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错位缝合在尿道下裂修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10月以来,采用错位缝合修复尿道下裂62例,均于阴茎伸直术后半年手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手术方法:①于阴茎腹侧设计宽1.2~1.6cm皮瓣(依年龄大小),绕尿道外口作“U”形切口,深达阴茎白膜与Buck's筋膜间,切口一侧距中线为1/3...  相似文献   

2.
去上皮推进皮瓣修补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去上皮推进皮瓣法修补尿道下裂术后各类尿瘘的经验。方法采用去上皮推进皮瓣法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各类尿瘘62例,其中位于冠状沟9例,阴茎体48例,阴囊5例。37例尿瘘直径大于0.5cm。主要步骤为游离瘘管至颈部并切除,皮内连续内翻缝合关闭瘘口,切除2~3mm近端侧上皮(冠状沟尿瘘)或瘘口一侧上皮(阴茎体和阴囊部尿瘘),形成带血管蒂皮下组织瓣并推进覆盖瘘口,然后对侧全厚皮瓣覆盖去上皮组织瓣,形成交错缝合。如尿瘘双侧皮肤都较丰富,可作双侧带蒂皮下组织瓣,并交叉覆盖。术后不作尿流改道及留置导尿管。结果手术一次成功率为95.2%(59/62),冠状沟尿瘘成功率为88.9%(8/9),阴茎体为95.8%(46/48),阴囊为100%。3例修补失败者在术后6个月~1年再次采用去上皮推进带蒂皮瓣法治疗后治愈。37例直径大于0.5cm尿瘘成功率为94.6%。结论去上皮推进皮瓣法是治疗各类尿瘘的一种较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9月~2003年3月我们采用局部尿道板切开卷管尿道成型术(Tubularized,incisedplaurethroplasty)治疗3例尿道下裂术后长段型尿道瘘患儿,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例患儿最小2.5岁,最大5岁,半年~2年前于外院因尿道下裂行手术治疗。原手术方法包括Duckett法2例,Dennis-Browne法1例。均为阴茎体腹侧尿瘘,长度1.2cm2例,1.5cm1例。1.2手术方法均采用硬膜外麻醉。(1)围绕瘘口距瘘口边缘2~3mm作一类椭圆形切口,切至白膜层,并向两侧适当游离,剪除部分瘢痕组织。(2)于背侧尿道板中央纵形劈开亦切至白膜。(3)置F10Fole…  相似文献   

4.
近年多采用经直肠内修补[1]有肛型女婴直肠舟状窝瘘,1995年以来,我们在此基础上改进,治疗直肠舟状窝瘘11例,疗效满意。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例中年龄6mo~6a,6~12mo2例,~3a5例。~6a4例,瘘口直径2mm~10mm,并局部反复感染6例,院外修补术失败1例。二、手术方法与结果:术前禁食2~3d。每日灌肠,术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均骶管麻醉,侧俯卧位,用小拉钩暴露直肠前壁,粘膜下注入含肾上腺素盐水,瘘管内口下缘1.5~2cm相当于肛前缘齿状线处弧形切口,长约以瘘口为中心划半圆为度…  相似文献   

5.
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处理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目的:总结修补尿瘘的经验,介绍实用可行的方法和相关处理。方法:收集近10年来作尿瘘修补的63个病例的资料,其中膀胱粘膜法术后发生尿瘘27例,游离包皮内板法术后发生36例,单个瘘54例,多个瘘9例,小尿瘘55例,大瘘(尿瘘长轴大于0.4cm)8例。分别采用内瘘口结扎法,内瘘口内翻法,连续内翻法及一层缝合法进行修补,有假阴道的宜先切除,补瘘后引流膀胱尿扎法,内瘘口内翻法,连续内翻法及一层缝合法进行修补,有假阴道的宜先切除,补瘘后引流膀胱尿10d,拆除缝线。结果:一次修补成功率为85.7%(54/63),结论:尿瘘发生后半年以上,要求内外层上皮分隔开并彼此对齐的一层或二层的尿瘘修补法,并作膀胱造瘘或经尿道支架管插管引流膀胱尿,手术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6.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泌尿系先天性畸形,修复方法约200余种。我院自1990年以来采用阴囊纵隔带蒂皮瓣Ⅰ期修复尿道下裂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24例,年龄4~14a,平均7.5a。阴囊均发育良好,阴茎型8例,阴茎阴囊16例。修复长度2~5cm,平均4cm。出院时一期手术成功修复21例,并尿瘘2例,尿道外口狭窄1例,再手术后治愈。 手术方法氯胺酮全麻或持续硬膜外麻醉下,阴茎头缝牵引线。距冠状沟0.5 cm处环形切口,于Buck筋膜浅层向阴茎根部剥离包皮,切除腹侧及尿道旁的纤维索带,彻底矫正阴茎下曲。测量尿道缺损长度,从阴囊纵隔切取矩形阴囊带蒂皮瓣,宽度1.5~2.0 cm,长度2~6cm,瓣长一般至正位开口再多取0.5cm,不应有张力。同侧阴囊皮肤按原设计线切开至肉膜,仔细分离到阴囊隔,以同法做对侧切口,将阴囊隔血管蒂皮瓣提起,对光相视可清晰看见隔内血管丛。  相似文献   

7.
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瘘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总结通过改进手术方法、缝合材料,提高尿瘘一次修改补成功率的经验。方法: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后尿瘘79例,其中大瘘口55便,小瘘咒骂4例。瘘口直径大于0.3cm采用Thiersch偏心覆盖法,瘘口直径小于0.3cm采用瘘口贯穿缝和合和 口切开缝合法。结果:改进前后的成功率分别为62.5%和89.0%,其中大瘘口的修补成功率分别是50%和86%,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对于大尿瘘应用连续内翻缝合及选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并发尿道瘘的发生因素和预防办法。方法 分析7年来应用阴茎带蒂皮瓣重迭交叉覆盖术治疗尿道瘘临床疗效。结果 8例尿道瘘直径最大0.5cm,最小1mm,采用皮瓣交叉重迭覆盖修补尿瘘方法全部成功。结论 应用此方法可降低尿瘘的发生率,选用可吸收线皮瓣重迭间断缝合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原因及修补体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各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发生原因及修补方法。方法 小尿瘘采用结扎法,切开缝合法,皮瓣覆盖法修复,大尿瘘采用Thiersch法或重新行尿道成形术。结果 123例尿道下裂术后29例出现尿瘘(23.58%)。尿瘘发生后立即修复的成功率(3/9,33.33%)远低于尿瘘发生半年后修复的成功率(14/17,82.35%)。3例半年内自行愈合。结论 尿瘘的发生与尿道成形材料,局部血运及创面感染有关,与术式本身关系不大。瘘口大小、术式选择、修补时间是尿瘘修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冠状沟型尿道下裂一期修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提出冠状沟型尿道下裂一期手术新术式。方法 应用包皮和阴茎皮肤联合皮瓣成形尿道,利用原龟头裂与包皮皮瓣成形尿道外口。结果 临床应用20例,一次手术成功19例,1例并发尿道瘘。结论 本法成形尿道皮瓣血运良好,不易发生皮瓣坏死,并发症少。利用龟头裂成形尿道外口,避免了尿道外口狭窄,术后尿道外口位于龟头顶端,阴茎外形接近于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