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于2001年~2004年,运用自拟止眩汤配合推拿和颈椎牵引综合治疗颈性眩晕症5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50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35~60岁,平均47·5岁;病程2~20年,平均11年。全部患者均有眩晕、头痛、头胀、恶心、甚或呕吐,伴有颈肩部不适,部  相似文献   

2.
颈性眩晕是中老年人常见疾病。笔者2010-09~2011-09采用倍他司丁、银杏达莫静脉给药联合应用中药汽化药疗治疗颈性眩晕37例,观察了其对椎动脉血流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74例颈性眩晕患者均为本院2010-09~2011-09收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男22例,女15例;年龄27~78岁,平均(55±9.5)岁;病程1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笔者采用清脑醒神汤治疗周围性眩晕患者46例,临床疗效较理想,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5年4月收治的周围性眩晕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观察组男24例,女22例;年龄21~68岁,平均40.6±10.7岁;病程3~25d,平均11.5±3.4d。观察组男25例,女21例;年龄18~67岁,平均40.9±11.2岁;病程2~21d,平均  相似文献   

4.
<正>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慢性咳嗽效果较好,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68例,均为门诊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男16例,女18例,年龄22~72岁,平均(47±8.5)岁;病程8周~1.5年,平均(5±3.5)月。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25~78岁,平均(49±7.9)岁;病程8周~2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采用中药热敷联合颈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患者56例,并施行综合护理措施,其护理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选取濮阳市中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住院部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56例。其中男21例,女35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6.13±5.14)岁;病程2周~12年,平均病程(10.52±2.35)个月。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颈性眩晕的诊断标准~([1]),颅多普勒检查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异常,颈椎X摄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异常,骨质增生,椎间孔缩小,椎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性眩晕3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崔俊雪 《天津中医药》2006,23(4):293-293
笔者在近年的临床治疗中,尝试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筛选2000年1月—2001年7月在本科就诊的患者共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最小年龄41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62.5岁;病程最短2周,最长20余年,平均12a。眩晕,伴颈部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  相似文献   

7.
沈王明 《浙江中医杂志》2012,47(11):826-826
自2008年1月~2011年10月,我们采用齐刺风池穴治疗颈性眩晕48例,取得了较理想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和康复科门诊和住院患者95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中,男22例,女26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65岁,平均42岁;病程最短15天,最长3年.对照组47例中,男21例,女26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7岁,平均44岁;病程最短20天,最长3年.1.2 纳入标准:①颈性眩晕符合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制定的有关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②年龄在20~70岁之间.  相似文献   

8.
笔者用综合方法治疗颈性眩晕疗效比较满意,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共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28~68岁,平均45.3岁;病程最长6年,最短1周。均以眩晕为主,伴颈肩部疼痛不适46例,伴头痛33例,伴耳鸣27例,伴上肢麻木18例。X片检查颈曲变直或反张者40例,椎体前后缘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者44  相似文献   

9.
笔者2003年10月以来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0例,通过监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结果,观察其疗效,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入选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1997年WHO通过的冠心病诊断标准[1]。其中,劳累性心绞痛59例,自发性心绞痛30例,混合性心绞痛1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46~80(平均59.5±7)岁;病程1~9(平均6.5±2.3)年;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7~82(平均58.7±6.5)岁;病程0.8~10(平均6.0±2.2)年。2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及心绞痛分型方面无显著性差别,…  相似文献   

10.
正本文观察安神定志解郁汤联合齐拉西酮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5年3月~2017年2月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5例。治疗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19~68岁,平均46.2±9.4岁;病程2~18年,平均6.2±1.9年。对照组男30例,女25例;年龄17~69岁,平均45.8±9.1岁;病程3~16年,平均  相似文献   

11.
<正>眩晕(VD)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逐步升高。我科自拟平肝清眩汤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80例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20例均为我院2009年2月~2012年1月门诊患者,随机抽样组成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80例中,男32例,女48例;年龄26~73岁,平均(48.58±10.37)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3.2年。对照组40例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27~72  相似文献   

12.
<正>本研究采用温针灸双侧风池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schemia,VBI),并与尼莫地平治疗相对比,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5年8月我院针灸科收治的93例VB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31~68岁,平均44.53±17.02岁;病程1个月~10年,平均5.17±2.42年;对照  相似文献   

13.
天麻钩藤饮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0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从2000年1月~2005年1月,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9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0例,男22例,女28例;年龄40~66岁,平均53岁;病程3~8年,平均5.5年。对照组44例,男18例,女26例;年龄42~64岁,平均53岁;病程2~7年,平均4.5年。  相似文献   

14.
2006-2008年,笔者采用针刺颈夹脊穴治疗颈性眩晕,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凡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眩晕患者均可纳入观察[1].符合纳入标准的住院患者80例,其中男8例,女72例;年龄最小者28岁,最大者82岁,平均49.41岁;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10年,以1周-3月者居多.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相似文献   

15.
四物汤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6例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01年10月~2003年5月,笔者以四物汤化裁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26例,取得良好疗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共35例,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男9例,女17例;年龄29~58岁,平均39岁;病程2周~6个月,平均2个月。对照组9例,男3例,女6例;年龄28~56岁,平均38岁;病程1周~8个月,平均2·5个月。均有不同程度与颈部活动有关的发作性眩晕或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及耳鸣、颈枕痛等。旋颈试验阳性。颈椎X线检查多伴有颈椎生理曲度变直,甚至反张,或伴有钩椎关节增生。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除外神经官能症与颅内肿瘤等。2治疗方法实验组用四物汤为主方。白芍20~40…  相似文献   

16.
<正>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四关穴为主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肝肾不足型颈性眩晕35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35例颈性眩晕患者均为2015年9月至2016年3月望京医院骨科研究所理疗科的门诊患者,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5岁,平均58岁;病程5d至1周10例,1周至2周16例,2周至1个月9例。所有患者均表现为眩晕,颈左右旋转运动明显受限,耳鸣,腰膝酸软,神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用青霉素联合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共70例,均为2015年6月20日至2016年6月20日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龄17~50岁,平均(27.87±5.18)岁;病程1~3天,平均(1.83±0.52)天。对照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18~55岁,平均(27.53±4.97)岁;病程1~3  相似文献   

18.
中西医结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常见于中老年人,常迁延难愈。笔者运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结合西药治疗本病46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2001年5月~2008年7月我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其中男20例,女26例,年龄40~75岁,平均62.5±6.5岁,病程3个月~7年;对照组44例,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42~76岁,  相似文献   

19.
我们自 1997年 6月至 2 0 0 1年 6月 ,运用间歇牵引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 5 0例 ,并通过与单纯间歇牵引或单纯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进行观察和比较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15 0例病人随机分为 3组 ,治疗组 5 0例中 ,男 2 2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 72岁 ,最小 2 7岁 ,平均 4 9岁 ;病程最短 15天 ,最长 2 3年 ,平均 2 5个月。对照组分为两组 ,丹参组和牵引组。其中 ,牵引组 5 0例中 ,男2 1例 ,女 2 9例 ;年龄最大 6 9岁 ,最小 2 9岁 ,平均 5 1岁 ;病程最短 17天 ,最长 2 1年 ,平均 2 7个月。丹参组 5 0例中…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2004年起共收治颈性眩晕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常规治疗效果欠佳,改用尼莫地平、葛根素,取得良好疗效。分析如下。1一般资料治疗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55.2岁;诊断符合《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定标准》。病程6年。对照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56.4岁;病程5.4年。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