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总结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特点,主要从群体分布、性别、城镇与农村、年级几个角度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与心理压力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的不断增加,直接影响到贫困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根据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开展其心理健康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有助于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3.
张颖 《科技信息》2010,(25):I0216-I0216,I0235
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成高校不容忽视的问题。贫困大学生受家庭、贫困文化、校园文化和组织环境等因素影响,存在自卑、焦虑、抑郁和人际交往困难等心理问题。要改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就必须构建以预防体系为前提,维护体系为基础,资助体系为保证,文化体系为补充的综合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比较学业受挫、家庭贫困、遭受处分三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和心理健康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408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测试,得出不同特殊群体大学生9个方面的因子分和均分,比较分析三类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结果:这三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学业受挫大学生;家庭贫困大学生、学业受挫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遭受处分大学生。结论:家庭贫困、学业受挫、遭受处分都是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卫生问题的重要原因,而家庭贫困较之学业受挫、较之遭受处分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贫困给高校贫困生带来经济压力,同时还伴有一系列负面影响,如出现自卑心理、焦虑心理、孤独敏感心理、偏激心理等。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社会、校园文化环境等各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锻炼交往能力和综合素质,消除心理闭锁帮助他们顺利成长、成才。高校应从提供适当的资助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入手,鼓励勤工助学,开展普及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心理健康,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来改善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杨晓华 《科技资讯》2009,(18):213-213,215
在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针对时代特点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实际,合理设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恰当选择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本文根据研究,从物质帮助、心理疏导和校园文化环境的营追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特点,主要从群体分布、性别、城镇与农村、年级几个角度分析了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状况与心理压力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各项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贫困大学生师生关系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贫困大学生的师生关系比较紧张。性别、文理科、年级和父亲文化程度对贫困大学生的师生关系均有影响。心理健康各因子和师生关系各因子之间处于中等相关程度。师生关系各因子对心理健康各因子有较强的预测力。  相似文献   

9.
许金凤 《科技资讯》2010,(19):210-211
目的:探讨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人格特征,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问卷(16PF)对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279名进行测评和分析。结果: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在人际敏感、抑郁、精神病、强迫、焦虑和偏执等项目上存在显著差异。16PF得分与非贫困生差异显著。结论:独立学院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不容乐观,高校应实行经济补助、心理健康教育和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其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大学生物质贫困得到了显著缓解,但"精神贫困"的现象却困扰着一部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主要是由心理、环境、信息以及思想等多重原因造成的,主要表现在:自卑心理、环境不适、信息匮乏、享乐思想盛行等方面。深入挖掘当代大学生精神贫困产生的原因,以期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贵州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特征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密切。贫困大学生的客观支持分数较低。是否独生子女、是否兼职、不同来源地和父亲文化程度对贫困大学生社会支持均有影响。心理健康各因子和社会支持中的三个因子显著相关,社会支持各因子能有效的预测心理健康各因子。  相似文献   

12.
郑伟 《科技咨询导报》2007,(22):238-239
贫困生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仅面临物质上的困难,更要面对精神上的困难,相当一部分贫困生存在着物质、精神的"双贫困"。我们在重视解决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问题。采取加大资助力度、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优化校园育人环境等措施,做好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问题。家庭经济状况、"贫困文化"等影响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和谐"。构建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保障机制,要注重物质救助与心理关爱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与强化育人环境相结合、营造良好人际关系与创建和谐校园相结合、加强技能培训与提升就业竞争力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周显洋 《科技信息》2008,(9):296-298
为更有效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笔者及课题组运用SCL-90量表、16PF量表从苏北地区部分高校中选取贫困生做抽样调查.本文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率和在SCL-90量表中各项得分与非贫困大学生进行差异比较,用详实的数据分析得出贫困大学生性格心理特点,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03级、04级、05级、06级8名贫困大学生生活、学习、勤工助学、思想状态等方面的追踪研究,发现贫困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积极和消积并存。私以为,家庭、教师和同学影响着贫困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建构良好社会支持系统来使贫困大学生走出心理贫困的阴影。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在对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和教育工作中,存在着重物质帮助轻思想教育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高校应遵循“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则,在做好经济资助工作的同时,加强对贫困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艰苦奋斗精神教育,自立自强品格教育,诚信法律意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贫困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帮助贫困大学生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7.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一个不能忽视的群体,他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关注的热点.我们在关注贫困大学生经济贫困的同时,决不能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高校的现实已经表明,与普通大学生相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十分突出.  相似文献   

18.
刘哲希 《科技信息》2013,(20):161-161
现阶段,贫困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相应的原因很多,有来自社会的、学校的、家庭的,也有自身的。为了使贫困女大学生身心健全发展,要掌握贫困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原因,帮助她们走出心理困境,引导其树立正确的贫困观,努力提升和完善自身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9.
贫困大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家庭经济贫困更容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这将影响他们在校期间、甚至将来的各个方面.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盲目的自卑感、强烈的自尊心、性格自闭、心理压力大及行为偏激等心理特征与形成原因,探讨了体育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提出了在体育教学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完善体育俱乐部和培养一技之长等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途径,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刘爱敏 《科技信息》2010,(5):115-115
贫困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卑感强;自尊和虚荣心较重;人际交往心理复杂;负性情感体验强烈等心理健康问题。要较好地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必须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