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主动脉瓣硬化症是老年人的常见病。Otto等将“主动脉瓣硬化(aortic valvular sclerosis,AVS)”定义为:在超声上瓣膜回声增强、瓣叶增厚,而瓣叶活动不受限制;多普勒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率小于2.5m/s。如果多普勒主动脉瓣前向血流速率大于2.5m/s,即为“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ular stenosis)”。新近的研究发现主动脉瓣硬化可能与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2.
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calcific aortic stenosis,CAS)当发展为重度时,主动脉瓣置换术是最为有效的干预手段。结合这种病例的具体特点,探讨围术期合并心力衰竭时正性肌力药物的正确使用及合并感染时潜在血管麻痹症综合征的处理和优化容量管理等方面对麻醉诱导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经验总结。本研究报道1例突发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老年钙化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治疗,并分析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重,瓣膜性心脏病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增加。2003年欧洲瓣膜性心脏病的调查报告显示[入选5001例患者,平均年龄(64±14)岁],所有参与调查的患者中,44.3%的患者为主动脉瓣膜病变,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 AS )占33.9%, AS 的病因大部分为退行性钙化病变,占81.9%[1]。中国瓣膜性心脏病的病因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为例,20世纪80年代病房患者绝大多数为风湿性心脏病,如今成人外科病房患者多数为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由于老年患者各器官的衰退及合并其他系统疾病,老年退行性瓣膜病的治疗极具挑战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分析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瓣膜间质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组织块接种和免疫磁珠法分选正常主动脉瓣和CAVD瓣膜间质细胞,观察其形态学和行为学特征。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分析CAVD瓣膜间质细胞免疫表型的改变。结果与正常主动脉瓣瓣膜间质细胞相比,CAVD瓣膜间质细胞呈肌纤维母细胞和成骨细胞形态,当细胞达到一定密度后细胞自发性收缩、聚集样生长并形成钙化结节。体外培养的CAVD瓣膜间质细胞表达肌纤维母细胞标志物α-SMA和成骨细胞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P)。结论 CAVD瓣膜间质细胞生物学特征的改变可能是导致主动脉瓣增厚、钙化和交界融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李子卓  李翌畅  李冬梅  谢圆圆  毛鑫乐  邓燕   《四川医学》2023,44(10):1086-1090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TAVR)已成为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urgical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 SAVR)治疗无法手术或高危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 AS)患者的一种可行方案,且在中期随访中,TAVR预示着与SAVR相似的结果,并已证实具有良好的瓣膜耐久性[1]。此外,  相似文献   

6.
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的范围从主动脉瓣膜轻度增厚到瓣膜运动功能损害。前者称之为主动脉瓣硬化(aortic valve sclerosis,AVSc),后者称之为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valve stenosis,AVS)。CAVD的流行现状:疾病前期,有主动脉硬化无左室流出道的狭窄,在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中占30%。由于现代医学无法治疗和延缓CAVD的发生和进展,外科手术行瓣膜置换,则成为唯一可行办法。CAVD是如何发生及病情如何变化目前并不完全确定。目前诊断CAVD的主要方法是临床检查—超声心动图或心导管试验。因有多种生理途径可以导致CAVD,因此有许多生物标记物可以用于判断该疾病的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进展及预后。本文综述了几种已被用于预测CAVD严重程度、进展及预后的生物标记物,以期进一步为明确病因及治疗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军民 《北京医学》2012,(7):520-522
正二叶主动脉瓣(bicuspid aortic valve,BAV)是一种很常见的先天性瓣膜疾病,可以为散发性,但有很强的家族遗传性[1]。BAV与主动脉瓣功能障碍和主动脉壁病变密切相关。BAV可以单独存在,患者也常合并有主动脉缩窄、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上狭窄、主动脉瓣下狭窄、二尖瓣瓣上环、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等其他心血管畸形。一、发病率最早对先天性二叶主动脉瓣发病率的调查是基于尸检研究,发病率为0.5%~1.4%。几个大组尸检的  相似文献   

8.
二叶式主动脉瓣(BAV ,bicuspid aortic valve)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瓣膜发育异常疾病 ,发病率约在0.5% ~2% 之间 ,男性患者大于女性 ,比例约为3 :1,可以单独发生 ,也可伴发其他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BAV具有家族遗传性 ,多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 ,与种族有关[2] .BAV可以有瓣膜正常的启闭功能 ,随着年龄的增长,易发生钙化,引起瓣膜的狭窄或关闭不全 ,患者常常出现主动脉瓣反流、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和感染性心内膜炎等并发症.本文从胚胎发育、解剖分型及病理生理改变、影像学评估和临床诊疗等方面对BAV进行了如下综述 ,以期为后续研究和诊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退行性病变已成为我国AS患者的主要病因 [1].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TAVR)是一种新型的微创瓣膜置换技术,具有不开胸、风险低、操作简...  相似文献   

10.
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正> 1904年Monchkebery首先发现人在自然衰老过程中发生退行性变,导致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1910年Dewisky首次描述了二尖瓣环钙化。所谓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又称老年钙化性心瓣膜病,或老年心脏钙化综合征,是指原来正常的瓣膜或在轻度瓣膜异常的基础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瓣膜结缔组织发生退行性变及纤维化,使瓣膜增厚、变硬、变形及钙盐沉积,导致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病变主要发生在主动脉瓣及二尖瓣环,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和二尖瓣环钙化。因病变可以累及瓣周组织、冠状动脉、心脏传导系统以及主动脉和左心房,临床上可以出现房室及来支传导阻滞、早搏和心房颤动等,也是老年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好发部位。  相似文献   

11.
老年退行性心脏包膜病亦称老年性心脏瓣膜病,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二尖瓣环钙化,主动脉瓣环钙化等,是老年人最主要的心脏瓣膜病。以往因此种疾病临床体征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相近和/或相同,给临床诊断带来许多困难。近年来,由于彩超的广泛应用,对该病的诊断率及检出率大为提高。1主动脉瓣退行性变的彩超诊断在老年性退行性心脏瓣膜病中,随年龄的增高,受累瓣膜以主动脉瓣为主,约为二尖瓣退行性变的4倍。瓣膜改变以关闭不全为主,也常有狭窄及关闭不全同时存在。1·1二维超声心动图可见受累的主动脉瓣回声增强增粗,呈斑点状,团状,条状,活动受限…  相似文献   

12.
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senile calcific valve disease,SCVD)又称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病或老年心脏钙化综合症,是老年人群中常见的心脏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SCVD发生率明显增高.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可以提高对老年人心脏瓣膜退行性病变的检出率,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明确病程,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本地区主动脉瓣病变的病因特征和时代变迁,为主动脉瓣病变的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不同时代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特征,比较其时代差异。分别以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3组分析,具体病因包括风湿性、二叶式主动脉、退行性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扩张、感染性心内膜炎、少见及未确定等6类病因。结果:风湿性、二叶式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扩张以及退行性主动脉瓣病变是主要的病因类型,其中单纯主动脉瓣狭窄以风湿性(43例,占59.7%)及二叶瓣17例(23.6%)病因为主,单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以根部扩张(38例,占43.2%)为主,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则以风湿性(70例,占88.5%)为主。随着社会进步和人口老龄化,风湿性病因所占比例大幅下降,主动脉根部扩张导致的主动脉关闭不全有较大幅度的上升,退行性主动脉瓣有所上升,二叶式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所致瓣膜损害变化不明显。结论:主动脉瓣病因构成的改变及其特征对主动脉瓣临床诊治和医疗策略制定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老年性心瓣膜病中,具有临床意义的是退行性改变。退行性改变可以损害心脏瓣膜,累及纤维层,病变包括钙化和粘液样变性。左心瓣膜常发生退行性钙化,临床上能引起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变性型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和二尖瓣环钙化。左心瓣膜粘液样变能引起二尖瓣脱垂和腱索断裂。近年来由于老年医学的迅速发展,特别是超声心动图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诊断老年人心瓣膜病提供了一种敏感的工具。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典型病例与诊断体会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风湿热发病率的降低,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ve disease,CAVD)的发病率在我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CAVD以往被视为是一种与瓣膜退行性变、钙盐沉积相关的被动过程,但最新研究发现CAVD的发生实际是一个涉及内皮损伤、脂质浸润、慢性炎症、基质重塑、细胞分化、进展性钙化及新生血管形成等复杂变化的主动过程,一些基因的变异在其发生发展中也扮演重要角色.CAVD的临床诊治措施目前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包括一些延缓或阻断CAVD进展干预靶点的发现以及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implantation,TAVI)的临床应用,都为防治CAVD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就CAVD发病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展望了CAVD未来的诊治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经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出的55岁以上71例老年性心瓣膜病的特征:受累瓣膜以主动脉瓣为主66例(92.96%),其表现为瓣环钙化和回声增强,瓣叶增厚、关闭不全、狭窄及主动脉壁增厚、钙化。二尖瓣受累54例(76.1%),其表现为瓣环钙化和回声增强、瓣叶增厚、关闭不全、狭窄,左房室增大等表现。作者认为,2DE为识别老年心脏组织结构的无创伤性检查手段,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对老年性心瓣膜病的早期诊断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主动脉瓣钙化(AVC)常见于老年人群中,常在体检时心脏杂音或超声心动图检查而被发现,该病变的进展可能造成主动脉瓣狭窄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严重者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甚至危及生命。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明显进展。但是引起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的病因尚不明确,且以往人们长期认为该病变为退行性改变。目前的研究进展提示,AVC是一个主动、可调节的过程。总体来讲,AVC的发生、发展由瓣膜损伤开始,经历或同时合并炎症反应、糖脂代谢异常等过程并最终以钙化形成为结局。现就AVC的研究进展从炎症的作用、糖脂代谢、感染因素、钙磷代谢和分子及基因水平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8.
气囊导管瓣膜成形术(Catheter Ballon Valvoplasty,CBV)用于临床始于Dotter和Judkins,20余年来已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一、CBV治疗肺动脉瓣狭窄治疗脉动咏瓣狭窄的(CBV)有单囊、双囊及三囊技术。CBV可减小肺动脉压力梯度和右室收缩压,而心率、心输出量和动脉压无明显改变。可作为重度和中度肺动咏瓣狭窄的首选安全有效治疗方法。二、CBV治疗主动脉瓣狭窄成年人CBV后的瓣膜面积增加在瓣叶钙化者可能是瓣叶粘连处分离、钙化瓣叶破裂和僵硬的瓣尖移位和抻直的结果。CBV后主动脉瓣膜面积平均可达0.5~1.1cm~2。约2/3病人瓣膜平均面积为0.8~0.9cm~2,约有1/3患者≥1.0cm~2。CBV增加瓣口的面积有限,几乎没有或不产生新的主动脉瓣返流。缺点是狭  相似文献   

19.
文献[1]报道约67%的主动脉瓣狭窄(aortic stenosis,AS)患者伴有二尖瓣返流(mitral regurgitation,MR)。一些功能性MR的患者主动脉瓣置换(aortic valve replacement,AVR)后,MR会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2]。作者回顾河南省胸科医院2007年至2011年手术治疗的AS伴中度MR的患者AVR术后MR程度的变化以及不同预后因子对MR程度变化的影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5例AS患者均接受AVR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52~82(67.0±7.0)岁。主动脉瓣先天畸形17例;主动脉瓣退行性  相似文献   

20.
正常主动脉瓣口面积为2.6~3.5c m2.轻度主动脉瓣狭窄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当瓣口面积减少到<1 c m2时左心室排血明显受阻,为重度狭窄.在我国,风湿性心瓣膜病仍然是主动脉瓣狭窄的最主要原因之一,老年人退行性钙化病变和先天性二叶瓣畸形等所导致的主动脉瓣狭窄也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