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3 毫秒
1.
采用Ao-Ferron农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PACS中铝水解形态分布随熟化时间的变化,考究了在没经时间,碱化度(B)Al^3+/SO^2-4摩尔比和稀释作用对铝水解形态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熟化时间及稀释作用对铝水解形态分布影响不大;碱化度及Al^3+/SO^2-4摩尔比对铝水解开矿分布有影响,Ala含量随着三化度的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2.
以粉煤灰、废硫酸、废铁屑等工业废弃物为原料,通过酸溶、碱溶、氧化和聚合过程,制备出了新型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硅酸硫酸铁铝(PAFSS),用XRD进行表征,并研究了浸取阶段(碱溶和酸溶)对粉煤灰中硅、铁、铝溶出率的影响因素和制备阶段对PAFSS混凝性能的影响因素,测试了PAFSS的混凝性能和最优形态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当浸取阶段温度90℃、液固比(体积比)3.0、时间3h、浸取液浓度5mol·L~(-1)和制备阶段硅酸聚合pH2.0、硫酸总量与硫酸亚铁摩尔比0.37、Si/Fe+Al摩尔比0.10时,所制PAFSS为Al~(3+)、Fe~(3+)、SO_4~(2-)和聚硅酸相互作用形成的无定形高聚物,其最优形态Fe_b和Al_b含量高,pH值适用范围宽,混凝性能明显优于市售聚合硫酸铁(PFS)、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铁铝(PFAS)混凝剂.  相似文献   

3.
红外光谱法研究聚硅氯化铝混凝剂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制备不同碱化度(B)和不同(Si/Al)摩尔比的系列聚硅氯化铝(PASC)作为混凝剂,进行常压干燥(干燥温度105℃)制备固体产品.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碱化度、Si/Al摩尔比对PASC的结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SC聚合形态结构取决于碱化度及Si/Al摩尔比的大小,随着B值增大和Si/Al摩尔比的减少,聚硅酸与铝离子及铝的水解络合铝离子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4.
硅酸聚合度对聚硅氯化铝絮凝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硅酸铝盐是一类新型无机高分子絮凝剂,是在聚硅酸和聚铝絮凝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复合产品,以蒸馏水稀释硅酸钠至含SiO23.0%,用硫酸调节pH值至4.5,旋转不同时间使其聚合,得到不同聚合度聚硅酸,以制备得到的聚硅酸和氯化铝为原料,通过共聚法制备了不同硅酸聚合度、碱化度(B)、铝硅摩尔比(Al/Si)的聚硅氯化铝(PASC)絮凝剂。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了絮凝剂水解铝的形态分布特征研究了其影响因素,分析探讨了不同聚合度的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间的相互作用。将其有于商品砼废水的处理,当硅酸聚合时间为145min时,所制备的聚硅氯化铝(PASC)絮凝剂的除浊率高达97%。  相似文献   

5.
红外光谱法研究聚硅氯化铝混凝剂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制备不同碱化度(B)和不同(Si/Al)摩尔比的系列聚硅氯化铝(PASC)作为混凝剂,进行常压干燥(干燥温度105℃)制备固体产品。用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碱化度、Si/Al摩尔比对PASC的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SC聚合形态结构取决于碱化度及Si/Al摩尔比的大小,随着B值增大和Si/Al摩尔比的减少,聚硅酸与铝离子及铝的水解络合铝离子产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6.
采用碱中和滴定法合成羟基铝的过程中影响十三聚铝[Al_(13)]~(7+)含量的因素较多。选取了总铝浓度、碱化度、反应温度和碱化率等4个主要因素进行了综合优化研究,分析各因素的敏感性影响程度,最终确定合成[Al_(13)]~(7+)的最佳条件组合。对4个因素分别选取了代表性的3个水平,运用正交试验设计原理建立了9组实验方案,根据确立的方案合成羟基铝溶液并进行27Al-NMR检测,然后以各铝形态的含量为指标进行极差分析。分析结果表明,4个因素中碱化度影响最显著,总铝浓度次之,反应温度和碱化率显著性较弱;合成[Al_(13)]~(7+)的最佳因素组合为总铝浓度为0.1 mol/L、反应温度为60℃、碱化度为2.5和碱化率为50 m L/min。  相似文献   

7.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聚合氯化铁(PFC)的结构形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聚合物氯化铁(PFC)的结构形貌,探讨了碱化度B,n(W)/n(Fe)(摩尔比)及熟化时间对PFC结构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B值增大可提高PFC(共)样品的聚集度,生成更大的聚合物;n(W)/n(Fe)达到一定值时,可提高PFC(共)的聚合度,吸附架桥能力和混凝效果;在熟化初期,PFC(共)向更高的聚合物形态转化,生成了更高的聚合物,14d后,PFC(共)的聚集体的聚集度开始降低。  相似文献   

8.
新型高浓度聚硅氯化铝水解形态与絮凝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采用缓慢滴碱法合成了高浓度(2.0mol·L-1左右)具有不同Si/Al摩尔比γ(Si/Al)的聚硫氯化铝,研究了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和除浊效果.AlFerron和AlNMR分析结果表明,随着γ(Si/Al)的增加,Al13/Alb形态的含量逐渐减小,Al单体和Al高聚体形态含量逐渐增大.烧杯实验结果表明PASC浓度高、最佳投加量低,絮凝效果好,pH适用范围广,可显著降低处理成本.Al水解形态与絮凝效果的研究表明以铝酸钠为碱化剂制备的高浓度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不宜用Al13/Alb含量高低来表征.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废液的三种水解法:A法(3h水解后加肌醇)、B法(2h水解后,加肌醇混合均匀、稀释后,再水解1h)和c法(2h水解后,加肌醇混合均匀,汽蒸0.5h)。经气相色谱分析,其结果显示:A法、B法和C法中25%H_2SO_4、36%H_2SO_4水解样品各单糖含量大小顺序为木糖、葡萄糖、半乳糖、阿拉伯糖和甘露糖;但C法中5%H_2SO_4水解样品则为木糖、阿拉伯糖、半乳糖、葡萄糖和甘露糖。较好的三种水解法以5%H_2SO_4C法为最优化法,单糖总量测得为5.89g/1。它具有测定结果重现性好、分离效果好,水解用酸量少、保留时间短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条件下制备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壳聚糖复合絮凝剂(PAC-CTS),考察碱度B值、制备温度和C值对不同絮凝剂中铝形态分布的影响。铝种类的测定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结果表明,PAC与Ferron试剂的反应速率和不同PAC中的Al_b含量均随B值的增加而明显增加,随制备温度和C值的增加而缓慢降低。结合实验过程,考虑经济性,认为制备温度为50℃、碱度B=2.0、C=1/20是最佳制备条件。  相似文献   

11.
用27AlNMR方法研究了碱化度(B),Al3+/SO摩尔比及水中稀释过程对PACS(含SO的聚合氯化铝)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ACS中铝含量大子0.9mol/L时,水中稀释对PACS聚合度影响较大,小于0.9mol/L后水中稀释对PACS聚合度影响较小.水中稀释可使聚合大分子向Al13结构转化,这种转化能力的大小取决于PACS中B的高低和Al3+/SO摩尔比的大小.B的提高或SO含量的增加(Al3+/SO摩尔比减小),都使这种转化能力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2.
采用改进的Al-Fe-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定量研究了HPAFC的化合形态分布与转化,结合酸解聚实验和酸反滴定实验结果,描述了其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HPAFC的化合形态主要决定于n(Al):n(Fe)比值、碱度值和陈化时间,并且可划分成三个主要化合形态分布区,即单体和二聚体[Al+Fe]a、中间多核羟基络合物[Al+Fe]b和溶胶态[Al+Fe]c,而且它们之间可相互直接转化.当n(Al):n(Fe)>5:5时,[A1+Fe]a和[A1+Fe]b为主要化合形态;除了[A1+Fe]b之外,[Al+Fe]a和[Al+Fe]c随n(Al):n(Fe)减小而增大.最后提出了HPAFC的化合形态分布与转化模型.  相似文献   

13.
复合混凝剂中PDM对PAC铝形态分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种盐基度的聚合氯化铝(PAC)分别与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PDM)制成系列复合混凝剂PAC/PDM,研究了PDM特征黏度、PAC与PDM质量配比对复合混凝剂中盐基度、铝形态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混凝性能的关联.分别采用酸碱滴定法、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混凝烧杯试验对复合混凝剂的盐基度、铝形态分布和混凝性能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随着PDM特征黏度由0.87dL/g增加至3.79dL/g,或PAC/PDM质量配比由20∶1减小至5∶1,未观察到复合混凝剂的盐基度和铝形态分布有明显变化;而混凝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所选模拟原水,当余浊下降至6NTU时,复合混凝剂PAC/PDM(2.88/10∶1)能使PAC投加量减少19.2%—19.5%;随PDM特征黏度由0.87增加至3.79dL/g,絮团尺寸和沉降速率增加;随PAC/PDM质量配比由20∶1减少到5∶1,PAC投加量减少15.9%—19.9%,因此PDM能明显提高PAC的混凝性能,且随着复合混凝剂中PDM特征黏度增加,或者PAC/PDM质量比例降低,混凝效果都得以增强.由此可见,复合混凝剂中PDM对PAC盐基度和铝形态分布的影响与其优越的强化混凝性能未有直接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验室模拟, 研究氟铝交互作用对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特征和形态分布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氟铝交互作用下, 茶园土壤中铝的吸附平衡时间 延长, 吸附速率下降, 吸附量减少. 茶园土壤对铝的吸附速率和吸附量大小顺序为: 对照>n(F)∶n(Al)=2>n(F)∶n(Al)=4>n(F)∶n(Al)=8; 对照和低氟铝比(n(F)∶n(Al)=2∶1)条件下, 随茶园土壤对铝吸附量的增大, 活性铝含量增加但转化率下降;高氟铝比(n(F)∶n(Al)=4∶8 ∶1)条件下, 随茶园土壤对铝吸附量的增大, 活性铝含量下 降且转化率进一步降低.  相似文献   

15.
由聚磷氯化铝的27Al核磁共振谱图的分析结果表明,磷酸盐的引入对聚合铝的特定形态AlO4Al12(OH)24(H2O)7+12有显著影响;影响程度取决于P/Al值,并随P/Al值增大AlO4Al12(OH)24(H2O)7+12含量减少,由此推测出一种新形态PO4Al12(OH)24(H2O)9+12。  相似文献   

16.
SO42-/Al-MCM-41介孔分子筛合成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作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为硅源,铝酸钠为铝源,用水热晶化法在乙二胺为碱性介质中合成了n(Si):n(Al)=50:1的Al-MCM-41介孔分子筛,并用浸渍法制备SO42-/Al-MCM-41。通过XRD、氮气吸附-脱附、Hammett指示剂胺滴定等方法对所合成样品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7.
采用线性极化法、压汞法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外渗氯盐条件下水泥中S/Al比及外渗硫酸盐对氯离子临界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氯离子临界浓度随水泥中S/Al比提高先增大后减少,而氯离子的结合量随S/Al比提高而降低,氯离子临界浓度最大值时的S/Al比随水泥中Al2O3含量的提高而降低,S/Al比和Al2O3含量对氯离子临界浓度的影响实质上是对砂浆孔隙结构的影响。在SO42-和Cl-含量与华南地区海水相近的复合渗透液中,氯离子临界浓度随水泥中的S/Al比提高而先增大后减少,且临界浓度约为NaCl溶液浸泡试件的70%。复合渗透液中的SO42-渗透进砂浆先会使砂浆结构变致密,然后才引起体积膨胀,提高水泥中的S//Al比可提高水泥中AFm的生成量,从而相对降低由于生成滞后钙矾石引起的体积膨胀。  相似文献   

18.
聚硅酸铝的絮凝性及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制备聚硅酸氯化铝(PSAC)和聚硅酸硫酸铝(PSAS)的基础上,考察了水玻璃浓度,Al/Si摩尔比对聚硅酸氯化铝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了水玻璃浓度;Al/Si摩尔比,铝盐种类,放置时间和搅拌强度对聚硅酸铝絮凝沉降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聚硅酸铝的稳定性随水玻璃浓度增加而降低;PSAS与PSAC絮凝性能的差异和Al/Si摩尔比密切相关,PSAC在Al/Si摩尔比为0.75-1时絮凝效果较好,而PSAS在Al/Si摩尔比较低时絮凝效果好,搅拌强度和放置时间也明显影响药剂的絮凝效果。  相似文献   

19.
用Fe-Ferron遂时络舍比色法研究了含硼聚硅氯化铁(PFSCB)中铁离子的形态分布与转化,考察了nFe/nSi,nB/nSi,熟化时间和硅酸活化时间对铁的形态分布的影响。实验中发现,铁、硼和聚硅酸的加入能够提高PFSCB产品的聚合度;熟化时间延长rFec升高,但rFeb几乎保持不变;当nFe/nSi=1,nB/nSi=0.16,硅酸活化时间为80~120min时,活性最强的Feb的rFeb最大。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超细固体超强酸SO2-4/ZrO2,采用XRD、SEM、IR对该催化剂进行表征.以超细固体超强酸SO2-4/ZrO2为催化剂,棕榈酸与乙醇为原料合成棕榈酸乙酯.探讨了不同催化剂类型、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固体酸相比,超细固体超强酸SO2-4/ZrO2对于棕榈酸乙酯的合成具有较好的催化性能.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n(棕榈酸):n(乙醇)=4:1,催化剂用量0.8 g,反应3 h.在此条件下,棕榈酸的收率可达7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