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0 毫秒
1.
周围性面神经炎是由于茎乳孔的急性非化脓性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简称周围性面瘫。本研究在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基础上,观察中药内服与中药熏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郭芳  郝风玲 《国医论坛》2019,34(6):68-70
目的:总结近年来中医分期论治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思路方法。方法:查阅近10年来有关中医药分期研究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结果:周围性面瘫是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多联疗法的应用在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存在较大优势,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结论: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然而在对周围性面瘫的分期时间窗上尚存在较大分歧,临床治疗中缺乏明确的临床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面瘫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现代医学将其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针灸临床治疗以周围性面瘫居多。周围性面瘫是面神经本身的病变,多由免疫力低下,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以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导致的面神经水肿、变性、麻痹最多见,又称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灸在周围性面瘫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应用,但对于周围性面瘫治疗的针灸介入时机问题,目前学术界尚存一定争议,本次研究将7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分为急性期、静止期、恢复期三组,对各组针灸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量化评定,观察周围性面瘫患者不同时期针灸介入治疗的疗效差异,从而探讨针灸介入周围性面瘫治疗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4.
李振 《光明中医》2014,(6):1250-1251
目的:寻找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佳时机。方法对急性期、恢复期的周围性面瘫患者分别使用针灸治疗,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周围性面瘫急性期介入针灸治疗,疗效优于恢复期介入。结论治疗周围性面瘫介入越早疗效越好,留下后遗症的几率越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概述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对近5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其疗效。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好,但缺少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系统,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优化针灸处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概述近年来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以期对热敏灸治疗本病提供一定的方向。方法对近10年来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归纳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疗效。结果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结论热敏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显著,且机理探讨和临床研究呈现不断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阶段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方法:对符合周围性面瘫诊断标准的86例患者进行分阶段针刺治疗,观察疗效。结果:分阶段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达到93.0%。结论:采用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方法:提出中医药辨证论治及中药塞鼻外用的方法共同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通过3例病案说明中医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有效性。结论:中医药在治疗周围性面瘫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9.
探究运用颊黏膜放血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原理,通过对周围性面瘫的中医原理、颊黏膜的特殊部位及放血疗法的历史演变与机制进行探索研究。通过整理颊黏膜与周围性面瘫的关联,研究颊黏膜放血疗法对周围性面瘫的作用,更好地推动放血疗法的发展和研究,为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下的探索与发现,提供新的临床治疗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面瘫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儿童面瘫也不例外。儿童中枢性面瘫多由头部外伤,病毒性脑炎,脑肿瘤等原因造成。临床比较少见,而周围性面瘫临床较为常见。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炎,或Bell麻痹,是指茎乳突孔(面神经管)内组织急性水肿,  相似文献   

11.
周围性面瘫治疗无效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周围性面瘫治疗无效的原因及如何做好防治。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中国医院知识仓库系统(CHKD),检索了817篇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并进行整理、归纳。结果:发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中,对周围性面瘫治疗无效进行病因及防治,未能进一步归纳整理。结论:有必要对周围性面瘫治疗无效进行病因研究,从而提高临床诊治周围性面瘫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病名称谓繁多,不利于临床操作和整体研究发展.列举了中医学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多种命名方式和病名称谓,通过多角度的分析探讨认为,周围性面瘫这一称谓作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病名可能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面瘫,俗称口僻,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临床上有中枢性和周围性之分,中枢性面瘫多继发于脑血管病,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周围性面瘫。周围性面瘫中以面神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古今文献分析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探讨特发性周围性面瘫与中医风痰瘀阻证的关系,认为风痰瘀血是周围性面瘫发生的重要因素,祛风化痰活血通络法是治疗特发性周围性面瘫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周围性面神经炎,最常见于贝尔麻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在疾病早期,西医主张应用抗病毒、营养神经、糖皮质激素、改善血循环的药物,临床恢复较慢,效果不尽如人意。针灸与中药熏蒸作为中医治疗疾病的两种重要手段,已在临床应用了几千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适应证之一。本文就针灸联合中药熏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有关报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景旗  李静 《光明中医》2023,(12):2436-2439
目的 归纳总结近3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查阅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相关文献,归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手段及疗效。结果 汇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优势独特,但缺少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法与评价标准,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临床路径,仍需更严谨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17.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病。本文通过对周围性面瘫46例患者进行祛风散寒、活血通络以及局部穴位按摩的中医药治疗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为周围性面瘫的中医药治疗方式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facial nerve palsy),是最常见的自发性面神经麻痹的疾病,认为是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1]。针灸治疗面瘫历史悠久,疗效确切,世界卫生组织也较早认定面瘫为针灸治疗适应症之一[2-3]。近几年来,针对周围性面瘫的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笔者采用分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归纳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9.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或 Bell’s 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2012年11月-2014年1月,笔者采用祛风散寒活血法结合化痰通络扶正法选择性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33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从病因病机、分期、分期治疗等方面,介绍中医药治疗周围性面瘫研究进展。着重从急性期、恢复期、后遗症期阐述了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以期大幅度提高疗效,增加治愈率,为更多周围性面瘫患者解除病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