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患者血清中乳酸脱氢酶 (LDH )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酶法对MDS、再障、急性白血病及正常人血清LDH活性比较。结果 :MDS组与正常组、再障组、白血病组相比较血清LDH水平有明显差异。结论 :血清LDH水平可作为MDS与再障鉴别诊断及MDS疾病进展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2.
徐娟  欧世会  毛庆录 《吉林医学》2010,31(28):4861-4862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血清铁蛋白(SF)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介绍的酶法及放射免疫法检测。结果:MDS组与AA组相比较血清LDH及SF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组和对照组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LDH、SF水平可作为MDS与AA鉴别诊断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白莉  陈连香  任慧娟 《医学综述》2012,18(6):929-930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高低对鉴别MA和MDS的临床指导意义。方法应用生化自动分析仪检测36例MA和30例MDS患者血清中LDH、α-HBDH水平。结果 MA组血清LDH、α-HBDH水平明显高于M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清LDH、α-HBDH水平对临床鉴别MA和MDS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杨青峰 《大家健康》2016,(8):131-132
目的:评估检测血清铁蛋白(SF)和乳酸脱氢酶(LDH)对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该院确诊的40例 MDS 患者临床资料,与50例健康体检者 SF、LDH 水平进行对照分析,评价 SF、LDH 水平变化对于 MDS 患者病情及预后判定的意义。结果:MDS患者 SF、LDH 水平普遍高于健康对照组(P <0.05)。MDS 患者 RCMD、RAEB -I 和 RAEB -Ⅱ生存期明显短于 LDH 值相对正常患者(P <0.05)。结论:SF 和 LDH 值可作为 MDS 患者临床诊断鉴别的参考指标,有助于帮助预测 MDS 患者病情进展和及预后变化,值得临床加以研究重视。  相似文献   

5.
常见血液病患者乳酸脱氢酶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巨幼细胞性贫血(MA),再生障碍性贫血(A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缺铁性贫血(IDA),溶血性贫血(HA)及正常人(NC)组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国际标准酶法对5种常见血液病患者LDH水平进行检测并对比.结果 巨幼细胞性贫血组与其他5组LDH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溶血性贫血组与其他4组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LDH活性可以反映体内溶血性情况并可在鉴别巨幼细胞性贫血与MDS时提供鉴别线索,而在MDS(剔除RAEB-T)与AA鉴别时无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i)和胆红素在巨幼细胞贫血(MA)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Hitachi-7170/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随机配套试剂、标准程序进行检测,空腹测定MA及MDS患者血清LDH、HBDH、LDH-i及胆红素;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32例MA患者8,3.1%表现不同程度黄疸,以间接胆红素(IBIL)增高为主7,9.5%伴LDH、HBDH和LDH-i增高,多数增高达3~10倍;MDS患者血清LDH、HBDH、LDH-i及胆红素基本处于正常范围,且显著低于MA患者(P〈0.01)。MA患者组LDH和HBDH均与总胆红素(TBIL)及IBIL呈显著正相关(P﹤0.05)。LDH-i与TBIL(r=0.59,P=0.096)和IBIL(r=0.60,P=0.091)无相关性,但LDH、HBDH和LDH-i的水平两两相关(P﹤0.01)。结论 MA患者血清LDH、HBDH、LDH-i和胆红素均明显高于MDS患者,MA患者LDH、HBDH、LDH-i与胆红素的增高与骨髓内原位溶血、红细胞破坏增加有关,因此,LDH、HBDH、LDH-i与胆红素的测定对于MA、MDS两者鉴别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血清微量元素Ca、P、Mg、Fe、Zn、Cu的水平,比较了MDS-RA和再障患者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化,分析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ynchronLX20临床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及再障患者血清微量元素Ca、P、Mg、Fe、Zn、Cu含量.结果 MDS患者血清Cu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Fe、Zn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MDS-RA患者Ca、P、Fe、Zn、Cu水平与再障组比较无显著差异,但Mg水平却低于再障组.结论 微量元素Fe、Zn、Cu的含量,与不同疾病的状态及其恶性程度相关联;血清Mg的监测,可能有利于早期鉴别MDS与再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乳酸脱氢酶测定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巨幼细胞贫血早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2012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血液科病房住院的患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组27例,巨幼细胞贫血(MA)组62例,2组患者均接受叶酸10 mg,每日3次,口服;维生素B12500μg,每日1次,肌注,试验性治疗10 d。治疗前、后清晨空腹抽取受检者不抗凝血3 mL,采用乳酸脱氢酶测定试剂(LDH-L)速率法测定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治疗前MDS组、MA组LDH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上限,且MA组LDH水平显著高于MDS组(P<0.05)。 MA组LDH水平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MDS组LDH水平治疗后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动态检测血清LDH水平可作为MA与MDS鉴别的重要生化指标,为早期鉴别MA与MDS提供参考线索。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清铁蛋白(SF)、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不同亚型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将入选病例根据WHO分型,速率法测定LDH水平,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SF和β2-MG水平,比较在MDS不同分型中的水平以及在不同IPSS评分患者中的水平差异有无显著性。结果MDS与正常对照组血清SF、LDH、β2-MG水平有显著差异(P<0.05);MDS组间比较结果:伴多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RCMD)组、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症(RAEB)组SF、LDH、β2-MG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组。SF、β2-MG在RCUD组与RCMD组无显著差异;虽然不同IPSS评分患者中,SF、LDH、β2-MG水平随危险度增加而增高,但患者比例不尽相同,综合分析可能有助于MDS预后评估。结论 MDS是一组造血干细胞肿瘤性疾病,其血浆SF、LDH、β2-MG水平与分型及IPSS评分有一定相关性,检测上述指标对MDS的诊疗及预后评估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细胞遗传学异常表型及患者血清肿瘤标志酶水平与该类患者转归关系.方法:采用骨髓细胞直接法或24~48小时培养法制备染色体,用RHG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生化法检测患者血清LDH水平.结果:MDS患者异常染色体出现率46%,主要有+8、-7、5q-、11q-、20q-,并有复杂异常核型.RA患者异常核型组LDH水平虽高于正常核型组,但无统计学差异.RAEB和RAEB-t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RA患者,且骨髓内幼稚细胞数与患者血清LDH水平呈正相关.复杂异常核塑MDS患者血清LDH水平明显高于核型正常者,且急性白血病转化率观显高于核塑正常者.结论:MDS患者有异常核型并血清LDH水平升高者易转为急性自血病,异常染色体出现及高血清LDH与该类患者转归有直接关系,血清LDH水平结合核型分析对MDS患者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免疫表型检测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中的生物素-亲和素桥联碱性磷酸酶酶标法(ABC-AP法)对38例初诊的MDS患者、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及17例正常对照的骨髓片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CD41阳性的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在MDS组中较特异出现,且以RCMD组出现率最高;MDS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NC)早期髓系抗原CD13、CD33表达升高,而T淋巴系抗原CD3表达下降,其主要表现在RAEB和RCMD组,而RA/RAS组不明显;干/祖细胞抗原CD34在MDS组未见明显增加.结论 酶标淋巴样小巨核及其他免疫表型检测有助于MD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本文应用放免测定法,观察了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消化道肿瘤合并贫血患者血清和红细胞铁蛋白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血清铁蛋白(SF)和红细胞铁蛋白(RBC·F)虽然均为铁贮指标,但在不同类型贫血中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早期、轻型再障病人铁代谢异常首先反映出RBC·F改变,晚期、重症病人则可伴有SF升高。MDS患者,除铁代谢异常波及SF和RBC·F改变外,体内的恶性克隆细胞合成铁蛋白增加也可导致SF、RBC·F升高。消化系统肿瘤并贫血患者存在多种可使SF升高的因素,但RBC·F改变仅只受铁代谢影响,可以较可靠地提供体内贮铁情况。  相似文献   

13.
骨髓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在全血细胞减少症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对153例因造血系统疾病所致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同步做骨髓涂片和活检,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再生障碍性贫血(AA)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在全血细胞减少的病例中所占比例最大,共占66.7%;骨髓涂片增生度明显低于骨髓活检(P〈0.01);骨髓涂片对AA的误诊率明显高于活检(分别为30.8%和4.5%),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但在MDS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骨髓活检对AA和MDS的诊断准确性方面均明显优于涂片(P〈0.05和P〈0.01).结论骨髓活检更能真实反映骨髓组织造血的情况,对骨髓增生度的判断优于骨髓涂片;骨髓活检有利于提高AA和MDS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检测了41例急、慢性白血病(AL,CL)和2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病人血清唾液酸(SA)浓度水平及阳性率,并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病人比较,发现AL,CL病人的SA水平,较CAA病人及正常人显著增高,上述各组病人的阳性率分别为83.8%,60.0%,14.3%,0%,AL病人SA水平又明显高于CL并与病情变化有关,经治疗完全缓解(CR)病人血清SA水平明显降低,CR后血清SA水平与维持缓解时间有相关性。MDS病人血清SA明显高于正常人而低于AL病人,MDS及其亚型RA+RAS组、RAEB+RAEB-t+CMML组的阳性率分子为33.3%,20.0%,50.0%,结果显示,血清SA升高可能与疾病发生发展有关。血清SA的检测对疾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判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血清乳酸脱氢酶检测对溶血性贫血诊断意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溶血性贫血(溶贫)患者血清乳酸脱氢酶(LDH)的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法随机对41例初诊溶贫患者血清LDH活性进行检测并与非溶血性疾病所致的贫血(非溶贫)患者血清LDH活性进行对比。结果:41例溶贫患者中36例血清LDH活性高于正常上限,阳性率为87.80%;非溶贫组72例患者中8例血清LDH活性高于正常上限,阳性率为11.11%。溶贫组血清LDH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溶贫组36例LDH阳性者中5例伴肝功能损害。溶贫组轻度、中度、重度贫血患者LDH活性有明显差异(P<0.05)。有效治疗后,LDH活性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结论:血清LDH活性增高可作为溶贫筛选诊断的参考指标之一。溶贫患者血清LDH活性增高系因红细胞溶解所致并与贫血程度成正比关系。溶贫患者血清LDH活性的改变可用于评判药物疗效、指导治疗、估计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 (soluble Fas,sFas)和可溶性Fas配体(soluble Fas Ligand,sFasL)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3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sFasL水平。结果: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sFas水平明显低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P<0.05);血清sFas浓度与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临床分型和疗效相关。血清sFasL水平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和正常对照血清中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A患者血清sFas水平降低,可作为反映AA病情严重程度和疗效观察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Fas(CD95)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夹心法检测25例MDS患者血浆可溶性Fas(sFas),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BM)CD34+细胞、CD34-细胞、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s)Fas抗原的表达。结果:MDS难治性贫血伴有原始细胞增多(RAEB)/转变中的RAEB(RAEB-t)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百分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难治性贫血(RA)组(均为P<0.01);RA组及RAEB/RAEB-t组骨髓CD34+细胞Fas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其中RA组高于RAEB/RAEB-t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骨髓CD34-细胞Fas表达高于对照组及RAEB/RAEB-t组患者(均为P<0.05)。两患者组血浆sFas显著低于正常对照(均为P<0.01),sFas水平与患者血红蛋白(Hb)浓度呈正相关(r=0.67,P<0.01)。结论:MDS患者骨髓、外周血细胞Fas抗原广泛表达,Fas表达异常与MD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维生素B12(Vitamins B12,VitB12)、叶酸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检测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MA)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MDS 41例与MA 66例的临床资料,另选择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3组临床症状,比较3组血清VitB12、叶酸及LDH水平,采用ROC曲线判断其诊断效能。 结果 MA组感染、出血发生率均低于MDS组,贫血发生率高于MDS组(P<0.05)。MA组VitB12水平均低于MDS、对照组,LDH水平均显著高于MDS、对照组(P<0.05)。3组叶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itB12、叶酸、LDH诊断MDS的AUC依次为0.741、0.531、0.948,当VitB12水平高于139.355时,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4.0%;当叶酸水平高于8.960时,敏感度为43.9%,特异度为94.0%;当LDH水平高于200.670时,敏感度为98.5%,特异度为100.0%;LDH诊断MDS的价值最高。VitB12、叶酸、LDH诊断MA的AUC依次为0.868、0.545、0.991,当VitB12水平高于139.355时,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84.0%;当叶酸水平高于8.960时,敏感度为43.9%,特异度为94.0%;当LDH高于200.670时,敏感度为98.5%,特异度为100.0%;VitB12与LDH诊断MA的价值均高。 结论 血清VitB12、LDH检测对于MDS与MA鉴别诊断均有一定的效果,但LDH诊断效能较高,在今后临床值得借鉴,并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