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致肝功异常1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与肝功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 1 1 6例腹泻患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便轮状病毒抗原 ,做肝功能检测。并按照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 (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阳性组 )与对照组 (大便轮状病毒抗原阴性组 )肝功异常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常合并肝功异常 ,年龄越小肝功异常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2.
吴瑞 《吉林医学》2014,(5):1000-1001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检测在小儿腹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方法:选择腹泻小儿680例,采用胶体金法对轮状病毒进行检测。结果:680例小儿中检测轮状病毒阳性132例,阳性率为19.4%。根据对比分析,腹泻次数多、体温高、脱水情况严重小儿的轮状病毒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小儿(P<0.05)。结论:轮状病毒多导致小儿腹泻,其检测能够有效检出腹泻疾病,从而进行早期诊断与干预。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168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1].我科于1998年10月-1999年2月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抗原(RV-Ag),阳性者进行跟踪检测,为了研究-干扰素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随机将轮状病毒肠炎患儿168例分组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用血清学方法直接从粪便中快速检测轮状病毒,以替代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电镜检查法并加以推广,我们参照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用抗轮状病毒SA_(11)抗体作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急性小儿腹泻患者粪便中轮状病毒抗原的办法,从国外引进了轮状病毒SA_(11),并以之制备豚鼠抗SA_(11)抗体成功。  相似文献   

5.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检测212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观察组)和186例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对照组)的心肌酶活性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羟丁酸脱氢酶(HBDH)活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非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P<0.05,P<0.01);合并中、重度脱水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血清AST、LDH、CK、CK-MB和HBDH活性明显高于无脱水及轻度脱水者(P<0.05,P<0.01)。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心肌酶测定对明确诊断、监测患儿病情变化及指导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腹泻婴幼儿粪便中轮状病毒(RV)阳性率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2年10月收治的75例腹泻婴幼儿,采用金标免疫层析法对所有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分析不同年龄婴幼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检出率的差异。结果:75例腹泻婴幼儿粪便样本中,共检测出35份样本轮状病毒抗原阳性,阳性率为46.67%。各年龄段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A群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作为急性婴幼儿腹泻粪便检查的首选项目,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临床误诊的发生。婴幼儿急性腹泻时应进行大便常规检查与轮状病毒抗原检测,以准确确定病原菌,给予正确、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从腹泻患儿粪便中提取轮状病毒抗原,免疫注射豚鼠,制备抗轮状病毒诊断血清。用对流免疫电泳(CIOP)法检测粪液中轮状病毒抗原。作者以14份电镜证实的轮状病毒粪液标本,再用CIOP法检测,结果13份标本呈现阳性(13/14,)。同时取5份健康小儿粪液用同法检测均属阴性。表明此法操作简便,诊断快速、准确,宜于推广。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采用醋酸纤维膜对流免疫电泳(CIEP)、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PAG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经直接电镜(DEM)证实轮状病毒阳性或阴性的腹泻患儿的粪便标本进行检测,以比较它们检出轮状病毒的敏感性。结果表明:40例轮状病毒阳性粪便标本,CIEP有38例呈现明显沉淀线(38/40),ELISA有37例呈现阳性(37/40);19例轮状病毒阳性粪液,PAGE检测有12例轮状病毒dsRNA阳性。它们的敏感性为CIEP与DEM和ELISA相似,PAGE比DEM低。我们认为CIEP和PAGE的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诊断快速,适用于一般医院常规病毒实验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疾病早期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3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以及53例急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阴性)患儿的临床资料,病例收取时间在2016年10月2日到2018年10月10日,分析两组患儿在疾病早期血清心肌酶谱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CKMB、LDH、a-HBDH、AST、CK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胃肠炎患儿(P 0.05)。结论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与单纯胃肠炎患儿相比,更容易引起心肌损伤,应早期对患儿进行心肌酶谱检测,以便及时启用保护心肌治疗,以免延误诊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检测在儿童病毒性肠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及意义。方法:应用胶体金方法对149例病毒性肠炎患儿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检测,并对其临床分型、治疗转归进行分析。结果:患病儿童年龄3个月至4岁1个月,平均年龄(13.9±9.6)月,149例患儿中,60例轮状病毒检测阳性,其中CK-MB升高23例(38.3%),ALT升高27例(45.0%);89例轮状病毒检测阴性,其中CK-MB升高18例(20.2%),ALT升高15例(16.9%),差异皆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应用利巴韦林、热毒宁注射液治疗及对部分患儿加用丙种球蛋白,改用腹泻奶粉喂养后均获痊愈。结论:轮状病毒检测对于儿童病毒性肠炎临床分型及诊断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性腹泻的状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LASA)对452例婴幼儿腹泻病粪便进行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对检测阳性的172例轮状病毒性腹泻的临床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深圳地区轮状病毒性腹泻以秋冬季发生率最高,夏季发病率较低。秋季、冬季分别与夏季比较,有显著差异(χ2分别为37.18、25.45,P均<0.01)。大便呈水样便者占89.5%,发热者26.2%,多为低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率38.1%。结论轮状病毒是深圳地区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大便性状呈水样便可视为本病特征表现,可供临床初步诊断参考。应用EILASA法为小儿腹泻病毒病原检测提供较好的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12.
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的A群轮状病毒,适用于临床婴幼儿腹泻患者,尤其是慢性腹泻患者.粪便常规显微镜镜检能看到脂肪球的标本,建议临床医生进一步检测粪便中的A群轮状病毒时,A群轮状病毒阳性结果高达90%以上,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诊断治疗婴幼儿腹泻的可靠依据.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门诊及住院婴幼儿腹泻患者,年龄范围在0-3岁. 1.2 检测方法 A群轮状病毒诊断试剂盒(胶体金法),由检测卡、样本稀释液和样本采样器组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腹泻患儿粪便中的轮状病毒,为临床诊断与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156例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儿粪便标本,开展轮状病毒及轮状病毒抗原检测。结果:156例腹泻患儿中,轮状病毒抗原检测呈现阳性者为37例,阳性检出率为23.72%,其中男性患儿检出率为22.68%(22/97);女性患儿检出率为25.42%(15/59)。轮状病毒感染有明显季节性和年龄差异,11~12月腹泻轮状病毒感染最高,为38.46%(15/39);其次为7~8月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率较高,为22.22%(16/72);再次以9~10月腹泻轮状病毒感染率较低,为13.33%(6/45)。1~2岁腹泻患儿阳性率最高为28.21%(11/39);其次为0~1岁腹泻患儿阳性率较高为26.31%(25/95);再次为2~5岁腹泻患儿阳性率4.55%(1/22)。结论:秋冬季1~2岁腹泻患儿粪便中轮状病毒的临床检出率较高,应采取积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用PAGE电泳法检测腹泻婴幼儿粪便中轮状病毒RNA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诊断方法。方法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PAGE)检测轮状病毒RNA。结果  41份腹泻婴幼儿粪便标本中有 16份为RNA阳性 ,阳性率为 39%。结论 用PAGE电泳方法检测轮状病毒RNA准确可靠 ,不易出现假阳性  相似文献   

15.
我们应用豚抗轮状病毒免疫球蛋白、兔抗轮状病毒免疫血清、羊抗兔-酶结合物进行ELISA(双夹心法)检测婴幼儿急性胃肠炎粪便中轮状病毒,并与电镜、补体结合试验的结果作了比较。初步结果表明,ELISA是一种较为特异、敏感、微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轮状病毒(Rota Virus)引起的腹泻,粪便中含有大量轮状病毒(可达10~9—10~(11)/ml),可从粪便中直接提取RNA,用垂直板聚丙烯酰胺淀胶电泳法检测轮状病毒 RNA 基因组(简称核酸电泳法)、根据特有的电泳图型(显11条带)进行诊断。1984年我站在研究病毒性腹泻时首次建立起此方法。采用电镜观察轮状病毒阳性与阴性粪便各20份,其核酸电泳检测结果:电镜阳性者均见到清晰的11条带,即为核酸电泳阳性;电镜阴性者均未见到显带,为核酸电泳阴性。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轮状病毒感染并发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并研究心肌炎并发于脱水程度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感染合并心肌炎患儿16例,检测患儿心肌酶谱、肌钙蛋白,并对心电进行监测,了解轮状病毒对心肌损害。结果患儿的心电图异常,患儿的脱水程度越严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TnT)、乳酸脱氢酶(LDH)、血清肌酸激酶(CK)也会随之增高(P0.05)。结论轮状病毒感染对患儿的心肌功能有所损害,在并发心肌炎后,根据脱水程度的严重,心肌功能也会随之变得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18.
轮状病毒性肠炎是秋冬季儿科常见感染性疾病,多见于6~24月的婴幼儿.轮状病毒(RV)可侵犯心肌导致心肌损伤,已引起人们高度重视,但对无心肌炎临床表现、心电图正常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易被忽视.心肌肌钙蛋白Ⅰ(cTn Ⅰ)是心脏特异性抗原[1],是心肌细胞损伤、衰竭死亡的高度敏感和特异性标志.现将近几年我科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cTn Ⅰ检测结果回顾性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 合肥地区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已被证实。为了进一步探讨轮状病毒的检查方法,1983年10月至1984年1月采集住院腹泻病儿的粪便标本18份,同时进行了电镜、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jsa)三种方法检测轮状病毒,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能同时检测病毒性腹泻病人粪便中星状病毒(Astrovirus)、A族轮状病毒(Group A Rotavirus)、肠道腺病毒(Enteric Adenovirus)、诺如病毒 GI/GII(Norovirus GI/GII)的多重荧光RT-PCR方法。方法:根据各病毒基因组保守性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建立的多重荧光RT-PCR方法进行特异性、敏感性、灵敏性实验,并使用该法对256份病毒性腹泻粪便标本进行检测,同时使用基因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成功建立常见腹泻病毒的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以外的病原体不发生扩增反应。该法检测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的灵敏度可达500copies/ml。256份标本中:星状病毒、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如病毒阳性率分别为3.13%( 8/256),42.97%(110/256),9.38%( 24/256),10.16%(26/256),与基因测序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达到100%。结论:该多重荧光RT-PCR检测方法具有快速、灵敏、特异的的优点,可用于临床病原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