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通过一起疑似葡萄球菌引发食物中毒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并结合检测出致病性葡萄球菌病原学分析,为下一步食物中毒处置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GB4789,对可疑食物及患者呕吐物、肛拭子等进行了几种常见致病原菌分离培养,并直接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A~E基因进行分型,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进行系统生化鉴定,并做血浆凝固酶试验。结果 在食用剩余汉堡中分离出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名患者肛拭子中分离出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名患者呕吐物中分离1株血浆凝固酶阴性路邓葡萄球菌,利用PCR方法分别对其进行了肠毒素基因分型,结果显示,食用剩余汉堡中1株和2株患者肛拭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均为SEA型,为同一型;1株患者呕吐物的路邓葡萄球菌的肠毒素为SEC型。 结论 该起食物中毒主要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SEA型肠毒素所导致,血浆凝固阴性路邓葡萄球菌跟金黄色葡萄球菌一样,也能产生肠毒素同样具有致病性作用,提示路邓葡萄球菌不单纯只是人类皮肤共生菌,或许还跟金黄色葡萄球菌同样具有侵袭性、产肠毒素等致病性,在进行公共卫生流行调查诊断时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14-2015年广州市食物中毒检出的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耐药研究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了解其产肠毒素、耐药特性以及同源性。方法依据GB4789.10-2010采用ELISA方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SEE),利用VITEK 2 compact对菌株进行药敏试验,并对菌株进行PFGE分型研究。结果 4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的有38株(86.4%),其中同时产两种及以上肠毒素型别的有13株(34.2%),产A型肠毒素的菌株最多,有34株(89.5%)。对青霉素(79.5%)、四环素(63.6%)、克林霉素(54.5%)、红霉素(52.3%)耐药率较高。PFGE分型显示菌株可以分为4个聚类、7个PFGE型别。结论食物中毒株产肠毒素能力较强,其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提示安全用药的重要性,PFGE分型对广州市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防控及溯源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分布及耐药情况。 方法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离鉴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毒素基因 (SEA~SEE),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共收集到13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74株分离自痰液标本,占53.62%;从年龄≥50岁患者中分离得到102株菌株,占73.91%;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肠毒素阳性为120株,检出率为86.96%,SEA、SEB、SEC和SEE阳性率分别为63.33%、46.67%、45.00%和37.50%,未检测出SED基因,分离自痰液标本菌株以携带SEA和SEC为主,而分离自创面分泌物菌株则以携带SEB和SEE为主;药敏 结果 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96.67%)、红霉素(81.67%)、氯霉素(74.17%)、四环素(71.67%)耐药较为严重,对呋喃妥因(6.67%)、复方磺胺甲恶唑(16.67%)、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4.17%)则比较敏感,所有菌株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 结论 临床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基因携带率较高;不同标本来源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携带肠毒素基因型存在差异,对于临床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治疗应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理的抗生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中山市中央空调冷却塔水血清1型(LP1)及血清7型(LP7)嗜肺军团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情况。方法 对2012—2014年从中山市部分酒店、娱乐场所、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中央空调冷却塔水样本中分离出的41株LP1型嗜肺军团菌和12株LP7型嗜肺军团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运用Bio Numerics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按照100%的相似程度,41株LP1型嗜肺军团菌分为26种PFGE型别,每个带型包括1~6株菌,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16.6%~100%;12株LP7型嗜肺军团菌分为10种PFGE型别,每个带型包括1~2株菌,菌株之间的相似系数为19.3%~100%。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分离的菌株存在相同的PFGE型别;同一场所可存在相同的PFGE型别,也可跨月份或年份存在不同的型别。按照90%以上的相似程度, LP1型嗜肺军团菌有4个克隆群,包含的菌株数和PFGE带型占其血清型别分离株总数以及PFGE型别总数的51.2%(21/41)和30.8%(8/26);LP7型嗜肺军团菌有2个克隆群,包含的菌株数和PFGE带型占其血清型别分离株总数以及PFGE型别总数的50.0%(6/12)和40.0%(4/10)。克隆群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山市中央空调冷却塔水中LP1型及LP7型嗜肺军团菌分离株存在广泛的PFGE基因型别,未形成某一优势基因群的地区优势及时间趋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中山市2017年沙门菌的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食源性疾病的溯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中山市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3个哨点医院)的沙门菌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14种抗生素药敏试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肠炎沙门菌进行分子分型。 结果 中山市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检出的285株沙门菌对14种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237株(占83.16%)沙门菌对13种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性,未发现对亚胺培南(IPM)耐药菌株。耐药抗生素最多的种类达到11种,耐药率较高(40 %以上)的抗生素为氨苄西林(AMP)、四环素(TET)、氨苄西林/舒巴坦(SAM)、氯霉素(CHL);共有87类耐药谱型,其中多重耐药谱型75类(86.21%),多重耐药菌株数为176株(61.75%)。25株肠炎沙门菌的PFGE分为5种带型,相似度为63.9%~100.0%。结论 中山市2017年食源性疾病监测显示沙门菌耐药状况较为严重,呈多重性和多态性,应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耐药性;肠炎沙门菌PFGE的相似度较高,存在优势带型。  相似文献   

6.
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及其毒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状况、产肠毒素特性及耐药性,为制定HACCP(Hazard Analysis andCritical Control Point,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防止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及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从各大商场超市、农贸市场、酒店饭店等销售的食品中随机采集6类不同品种食品共361份,按照GB/T 4789.10-2008的方法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测,并对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菌株进行产肠毒素检验及药敏试验。结果 361份样品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检出率6.09%,其中豆制品检出率最高(30.0%),其次为凉拌食品(10.4%),膨化食品及婴幼儿食品未检出。采自农贸市场的食品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最高(11.1%)。由于资源有限,只对其中13株阳性菌株检测肠毒素,6株检出肠毒素,产毒力为46.15%;6株含肠毒素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苯唑西林、青霉素G、阿莫西林、红霉素、阿奇霉素产生耐药性,表现出多种耐药谱。结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一定的污染,尤其在豆制品、凉拌食品中比较严重;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产肠毒素能力较强;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药物耐药,临床治疗应建立在体外药敏试验基础上,有针对性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耐药情况及PFGE分型,为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福州市2018—2020年分离自福州市超市的海产品、养殖场所的水产品、养殖水、闽江水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病例的副溶血性弧菌150株,采用Not I限制性内切酶对进行副溶血性弧菌酶切,以脉冲场凝胶电泳进行PFGE分型,并对对其中128株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耐药检测。结果 128株副溶血性弧菌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啉耐药率分别为82.6%和3.1%,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150株副溶血性弧菌经酶切电泳后形成分子量在20~1 100 kb不同的12~18个条带,显示明显的遗传多样性,以85%相似度为标准,共分成120种PFGE型别。5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菌株之间相似率在84.8%~97.2%,1起找到中毒食品,4起未找到。分离自同一养殖场同一池塘白鲢鱼和养殖场水2株副溶血性弧菌同源性达97.8%。结论 福州市副溶血性弧菌对于氨苄西林耐药率高,对大部分抗生素敏感,显示福州市沿海及江河湖抗生素污染可能较低。福州市同一起暴发病例菌株间具有同源性,不同海产品和海产品和闽江水之间环境分离菌株相似率低,亲缘关系相对较远, 可能和样品采集数量和质量有关,提示在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中应采集更多的环境样本,以准确找到病原菌污染源头。  相似文献   

8.
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以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角度寻找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病因。方法 分别以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GB/T4789)分离鉴定菌株、K-B法进行药敏试验、mini-VIDAS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仪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和RiboPrinte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进行基因分型对一起由金黄色匍萄球菌引起的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从来源于各类共17份样品的菌株中,均检出葡萄球菌肠毒素,对青霉素G100%耐药,对其他10种抗生素耐药率低于30%,RiboPfinter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结果证实为一起同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爆发。结论 结合微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确认这起食源性疾病是由产生肠毒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食物所引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从分子分型角度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进行溯源。方法用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国家标准(GB/T4789)分离鉴定菌株,用mini-VIDAS全自动荧光酶标免疫测试仪进行葡萄球菌肠毒素检测,Ribo-Printer全自动微生物基因指纹鉴定系统进行基因分型,用Bio Numerics软件对图谱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来源于各类样品的菌株中检出葡萄球菌肠毒素,2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共分为22个核糖型,不同地区的菌株图谱的相似性低,但同一爆发事件分离的菌株基因图谱同源性高。结论RFLP法具备良好的分型能力,rDNA指纹图谱对食物中毒事件溯源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查明引发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运用基因分型技术对致病菌进行溯源分析,为食物中毒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食品安全国家GB 4789系列标准方法对致病菌进行分离、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分型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肠毒素基因的检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进行同源性分析,全自动药敏接种判读仪(AIM-Vizion)进行耐药分析。结果 4份标本中都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菌均产A型肠毒素,携带sea基因,剩余食物分离株与病人分离株PFGE带型相似性为93.8%,具有高度同源性,菌株对5种抗生素耐药。结论本次食物中毒由肠毒素A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实时荧光定量PCR可以弥补传统ELISA的不足。PFGE可迅速锁定传染源。提醒相关部门要加大合作和监督力度,保障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茂名市涉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对茂名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分离到的副溶血弧菌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实验、毒力基因检测、脉冲场凝胶电泳( PFGE) 分子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2017—2018年共分离到涉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分离株44株,O型共分7个血清型,无明显优势血清型。44株分离株除对氨苄西林和头孢唑林表现出高度的耐药性外,对其它抗生素均敏感,未发现有分离株携带tdh和trh基因。44株分离株分成44种不同的PFGE带型,MLST分型发现有30个新的ST型,呈现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广东省茂名市涉水产品中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血清型别多样,对大部分的抗生素敏感,均未发现携带tdh和trh 基因,且呈现一定的遗传多态性,需要继续加大监测的力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一起由科瓦利斯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源性暴发的病原体进行耐药分析和分子分型。方法 参照 GB4789.4-2010标准对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及药敏试验后,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从两份暴发病例粪便样品中同时检出科瓦利斯沙门菌(8,20∶z4,z23∶-)2株和鼠伤寒沙门菌(4,5,12∶i∶1,2)2株。选择13种常用的抗生素进行药敏试验, 4株沙门菌均对阿米卡星和庆大霉素耐药,其中2株科瓦利斯沙门菌还同时表现出对莫西沙星和四环素耐药。2株科瓦利斯沙门菌和2株鼠伤寒沙门菌的PFGE指纹图谱分别完全一致。结论 这是一起由科瓦利斯沙门菌和鼠伤寒沙门菌混合感染所致的食源性暴发,PFGE分子分型可有效应用于食物中毒的溯源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各类食品中沙门菌污染和耐药状况。方法采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并参照全国食源性检测工作手册,采集市区集贸市场、大型超市及个体熟食销售点等的生肉类、生奶等9类食品检测沙门菌,检出菌株做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9类550份食品中的31份检出沙门菌31株,阳性率为5.64%。其中以生肉类(生猪肉、生鸡内、生羊肉、生牛肉)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1.67%、10.00%、10.00%和9.09%,其次为非定型包装熟肉类,阳性率为3.70%。生奶和冰洪淋均未检出沙门菌。捡出沙门菌对20种抗生素中的17种出现不同程度的耐药。结论本市区9类食品中有7娄存在沙门菌污染和发生食物中毒的潜在危险,应加强食品卫生管理尤其是生肉类和非定型包装熟内的管理,控制动物饲料亚治疗抗生素的使用井严格遵守休药期对防止耐药菌株、控制食源性疾病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4.
宋景红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7):157-158,161
目的了解门头沟区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初步确定可能被污染的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的控制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照《2011年北京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的要求,随机抽取8大类130件样品进行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结果在130件样品中,检出食源性致病菌5株,总检出率为3.85%,其中,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检出率较高为3.64%,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为0.91%。在8类食品中,中式凉拌菜污染率为50.00%,散装的熟肉制品污染率为14.29%。结论门头沟区食品已不同程度受到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中式凉拌菜和散装熟肉制品是主要的污染食品,提示应加强饭店自制食品的监督管理,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江门市区2004-2011年食品中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增李斯特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大肠杆菌(EHEC)O157∶H7的污染状况,确定可能污染上述致病菌的高危食品,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标方法,按《广东省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检测技术要求,对采集的食品样本分别进行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Lm、副溶血性弧菌及EHEC O157∶H7菌分离和生化及血清学鉴定,对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12类1 237份食品中共检出致病菌98株,总检出阳性率为7.92%。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23株,检出率为4.14%(23/556);其次沙门菌检出34株,检出率为2.75%(34/1 237);Lm检出30株,检出率为2.43%(30/1 237);副溶血性弧菌检出11株,检出率为2.14%(11/513);未检出大肠杆菌O157∶H7。以非定型包装熟肉、生禽肉、水产品和凉拌菜污染较为严重。结论应加强非定型包装熟肉、生禽肉、水产品和凉拌菜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的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合肥市接连调查的两起普顿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探讨两起事件发生的联系与原因,为今后预防和处置类似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在事件发生地搜索到的患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事件发生地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调查结果采用描述性分析;采集剩余食品、可疑食品及病例肛拭子标本进行微生物学检验,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A事件发现5例病例,B事件发现6例病例,所有病例均曾在事件中食用过某同一品牌烧鸡,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发热、头痛、恶心,部分病例伴有腹痛、呕吐;可疑食品同批次未拆封食品中的菌落总数测定结果为3.0×108 CFU/g,大肠菌群计数结果为3.5×107 CFU/g;在1份剩余食品、1份可疑食品同批次未拆封食品、6份病例肛拭子中均检出普顿沙门菌,经PFGE分子分型分析,7株普顿沙门菌分子分型图谱相似度为100%,另1份可疑食品同批次未拆封食品中检出的普顿沙门菌分子分型图谱与其余7株相似度为94.64%,具有高度同源性。结论 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病例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分析,两起事件均是由于患者食用了同一品牌变质烧鸡,由同一种普顿沙门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实验室检测分析,查明某起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为今后防控细菌性食物中毒提供参考。方法 针对各县区送检的病人肛拭子或粪便、市场监督管理局送检的食品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PCR检测、分离培养、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药敏实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不同菌株之间的同源性。结果 61份临床及食品样本经荧光定量PCR检测,59份为沙门菌阳性,并分离鉴定到59株沙门菌,经血清分型确认均为肠炎血清型,59株肠炎沙门菌的药敏结果大致相同,PFGE带型完全一致。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于患者食用了经相同肠炎沙门菌污染的食物引起的,通过PFGE基因分型技术,对本次肠炎沙门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成功溯源。  相似文献   

18.
宋淑启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0):1289-1290
目的了解济宁市熟肉制品卫生状况,为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对市售熟肉制品店铺进行全面卫生学调查及随机抽样检验。结果卫生学调查熟肉制品店铺308间,卫生许可证和健康证的持证率都在80%以上,但从业人员卫生、食品消毒、温度控制等方面,合格率均较低(50%以下);熟肉制品专营店、食品超市熟食部及个体食品摊贩按照分层随机抽样312份,总合格率为73.7%。其中4~9月份141份,合格率为64.5%;其余月份171份,合格率为81.3%;理化指标中铅、砷均合格,亚硝酸盐合格率为93.9%;微生物指标中菌落总数合格率为81.7%,大肠菌群合格率为78.5%,未检出致病菌。个体食品摊贩126份,合格率为63.5%,食品超市熟食部77份,合格率79.2%,熟肉制品专营店109份,合格率81.7%,个体摊贩与食品超市、熟食专营样品合格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市售熟肉制品店铺整体卫生状况较差,建议重视卫生宣传,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熟肉制品安全卫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邯郸市即食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状况,提高我市食源性疾病检测、预警和控制能力,为食物中毒监测提供科学依据,以保障我市居民饮食安全。方法依据GB4789-2010和《2011年河北省食源性疾病监测技术指南》对我市的熟肉制品、即食非发酵豆制品、中式凉拌菜、鲜榨果汁、夹心饼干和盒饭6类即食食品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检测项目:卫生学指标(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6种致病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O157∶H7/NM、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志贺氏菌、腊样芽孢杆菌)。结果 231份样品中合格72份,合格率为31.17%,其中夹心饼干类合格率最高为93.33%;其他类别的样品的合格率均较低,即食非发酵豆制品的合格率低至13.33%。结论我市即食食品卫生状况极差,部分食品还检出食源性致病菌,存在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隐患,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以保障居民的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