与IGT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T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MCV、腓总神经MCV、腓浅神经SCV三组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随着餐后血糖的增高NCV受损逐渐加重,其中SCV较MCV受损明显;下肢远端神经较上肢神经受损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来我院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2例,另选取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神经传导速度、运动与感觉神经波幅和潜伏期及观察组治疗前后各神经的异常率.结果 观察组不同损害程度患者治疗前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慢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轻度损害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患者组间比较,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中度损害和重度损害患者的正中神经、尺神经及腓总神经、腓肠神经传导速度及胫神经H反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仍具有显著性(P<0.05).32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正中神经MCV、SCV及F波异常率,尺神经MCV、SCV及F波异常率,腓总神经MCV 异常率、SCV 异常率、胫神经MCV异常率、F波异常率、H 反射异常率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肌电图是评价神经和肌肉功能的一项重要手段之一,可有效评价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的神经受损程度,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肌电图检测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肌电图检测并与45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糖尿病组之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与健康人组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P<0.01),正中神经、尺神经、腓总神经及胚神经之MCV的远端潜伏期及正中神经、尺神经之SCV的波幅与健康人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SCV与临床症状比较:有症状肢体SCV异常率高于无症状肢体(P<0.05).结论:神经传导速度的减慢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确实可靠的指标,并且提出MCV的远端潜伏期及SCV的波幅也应作为测定指标之一,同时加强有症状肢体的检测有助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慢性酒精中毒患者其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及神经电生理检测分析。方法:对80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检测其正中神经、胫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F波,胫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F波,与78例无饮酒嗜好的健康人作对照分析。结果:80例慢性酒精中毒的MCV下降异常率为65.6%,SCV下降异常率为8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V受累较MCV重。神经电生理检测的异常可早于临床症状。结论:神经电图检测能早期诊断慢性酒精中毒及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5.
李静  托亚 《中国医药导刊》2012,14(8):1358-1359
目的:分析新疆和田地区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对8例脊髓灰质炎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周围神经传导速度(MNCV SNCV),针极肌电图、F反应。结果:8例中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均正常。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的F反应均正常,双下肢胫后神经F反应100%异常。亦为F反应未测出或F反应出波率减少。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MCV均正常。双下肢胫后神经、腓神经MCV为100%异常,波幅明显降低或未引出。针极肌电图检测静息期可见少量至大量的纤颤电位、正锐波71.4%,与MNCV结果相比有显著意义(P<0.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对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的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7):85-88
目的探讨简易神经查体在基层医院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简易神经查体,观察DPN的发生情况,以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简易神经查体与踝反射、针刺痛觉、温度觉、振动觉、压力觉诊断DNP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差异。将确诊DPN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严格控制血糖,观察组在严格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甲钴胺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电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简易神经查体诊断DPN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明显高于踝反射、针刺痛觉、温度觉、振动觉、压力觉各项检查的诊断(P0.05或0.01)。两组治疗前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MCV、SCV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MCV、SCV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正中神经、腓总神经及胫神经MCV、SCV与治疗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结论采用简易神经查体诊断DPN诊断准确性高,是一种筛查DPN的简单、有效的检查方法,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早期药物干预治疗能改善DPN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检测联合高频超声检查对肘部尺神经卡压损伤的综合评定价值。方法对32例肘部尺神经卡压患者(患侧为患肢组,健侧为健肢组)及16例正常对照组(32个肢体)进行尺神经神经电生理及高频超声检查。对比分析三组神经电生理数据,并将患肢组的肘上-肘下段运动传导速度(MCV)与高频超声测得尺神经的最大横截面积(CSA)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神经电生理检查发现患肢组的肘上-肘下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减慢,平均运动传导速度为29.31m.s-1,运动诱发波幅降低,与健肢组及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频超声检查患肢组肘管占位20例,周围组织黏连5例,组织增生4例,部分断裂1例,CSA的平均值为14.6mm×14.6mm;患肢组的肘上-肘下段MCV与CSA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813。结论神经电生理学检查是诊断肘部尺神经卡压的有效手段,联合高频超声检查能够提高肘部尺神经卡压的定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联合血府逐瘀汤定向透药的活血温阳通痹法治疗化疗致周围神经病变(CIPN)的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8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甲钴胺注射液肌肉注射,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口服和血府逐瘀汤定向透药,观察周期为4周。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正中神经、腓肠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9.31%,对照组为51.8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正中神经、腓肠神经MCV、SCV疗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温阳通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CIPN,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尺神经肘部卡压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71例尺神经肘部卡压患者的患肢与对侧的健肢肘部行高频超声检查,测量并比较两组尺神经的横径、前后径及横截面积(CSA)。观察患肢组尺神经超声图像变化,并将患肢组尺神经超声结果与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患肢组尺神经的横径、前后径及CSA明显大于健肢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患肢组尺神经的CSA与运动传导速度(MCV)呈负相关(r=-0.894,P〈0.01);高频超声对于判断尺神经损伤比电生理更早。结论高频超声检查对尺神经肘部卡压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形态学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