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10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仍然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尤其是近年随着手术患者中肥胖、高龄人数比例的增加及高频手术电刀的普遍使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明显的增多。切口脂肪液化,使手术切口不能按期愈合,延长住院时问,加重经济负担;甚至合并二次感染反复发作形成窦道,经久不愈,常需多次手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和肥胖人群的增加,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病例增多,现就我科关于腹部手术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防治体会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对30例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0例患者经治疗均痊愈出院,其中5例切口全部裂开患者行Ⅱ期缝合术愈合,愈合时间8~15 d。无1例发生切口感染。结论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与肥胖、贫血、手术操作等因素关系密切,做好预防措施并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是降低发生率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康进  吴云华 《腹部外科》1998,11(6):288-288
目前,腹部手术患者中肥胖者增加,手术切口易发生皮F脂肪液化并发感,增加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日数。如何处理好肥胖病人的腹部手术切口,值得重视。我们采用皮下脂肪浅层不缝合加橡皮片引流弹性腹带包扎腹部的方法,处理切口取得较好效果。资料与方法1996年10月~1997年12月,我组收治腹部手术的肥胖患者58例,男23例,女35例,年龄30~65岁。皮下脂肪层厚度4~10cm,平均7cm。手术类型不限,患者均无心肺及内分泌疾患。腹部直切口,长度10~18cm。随机分为二组:A组30例,切口用上述方法处理;B组28例,切口按常规分层缝合,未置引流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改进肥胖患者腹部手术切口的缝合技术。方法 以腹壁皮下脂肪厚度〉2.5cm作为肥胖的标准,将241例肥胖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62例)和对照组(79例)。观察组腹部手术切口皮肤及皮下脂肪浅层用间断贯穿缝合并放置引流条引流的缝合方法;对照组用传统的皮肤皮下脂肪分层缝合法或贯穿全层缝合法。将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其切口脂肪液化、感染、裂开的发生率和手术后切口完全愈合的时间。结果 观察组脂肪液化、感染、皮下脂肪层完全或部分裂开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切口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在缝合肥胖者的腹部切口时,贯穿缝合皮肤及浅层皮下脂肪同时加引流条引流的方法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脂肪液化的缝合方法。此方法操作方便,节省时间。  相似文献   

6.
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60例相关因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高危因素,为切口脂肪液化寻找最佳预防措施和治疗护理方法。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调查总结可能与切口脂肪液化相关的因素。结果在切口脂肪液化相关因素中,肥胖、中重度贫血、术后咳嗽、糖尿病、妊高征低蛋白血症水肿、胎膜早破、产程延长、滞产、手术时间延长、术前未使用抗生素为最常见。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相关高危因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护理措施,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促进切口的愈合。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肥胖手术病人增加,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有增多趋势。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造成无感染性的非Ⅰ期愈合,浙江省肿瘤医院妇外科运用皮肤缝合器改进切口缝合技术,有利于恶性肿瘤患者术后恢复.今总结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的手术切口脂肪液化发生也随之增加,2年来在各种腹部手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中的患者达22例。现将金因肽在脂肪液化的应用和脂肪液化的预防及治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孕产妇肥胖人数的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趋势[1],严重影响切口愈合的质量。创面与手术切口快速、有效的愈合,对于所有患者无疑是非常重要的。2004年2月~2005年3月我院对300例腹部横切口剖宫产术后皮下组织常规应用贝复剂,与2003年~2004年2月同期手术回顾性调查比较发现,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降低,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2003年2月~2005年3月行剖宫取胎术共5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80例,平均年龄(27.8±2.1)岁,孕周(40.1±1.5)周,体重(70±6)kg;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妇产科1065例行腹部手术的患者,发生脂肪液化25例,探讨与切口脂肪液化可能相关的因素。结果 25例脂肪液化患者经合理治疗后切口愈合良好,平均住院11.2 d。1例患者切口全部裂开,对症处理2周后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1个月无异常。结论针对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制定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可以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若渗液量少,可拆除渗液处切口1~2根缝线,敞开该处切口后内置干纱条引流并及时更换敷料。若渗液量较多,可拆除渗液处全部缝线,敞开切口,拆去创面内的所有结扎线结,等渗盐水冲洗创面后,内置干纱条引流,及时更换敷料,待新鲜肉芽组织生长后,用蝶形胶布使切口合拢,或给予二期缝合,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上述处理措施后,本组36例患者的切口均于术后14~21 d愈合,随访1~3个月,切口愈合良好,无切口感染病例。结论肥胖及高频电刀所产生的高温是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液化范围和渗液量,采用针对性个体化治疗方案,可促进切口愈合。对肥胖患者合理使用高频电刀,规范缝合切口等措施,可有效预防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探讨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8年3月的42例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病例均采用积极治疗后42例患者中38例一期愈合,余4例二期愈合,无一例继发感染。结论重视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并运用积极的防治措施处理腹部切口可以缩短切口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结肠癌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我科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行结直肠癌手术发生脂肪液化23例,分析脂肪液化的原因,根据渗出情况确定治疗方法。结果导致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与肥胖、高频电刀使用方法及电压大小、缝合技巧、手术时间、患者体质、化疗药物外渗、手术污染有关。经过及时处理所有患者均得到控制,切口均一期愈合。结论针对诱因及早采取预防措施,早诊断,及时对症处理是预防和治疗切口脂肪液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腹部手术病例,其中发生切口脂肪液化47例为观察组,并对同时、同期手术未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腹部手术病例中随机抽样4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及早发现及时挤压切口排除渗液等方法治疗。结果通过统计学分析表明,腹部脂肪厚、应用电刀、手术时间长、切口长等均增加了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可采用及时挤压切口排除渗液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制皮下引流管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1995年4月至2011年4月期间收治的1 080例行腹部手术肥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术中未放置皮下引流管者376例(对照组),术中采用切口放置自制皮下引流管者704例(观察组)。结果观察组704例患者术后无切口脂肪液化发生,切口一期愈合,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0;而对照组376例患者中有58例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为15.4%,伤口经多次换药后愈合。结论放置皮下引流管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痛苦,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6.
骨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后切口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探讨相应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 观察28例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结果 本组病例切口于术后11~47d愈合,平均19.5d,均未发生感染。结论 体型肥胖、术中使用高频电刀及术前软组织创伤等可能为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谨慎使用电刀、切口尽量避开损伤软组织及缝合后皮下置橡皮片引流等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后。根据切口愈合情况及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可预防感染及促进切口愈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术中预防性留置皮下负压引流管在防治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术后脂肪液化的必要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和妇产科的342例肥胖腹部纵行切口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置管组及无管组,比较2组间切口甲级愈合率、脂肪液化发生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患者满意度、局部异物感及直接医疗成本。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3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置管组165例,无管组163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脂肪厚度、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BMI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管组与无管组脂肪液化发生率分别为3.6%(6/165)和5.5%(9/163),P>0.05;异物感分别为50.3%(83/165)及3.7%(6/163),P<0.01;患者满意度分别为(6.8±1.7)分及(9.2±2.8)分(P<0.05)。甲级愈合率、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切口平均愈合时间及直接医疗成本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肥胖患者腹部纵切口术中不必常规放置负压引流管预防切口脂肪液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自1996年1月~2005年7月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所进行的治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2002年3月前我们采用传统方法治疗,共27例,作为对照组;2002年3月后我们采用切口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共27例,作为试验组。结果试验组的平均治疗时间和平均术后切口恢复时问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适当的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脂肪液化的发生。切口脂肪液化时采用切口置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能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壁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8年2月收治的128例皮肤和皮下组织全层缝合的腹部手术患者资料。结果发生脂肪液化4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将皮肤和皮下组织全层缝合后腹壁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明显降低。全层缝合线不要过密、不留死腔、打结松紧以切口对拢为原则,能够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肥胖人群增加及高频电刀的广泛应用 ,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有增多的趋势 ,本文分析了 95例腹部手术后发生脂肪液化的原因 ,并提出预防和治疗的原则。1 材料和方法1 1 研究对象  取 1993年 9月至 1999年 6月我院普外科各种腹部手术后发生切口脂肪液化病例共 95例 ,其中男 5 5例 ,女 40例。年龄 32~ 6 4岁 ,平均 46 8岁。上腹部手术 6 3例 (包括胆囊切除术 35例 ,胃大部分切除术 12例 ,胃癌根治术 10例 ,其它 6例 ) ,下腹部 32部 (包括结直肠癌根治术 2 8例 ,阑尾切除术 4例 )。均为肥胖病人 ,皮下脂肪厚度 4~ 10cm ,平均 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