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儿茶酚胺症(附86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86例儿茶酚胺症。其中肾上腺嗜铬细胞瘤74例(86%),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10例(11.6%_,肾上腺髓质增生(AMH)2例(2.3%)。CA及VMA测定对诊断有特异性,B超及CT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率分别为93%和95%。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有多发性、复发性、恶性率明显增高,无症状嗜铬细胞瘤占8.1%。对无功能肾上腺肿瘤及源于腹膜后的上腹部肿物,要注意嗜铬细胞瘤的可能。AMH最可靠的诊断是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嗜铬细胞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多发性嗜铬细胞瘤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效果。方法 对17例多发性嗜铬细胞瘤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多发性嗜铬细胞瘤占同期嗜铬细胞瘤的14.1%(17/21)。肾上腺多发嗜铬细胞瘤6例,腹膜后多发嗜铬细胞瘤5例。单发嗜铬细胞瘤术后2.5~4.0年复发单个嗜铬细胞瘤6例。腹膜后多发嗜铬细胞瘤5例于术后1.0~2.5年复发,4例多发复发者死于脑血管意外。结论 多发性嗜铬细胞瘤表现为同时性多发和异时性  相似文献   

3.
我院经手术治疗的嗜铬细胞瘤40例,其中出现转移病变并经手术及病理确诊为恶性嗜铬细胞瘤者6例,占15%。2例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4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本文就恶性嗜铬细胞瘤的发病率、诊断依据及临床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肾上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上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附13例报告)朱华月侯建国钱松溪郑家富张汉升廖国强王林辉马永江自1985年1月~1995年5月共收治肾上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3例。占同期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11.2%。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3例。男性10例,女性3例。年龄34...  相似文献   

5.
嗜铬细胞瘤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嗜铬细胞瘤16例临床分析季云天瞿平我院从1978年2月~1994年10月收治嗜铬细胞瘤患者16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6例,年龄16~61岁,平均41.2岁。男性11例,女性5例。病程1个月~8年。主要症状是高血压伴心悸、头痛、多汗等。持续性高血...  相似文献   

6.
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附五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报告收治14岁以下儿童肾上腺嗜铬细胞瘤5例,均经手术治疗及病理证实。就此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及总结儿童嗜铬细胞的临床特点,指出儿童嗜铬细胞瘤症状多很严重,血压都很高,常有剧烈头痛及视力减退,并可出现高血压脑病症状,高代谢症状也很明显,表现为发热、多汗及消瘦。3例有特殊临床表现,1例有剧烈腹痛,1例有下肢疼痛及间歇跛行,1例并发急性胆囊炎。就其临床特点及特殊临床表现进行讨论。认为儿童嗜铬细胞瘤患者症状严重,应及时诊断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7.
膀胱嗜铬细胞瘤四例报告秦荣良,于茂生,王风,汤群辉自1979~1993年我院共收治膀胱嗜铬细胞瘤4例,其中恶性3例。男女各2例。年龄26~56岁。病史20天~1年。3例出现排尿时头晕、心悸及血压升高,3例伴有无痛性肉眼血尿,1例伴镜下血尿。3例测尿V...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     
20061599 嗜铬细胞瘤诊疗对策/宫大鑫…∥中国肿瘤临床.-2005,32(19).-1112-1115 回顾性分析1982年1月至2002年12月221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表现、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和病理检查资料。结果:该组病例男99例,女122例;平均年龄43.7岁。3例体检发现肿瘤,15例因消化道症状发现肿瘤,3例于其他疾病随访中发现肿瘤,195例因血压增高发现肿瘤。176例为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21例为静止型嗜铬细胞瘤,15例为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其中8例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7例诊断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13例为恶性嗜铬细胞瘤。结论:实验室检查对症状功能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断意义较大。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肾上腺偶发瘤中发现静止型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常常多发。肾上腺外多发、复发嗜铬细胞瘤有较高的恶变倾向,手术是治疗各种嗜铬细胞瘤的首选方法。表1参12  相似文献   

9.
嗜铬细胞瘤32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从1987年9月至1998年3月收治嗜铬细胞瘤32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32例。男15例,女17例。年龄8~62岁,平均36岁。病程0.5~10年,平均3.6年。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9例(91%),其中左侧12例,右侧17例。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3例(9%),其中腹主动脉旁2例,膀胱1例。32例中有高血压29例(91%),其中持续性高血压25例,阵发性高血压4例。其它症状包括头痛28例,心悸19例,晕厥5例,出汗7例,排尿心慌1例。2例以腹部包块就诊,1例偶然发现。32…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合并甲状腺髓样癌三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合并甲状腺髓样癌三例于海逸,李传成,姜亦升,杨东慧家族性嗜铬细胞瘤合并甲状腺髓样癌临床少见,我院于1983年~1995年收治3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例,男2例,女1例,系同胞兄妹。年龄35-60岁,平均48岁,阵发性高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与肾细胞癌的关系,提高对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在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报告2例嗜铬细胞瘤与同侧肾细胞癌并存患者诊治资料。结果 1例左肾上腺嗜铬细胞瘤者术前误诊为左肾转移癌,行同侧肾上腺切除的肾癌根治术,术中发生危象,经抢救治愈,1例术前确诊为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并用侧肾癌者手术顺利。结论 一侧肾癌并同侧肾上腺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应提高对“静止型嗜铬细胞瘤”的认识,手术治疗应有充分的围手术期准备。  相似文献   

12.
我院1977~1997年收治恶性嗜铬细胞瘤15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13例,女2例。平均年龄55-2岁,平均病史11个月。肾上腺恶性嗜铬细胞瘤9例,肾上腺外恶性嗜铬细胞瘤6例(腹主动脉旁4例,膀胱及脐尿管各1例)。临床表现持续性高血压12例,阵发性高血压3例;发作时常伴有心悸、头痛、多汗及面色苍白。15例中24小时尿儿茶酚胺(CA)阳性12例,香草基扁桃酸(VMA)阳性13例。15例中行酚妥拉明抑制试验4例,结果均为阳性。15例经B超及CT检查均发现肿瘤,瘤体长径大于…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嗜铬细胞瘤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院从1958~1992年共手术治疗216例嗜铬细胞瘤,其中10例(4。6%)在手术后1~21年内复发。10例中5例行肿瘤切除。经1~4年随访情况良好。另5例确诊为恶性嗜铬细胞瘤,其中2例死于广泛转移,1例右盆腔复发合并胸椎转移者用Dibenzyline治疗达9年,另2例正接受^131I-MIBG治疗。为预防或降低复发率,术中应避免肿瘤穿刺活检和肿瘤包膜破裂,应尽早结扎肿瘤周围静脉,完全切除肿瘤。  相似文献   

14.
左前臂原发恶性嗜铬细胞瘤一例报告王跃庆,张贵福,曹九海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主要位于腹腔或腹膜后,如交感神经链和Zucherkandl器,我院收治1例原发于左前臂的恶性嗜铬细胞瘤。患者女,30岁。因左前臂近腕部肿胀4年,于1994年5月住我院治疗。发病2...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能否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种指标。方法选取1986年10月至2006年8月在卜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另取20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CoX-2的表达情况。结果CoX-2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最高(82.40%),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23.80%),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组之间CoX-2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O.05)。结论CoX-2有望成为预判恶性嗜铬细胞瘤的-种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嗜铬细胞瘤手术中应用硫酸镁的价值。方法: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病人6例。麻醉诱导前静注硫酸镁1.25~2.5g,继以2.5%硫酸镁静脉连续滴注至肿瘤切除。检测不同时点血儿茶酚胺、皮质醇、电解质和循环指标的变化。结果:血儿茶酚胺在肿瘤切除前变化无显著差异,切除后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血皮质醇无显著变化;循环指标平稳,气管插管、腹腔探查、分离肿瘤时均无内源性儿茶酚胺升高所致的循环指标的变化。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手术应用硫酸镁控制急性高血压反应,是一安全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嗜铬细胞瘤手术径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Sun F  Zhang Z  Wu Y  Zhu Y 《中华外科杂志》2000,38(10):764-766
目的 探讨高嗜铬细胞瘤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分析嗜铬细胞瘤89例的手术方法所取径路。结果 39例行第1肋间切口,15例行第10肋间切口,14例行腹部正中切口,9例行胸腹联合切口,5例行腹部肋下斜切口,3例行下腹正中切口,3例行后外侧切口。1例行腹腔镜手术。结果 (1)大部分定位明确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拟用11肋间切口或10肋间切口。(2)巨大嗜铬细胞瘤或大血管关系紧密的嗜铬细胞瘤,拟用腹部正中切口,必  相似文献   

18.
家族性双侧肾上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二例报告贺志顺,许纯孝,马庆铮,李善军先后收治姐弟2人发生双侧肾上腺多发性嗜铬细胞瘤的病例,报告如下。例1,男,8岁。1987年5月因头痛、视物不清1个月入院。BP17/11kPa;24小时尿儿茶酚胺定性试验阳性;B超...  相似文献   

19.
后腹腔镜手术在肾上腺良性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良性疾病的效果。方法:总结1995年5月 ̄1999年8月采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14例肾上腺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例手术全部成功。术后13例病理诊断与术前相符,其中肾上腺腺瘤9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5例,皮质醇腺瘤1例,无功能腺瘤3例),肾上腺囊肿1例,皮质增生症2例,嗜铬细胞瘤1例。1例术前诊断为嗜铬细胞瘤者术后病理证实为肾上腺髓质增生。本组无并发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类肝素酶-1(HP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良、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探讨HPA、VEGF能否成为预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并阐明二者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986年10月~2006年8月住院经手术治疗,且具有完整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的嗜铬细胞瘤患者存档石蜡标本38例,其中良性嗜铬细胞瘤21例,恶性嗜铬细胞瘤17例。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28~179个月;良性嗜铬细胞瘤组中首次手术确诊为嗜铬细胞瘤后随访93~264个月。另取20例因良性肾疾患行肾切除时获取的同侧正常肾上腺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良、恶性嗜铬细胞瘤及20例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HPA和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HPA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高表达(76.47%),在良性嗜铬细胞瘤中表达较低(28.57%),在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无表达,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良性嗜铬细胞瘤组及恶性嗜铬细胞瘤组与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组之间HPA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呈高表达,阳性率为82.40%,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3.80%、5.00%,VEGF在恶性嗜铬细胞瘤中的表达与在良性嗜铬细胞瘤和正常肾上腺髓质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嗜铬细胞瘤中HPA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PA和VEGF有望成为预测恶性嗜铬细胞瘤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