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王辉绵 《钢铁》2004,39(12):64-66
研究了 Sn在 SUS30 4 HC含铜奥氏体不锈钢生产中的有害影响。结果表明 :Sn原子易在钢锭激冷层产生偏析 ,通常聚集在晶界上 ,削弱了晶界结合力 ,使热塑性下降。锡含量高的 SUS30 4 HC含铜奥氏体不锈钢初轧开坯时容易出现开裂现象。 SUS30 4 HC含铜奥氏体不锈钢中锡含量在 0 .0 11%以下 ,铅当量 1.1× 10 - 6以下 ,一般不会对热塑性产生不良影响。通过改变加入的 Cu合金种类 ,并对含 Sn废钢加入量进行控制 ,解决了 SUS30 4 HC中锡含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在Nb、V、Ti等微合金元素中,Nb对钢的热塑性影响最大,随着钢中Nb含量的增加,面收缩率和温度曲线中的塑性凹槽加深变宽。含Nb钢在高温变形过程中,Nb主要以奥氏体晶粒内部的位错为核心形核、长大,也可以在晶界上析出。Nb(CN)沿奥氏体晶界的析出是造成钢热塑性降低的主要原因。钢中N含量减少,即抑制碳氮化  相似文献   

3.
南非兰德堡市钢厂进行了这一研究,并试验生产了1mm厚的不锈钢板。该不锈钢所含合金的成分为,%、Cr17、Mn7,Ni2和Cu1~4。将它与普通不锈钢板进行了对照比较,普通不锈钢的合金成分为,%:Cr17Mn7、Ni4、Cu0.5。含Ni2%,不含铜的不锈钢板,其显微组织结构为奥氏体、马氏作和a一铁索体。纲中加入2/或更多的铜后,则可以避免产生马氏体组织,但它在热轧时容易产生边沿裂纹。铜虽然能很好地稳定奥氏体,但对奥氏体组织的产生与形成影响甚小。当钢中的铜含量增至3/时,并不能使钢中奥氏作相区范围扩展。这种不锈钢钻的含量为16.6/…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电弧炉+AOD和转炉+VOD冶炼的奥氏体不锈钢SUS304HC(%:≤0.06C、18~19Cr、8~11Ni、2~3Cu)和201Cu(%≤0.08C、7.5~10.0Mn、14~17Cr、4~6Ni、2~3Cu)中Sn、Pb等残余元素含量对初轧坯角裂和环向裂纹以及盘条表面横向裂纹的影响,并分析了残余元素的来源和控制措施。结果表明,当钢中Pb含量超过0.001%或Sn含量超过0.011%时,不锈钢热塑性降低,轧坯角裂倾向增加;控制炉料中残余元素含量是降低钢中Pb、Sn含量,提高初轧坯表面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氮对304奥氏体不锈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0Cr18Ni9奥氏体不锈钢成分基础上,加入一定的氮,并使钢中的镍含量控制在标准下限含量的条件下,研究了氮对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氮后钢的强度提高,奥氏体稳定不变,固溶态组织不变,而敏化后晶界析出物类型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化学成分进行合理优化内控,经特定的生产工艺流程,成功研制了309L焊接用奥氏体不锈钢线材。在研发过程中,开发了适宜于极低碳不锈钢的四元渣系的单渣法精炼工艺(CaO-SiO2-MgO-Al2O3),解决了冶炼时跳碳问题,使单渣法冶炼操作效果达到双渣法相当的脱硫脱氧效果,通过合理的轧制工艺,解决了不锈钢中因铁素体含量较高而热塑性极差易开裂、宽展大易出耳子的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成材率和表面质量。用户反馈利用309L焊接用不锈钢线材生产的焊条和焊线经使用后结果表明焊接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生产13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合适的热变形温度,在Gleeble1500热模拟试验机上对13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进行了应变速率为2.5 s-1、不同变形温度下的高温热塑性试验及热压缩试验,对变形后的试样进行了金相组织观察,并对回火后组织中逆变奥氏体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3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回火前的马氏体板条粗大,回火后的马氏体发生显著的细化;根据高温热塑性曲线、热变形过程再结晶组织及回火后逆变奥氏体含量,确定13Cr超级马氏体不锈钢适宜的变形温度为1 050~1 150 ℃。  相似文献   

8.
铁素体不锈钢有较好的韧性和耐晶界腐蚀等性能 ,与奥氏体不锈钢相比 ,前者的C、N元素的含量在 0 .0 2 5%以下 ,它的含Mo量可达到 1 %~ 4 % ,实质上是以Mo替代Ni。与Ni资源相对较贫乏的国情相符合。近年来 ,含Ni量较高的奥氏体不锈钢或Ni基合金被含Cr、Mo较高的不锈钢所代替 ,奥氏体不锈钢一个较显著的缺点就是有较强烈的应力腐蚀裂纹的倾向。含Cr 2 5%以上 ,含Mo 3%以上的不锈钢 ,具有对氮化物水溶液较强的耐孔蚀性和耐裂纹腐蚀性 ,故普遍应用于处理海水的设备和装置 ,如海水热交换器等 ,也适用于发电厂的蒸汽冷凝器…  相似文献   

9.
使用Gleeble机测定了不同残余元素含量的连铸圆坯试样的高温力学性能,结果表明:Cu当量(Cu+10Sn)=0.32 %的试样在925~1 000 ℃,特别是在950 ℃的热塑性显著降低;扫描电镜和俄歇检验发现,此温度下试样为沿晶断裂,在奥氏体晶界有Sn偏析.分析连铸生产条件认为,如拉速较低,结晶器内初生坯壳温度处于此高温脆性区,圆铸坯将可能产生纵裂.  相似文献   

10.
06NiCuCrMoNb钢高温加热时表层铜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06NiCuCrMoNb钢试样在不同的加热温度保温不同时间后,观察并分析试样表层的形貌和成分。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铜会扩散进入表层奥氏体晶界,得到沿奥氏体晶界分布的富铜相,并在热变形加工时导致热脆。试验得到了沿奥氏体晶界分布的富铜相与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冷轧后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301L的退火织构和晶界特征,分析了不同冷轧退火温度对织构和晶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冷轧退火后奥氏体不锈钢301L的织构主要由Copper{112}<111>,Brass{110}<112>,Goss{110}<001>和S{123}<634>组成,并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织构强度逐渐减弱,重位点阵晶界Σ3晶界含量明显增加,其他重位点阵晶界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纳米/亚微米奥氏体不锈钢因为其良好的组织控制满足了各种工程性能而倍受关注。在纳米/亚微米晶粒级别,虽然存在明显的晶界强化,但仍保持优良的塑性。为了获得纳米/亚微米晶粒尺寸,对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进行大变量冷加工,然后退火,使冷轧过程中形成的形变诱导马氏体转变成奥氏体,转变量与退火温度有关。在本研究中,对一AISI301亚稳态奥氏体不锈钢进行90%冷轧,然后在600~900℃温度下退火,保温30分钟。研究了退火对材料显微组织、奥氏体平均晶粒度、马氏体/奥氏体转化比例以及碳化物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实际生产中注射成形HK30不锈钢碳含量较高导致其性能下降的问题,本研究在喂料中添加石墨来改变注射成形HK30奥氏体不锈钢的碳含量,研究碳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对HK30不锈钢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碳含量从0.02%增加至0.49%,HK30奥氏体不锈钢的氧含量降低,材料的孔隙减少,相对密度、硬度和抗拉强度都提高;随碳含量增加,不锈钢晶界处逐渐析出M23C6型碳化物,少量晶界碳化物的析出能强化晶界,使材料硬度与强度都显著提高,但碳含量从0.18%增加至0.49%,烧结阶段液相量大幅度增加,材料出现过烧,并且晶界碳化物异常长大,达到3~5μm,材料的伸长率显著减小到26%。当碳含量控制在0.18%时材料性能最优,硬度(HV)达到162.81,相对密度为96.4%,抗拉强度和伸长率分别为589.96 MPa和45.7%。  相似文献   

14.
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中,通过在焊条药皮中加入稀土元素。探讨了其对焊条熔敷金属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对加稀土前后两种焊条进行了熔敷金属常规拉伸和冲击试验。宏观金相组织分析和冲击断口扫描电镜分析。并对熔敷金属薄片进行了透射电镜分析。结果表明:在奥氏体不锈钢焊条药皮中加入稀土元素。可以细化结晶组织,改变晶界上碳化物的析出形态和分布,并使碳化物的析出数量和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从而净化了奥氏体晶界,提高了其焊条熔敷金属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5.
氮含量对高纯奥氏体不锈钢耐蚀性能的影响及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化学、化学浸渍、XPS、AES、物理化学相分析等方法研究了氮对高纯奥氏体不锈钢000Cr19Ni14耐点蚀、晶间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氮的加入可以显著改善钢的耐点蚀性能;高纯奥氏体不锈钢加氮(≤0.20%)合金化敏化热处理不会引起晶界贫铬,在沸腾65%HNO3中主要是均匀腐蚀;在含有Cr6+的硝酸溶液中,当氮含量不超过0.0868%时对晶间腐蚀影响很小,而氮含量超过0.0868%时氮含量增加则晶间腐蚀加剧。因此认为氮元素在晶界偏聚以及高氮钢中氮化铬在晶界的析出是晶间腐蚀加剧的原因;在沸腾42%MgCl2溶液中的慢应变速率实验(SSRT)结果显示,适当量的加入氮,可以降低固溶态钢的应力腐蚀敏感性,而对敏化态钢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含氮奥氏体不锈钢的氮合金化工艺,高温热塑性和中板力学性能进行研究。提出了该钢种的成分控制原则,加热工艺要求和影响其中板力学性能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作者认为,采用奥氏体不锈钢制成的加压水式反应堆(PWR)挡板螺栓(BFB)上的晶界裂纹因中子照射使晶界组成低Cr、高Ni、高Si化,从而导致在(PWR)一次水系中发生PWSCC(一次水应力腐蚀裂纹)。奥氏体不锈钢的PWSCC敏感性虽然会因Cr浓度的减少、Ni和Si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当晶界析出与母相共格的碳化物时,这种PWSCC敏感性就能下降。  相似文献   

18.
在开发一种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线材时,热拔线材表面出现了大量的裂纹。通过金相、扫描电子显微分析和能谱检测,对其开裂原因进行研究。发现线材的表面裂纹基本垂直于拉拔方向,裂纹在表面产生,之后向线材内部发展。线材表层存在着大量的富Cr和N的氮化物析出,沿晶析出的析出相,会导致孔洞形成,这些孔洞相连,形成微裂纹,最终导致沿晶开裂。通过加长加热区、提高拉拔速率保证了线材表面温度,避免了表面裂纹的产生,获得了质量满足要求的高氮无镍奥氏体不锈钢线材,并最终给出了建议的热拔工艺。  相似文献   

19.
加热工艺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加热工艺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对含铜钢表面氧化程度影响显著.含铜钢液态铜相出现在1 100~1 200℃的加热温度范围,而在1 000℃和1 300℃加热时,基体与氧化层界面处不出现液态铜相.加热温度为1 100℃时,液态铜相沿奥氏体晶界向基体的渗透能力比1 200℃时更强.高温加热时,随加热时间延长,含铜钢的氧化程度加重,同时也增强了液态铜相向基体的渗透.加镍可有效防止含铜钢在高温过程中形成液态铜相,避免铜发生热脆.  相似文献   

20.
超低碳钢在铁素体生长过程中硼分布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照显微结构与硼的自射线径迹显微照相(PTA),研究了一种超低碳含硼钢在铁素体生长过程中硼分布的变化,发现:在发生等温铁素体相变前,硼已偏聚在奥氏体晶界上;铁素体在奥氏体晶界形核;在有铁素体生成的奥氏体晶界上,硼偏聚减弱;沿晶界长出的小块铁素体中硼浓度明显高于奥氏体,但随铁素体长大,其硼含量逐渐与母相持平。这些现象表明,铁素体长大不受硼在奥氏体中扩散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