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是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成效直接关系整个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成效。介绍了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的主要建设内容,结合部分省份督察暗访结果,从基层责任制体系、防御预案、简易监测预警、宣传培训与演练等方面介绍了当前山洪灾害群测群防建设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如何防治山洪灾害,已成为目前我国防汛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应包括监测、预报预警和决策3部分。目前,我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还处于初期阶段,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并逐步引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采用多种方式分区、细化其功能,更好地为防治山洪灾害服务。  相似文献   

3.
山区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恶化、极端水文事件增加造成山洪灾害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山丘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当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现状,综述了山区暴雨洪水过程模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和防灾减灾模式构建的最近进展。在综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究的发展趋势,包括从机理研究、技术研发、模式构建和应用示范等方面开展监测预警关键技术攻关;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在山洪灾害防治领域的作用;采用"自然-社会"二元山洪灾害防治范式。研究成果可为山洪灾害防治体系升级改造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部分地区的山洪灾害事件暴露出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在监测、指挥决策、预警发布和传递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提出了新一代预警设备产品研发功能需求和系统架构,对山洪灾害预警设备进行改进,新型预警设备以小流域为单元应用和防御,监测预警信息直接入户到人,有效缩短信息传递环节的时间。设备创新开发与居民家日用品以期全面解决山洪灾害防御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新一代预警设备在预警信息传递速度、发布保障率、发送范围精准化、设备保管体制等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体现"专"和"群"结合的山洪灾害防御思路,在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防御中也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初步总结了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技术的现状和现行防御思路形成及实践的历程,探索了山洪灾害防御技术特别是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决策指挥系统等发展方向。认为水雨情监测方面的发展趋势是雷达、卫星、雨量站多源信息融合,特别是雷达与雨量站的结合应用;预警方面的发展趋势是局地范围内的封闭式预警体系及网格化管理;监测预警平台发展方向是基于调查评价数据的山洪预报系统、省市县级平台远程诊断和运行维护技术。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栾川县在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过程中,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严抓监测预警,落实责任体系,加大宣传培训,构筑了“预警及时、反应迅速、应对有效”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介绍了栾川县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技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文川  和吉  邱林 《中国水利》2011,(13):35-37
针对我国防洪减灾工作中亟待解决的山洪灾害问题,总结了国内山洪灾害防治技术的研究成果,从山洪灾害的成因、预测预报技术、预警技术、监测预警系统建设、灾情风险评估技术、形成机理、防治区划及防治对策等7个方面对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技术主要成果进行分析,探讨了当前存在的不足及今后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山洪灾害防治措施包括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并以非工程措施为主。非工程措施是有效预防山洪灾害的重要手段。在对重庆市酉阳县前期非工程措施建设情况与存在问题阐述的基础上,结合该县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对开展山洪灾害调查评价,补充和完善其监测系统、预警系统、县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群测群防体系以及重点山洪沟治理试点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基础薄弱,在支撑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成立项目组,组织开展山洪灾害防治理论技术研究和产品研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初步建立了山洪灾害防治理论技术体系,应用于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实践,对此进行总结介绍,主要包括:①形成了基于山洪灾害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山洪灾害防治方略和理论技术框架;②分析了山洪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和山洪灾害形成机理;③系统研究了山丘区小流域水文特征,创建了全国小流域基础数据集;④提出了有中国特色的山洪灾害群测群防模式;⑤研究制定了44项山洪灾害防治行业标准或规范性技术文件;⑥提出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和风险评估技术方法;⑦开发了X波段测雨雷达强降雨监测技术和非接触式水位-流速-流量一体化山洪监测新方法;⑧研发了时空变源混合产流模型和中国山洪水文模型;⑨提出了多阶段渐进式山洪监测预报预警技术路线和动态预警指标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山洪灾害防御关键技术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结合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所面临的自然社会双重胁迫因素和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在总结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建院以来围绕小流域暴雨洪水规律、分析计算方法、防洪减灾监测预警技术等方面所完成的创新成果基础上,阐述我国山洪灾害防治的总体思路、理论技术体系和防御模式。重点论述小流域下垫面特征及产汇流特性、缺资料地区小流域暴雨洪水规律、新一代缺资料小流域产汇流模型及分布式水文模型、预警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理论、小流域山洪灾害动态预报预警技术、全国山洪灾害小流域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技术突破和取得的创新性成果。  相似文献   

11.
简要概述了我国现有的防洪抗旱方面的标准,总结了这些标准在防汛抗旱实际工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存在的问题。介绍了美国、英国、日本等国的防洪抗旱标准,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防洪抗旱技术标准及其体系的异同和特色,指出我国防洪抗旱标准体系应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山洪临界雨量确定方法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山洪临界雨量确定的典型方法,如欧美地区FFG法,日本线性相关法,我国台湾地区的降雨驱动指标法、以及大陆地区的实测雨量统计法、水位/流量反推法、暴雨临界曲线法和比拟法等;探索了分布式方法确定临界雨量的方法,重点探讨了以降雨强度、时段雨量、有效累积雨量为指标的山洪临界雨量确定方法;分析了分布式水文法确定临界雨量的优缺点,提出了山洪临界雨量确定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山洪灾害防治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是山洪灾害防治相辅相成的两大支撑,作为传统意义上工程措施的水库工程,近年来通过除险加固、法规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等一系列途径,其水情、雨情、工情监测技术不断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日趋优化,风险管理意识与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逐步加强,已具备了相当的非工程措施功能。在充分发挥水库工程非工程措施功能与优势的基础上,通过水库工程水雨情测报系统及大坝安全监测系统与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的对比分析,尝试将水库重要信息与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实施关键环节进行共享与融合,提出了水库工程安全监测系统与山洪灾害防治预警系统的协同预警模式,为实现水库工程与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的信息共享和协同预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国外有关洪水保险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辉君 《中国水利》2005,(19):49-51
洪水保险是一项重要的非工程防洪措施,是行之有效的洪灾风险管理手段,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美国是最早以立法形式将洪水保险作为洪水风险管理系统,制定并实施全国性洪水保险计划的国家,经过艰难曲折的探索,闯出了一条成功之路.英国是成功地采用市场化洪水保险模式的国家之一.我国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洪水保险尝试,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分析英、美两国不同的洪水保险制度,可以为我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山洪灾害防治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群测群防在山洪灾害防御中地位重要,是除了专业化监测预警系统之外的基层山洪灾害防御的主要手段,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建立健全责任制体系、县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编制、简易监测预警、宣传培训演练等.针对部分地区群测群防体系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强化和规范化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针对密西西比河流域频繁不断的洪水灾害,美国的防洪策略也经历了唯堤论防洪、控制洪水、洪水管理、人水和谐等阶段。其防洪经验表明:高标准防洪工程、先进的流域防洪管理、高科技手段、完善的法制体系等的综合运用是防御洪水灾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福建省永泰县长庆溪流域是典型的山洪灾害易发区,通过山洪灾害防御试点的实践,从落实防御责任体系,建立监测预警系统,编制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和宣传培训等非工程措施方面总结了山丘区山洪灾害防御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水科学与水工程》2015,8(3):195-204
Flash flood hazard mapping is a supporting component of non-structural measures for flash flood prevention. Pilot case studies are necessary to develop more practicable methods for the technical support systems of flash flood hazard mapping. In this study, the headwater catchment of the Xiapu River Basin in central China was selected as a pilot study area for flash flood hazard mapping. A conceptual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was developed for flood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framework of the Xinanjiang model, which is widely used in humid and semi-humid regions in China. The developed model employs the geomorphological unit hydrograph method, which is extremely valuable when simulating the overland flow process in ungauged catchments, as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Xinanjiang model. The model was tested in the pilot study area, and the results agree with the measured data on the whole. After calibration and validation, the model is shown to be a useful tool for flash flood calculation. A practicable method for flash flood hazard mapping using the calculated peak discharge and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data was presented, and three levels of flood hazards were classified. The resulting flash flood hazard maps indicate that the method successfully predict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flash flood hazards, and it can meet the current requiremen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19.
受极端天气、复杂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多重因素影响,山洪灾害在我国频发高发,且预测预报难度较大。本文基于全国山洪灾害调查评价成果,着眼于15-20 km~2的小流域,从降雨、下垫面、社会经济、现状防洪能力、涉水工程及监测预警设施配置率6个方面,提取了54个备选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降维处理,筛选了10个核心且独立的指标,构建了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风险立方体模型,并运用福建省2306场历史山洪场次数据进行了模型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小流域的山洪灾害风险识别可有效反映灾害对降雨和下垫面的响应关系;沿海台风暴雨高发区和内陆山区短时强降雨高值区是山洪灾害高风险区,涉及小流域1151个,面积近2万km~2,人口608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