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观察铱-192后装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方法用铱-192后装机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结果50例患者,2例失访,2例自动放弃,长期随访,痊愈3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达92%。结论铱-192后装敷贴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耳瘢痕疙瘩内剥切术后及时电子线放射治疗的效果。方法:对收治24例外耳瘢痕疙瘩患者行瘢痕内剥切手术切除及采用直线加速器6 MeV电子线照射,总剂量15~21 Gy,10次2周。结果:24例患者中,治愈20例,治愈率83.3%;有效3例,有效率12.5%;无效1例(为复发者),占4.2%,皮损复发的范围较前明显缩小。结论:外耳瘢痕疙瘩内剥切术后及时电子线放射治疗对于保持外耳美观、防治外耳瘢痕疙瘩的效果较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外耳瘢痕疙瘩方法。  相似文献   

3.
116例瘢痕疙瘩术后即时电子线放射治疗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术后即时电子线放射治疗在瘢痕疙瘩治疗中的地位和价值.方法 选取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在武汉同济医院治疗的116例瘢痕疙瘩患者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切除瘢痕疙瘩后24 h内接受放射治疗,照射使用6 MeV电子线,处方剂量共21 Gy分7次完成,每周照射3次,每次3 Gy.通过临床观察和定期随访记录治疗疗效、毒性反应以及患者满意程度.结果 在116例瘢痕疙瘩中17例(14.7%)出现复发,复发率与病变部位相关(χ2=29.91,P<0.01),大部分复发发生于胸部(10/43)和肩部(5/13),全组症状改善率为88.8%.急性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1~2级皮肤红斑(100%)、伤口愈合延迟(7.8%)和伤口感染(4.3%);晚期毒性反应主要包括1~2级色素沉着(30.2%)、1~2级色素减退(11.2%)和1级毛细血管扩张(5.2%),没有严重毒性反应和第二原发肿瘤发生.72.4%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或非常满意,不满意者占15.5%.结论 术后即时电子线放射治疗是预防瘢痕疙瘩复发的有效方法,毒性反应轻,患者对治疗结果满意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低张力、高张力部位瘢痕疙瘩、放射剂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探讨放射治疗的最优方式。方法 选取48例瘢痕疙瘩患者, 其中25例有2处瘢痕位于高张力区:胸部、肩部、耻骨部;23例有2处瘢痕位于低张力区:耳部、颌颈部, 采用随机、开放、自身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 分为高剂量组(A组)、低剂量组(B组)。患者均首先采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 创面愈合24 h内, 给予采用32P敷贴器治疗,A组和B组分别给予7 Gy、5 Gy, 共3次, 放射总剂量分别为21 Gy、15 Gy。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①低张力区:A组患者治愈率(95.2%)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5.21±0.78), 与B组患者治愈率(80.9%)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5.43±0.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43, t=1.069, 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1.4%)高于B组(38.1%), χ2=4.709, P<0.05;②高张力区:A组患者治愈率(75.0%)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5.56±0.51)优于B组患者治愈率(41.7%)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6.96±0.71), χ2=5.486, t=7.846, P<0.05。结论 瘢痕疙瘩应根据不同位置采取不同放射剂量。对于低张力区瘢痕疙瘩分3次给予15 Gy, 高张力区瘢痕疙瘩分3次给予21 Gy, 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手术联合术后即时放射治疗瘢痕疙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 PC  Jia CY  Li YM  Nie KY  Chi YC  Hu GD  Qiu YB  Liu 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45):3223-3224
目的 探讨瘢痕内切除后即时电子线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的效果.方法 自2008年7月至2010年10月对71例患者共86处瘢痕疙瘩行瘢痕内切除术,术后6h内辅以6MeV高能电子束(β射线)放射治疗,每天1次,连续照射5次,照射总剂量15~20 Gy.术后随访12 ~31个月.结果 优良43例(60.5%),显效18例(25.4%),无效10例(14.1%),总有效率85.9%.1例因发生血肿、伤口延迟愈合(1.4%),术后出现色素沉着8例(11.3%).随访期内未发生如皮肤恶性肿瘤等并发症.结论 瘢痕内切除后即时放射治疗,术后复发率低,是治疗瘢痕疙瘩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分析以往应用接触式X线外照射放射治疗瘢痕以及综合手术放射治疗175例患者的疗效。175例患者39例先行手术,单纯放疗118例,应用接触式X线治疗机DT30GY/ 10FX ,疗效比较满意未见复发。放射治疗瘢痕疙瘩疗效明显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放疗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瘢痕疙瘩病例。按照设备不同分为两组,A组:直线加速器组,又分单放和术后放疗组,B组:接触X线机组,又分单放和术后放疗组。结果 A组和B组复发率无明显差异,使用kV级X线或直线加速器电子线照射无明显区别。结论 瘢痕疙瘩放疗是防止其增生和复发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韩峰  何丹 《中外医疗》2013,32(20):27-29,31
目的探讨整形缝合法联合局部外照射治疗病理性瘢痕(瘢痕疙瘩和增生性瘢痕)的疗效及治疗原则。方法选取该院门诊2005年1月—2012年1月对95例病理性瘢痕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不同手术缝合方法联合放疗组和单纯手术组,并比较两组疗效,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检验水准=0.05。结果 95例患者治愈50例,占52.6%,显效26例,占27.4%,总有效率80.0%,总复发率20.0%。综合治疗组(手术+放疗)有效率92.31%,与单纯手术组(67.4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手术治疗组治疗后半年内复发率23.26%,明显高于综合治疗组;单纯手术治疗组9个月内、1年内单手术治疗组复发率仍然高于综合治疗组,两组不同时段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联合放射治疗对病理性瘢痕的疗效优于单纯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耳垂瘢痕疙瘩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对33例耳垂瘢痕疙瘩患者采用手术切除瘢痕,整形美容方法缝合切口,并联合术后24 h内电子线放射方法治疗,采用4 MeV电子束照射,每疗程照射9次,总剂量12Gy。观察疗效。[结果]随访12个月,治愈21例,有效9例,总有效率为90.9%,未发生放射治疗引起的全身不良反应及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手术切除联合电子线放射能够有效治疗耳垂瘢痕疙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瘢痕疙瘩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放疗及肉毒毒素局部注射的疗效。方法 简单随机选取2020年3月—2021年4月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接收的瘢痕疙瘩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手术切除治疗,观察组行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放疗及肉毒毒素局部注射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瘢痕疙瘩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4%,高于对照组的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90,P=0.032)。术前,两组患者瘢痕疙瘩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瘢痕疙瘩积分为(5.21±6.77)分、(2.88±4.02)分、(1.36±7.54)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97、9.467、12.971,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4.29%,低于对照组的4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1,P<0.05)。结论 手术切除联合局部放疗及肉毒毒素局部注射对瘢痕疙瘩的治疗效果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盆腔外照加铱源腔内治疗宫颈癌1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全盆腔外照后加192Ir腔内治疗宫颈癌的疗效及对直肠膀胱的影响。方法:对135例首治宫颈癌患者采用先全盆腔外照3 000 cGy~4 000 cGy;然后行中央铅挡外照射1 600 cGy~2 000 cGy,并同时行腔内放疗:A点剂量500 cGy/次~700 cGy/次、2次/周,A点总剂量为2 800 cGy~3 600 cGy。结果:近期有效率为100%;1a3、a生存率分别为94.82%及85.53%;1 a及3 a放射性直肠炎发生率为8.15%9、.86%;1 a及3 a放射性膀胱炎发生率为2.96%、4.23%。结论:先全盆腔外照一定剂量后再加192Ir放射源腔内治疗宫颈癌具有很好的疗效。治疗方法得当可以减少放射性直肠炎及膀胱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张晓平  林连兴 《河北医学》2008,14(9):1021-1023
目的:探讨中晚期宫颈癌放射治疗后近期、远期疗效与血红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1996年2月至2001年12月159例病理证实的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在我科接受根治性放疗,体外照射采用60Co远距离体外治疗机,先行全盆腔野照射40Gy/20次,再行中央遮盖野16Gy/8次,腔内后装放疗192Ir(24-32)Gy/(3-5)次。放疗前中后测定血红蛋白含量,按治疗前血红蛋白水平分成正常,轻、中、重度贫血4组。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随访率90.6%,放疗中持续中重度贫血对中晚期宫颈癌的局部控制率和远期疗效有明显影响。结论:纠正贫血有助于宫颈癌的局部控制及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Ⅱb~Ⅲb期宫颈癌36例同步放化疗,放疗分次量每次2 Gy,每周5次,总剂量50 Gy,体外照射开始后1周,采用192Ir高剂量率子宫腔内后装照射,腔内照射每周1次,A点剂量每次7Gy,共6次。放疗期间采用紫杉醇135 mg/m2,d1,顺铂25 mg/m2,d1~d3方案同步化疗,每3~4周重复,共2周期,观察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36例患者完全缓解27例,部分缓解7例,进展2例,有效率94.4%。患者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间有效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中性粒细胞下降和放射性直肠反应。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近期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4.
比较外照射联合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与单纯外照射治疗的远期疗效及后遗症。对80例鼻咽癌(T1~2N0~1M0)首程外照射联合高剂量率后装腔内放疗(综合放疗组),配对80例鼻咽癌(T1~2N0~1M0)同期接受单纯外照射治疗(单纯外照射组)。综合放疗组,外照射剂量为52~72Gy,腔内后装剂量为7~24Gy/1~4次,1~2周;单纯外照射组剂量为66~82Gy。结果:综合放疗组与单纯外照射组的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8.8%和97.5%,差异无显著性(P>0.05);鼻咽肿瘤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5.0%和83.8%,差异有显著性(P<0.05);5年生存率分别为81.3%和70.0%,差异无显著性(P>0.05)。张口困难发生率综合放疗组低于单纯外照射组(17.5%对33.8%,P<0.05)。综合放疗组未发现硬软腭穿孔、溃疡等。认为鼻咽癌外照射结合腔内高剂量率后装治疗,能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而其生存率似有所提高,但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192Ir对老年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1年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 99例老年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病人经常规介入治疗后随机分为192Ir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在放疗后即刻和6个月行血管内超声检查,分别测量支架、管腔及增生内膜的内径和面积,并临床随访1年,对所得参数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99例病人中,糖尿病39.4%,有支架内再狭窄史58.6%,弥漫性病变68%,静脉桥病变18.5%;两组治疗前后及两组间支架内径和面积无显著性变化, 两组间放疗后即刻各参数也无显著性变化.随访中,治疗组和安慰剂组的最小腔内径、最小腔内面积和平均腔内面积分别为2.03±0.47与1.59±0.65mm,P<0.001; 4.30±2.00与2.81±2.56mm2,P=0.006; 6.47±2.53与5.03±3.82mm2,P=0.094.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新生内膜和新生内膜百分比分别为2.22±1.26与3.37±1.89, P=0.011; 35±17%与57±23%, P<0.001.6个月的再狭窄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4.71%与78.6%,p<0.01.临床随访1年,治疗组与对照组主要的心脏事件、靶血管及靶病变再介入治疗分别为73.0%与48.6%,P=0.027;23.8%与51.4%,P=0.006;11.6%与40.97%, P=0.007.结论冠脉内192Ir射线对治疗老年冠心病人支架内再狭窄有效,通过抑制支架内的新生内膜形成而减少再狭窄的复发及降低1年临床的主要心脏事件率.  相似文献   

16.
外照射+腔内放疗治疗鼻咽癌原发灶复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外照射+腔内放疗对鼻咽癌原发灶复发的治疗效果,分析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方法:1988年12月至1994年1月,收治经根治性放疗后腔骨复发的鼻咽癌共73例,采用外照射+腔内放疗。结果:总的5年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局控率分别是20.7%,17.8%,41.1%。分析了治疗总剂量及外照射剂量对生存率的影响。结论:外照射+腔内放疗对鼻咽癌腔内复发是一种有价值的方案。外照射+腔内放疗总剂量不低于56GY,外照射应在42GY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