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戴德 《实用医技杂志》2002,9(4):251-252
目的 :进行 A型超声波及 X线鼻窦摄片对上颌窦疾患的诊断符合率比较。方法 :对上颌窦疾病患者同时进行超声波及 X线鼻窦摄片检查 ,随后进行了上颌窦穿刺冲洗或术后活检 ,术后病理切片结果与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 :A型超声波对炎症及肿瘤的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 (P<0 .0 5 )鼻窦 X线摄片。结论 :在上颌窦疾患诊断方面 A型超声波较鼻窦摄片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在国内已开展多年 ,收效显著。但对单纯上颌窦病变或伴有上颌窦病变者 ,仅使用鼻窦内窥镜经中鼻道处理是不够的。我科 2 0 0 1年 3~ 9月 ,采用鼻内窥镜下柯—陆手术治疗上颌窦病变患者 17例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17例 ,男性 10例 ,女性 7例 ,年龄 2 8~ 5 2岁。上颌窦息肉 10例 ( 14侧 ) ,其中 3例伴鼻腔息肉 ,霉菌性上颌窦炎 5例 ,上颌窦囊肿 1例 ,上颌窦粘膜下脓肿 1例。术前均行鼻窦 CT检查 ,显示上颌窦占位性病变 ,骨质无破坏。1.2 手术方法  3例伴鼻中隔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A型超声波及X线对上颌窦肿瘤诊断的符合率。方法:对患同时进行了A型超声波及X线鼻窦摄片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与手术后病理诊断结果相对照。结果:A型超声波的诊断符合率显高于X线鼻窦摄片(P<0.05)。结论:A型超声波对上颌窦肿瘤的诊断较X线鼻窦摄片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病因、诊断注意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30例患者均作鼻窦CT扫描 ,行上颌窦根治术 ,8例同时行筛窦开放术 ,9例同期行鼻中隔纠正术 ,部分术后用抗真菌药物冲洗上颌窦。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鼻窦CT扫描诊断率明显高于鼻窦X线平片 ,病理见真菌菌丝。随访 6个月~ 10年无复发。结论 :鼻窦不畅为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病因 ,诊断中应与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恶性肿瘤区别 ,CT为重要诊断手段。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5.
我科自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收治慢性副鼻窦炎患者 68例 ,采用“三联”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68例慢性副鼻窦炎患者 ,男 40例 ,女 2 8例 ,年龄 8~ 5 6岁 ,平均 2 8.8岁。其中合并鼻窦炎、鼻息肉 1 7例 ,全组副鼻窦炎 3例。1 .2 治疗方法第一联 :鼻和鼻窦手术以改善鼻窦通气和引流。多以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为主 ,少数为传统的手术疗法加鼻中隔偏曲矫正、下鼻甲粘膜下切除及鼻甲骨切除术等。第二联 :上颌窦穿刺、置管持续滴注药物、充氧。上颌窦穿刺 :按常规进行上颌窦穿刺 ,一般用1 %地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单纯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997年 11月至 2 0 0 2年6月 4 8例单纯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均行鼻窦CT检查明确诊断为上颌窦良性占位性病变 ,经鼻内窥镜手术 ,术后随访 6月至 3年 ,全部治愈。结论 :对反复出血或有头昏、头痛等症状而鼻腔及其它无异常者应行鼻窦CT ,如果发现上颌窦内密度增高 ,应及时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可取得根治和微创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提高对鼻窦鼻咽部软骨瘤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 综合文献复习,分析我院收治2例鼻窦鼻咽部软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例行柯陆氏进路上颌窦根治术;1例行鼻侧切开肿瘤切除术.结果 1例肿瘤位于均筛窦,破坏上颌窦内侧骨壁突向上颌窦腔及鼻腔;1例其基底位于以圆枕为中心的鼻咽侧壁,病理结果均诊断为软骨瘤,手术切除全部治愈,追踪分别10年和13年无复发.结论 鼻窦鼻咽部软骨瘤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是来源于异位的软骨胚芽及头颅软骨遗基的残余,如果只靠症状及鼻腔检查、X线摄片、CT及MRⅠ扫描一般不能诊断本病,病理是诊断软骨瘤的金指标,治疗则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8.
霉菌性鼻窦炎近年来发病有所上升 ,临床上易误诊为鼻窦肿瘤或慢性鼻窦炎。我科自 1991- 0 5~ 2 0 0 0 - 11共收治2 7例霉菌性鼻窦炎患者。其中误诊为上颌窦炎 6例 ,上颌窦肿瘤 1例 ,误诊率为 2 5。 9% ,为提高临床对霉菌性鼻窦炎诊治水平 ,现将误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2 7例中男 15例 ,女 12例 ,年龄 2 1~ 70岁 ,病程 2个月~ 10年。受累部位 :上颌窦 2 6例 ,上颌窦并筛窦1例。误诊的 7例中 ,5例误诊为慢性鼻窦炎 ,2例误诊为上颌窦癌。 7例均有少量涕中带血 ,4例伴脓涕 ,臭味 ,1例鼻腔擤出腐肉样物。均有头痛 ,面…  相似文献   

9.
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的影像诊断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儿副鼻窦支气管炎(SB)影像学表现,比较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SB诊断价值.方法将180例SB患儿按年龄分组,以胸片表现为参数分析各年龄组差异性,分析CT和X线平片诊断SB差异性(计算SB副鼻窦炎X线误诊率);将副鼻窦CT片按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按年龄组测量黏膜增厚、积液程度与其垂直窦腔径比值(Pt值).结果CT和X线平片对SB副鼻窦炎诊断有显著性差异,副鼻窦X线片误诊率达35.0%,X线胸片提示肺纹理周围浸润模糊影以小年龄组显现率为高,而肺炎样阴影显现率以大年龄组为高,SB胸片正常者占31.7%.结论小儿SB必须以CT诊断为标准,CT片上颌窦Pt值测定可正确反映病变的严重程度,在临床诊断和疗效判定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98年 3月至 1999年 3月我们应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 5 0例 ,经随访观察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接受鼻窦内窥镜功能性鼻窦手术的 5 0例中男 2 4例 ,女 2 6例 ,12~ 6 1岁 ,平均 39.5岁 ;根据术前检查及 CT轴位加冠状位扫描 ,诊断为筛上颌窦炎 2 8例 ,额筛上颌窦炎 12例 ,全组鼻窦炎 5例 ,鼻息肉合并筛上颌窦炎 3例 ,上颌窦囊肿 2例。1.2 手术方法 鼻腔粘膜表面麻醉后 ,用 2 %利多卡因加1‰肾上腺素行钩突根部粘膜下或息肉组织中浸润麻醉 ;用长柄镰状刀自下鼻甲附着处稍向前下刺入 ,有落空感时表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2 7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cellnuclearantigen ,PCNA)在上颌窦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上颌窦鳞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5例上颌窦鳞癌和15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2 7蛋白和PCNA表达。结果:p2 7蛋白及PCNA染色阳性细胞均为细胞核着色。其中上颌窦鳞癌的p2 7蛋白阳性率为2 5 .71% ,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阳性率为73.3%。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 <0 .0 1)。但鳞癌各组间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显著性。上颌窦鳞癌PCNA指数为86 .94±9.83,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PCNA指数为4 6 .14±2 .6 6 ,二者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 .0 0 1)。随上颌窦鳞癌分化程度的降低,PCNA指数增加,不同分化间PCNA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结论:检测上颌窦鳞癌组织中p2 7蛋白和PCNA的表达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和评价预后,对判定上颌窦鳞癌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上颌窦是鼻窦病变好发部位之一 ,除恶性肿瘤外 ,其主要病变有慢性炎症、囊肿、息肉、肿瘤、异位牙等。上颌窦微创手术因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大有取代传统的柯陆氏手术。现将上颌窦微创手术 2 0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0例 ,男 1 2例 ,女 8例 ,年龄1 2~ 5 8岁 ,平均年龄 33岁。其中上颌窦霉菌感染 6例 ,上颌窦息肉 4例 ,上颌窦粘膜囊肿 9例 ,异位牙并牙源性囊肿 1例。全部为单侧病变 ,6例霉菌感染患者中 1例痰中带血、1例自觉头痛、1例鼻腔有异味感、其中 2例CT检查窦内有典型较高密度砂石状的团块 ;上颌窦囊肿 9…  相似文献   

13.
文春秀 《右江医学》2004,32(5):436-437
目的 探讨治疗慢性上颌窦病变的方法。方法 对 112例慢性上颌窦病变合并鼻息肉、鼻窦炎患者 ,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取鼻窦内窥镜下行柯 陆氏双径路手术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柯 陆手术 ,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术后随访 1~ 3年 ,治疗组 64例 ,治愈 5 0例 ,好转 14例 ;对照组 48例 ,治愈 2 8例 ,好转 18例 ,无效 2例 ;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鼻窦内窥镜下行柯 陆氏双径路治疗慢性上颌窦病变优于传统柯 陆氏手术 ,是一种实为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上颌窦出血性坏死性息肉是以出血为特征的特殊类型的慢性上颌窦炎。多为单侧发病 ,且伴有骨质破坏 ,很容易与上颌窦恶性肿瘤相混淆 ,因此临床上首次明确诊断较为困难 ,我院于 2 0 0 1年 10月收治 1例 ,采用鼻窦内窥镜下手术 ,并做病理检查给予证实 ,临床资料完整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女 ,48岁 ,因左侧鼻腔非外伤性间断性出血 2年余 ,于2 0 0 1年 10月 9日来我科就诊。体查 :一般情况良好 ,精神紧张 ,左面颊肿胀 ,鼻塞 ,非外伤性鼻出血 ,出血量 80~ 10 0ml,行常规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 48小时后 ,鼻窦内窥镜检查 ,明确出血原因 ,找…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上颌窦发育过大 ,牙根尖接近窦底 ,拔牙时可造成上颌窦穿孔 ,根尖进入上颌窦内 ,并可出现口腔上颌窦瘘[1] 。上颌窦开窗术取残根等方法手术损伤较大 ,手术时间较长。我科于 1998年 4月— 2 0 0 0年 4月应用鼻内窥镜行上颌窦内残根取出术 ,并应用其配合口腔上颌窦瘘修补术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应用鼻内窥镜取出上颌窦内残根 4例 ,其中男 3例 ,女 1例 ,年龄 34~ 5 5岁。 4例患者口腔上颌窦瘘瘘孔面积 0 .2cm× 0 .5cm~ 0 .3cm× 0 .5cm ,|7瘘孔 1例 ,|6瘘孔 2例 ,6|瘘孔 1例。术前残根定位方法 :…  相似文献   

16.
林进杏  陈济魁 《广东医学》1998,19(12):971-971
内窥镜鼻窦手术国内近年来发展很快,已逐步取代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和鼻内筛窦手术。为提高手术效果和总结经验教训,现将我院1995-1997年12月新开展内窥镜鼻窦手术18例疗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19-69岁。临床上诊断为慢性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18例,其中中鼻道息肉8例,筛窦息肉4例,复发性鼻息肉伴化脓性双上颌窦炎6例。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行界窦CT扫描和鼻内窥镜检查。1.2手术方法:采用国产内窥镜(杭州桐庐尖端医疗器械总厂产)以直径5mm,0度视镜为主,30、70度镜为辅。本组病例全部采用表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疑霉菌性上颌窦炎病人进行鼻窦CT检查及鼻窦内冲洗液细菌培养及药敏检查,并对20例确诊病人采取上颌窦穿刺冲洗、手术清理窦腔病变、足疗程药物治疗及术后窦腔冲洗等综合治疗.结果 和结论鼻窦CT及致病菌培养对霉菌性上颌窦炎的诊断有重要作用,应及早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疗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CT检查在真菌性鼻窦炎术前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43例真菌性鼻窦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CT检查结果 .结果31例获得明确诊断,诊断准确率为72.1%,10例患者误诊为慢性鼻窦炎或慢性上颌窦炎伴鼻息肉,2例患者误诊为鼻窦占位性病变.患者CT表现为上颌窦内壁发生吸收受损、上颌窦骨壁有增生硬化、筛顶骨壁吸收受损等骨质变化,同时病变窦腔发生明显变化.结论 CT可对病变范围、鼻窦解剖结构予以显示,在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彻底治疗鼻内翻性乳头状瘤 ,降低术后复发率的手术方法。方法 :治疗临床及病理确诊为内翻性乳头状瘤 31例 ,其中 10例有 1~ 2次前期经鼻或经上颌窦前壁 (Caldwell -LUC术式 )的手术史。经前鼻孔镜 ,鼻内窥镜检查和CT检查 ,见肿瘤侵及鼻腔、中鼻甲、中鼻道、上颌窦、筛窦 2 6例 ;侵及鼻腔、筛窦、上颌窦、蝶窦 5例。 31例在鼻窦镜下行鼻腔、中鼻甲、筛窦、蝶窦肿瘤切除术 ,用柯 -陆氏术式清理上颌窦肿瘤及残余鼻腔外侧壁肿瘤组织。随访 1年至 1年 6个月。结果 :31例中 2例复发 ,复发率 6 .4 3% ,复发2例 ,经再次手术 ,随访 1年无复发。结论 :对于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侵及鼻腔鼻窦 ,尤其是上颌窦同时受侵者 ,应用鼻内窥镜加柯 -陆氏术式辅以电刀或微波处理创面 ,鸦蛋子油纱条填塞术腔 ,可减少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内窥镜鼻窦手术的开展 ,许多学者认为清除上颌窦自然口处的病变 ,扩大自然口更符合鼻窦生理。我们从 1990年以来 ,行传统柯一陆氏鼻窦手术 2 0 8例。术后复诊随访 0 5~ 3年 ,纤维喉镜及上颌窦冲洗管检查 ,开窗处对孔通畅好 ,鼻窦粘膜好 ,中鼻道粘膜损伤小 ,无粘连发生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2 0 8例中 ,男 132例 ,女 76例。年龄 16~ 6 5岁。均行下鼻道开窗术。术前常规鼻腔鼻窦柯瓦氏位像及CT检查。诊断为慢性复发性上颌窦炎 119例 ,鼻息肉伴上颌窦炎、筛窦炎 36例 ,鼻息肉、上颌窦炎、筛窦炎及蝶窦炎 78例。病程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