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小词典     
垫状植物这类植物是以其特殊的外部形态命名的。它表现为多枝而密集、节间短,成为密集的垫形或半圆形而得名。垫状植物是在高山寒冷、风大、干旱的环境下长期适应发育起来的植物类群。在我国多分布于西北高山和青藏高原的高山草甸和高寒草原中。如点地梅等属的一些种。  相似文献   

2.
采用点格局方法, 以Ripley′s函数为基础, 运用L(r)函数对我国不同气候带优势高山垫状植物种群进行点格局分析。结果表明, 不同气候带垫状植物的空间分布在小尺度(0~5 m)上以随机和聚集分布为主, 无均匀分布的情况出现; 在表现出空间聚集的垫状植物种群中, 随着尺度的增加, 聚集程度下降, 甚至转化为随机分布。对于高山垫状植物群落而言, 优势垫状植物的空间格局是以局部空间结构为核心的垫状植物群落构建和物种多样性维持的基础。由于种间竞争和互利作用发生在较小距离内, 因而种群小尺度的空间结构对垫状植物群落构建和物种多样性格局的形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垫状植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考察青海可可西里地区,共采集到种子植物约210 种,隶属于30 科102 属。其中垫状植物有8 科15 属约48 种,分别占该地区全部种子植物科的26.7% 、属的14.7% 、种的22.9% 。该区是青藏高原上垫状植物最发达的地区。垫状植物按其形态结构可以划分为4 种类型:典型(海绵体)垫状植物;密丛垫状植物;短根茎或根蘖型垫状植物;根颈辐状分枝型垫状植物。垫状植物种群或群落广泛存在于该地区各种植被类型中,并且非常发达,甚至可组成优势群落或群丛,形成大面积垫状植被景观。垫状植物是可可西里地区的先锋植物,它们的存在、繁衍、发达和衰退为其它类型植物迁入生长和漫延积累了细土和有机质,改善了生境  相似文献   

4.
垫状植物是分布于高山地区的一类代表性植物,通常具有密致且一定面积的外表结构,因此其具有较强的改变周围微环境的能力:调控局部区域的最高和最低温度,增加土壤湿度和养分的有效性,降低风的侵蚀性。垫状植物对微环境的调节有利于其他高山植物的生存,从而可以提高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促进外来植物的生长,提高生态系统的功能,因此被称为高山地区的"生态系统工程师",这也是植物适应高山区域严酷生存条件的重要途径之一。垫状植物对其周围资源环境调节的程度及其作用的空间尺度是影响其生态系统工程师效应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研究中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上这些高山垫状植物多具有一共同的特征——即花大而鲜艳,这是适应其高寒地区昆虫稀少,而诱以传粉的生物学适应.由于这些高山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型的特点,便构成了高山垫状植被特有的生态适应特征.天山高山垫状植被对山地土壤的风化形成和防止在夏季冰雪消融的水土流失,防洪水冲刷和泥石流,山坡滑崩,保护下限森林带,水源涵养等均有着极重要的生态环境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媛媛  马成仓  韩磊  高玉葆 《生态学报》2012,32(11):3343-3351
测定了内蒙古高原荒漠区4种锦鸡儿属优势植物(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荒漠锦鸡儿和垫状锦鸡儿)不同大小灌丛的灌丛形态参数、沙包形态参数和沙包体积,目的是掌握这些锦鸡儿属植物灌丛的沙包形态特征、沙包发育特征和固沙能力随着灌丛发育的变化,比较4种锦鸡儿属植物灌丛沙包的形态、发育特征和固沙能力的差异。研究发现:柠条锦鸡儿沙包形态呈球冠状,狭叶锦鸡儿沙包呈圆锥状,荒漠锦鸡儿沙包呈圆台状,垫状锦鸡儿沙包呈半球状。同种锦鸡儿属灌丛沙包的底面直径与地上枝条鲜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沙包高度与地上枝条鲜重无显著相关性(P>0.05),沙包高度与植物株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沙包坡角与地上枝条鲜重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沙包半径与沙包高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灌丛水平扩展快于垂向生长,灌丛沙包的水平发育也快于垂向发育。随着灌丛地上生物量的增加,4种锦鸡儿属植物不仅沙包体积增大,而且固沙效率也显著增加(P<0.01)。不同锦鸡儿属植物灌丛和沙包形态参数存在显著差异。柠条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的灌丛水平和垂直方向成比例扩展,而荒漠锦鸡儿和垫状锦鸡儿无论灌丛面积多大,高度基本不变。随着灌丛地上枝条鲜重的增加,4种锦鸡儿灌丛沙包底面积都在增大,其中荒漠锦鸡儿增长最快,垫状锦鸡儿次之,柠条锦鸡儿排位第三,狭叶锦鸡儿增长最慢。随着灌丛沙包水平方向的扩展,荒漠锦鸡儿沙包垂向扩展最慢,最终导致其沙包垂向尺度最小;柠条锦鸡儿、垫状锦鸡儿和狭叶锦鸡儿沙包两个方向发育较为均衡。4种锦鸡儿属植物的固定沙包体积和固沙效率都表现为:荒漠锦鸡儿>柠条锦鸡儿>狭叶锦鸡儿>垫状锦鸡儿。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灌丛地上生物量的不同决定了种内沙包的体积、形态和植物固沙能力的差异;灌丛形态和发育特征的不同决定了种间沙包形态、沙包发育和植物固沙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垫状植物是高山冰缘带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植物适应高寒环境趋同进化的特殊生活型。该研究以采自西藏和云南高山冰缘带的5种石竹科垫状植物种子为材料,采用滤纸萌发法、常规压片法镜检观察分析其核型,为青藏高原垫状植物积累核型资料,并为探讨极端环境下特殊生活型植物的核型进化机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5种植物均为二倍体,染色体核型分别为:密生福禄草(Arenaria densissima),2n=2x=20m+2sm,2A;山生福禄草(A.oreophila),2n=2x=22m,1A;团状福禄草(A.polytrichoides),2n=2x=20m+2sm,2A;大花福禄草(A.smithiana),2n=2x=20m+2sm,1A;囊种草(Thylacospermum caespitosum),2n=2x=18m+4sm,2A。囊种草与福禄草亚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一致,为二者在分子系统发育框架下形成的独立分支提供核型证据。并讨论了5种垫状植物古多倍体物种形成的核型进化与中新世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地质抬升的关联。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高山植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青藏高原是我国高山植被类型最丰富、独特和分布最广泛的区域,发育有大面积的高山灌丛、高寒草甸、高寒草原,高寒荒漠、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及零散分布的高山垫状植被。它们占据着森林上线至永久雪线之间的高山带和广阔的高原面,从高原东南部至西北部有水平方向的地域分异。联系高山带以下各垂直带的植被特征及各地的气候条件分析,初步认为高原东南部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属于湿润型山地垂直带结构类型,高原腹地及西北部的山地植被垂直带谱属于干旱型山地垂直带结构类型。此外,还对青藏高原高山植被类型的丰富性及高山垫状植被的生态地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高山植物是在高海拔地区或树线以上高山气候条件下生长的植物物种的总称,是植物长期适应高山恶劣环境而高度特化的结果。高山植物的类群主要包括多年生禾草、莎草、非禾草的垫状植物、苔藓、地衣等。有些高山植物也是药用植物。高山植物为了生存和繁殖种群,必须适应严酷的高山环境,包括低温、干旱、强紫外辐射和较短的生长季。从植株形态、器官解剖结构、光合作用、元素利用等方面阐述高山植物的基本特征及其适应高山环境的内在机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环境下,研究高山植物对环境的响应和适应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漫步在青藏高原上,千奇百怪的垫状植物自然会吸引你的目光。垫状植物,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是那种非常奇特并且个头矮小的植物。为什么叫做垫状呢?它们又有哪些奇招妙诀呢?  相似文献   

11.
作为高山生态系统中的奠基种(foundation species), 垫状植物自身种群的繁殖与扩张, 对高山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起着关键作用。但是, 垫状植物如何在极端环境条件下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分配, 达到繁殖最优化, 至今鲜为人知。该研究在滇西北白马雪山沿海拔梯度选择具有不同坡度及坡向的5个团状福禄草(Arenaria polytrichoides)种群, 调查、比较种群内、种群间以及具有不同性系统的植株个体之间的开花面积比、开花方位, 并分析不同生态因子对其开花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海拔的升高, 团状福禄草个体变小, 其分配到开花的资源比例总体上随海拔上升呈现下降的趋势, 说明团状福禄草的繁殖分配受到由海拔所引起的生态因子的调控。但是, 部分低海拔种群内植物个体的繁殖分配显著低于部分高海拔种群, 说明海拔并非控制植物繁殖分配的唯一因素。此外, 植株开花总面积随植株个体增大而增加, 但开花面积比却随个体增大而变小, 说明植株分配到开花的资源增长速率可能低于植株个体的增长速率。在性别差异方面, 两性植株对开花的资源分配比例要显著高于雌性植株, 但是, 其差异程度受到海拔因素的影响。最后, 在同一种群内, 团状福禄草在冠层表面不同方位上的开花面积比存在显著差异性, 这种差异性在不同种群之间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2.
报道了青藏高原地区的点地梅属Androsace L.及羽叶点地梅属Pomatosace Maxim.共14种29个居群的ITS与trnL-F DNA序列各27与25条;并结合已报道相关种类的有关序列,构建了“点地梅群”的分子系统发育树。研究发现“点地梅群”的4个属为一单系类群,含有两个稳定的分支:一支全部由点地梅属的种类组成,另一支分别由羽叶点地梅属、Douglasia Lindley、Vitaliana Sesler和9种点地梅属植物组成;点地梅属裂叶组sect. Samuelia Schlechtd.的3个种与点地梅组sect. Androsace的2个种在3套序列分析中位于不同的系统位置。各分支基部的种都分布在中国东南部及青藏高原东部,分子地理标记的结果支持形态学提出该地区为“点地梅群”植物起源地的假设。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向欧洲及其他北半球地区存在不同时期内多个进化支的多次扩散。粗略的时间估算表明该群植物可能是在第三纪的中新世以来才开始发生的。垫状种类分别在青藏高原和欧洲独立起源,而在青藏高原地区的分化要早于在欧洲的分化,在前一地区可能与青藏高原自中新世开始发生的造山运动、形成高海拔的山地有关,而在后一地区则是与第三纪末至第四纪的冰期气候反复波动有关。垫状植物在青藏高原上的大规模分布则可能较晚,与冰期结束后全新世晚期气候再次变冷有关。一些物种种内的遗传分化也可能部分反映了气候来回波动中它们在高原上的退缩和再扩张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东喜马拉雅地区雀儿豆属的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形态特征对分布于东喜马拉雅地区的雀区豆属植物进行了研究,认为荚果圆柱形,长圆形并且果皮具海绵状结构非该类植物所特有;垫状生活型则是植物对高山带,荒砾质带生态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封面图说     
<正>长白山高山苔原带——长白山火山锥体的中上部,是长白山植物分布海拔最高最寒冷的地带。这里气候恶劣,土壤瘠薄,植物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单调。这里无高大乔木,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地衣、苔藓等。高山的强烈日光照射,使这里的植物都呈现生长期较短,花期集中的特点。主要植物有牛皮杜鹃、笃斯越桔、长白景天等。很多植物是第四纪冰川后遗留下来的极地植物,为欧亚大陆东部独有的高山苔原带植物,研究和保护好这些植物尤  相似文献   

15.
滇西北高山流石滩植物多样性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多次对滇西北高山流石滩野外实地考察、标本鉴定并查阅有关献,建立数据库统计得到流石滩种子植物共计29科、103属、519种。其中中国特有植物295种,占总数的56.8%,滇西北特有植物54种,占10.4%。有10种属的分布区类型(包括7个变型),北温带分布类型最多,占总属数的47.5%。在整个高山流石滩中,草本有455种,占总数的87.7%,其中多年生草本421种。流石滩植物中具有多种生态、生理适应方式,低矮平卧状植株、莲座状、垫状、极矮小草本、密集丛生是植物的重要适应方式。根茎及发达的肉质根或木质根是典型流石滩上的主要适应方式,分别占植物总数的19.7%,31.0%。果实中干果共计518种,其中蒴果298种。由于流石滩处于生态脆弱区,人为干扰易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本对流石滩种子植物多样性组成分析,为合理保护和利用流石滩植物资源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6.
尖突紫堇组(Sect.Mucroniferae Fedde)是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地区特有的高山类群。分布中心在北纬28—32度,东经88—96度之间,除短喙黄堇(C.brevirostrataC.Y.Wu et T.Y.Shu)生长在海拔3600米的林间草甸外,全部种类生长在4000—5400米的高原荒漠、流石滩、砂砾地或河滩上。在高海拔低纬度的自然条件下,它们共同发育了适应干寒和强辐射的特性。本组植物为具主根垫状高山草本,叶柄宽展,叶片1—  相似文献   

17.
乌鲁木齐河源区高寒冰缘植被的生态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对乌鲁木齐河源区高寒冰缘植被进行了调查和生态环境分析。研究了高寒冰缘植物对寒区环境在形态结构和繁殖方式等方面的适应特征及其生态对策,在该区域垂直带谱中,植被包括了两个垂直带;高山草甸和高山垫状植被。主要植物群系有:苔草群系、蒿草群系、早熟禾群系、四蕊山莓草系、高山红景天群系、族生柔籽草群系、珠芽蓼群系等7个,共包括27类植物群(群丛)此外,在高山流石堆上具有有牌演替早期阶段的高山植物群聚。决定该区  相似文献   

18.
【背景】垫状点地梅作为青藏高原最具代表性的垫状植物,其叶际和内生微生物对适应极端环境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一种独特的资源。【目的】探究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以及不同生存状态个体之间的微生物差异。【方法】采用纯培养方法分离和纯化3个不同地区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的细菌、酵母菌和丝状真菌,并用16S rRNA基因和ITS区域序列进行分析鉴定。【结果】最终得到叶际微生物350株,鉴定为22属49种,优势种为Penicillium sajarovii;内生微生物274株,鉴定为19属45种,优势种为Bacillusmycoides;两者的优势属均为Penicillium。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之间及不同生存状态个体之间微生物的α多样性大多无显著差异,各群落间的成员也有重叠,但物种组成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结论】垫状点地梅叶际和叶内有着丰富的可培养微生物资源,来源于不同生存状态的个体或不同部位的微生物物种组成差别较大,微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选择偏好形成了不同的群落模式。但这些不同来源的微生物群落之间同样存在高比例的共有菌株,这些共有菌株的异养方式和生态位并不固定,可兼共生和腐生生存,生...  相似文献   

19.
云南元江干热河谷木本植物的物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西南干热河谷的典型地段——元江干热河谷,连续3年观测了32种木本植物的枝条生长、叶片动态、花期、果期和果实类型。这些植物的枝条生长方式可以分为连续生长、枝条枯死、陡长和间歇生长4个类型。其中连续生长型占优势,包括13种植物,它们的枝条在雨季连续不断伸长。9种植物雨季的枝条伸长与连续生长型的相似,但它们顶部的枝条在旱季末期出现枯死现象。6种植物属于陡长型,在2周内完成抽枝,且一年只抽一次枝。4种植物属于间歇生长型,枝条在雨季来临后伸长一段时间,然后生长停滞,过一段时间后再接着伸长。从叶片物候类型看,元江干热河谷植被以落叶植物占优势。落叶植物中冷凉旱季(11月~2月)落叶植物占优势(19种),而干热旱季(3—4月)落叶植物很少(4种)。除红花柴(Indigofera pulchella)和狭叶山黄麻(Trema angustifolia)从雨季中期开始脱落叶片外,其它30种植物从雨季末期开始脱落叶片,落叶期至少延续3个月以上。常绿植物脱落近1/3~1/2的当年生叶片。共有6种植物能在旱季末期长出新叶。常绿植物的叶面积、单个枝条上的总叶面积和枝条承载(总叶面积/枝条长度)比落叶植物小。虽然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植物开花和结果,但多数植物(29种,占观测树种的91%)的花期集中在旱季和雨季初期,而果实(种子)成熟期从雨季末期延续到旱季末期和下个雨季初期。果实多为核果。  相似文献   

20.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的生活型组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生活型组成以地面芽植物为主,约占45.1%。其次是隐芽植物(包括地下芽植物、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约占19.6%。一年生植物、地上芽植物、高位芽植物分别占15.8%、10.5%、9.1%。然而,不同地段的植物生活型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昆仑北翼山地的3个地段(Ⅰ2、Ⅰ3和Ⅰ4)俯瞰着极端干旱的塔里木盆地,又有海拔3000m以下的山地荒漠带和山地荒漠草原带,其生活型谱比较相似,表现在一年生植物所占比例均在15%以上,高于其余5个地段的约10%;这3个地段地面芽植物的比例约为40%,低于其余5个地段的约52%。植物生活型谱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规律是,高位芽植物、一年生植物和隐芽植物在生活型谱中所占比例随海拔升高而下降,地面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所占比例随海拔升高而增加。这个结果说明一年生植物比较适应荒漠气候条件下降水量少、年变率大的特点,而不适应高寒地区低温、生长季短的气候特点。与此相反,地面芽植物和垫状、匍匐状地上芽植物比较适应寒冷地区气温低、生长季短的气候特点,能更好地利用地表和近地面层温度较高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