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观察术前化疗联合外科手术治疗对小细胞肺癌(SCLC)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总结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1994年1月至2005年1月手术切除的263例SCLC的综合治疗效果.比较术前化疗组(A组,n=111例)和术后化疗组(B组,n=96例)的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5年生存率42.16%.A组5年生存率38.25%,B组5年生存46.57%.A组5年生存率Ⅰ期60.15%、Ⅱ期35.70%、Ⅲ<,a>期40.16%、Ⅲ<,b>期14.29%、Ⅳ期0,A组5年生存率NO-1和N2为40.12%和39.22%.B组5年生存率Ⅰ期61.10%、Ⅱ期50.23%、Ⅲa期42.32%、Ⅲb期26.47%、Ⅳ期0,B组5年生存率NO-1和N2组为51.91%和42.69%.结论 术前化疗病例比术后化疗病例有预后变差倾向;SCLC要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手术+术后化疗模式不可缺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淋巴瘤(PGIL)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2011年11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44例原发性胃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4例患者中男85例,女59例,男女比例为1. 44∶1。发病中位年龄57(15~88)岁。发病部位:胃部75例(52. 1%),肠道68例(47. 2%),食管1例(0. 7%)。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占69. 4%。随访时间1~68个月不等,中位随访17个月,所有患者1年、3年预期生存率分别为90. 0%和85. 0%,单因素分析显示,免疫分型、临床分期、发病部位、B症状、急腹症、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体能状态(ECOG PS)、LDH水平为影响总生存期的预后因素。B细胞淋巴瘤和T细胞淋巴瘤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88. 2%和43. 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2. 153,P<0. 001);临床分期Ⅰ~Ⅱ期和Ⅲ~Ⅳ期者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96. 8%和51. 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 998,P<0. 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T细胞表型(P=0. 011)、临床分期为晚期(P=0. 030)、ECOG评分2~4分(P=0. 049)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GIL多发生于中老年男性患者,胃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治疗上推荐化疗为主的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仅适用于需要确诊或急腹症时,免疫分型、临床分期、体能状态是影响PGIL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手术切除联合化疗对胆管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2000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胆管癌患者242例,对其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变量包括患者机能状态、原发肿瘤大小、是否发生远处转移、肿瘤标志物(CA-199)、病理(单发/多发肿瘤)和治疗方法(手术及化疗).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能状态、单发或多发肿瘤、原发肿瘤大小、是否发生远处转移、手术与否均是影响胆管癌患者预后的因素(P值均<0.05).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5个因素纳入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机能状态、原发肿瘤大小和手术与否是独立的预后因素(P值均<0.05).化疗能显著延长生存时间;在手术患者中,联合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时间(18.7个月)显著长于未联合化疗者(10.2个月,P=0.03);在未手术患者中,联合化疗者的中位生存时间(9.6个月)显著长于未化疗者(3.1个月,P=0.006).结论 进展期胆管癌患者需行多学科综合治疗,吉西他滨联合草酸铂化疗方案可延长晚期胆管癌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肢体骨肉瘤经动脉新辅助化疗的治疗经验.方法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化疗泵皮下埋置术前经动脉化疗、局部肿瘤广泛切除加术后辅助化疗治疗111例Ⅱ B期肢体骨肉瘤患者.结果 标准治疗组中77例(89.53%)接受保肢治疗,非标准治疗组中9例(37.5%)接受保肢治疗.Kaplan-Meyer生存曲线分析,111例骨肉瘤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68.3%,无瘤生存率为65.9%.非标准动脉化疗组与标准动脉化疗组随访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38.9%、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无瘤牛存率分别为30.1%、7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标准经动脉新辅助化疗较非标准经动脉诱导化疗对ⅡB期肢体骨肉瘤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侵袭性胸腺瘤的病理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侵袭性胸腺瘤的病理学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对69 例侵袭性胸腺瘤患者的病理学特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69例患者按Masaoka 分期分为Ⅱ期23例,Ⅲ期37 例,Ⅳ期9 例.51例行肿瘤根治性切除术,其中36 例行肿瘤扩大切除,包括纵隔胸膜及心包部分切除27 例,肺楔形切除7 例,上腔静脉或无名静脉部分切除加心包补片成形修补9 例,上腔静脉人工置换4例.其余18 例患者行肿瘤姑息切除或仅行病理活检.术后患者均接受放疗和(或)化疗.全组无手术死亡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侵袭性胸腺瘤的重要手段,应尽可能彻底切除肿瘤以及受侵的组织和器官;术后辅以放疗和化疗可有效地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晚期肾癌术前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24例中晚期肾癌患者(治疗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注入化疗药物后随即用碘化油、明胶海绵行肾动脉栓塞;3~10 d内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同时选择28例单纯行肾癌根治术的中晚期肾癌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肿瘤及周围组织改变、手术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术后1、3年生存率.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切除手术.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出血量[(480±160)mL vs (650±233)mL]、手术时间[(2.60±0.42)h vs (3.40±0.50)h]、1年生存率(87.5% vs 78.6%)、3年生存率(64.7% vs 5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中晚期肾癌术前应用肾动脉栓塞治疗有利于手术切除,对于提高患者生存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早期直肠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直肠癌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早期直肠癌(Ι期)182例患者资料,其中行根治术135例,行局部切除术47例.结果 182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27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76个月.行直肠癌根治术者5年生存率为93.1%,局部切除术者为91.7%(P>0.05).T1期直肠癌行根治术者和局部切除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和94.4%(P>0.05),T2期患者分别为92.5%和83.3%(P>0.05).T2期直肠癌局部切除术者5年局部复发率高于根治术,分别为27.3%和 11.1%(P<0.05).结论早期直肠癌行局部切除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对于身体条件差、具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可以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该院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外科收治的88例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分为不全梗阻42例(择期手术)和完全梗阻46例(急诊手术),比较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及远期生存率.结果:择期手术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率为20.0%,急诊手术为28.1%,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择期手术2年和5年生存率为88.1%和66.7%,急诊手术为84.8%和65.2%,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左半结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一期行肿瘤切除吻合术安全有效,尽可能灵活采取手术方式,争取一期切除肿瘤,以便获取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巨大肝癌综合治疗的方法和疗效,以进一步提高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5年我院收治的186例原发性巨大肝癌的治疗情况,其中125例行手术治疗,包括19例先行经皮股动脉穿刺肝动脉化疗(TACE)后再行Ⅱ期肿瘤切除,32例单纯肿瘤切除治疗,69例肿瘤切除后行周围静脉或腹腔内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术不能切除5例;其中非手术治疗61例,包括43例行TACE治疗;18例行周围静脉或腹腔内化疗.结果 手术并发症发生率11%,术后1个月内死亡1例,单纯手术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78.1%,62.5%,46.5%,手术联合综合治疗组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7.5%,76.1%,60.2%.结论 巨大肝癌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外科治疗效果及最新进展。方法 回顾我院 1980~ 2 0 0 1年手术治疗的 16例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中Ⅰ期 9例 ,Ⅱ期 4例 ,Ⅲ期 2例 ,Ⅳ期 1例 ,全组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病变完全切除 13例 ,部分切除 3例。均行手术加放疗、化疗。全组总的 5年生存率 75 % (12 / 16 ) ,10年生存率 5 0 % (8/ 16 )。结论 临床分期及外科手术效果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年龄、性别与预后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分析局部晚期食管癌行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CS组)与单纯手术治疗(S组)5年生存率、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评价新辅助化疗在局部晚期食管痛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自2003年8月至2009年3月局部晚期食管癌(cT3-4N1M0)患者117例,其中新辅助化疗联合手术治疗42例,单纯手术治疗75例.评估新辅助化疗疗效,将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并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5年生存率.结果 新辅助化疗后完全缓解率达11.9%,部分缓解率达47.6%,总有效率为59.5%.CS组手术切除率为100%,S组为89.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CS组术后病死率为0,S组为1.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两组患者术后吻合口瘘、肺部感染、声音嘶哑、乳糜胸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S组术后第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3.2%、57.4%、31.7%,S组为81.3%、49.4%、26.4%,CS组总生存率稍高于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6).进一步分层分析,化疗有效患者(CR+PR)第1、2、5年生存率分别为83.6%、71.1%、51.8%,相对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新辅助化疗可提高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及化疗有效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并且不增加术后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14例新辅助化疗在腹腔型隐睾恶变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在高位腹腔型隐睾恶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4例高位腹腔型隐睾恶变患者,术前予PEB方案2~3个周期的化疗,肿瘤缩小后手术,术后进行多疗程化疗+放疗,定期返院复查随访.结果14例中术前化疗后全部患者的肿瘤均明显缩小,都得到完整的肿瘤切除,无1例因手术死亡和发生术后并发症.随访6个月~9a,平均3a,其中术后肿瘤进展死亡3例(21.4%),其余11例现在仍无瘤生存.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使高位腹腔型隐睾恶变瘤体明显缩小,降低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提高肿瘤完整切除率及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遭淋巴瘤(PGIL)的临床病理特点、内镜诊断及治疗预后,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6年4月经胃镜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PGIL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PGIL在胃21例,结肠6例、小肠2例。病理类型属MALT淋巴瘤者8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者18例,T细胞型淋巴瘤3例。临床症状依次为腹痛、贫血、腹胀、黑便或便血、体重减轻等。27例胃、结肠淋巴瘤内镜下表现为弥漫浸润型11例、溃疡型10例、结节型6例,经首次内镜常规活检诊断9例(33.33%)。手术加化疗10例,单纯化疗19例,随访至今手术组目前尚存者6例(存活率60%),单纯化疗目前尚存者13例(存活率68.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GIL发病部位以胃部为主;病理类型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为主;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以腹痛为主;首次内镜常规活检诊断率低,提高认识,多次深挖式活检可提高诊断率;对术前能明确诊断者,首选化疗。  相似文献   

14.
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术后复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Qiao MZ  Li CL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6):2547-2548
目的 探讨影响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手术后局部复发的因素。方法 对1980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施行手术的77例原发性腹膜后软组织肉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局部复发57例,总复发率74%,手术到复发平均时间14.8个月(3.2~99,6个月)。术后远处转移3例。截至随访结束,共32例患者死亡,其中27例死于肿瘤。术后中位生存期为42,5个月,5年和10年总生存率为61,7%和43.9%,5年和10年无复发生存率为22,7%和16,8%。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肿瘤切除不净(P:0,0008)、高分级肿瘤(P:0.018)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升高密切相关;而在多因素分析中,只有肿瘤完整切除(P=0.001)为复发率降低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术中完整切除肿瘤,保证手术切缘阴性是降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高分级肿瘤患者的术后局部复发机率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胸部肿瘤合并重度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同期或分期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选择2001年1月至2006年12月到济宁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7例胸部肿瘤合并重度缺血性心脏病病例,随机分为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手术治疗组进行同期或分期外科手术治疗胸部肿瘤及心脏病,非手术治疗组采取常规化疗、放疗、抗凝、扩冠及增加免疫力等治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1 a和3 a生存率的差异。结果手术治疗组21例,非手术治疗组36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胸部肿瘤构成、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的1 a生存率分别为95.2%,91.7%(χ2=0.001,P=0.999),3 a生存率分别为76.2%、33.3%(χ2=9.747,P=0.000)。结论胸部肿瘤合并冠心病患者行手术治疗,3 a生存年限高于非手术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0例Ⅲ期行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行辅助化疗者62例,单纯手术者48例。比较两组患者3年复发转移率、无病生存时间及辅助化疗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辅助化疗组3年复发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4.2%vs 3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无病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脱发及色素沉着为辅助化疗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但患者大都可耐受。结论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患者无病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大都可耐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切除治疗门静脉受累的胰腺癌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55例门静脉受累的胰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行胰腺癌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切除治疗,对照组20例行姑息性旁路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5年,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门静脉阻断时间和术中失血量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发生手术并发症11例(31.4%),对照组5例(2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3年、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胰腺癌患者门静脉受累时,胰腺癌根治术联合门静脉切除比姑息性旁路手术,可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81例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诊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PGIL)的诊断与治疗现状, 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81例PGIL的临床表现、内镜特征、病理特点、HP感染、治疗方案以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淋巴瘤患者年龄(52.84±15.33)岁, 肠淋巴瘤患者年龄(42.09±15.28)岁。常见症状:腹痛76.5%,消化道出血55.6%,贫血54.3%,腹部包块25.9%,低蛋白血症40.7%,肠梗阻11.1%,腹胀、呕吐、纳差、反酸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32.1%,体质量明显下降33.3%,发热8.6%,腹泻7.4%,消化道穿孔1.2%,便秘1.2%,吞咽困难1.2%。内镜下表现为肿块型67.7%,溃疡型27.7%,弥漫型4.6%。临床诊断率及内镜下活检病理确诊率分别为30.9%和73.8%。MALT淋巴瘤占61.7%。HP检测率39.5%,阳性率37.5%。69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例术前化疗,34例术后化疗。12例非手术治疗,其中6例单纯化疗及HP根除治疗,另6例放弃治疗。单纯手术、手术加化疗、单纯化疗及HP根除治疗3种方法的存活率在Ⅰ~Ⅱ期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Ⅲ~Ⅳ期患者中单纯手术组存活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1年生存率为96.39 %,3 年生存率为70.96 %,5 年生存率为 55.87%。结论:PGIL的临床及镜下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建议多部位活检或重复多次活检,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提高病理诊断率。治疗首选化疗及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16例食管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66例接受单纯手术治疗,观察组50例手术前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的新辅助化学治疗。采用生存质量核心问卷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比较2组患者手术切除率、1 a生存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化学治疗客观缓解率为58.0%,发生骨髓抑制44例(88.0%),消化道反应26例(52.0%)。观察组患者肿瘤根治切除率、总切除率和1 a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及1 a,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辅助化学治疗联合手术治疗食管癌可显著提高根治切除率,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新辅助化疗后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30例ⅢA期NSCLC患者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为观察组,同期直接手术的ⅢA期NSCLC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前采用紫杉醇脂质体+奈达铂方案化疗2个周期,对照组术前未进行化疗,术后行辅助化疗。观察两组手术切除率、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①观察组手术切除率为93.3%,对照组手术切除率为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3.3%,对照组发生率为28.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86.7%,对照组为68.0%;观察组3年生存率为63.3%,对照组为52.0%;两组1、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能有效提升NSCLC手术切除率,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并且化疗不良反应均在可控范围之内。因此,ⅢA期的NACLC患者术前新辅助化疗加手术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