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0年1月我院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发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占同期行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的7.4%(8/108).表现为颅内积气6例,术后癫痫发作、血肿复发各4例,继发性颅内血肿3例,脑脊液漏2例.予引流管抽气、镇静、钻孔引流、开颅清除血肿及对症支持治疗,症状均缓解,恢复良好.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中应注意操作轻柔以减轻对脑组织的刺激,彻底清除积血,尽早拔除引流管,最大限度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颅血肿清除术与钻孔术腔冲洗持续引流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急性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 16年7月~20 18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8 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急性出血患者。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 1例。观察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钻孔术腔冲洗持续引流术。比较两组术后指标与神经功能障碍程度。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与置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个月颅内残余血肿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 5);术前与术后各阶段,两组神经功能障碍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 5)。结论与钻孔术腔冲洗持续引流术比较,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伴急性出血,可有效缩短术后康复时间,减少颅内残余血肿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钻孔引流术及相关护理措施对减少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颅内积气的作用。 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04例单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传统组,其中改良组给予改良手术体位、改变钻孔位置及形态、应用脑室外引流装置引流,手术操作者均为高年资副主任医师完成。护士术后给予平卧位,间断性患侧翻身,鼓励屏气、咳嗽等相关护理措施;传统组给予常规手术方式与护理对策。两组术后第1天、第4天、第8天常规行头颅CT平扫,观察患者术后颅内积气情况,以及患者住院天数情况,应用SPSS 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改良组46例,传统组58例,患者年龄、性别、发病部位、手术侧别、发病时间等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术后第1天、第4天、第8天CT复查中,颅内积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改良组平均住院时间(9.5±2.3)天短于传统组(12.2±3.4)天(P≤0.05)。 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病人行钻孔引流术时,改变钻孔位置与钻孔形态、应用脑室外引流装置引流、优化术后护理措施,可减少术后早期颅内积气的发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资源的支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钻孔冲洗闭式引流治疗老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采用在血肿最厚处钻孔,行血肿腔冲洗,封闭引流袋引流。结果:全部病例3~6 d拔管,拔管后无明显并发症,31例治愈29例,死亡2例。结论:钻孔冲洗闭式引流治疗能消除血肿,平衡颅内压,充分引流复张,降低血肿再发可能,减少术后颅内积气、积液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报道2002年1月-2005年12月4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采取钻孔引流术后,33例出现少量颅内积气,14例出现中量颅内积气,通过体位护理,术后患者头部保持低枕位;适当过度输液;根据引流量调整引流管高度,以便气体排出等,收到较好的效果,术后4周内积气完全吸收,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钻孔引流术治疗,研究组予以阿托伐他汀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复发情况、血肿量、术后颅内积气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ADL-BI评分)、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发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前血肿量及住院费用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干预后血肿量、术后颅内积气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ADL-BI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ADL-BI评分均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CSS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CSS评分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辅助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疗效确切,有助于血肿吸收及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复发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自制硬膜下导针的制作和临床应用,探讨创新和改进钻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给予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2例施行钻孔冲洗引流术,导针组(使用硬膜下导针置入硬膜下引流管)47例,对照组(传统经验直接置入引流管)45例,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使用自制硬膜下导针组发生的脑穿刺损伤发生率、血肿复发、CSF漏、癫痫发作等严重并发症有大幅度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硬膜下导针引导放置引流管,可以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对8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行钻孔引流术治疗,并对术后并发症及防治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发生并发症14例,其中血肿复发4例,颅内积气3例,术中蛛网膜破损3例,血肿腔积液2例,术后癫痫2例。结论慢性硬膜下血肿行钻孔引流术治疗简单有效,但术后并发症较多应积极避免及防治。  相似文献   

9.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疾病之一,临床上经常遇到。对颅脑手术患者,为了清除其颅内积液和积血,调整颅内压,通常会放置颅内引流管[1]。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对32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患者进行颅内引流术,现将颅内引流术后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14):2658-2659
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采取单孔冲洗引流术治疗的疗效及优越性。将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对象临床资料完整,愿意配合本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双孔冲洗引流术治疗,研究组患者采取单孔冲洗引流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愈率、血肿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随访3个月复发率进行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愈率、血肿清除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相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住院时间与随访3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单孔冲洗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疗效明显,安全性高,相比双孔冲洗引流术而言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随访期间复发率,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与单行纯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CSDH)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CSDH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予以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微创置管引流术+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并发症、疾病复发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经锥颅微创置管引流术治疗CSDH,清除颅内血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能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患者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0年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34例CSDH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n=74,行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与对照组(n=60,行常规颅骨钻孔闭式引流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并记录手术前后神经及运动功能[中国卒中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并发症发生。以出院后3月的Markwalder's分级作为预后情况的评估标准,将观察组分为预后不良组及预后良好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影响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更长(P<0.05),术后30 d血肿清除率更高(P<0.05);CT图像显示,治疗前左侧额颞顶枕部低信号新月形影像,局部占位效应明显,脑组织受压,中线结构移位,治疗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后第1天,引流管留置,硬膜下积液积气表现,局部占位效应减轻,中线结构移位好转;两组患者术前CSS、MB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的CSS评分较术前降低,MBI评分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术后CSS评分更低,MBI评分更高(P<0.05);两组随访3月内均无死亡病例,各项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脑萎缩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在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出现症状到入院时间、血肿量、饮酒史、抽烟史、血肿CT值、术后引流、抗凝药物在预后良好组及预后不良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5岁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13分为影响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病灶CT密度值指导下颅内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CSDH效果理想,血肿清除率高,其预后与年龄及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术和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对84例CSDH病人按人院先后顺序随机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术(甲组),另一组采用常规钻孔引流术(乙组)治疗,术后1~3d复查头颅CT,对手术效果、手术时间、疼痛评分、术后颅内积气及平均住院日和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并同时通过随访观察了解其复发情况及远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病人平均年龄、术前血肿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病人疗效无明显差异,但甲组手术时间短,颅内积气发生率低,平均住院日短和住院费用少(P〈0.01)。结论微创钻孔冲洗引流治疗CSDH创伤小,操作过程简单,病人痛苦少,手术时间短,可作为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首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4月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患者83例分成两组,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42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残余量、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引流管拔除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肿残余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慢性硬膜下血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缩短拔管时间,减少住院天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CT引导下颅骨锥孔置管引流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安全性、疗效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80例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出血量约70-110ml,平均90 ml,出血时间4天-3周以上,平均21天。根据术前CT平扫、增强扫描、MRI图像分析,采用治疗计划系统制定引流管置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颅骨锥孔准确置入引流管。置入后即刻及术后1、5、15天CT平扫复查观察引流管在血肿内分布位置,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80例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颅骨锥孔置管引流均顺利完成,76例引流管置入部位、深度均满意,2例引流管置入较浅,于置管3天后病人不小心引流管外脱于血肿外,2例置入的引流管偏离血肿中心,发现后在CT机房即对引流管位置、角度调整为满意位置,8例合并血肿腔积气,经保守治疗积气吸收。80例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完全吸收78例,2例血肿延迟吸收好转。总有效率100%(80/80)。结论:在CT引导下颅骨锥孔置管引流治疗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微创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吴建波 《华西医学》2009,(7):1623-1624
目的: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及诊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中大出血死亡,其余137例均治愈出院。术后硬膜下积液2例,脑内血肿5例,张力性气颅2例,癫痫发作3例,3例复发。结论:头颅CT平扫是诊断CSDH的首选检查。对于有症状的CSDH患者,应根据血肿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术式,而积极防治手术并发症是治疗CSDH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5例经额脑室前角穿刺脑室外引流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排除年龄、性别、手术耗时等干扰因素的情况下:(1)置管时间>10 d者颅内感染率最高(16.0%),其次是≥7 d者(12.5%),<7 d者最低(10.0%)。(2)单侧外引流颅内感染率低于双侧外引流(10.5%/16.7%)。(3)引流管在原切口的颅内感染率最高(23.1%),距原切口3 cm-5 cm的感染率最低(9.5%)。(4)未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感染率最高(10.7%),术后3d鞘内注射感染率最低(4.5%)。结论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受影响因素众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治疗,可有效避免或减少颅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背景:目前多采用夹闭引流管方法来减少全髋关节置换后引流量,以促进切口愈合和髋关节功能康复。但夹闭时间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暂时夹闭切口引流管对引流量的影响。方法:2013年1至10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一病区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患者112例,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4组,每组28例,分别于放置引流管后即刻夹闭引流管2,4,6 h以及始终保持引流管畅通。4组均于置换后48 h拔管;准确记录各组置换后48 h的血红蛋白含量下降值、置换后48 h引流量、切口愈合情况和置换后1.5个月随访时髋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与结论:置换后48 h血红蛋白下降值和切口引流量:不夹闭引流管组〉即刻夹闭引流管2 h组〉即刻夹闭引流管4 h组〉即刻夹闭引流管6 h组,各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切口愈合时间及置换后1.5个月随访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均未出现切口感染、张力性裂开等情况;即刻夹闭引流管6 h组出现6例术肢皮下淤血伴肿胀疼痛,4例术肢出现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即刻夹闭引流管4h组和不夹闭引流管组各出现1例脂肪液化。结果可见全髋关节置换后早期暂时夹闭引流管能减少切口引流量,夹闭时间以4h为宜,且对切口愈合和髋关节功能康复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双腔气囊导尿管用于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与传统硅胶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效果差异。方法:选择52例气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治疗组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闭式引流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硅胶管行闭式引流治疗。观察两组置管引流时间、脱管发生率及皮下气肿发生情况及引流管阻塞发生率。结果:治疗组置管引流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组脱管率及皮下气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组引流管阻塞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双腔气囊导尿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气胸效果优于传统硅胶管闭式引流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CSDH)的手术方法,以减少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出现。方法78例老年CSDH患者(A组)行血肿高位钻孔、血肿外1/3置管冲洗和外引流治疗;145例老年CSDH患者(B组)行血肿中央钻孔外引流治疗,两组病例行对照分析。结果A组78例,治愈76例(97.4%),好转2例(2.6%)。术后无张力性气颅发生,脑脊液漏2例(2.6%),癫痫发作3例(3.8%),精神障碍1例(1.3%);B组145例,治愈132例(91.0%),好转9例(6.2%),死亡4例(2.76%);术后发生颅内血肿6例(4.1%),血肿复发5例(3.4%),大量颅内积气并张力性气颅12例(8.3%),脑脊液漏5例(3.4%),癫痫5例(3.4%),精神障碍3例(2.1%),颅内感染1例(0.7%)。两组患者治愈好转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CSDH患者行血肿高位钻孔、血肿外1/3置管冲洗和外引流治疗,手术效果好,术后严重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