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玉富 《山西建筑》2007,33(22):127-128
以辽宁省排山楼金矿工程为例,对底盘抵抗线、孔距、排间距、钻孔超深值、炮孔装药量等深孔爆破各项参数的确定方法与实践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从而对类似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宽孔距、小抵抗线毫秒爆破技术爆破机理及在大蒋门石灰石矿的应用情况。通过宽孔距、小抵抗线毫秒爆破技术的应用,可改善爆破质量,降低炸药单耗、增加延米爆破量。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某公司台阶深孔爆破效果,改变爆区孔网参数增大孔距、缩小排距,在爆区面积不变条件下,降低底盘抵抗线0.3m;改变连线次序,将孔网有效邻近系数增大至3.9,炮孔交错排列平衡条件降低至1.2,碰撞角为120°;增大超深,由2m扩大至2.5m。通过现场实践表明,有效提高了台阶爆破效果,降低了爆破成本。  相似文献   

4.
基于神经网络的爆破振动速度峰值预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20 m平台和核岛爆破开挖为实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以孔径、孔深、孔距、排距、最小抵抗线、最大单孔药量、最大段药量、堵塞长度、总药量、高程差和爆源距作为影响爆破振动速度的主要因素,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质点爆破振动速度峰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提出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精确度明显高于传统的萨道夫斯基公式。  相似文献   

5.
以广东岭澳核电站二期工程20 m平台和核岛爆破开挖为实例,运用人工神经网络原理,以孔径、孔深、孔距、排距、最小抵抗线、最大单孔药量、最大段药量、堵塞长度、总药量、高程差和爆源距作为影响爆破振动速度的主要因素,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质点爆破振动速度峰值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运用提出的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精确度明显高于传统的萨道夫斯基公式。  相似文献   

6.
以厦门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塘边站为例,介绍了在城市复杂环境条件下深基坑石方开挖过程中运用的浅孔控制爆破、光面爆破、沟槽爆破和孤石大块石解小爆破等施工技术。从孔网参数、炸药单耗选择、单孔装药量计算、装药、堵塞和起爆网路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施工过程中的爆破参数,从飞石距离、振动安全距离及相应最大段装药量和冲击波安全距离等方面对爆破安全距离进行了验算。  相似文献   

7.
介绍在建地铁宁高城轨隧道下穿既有宁芜货线隧道的爆破开挖振动控制,其左线最小净距仅约1.7 m,右线最小净距4.0 m,隧道下穿高铁北联络道匝道桥,爆破环境复杂。为使保护目标不受破坏,采用了优化炮孔延期时间的控制、及时调整段药量及减震空孔参数等减震措施,使宁芜货线隧道以及地表的联络匝道桥等建筑位置处的地震波控制在安全范围内,获得了很好的工程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探求地质工程中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含软弱夹层边坡的动力响应特性,设计由混凝土基座和边坡模型组成的物理模拟试验,采用雷管和乳化炸药施加爆破地震波,开展考虑爆破孔位置和炸药量影响的多次爆破试验。首先,对速度、加速度响应分别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希尔伯特—黄变换(HHT),两者的频谱结果均表明符合爆破地震波的特征;然后,对各次爆破地震波下边坡顶部的三个方向速度响应进行对比分析,表明相似的爆破条件下将产生相似的速度响应。针对两个方向的加速度响应,将边坡模型简化为平面应变模型,对比硬岩层、软岩层之间峰值加速度矢量沿竖直和水平方向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软弱夹层具有“吸能”和“减震”效应,软弱夹层之上的硬层具有“放大”效应,并通过定义峰值加速度影响系数来量化加速度响应的差异性。最后,构建爆破地震波作用下含软弱夹层边坡的宏观受力模型,分析边坡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滑动机理。试验结果不仅为天然地震触发滑坡的机理做出更加合理的力学解释,而且为爆破作业矿区的斜坡或边坡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稳定性评价和治理工作等提供一定的试验参考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9.
《门窗》2013,(2)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逐渐进步,台阶爆破垂直中的深孔爆破技术逐渐实现机械化,大大加快了爆破作业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由于深孔台阶爆破一次爆破量比较大,如果增强机械化水平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用药量的话,则可以大大降低作业成本,且能够保证爆破作业安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本文扼要分析了深孔台阶间隔装药技术,该种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炮孔装药量,还保证了炮孔爆破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杨宗健  谢守冬  郑冠航 《门窗》2013,(1):354-355
随着工业生产技术逐渐进步,台阶爆破垂直中的深孔爆破技术逐渐实现机械化,大大加快了爆破作业工作的效率与质量。由于深孔台阶爆破一次爆破量比较大,如果增强机械化水平的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用药量的话,则可以大大降低作业成本,且能够保证爆破作业安全,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本文扼要分析了深孔台阶间隔装药技术,该种技术的应用不仅降低了炮孔装药量,还保证了炮孔爆破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1.
论文基于隧道开挖施工爆破震动安全监测,通过质点振动速度峰值及其主振频率分析,论述了不同距离条件下爆破引起的质点振动频幅特性,较为详尽地解释与探讨了爆破震动测试结果,并在分析质点振动速度峰值与距离及环境条件关系的基础上,得出较远距离条件下(220 m~325 m)的质点振动速度峰值的主振频率集中在以35Hz为中心的25~45Hz范围值的结论,同时指出近爆破点区域的爆破地震波衰减速度明显大于较远区域,以及介质特性与距离是加速爆破地震波衰减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也再次证实质点振动速度峰值及其主振频率与爆破规模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岩体单孔及群孔齐发爆破爆炸荷载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广东岭澳核电站现场岩体的力学特性和基岩爆破参数,利用高能炸药的状态方程模拟岩石乳化炸药的爆炸过程,并假定岩石在爆炸产生的高应变率和高压环境下符合率相关的弹塑性本构关系,由此利用显式动力分析方法模拟单孔柱状装药和群孔齐发爆破柱状装药情况下的岩体爆炸应力波的传播过程,分析岩体爆炸粉碎区边界峰值应力的变化情况和衰减特征,并与相关理论公式进行比较,得到单孔和群孔齐发爆破情况下岩体爆炸荷载随装药量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爆源近区岩体爆炸冲击波压力急剧衰减;岩体爆炸峰值应力随装药量增加而增加;拉应力随药量的增长幅度远比压应力小;单孔药量的变化对岩体爆炸荷载的影响大于最大段药量的影响。工程实践中采用多爆孔小药量的爆破方式能有效减小岩体动态响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硬岩快掘技术的切缝药包聚能爆破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检验切缝药包在岩巷快掘中的适应性及控制爆破参数,首先优化爆破参数的设计,使得炮眼利用率达到90%以上,达到快速掘进和光面爆破的要求,在爆破方案取得成功后进行全断面两边周边眼对比试验和全断面控制爆破对比试验,通过对比,全断面周边眼进行控制爆破眼痕率可以达到90%,同眼距情况下,0.5 kg为最优,装药量比光爆和原方案分别减少16.7%和37.5%;同药量情况下,眼距由原来的450 mm可以扩大到550 mm,提高22%以上。试验结果表明,简易切缝药包不仅成型好而且为企业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适合在岩巷快掘施工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以下穿兰成渝输气管道的仙女岩隧道爆破为背景,建立包括管道脱空区在内的隧道爆破三维动力有限元模型,研究爆破地震波引起的不同脱空长度下埋地输气管道的动力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埋地管道下部脱空时,爆破振动作用下管道底部的振速峰值和位移峰值均大于管道顶部,且二者沿管道轴线以脱空中心为对称点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脱空长度增大,管道...  相似文献   

15.
相邻洞室爆破施工对已有洞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爆破施工振动对邻近已有洞室的影响及其控制是隧洞工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新建隧洞在与已有隧洞间距比较小的情况下进行爆破开挖,爆破开挖产生的爆破波会危及已有隧洞围岩和衬砌结构的安全与稳定性。结合锦屏一级水电站左岸洞群工程施工爆破的相互影响分析课题,应用动力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不同的围岩类别、洞室间距、岩体阻尼比、单响药量情况下爆破振动对邻近已有洞室围岩和衬砌结构的影响问题。根据洞壁振动速度允许值与隧洞衬砌在邻近爆破振动波作用下的动拉应力值,得出施工爆破洞室的最小间距及单响药量控制:III类围岩、洞间距为(1.5~2.0)D时,单响药量应控制在15 kg以内;IV类围岩、洞间距为(1.5~2.0)D时,单响药量应控制在12 kg以内;V类围岩、洞间距为(1.0~1.5)D时,单响药量应控制在10 kg以内。研究结果为实际工程的施工和设计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爆破振动测试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地下厂房爆破损伤范围及判据;在应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中,损伤变量D被引入弹塑性本构模型,同时将简化的三角形荷载作为爆破冲击荷载施加在炮孔孔壁上,并根据岩石中有效应力确定爆破损伤范围。调整同时起爆炮孔数目,改变单段起爆药量,研究爆破损伤范围与单段药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损伤深度和损伤水平半径均随单段药量的增加而增大,损伤范围随着炮孔深度增加而减小,爆破损伤最大水平半径出现在炮孔顶部面上。根据爆破近区质点速度衰减规律,并通过数据拟合得到对应于不同单段起爆药量的最大损伤水平半径和相应部位爆破质点临界损伤振动速度的关系,临界损伤振动速度可作为爆破损伤安全判据。研究成果有效地应用到实践中,对类似开挖爆破工程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红阳  万尧方 《土工基础》2011,25(1):33-36,56
结合熊渡隧道群爆破震动监控量测实践,阐明小净距隧道在爆破震动作用下的动态响应规律。结果表明:近爆源作用下的临近隧道应引入多参数的震动安全判据来执行严格的爆破控制;震动速度主要取决于爆心距和测点位置,爆心距越小震动速度越大;中夹岩墙上的爆破震动速度最大,其次是拱肩、拱脚上的测点;各测点的径向震动速度大于垂向,垂向大于切向;震动频率是径向小于切向,切向小于垂向,并且各测点切向震动速度和频率都接近于三矢量合成后的速度和频率。所以,相似条件下隧道爆破震动控制可以只监测与爆源断面相同的中夹岩墙上的径向震动,从而简化爆破震动监测。  相似文献   

18.
小净距隧道后行隧道爆破施工会引发相邻先行隧道围岩振动,振动强弱与隧道净距和单次炸药量相关,通过工程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隧道净距的影响规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小净距隧道后行隧道掌子面起爆时,相邻先行隧道迎爆面拱腰处围岩爆破振动速度最大,最大振速随隧道净距的增大而不断减小,随单次炸药量的增大而增大。当Q/R3<1×10-3时,后行隧道掌子面爆破对先行隧道围岩的爆破振动影响可忽略不计。对先行隧道围岩最大振速进行萨道夫斯基公式拟合,得到小净距隧道相邻先行隧道Ⅲ级围岩最大振速预测方程中的场地系数K=8.73,衰减系数α=0.83。  相似文献   

19.
预裂爆破震动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预裂爆破震动效应,在山东石岛湾核电站基坑进行多次爆破和声波测试试验,得到场地爆破震动衰减规律和爆孔下卧基岩的损伤范围。试验结果表明,岩性相同时,基岩损伤深度随最大段药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随质点峰值震动速度增加而呈指数增加;离爆源越近,岩体受损程度越大;预裂爆破对爆孔上部岩体影响较大。同时,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距爆源30 m处质点峰值震动速度与对应爆破影响下卧基岩深度的函数关系,进而确定以质点峰值震动速度为参考指标的预裂爆破安全控制标准,并在基坑边坡爆破中验证该控制标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