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均治疗6个月,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血脂情况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颈动脉斑块大小、数量、厚度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血脂情况,进而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脂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选择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强化组和普通组,两组患者均予常规对症治疗(降颅压、控制血压血糖、抗血小板、改善脑循环等),普通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瑞舒伐他汀10mgqd口服,强化组加用瑞舒伐他汀20mgqd口服,连用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TC、TG和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或P〈0.01),且强化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普通组更明显(P〈0.05);强化组斑块面积和IMT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而普通组治疗前后斑块面积和IMT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强化组斑块面积和IMT较普通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对缺血性脑卒中具有更强降脂作用,通过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从而降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阻断并逆转颈动脉粥样斑块的进展。  相似文献   

3.
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李莉  张鸿举  丁少娟 《当代医学》2010,16(36):140-141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对65例冠心病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口服瑞舒伐他汀一日10mg,每晚1次,治疗6个月,分别测定其治疗前及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敏C反应蛋白的水平及颈动脉中内膜厚度(IMT),并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结果瑞舒伐他汀治疗后6个月,患者TC、TG、LDL-C、CRP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1),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1)。颈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O.05)。结论瑞舒伐他汀通过降低血脂、降低hs-CRP水平,从而改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斑块的影响。方法 按筛选标准选取我院缺血性脑卒中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3例,分他汀组88例和对照组115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及饮食控制,他汀组在同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口服瑞舒伐他汀片每日10mg,随访8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脂(TC、TG、LDL-C)水平、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面积指标的变化。结果 他汀组应用瑞舒伐他汀8个月,较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血脂水平、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能有效降低TC、LCL—C水平,减少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稳定和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显著,但为新药,安全性需关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脂血症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117例高脂血症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61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单用瑞舒伐他汀钙治疗,研究组加用荷丹片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测定两组患者颈动脉IMT、斑块面积,血脂,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颈动脉IMT、斑块面积,NO,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ET-1,颈动脉IMT、斑块面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荷丹片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能够明显降低血脂,调节内皮功能,降低颈动脉IMT及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6.
杨俊 《吉林医学》2015,(7):1380-138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老年高脂血症合并颈动脉斑块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大小及血清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72例高脂血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各36例,分别单独用瑞舒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组)和辛伐他汀(辛伐他汀组)治疗,另选择36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周期12个月。观察所有研究对象治疗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大小变化以及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治疗12个月后,所有患者的颈动脉IMT和斑块大小均显著减小(P<0.05),hs-CRP、TNF-α、IL-6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颈动脉IMT和斑块大小以及hs-CRP、TNF-α、IL-6表达水平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辛伐他汀组(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有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降低炎性因子表达水平的作用,但瑞舒伐他汀作用强于辛伐他汀,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脉血康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8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在给予常规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治疗组给予脉血康胶囊合用阿托伐他汀钙片,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两组疗程均为24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总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s—CRP、血脂及颈动脉IMT、斑块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或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脉血康胶囊与阿托伐他汀钙联合应用对颈动脉粥样硬化发挥协同作用。在抗炎、调脂、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较单用阿托伐他汀钙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对2型糖尿病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0例2型糖尿病合并CAS斑块患者采用常规疗法加瑞舒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后检测其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用彩超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数量变化.结果 治疗后6个 月,患者血脂明显改善,双侧颈动脉IMT明显降低、颈动脉斑块明显缩小(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有效地降低2型糖尿病并CAS斑块患者的血脂及血清CRP,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对粥样硬化斑块起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缬沙坦组28例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d,联合用药组32例服用缬沙坦胶囊80mg/d,瑞舒伐他汀10mg/d;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0、6个月分别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血脂、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压。结果:缬沙坦组治疗后血压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联合用药组血压、脉压、血清TC、TG、LDL-C及hsCRP浓度均下降明显,颈动脉IMT治疗后明显下降。结论:瑞舒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可起到降低LDL-C及降低IMT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降脂治疗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斑块厚度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脑梗死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接受瑞舒伐他汀20 mg/d治疗,观察组接受瑞舒伐他汀40mg/d强化降脂治疗,比较两组用药前及用药3个月、6个月后颈动脉斑块厚度、面积、斑块评分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评分、厚度和面积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斑块评分、颈动脉斑块厚度、面积及血脂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大剂量瑞舒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逆转和缩小颈动脉粥样斑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文蕾  李辉  王丽 《疑难病杂志》2014,(6):579-581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对中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血脂、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石)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的影响。方法将13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对照组64例,仅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75 mg口服,每天1次。治疗前、治疗12周后,分别测定2组患者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I-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及IMT、斑块面积。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TC、TG、LDL-C、HDL-C、TNF-α、IL-1、IL-6、IMT、斑块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2周后对照组TG、TC、TNF-α、IL-1、IL-6均下降(P<0.05),而LDL-C、HDL-C、IMT及斑块面积均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TG、TC、LDL-C、TNF-α、IL-1、IL-6均下降,IMT及斑块面积均缩小,HIDL-C升高(P<0.05)。治疗12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G、TC、LDL-C及TNF-α、IL-1、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HDL-C水平明显升高(P<0.05),IMT、斑块面积显著减小(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能明显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及炎性因子水平,减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斑块面积。  相似文献   

12.
颈动脉彩超在临床诊断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世海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116-117
目的探讨彩超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利用彩超对86例经CT和(或)MRI确诊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并设立45例非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同时检测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脑梗死组发现86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79.1%。患病组颈动脉IMT[(1.22±0.31)mm]较对照组IMT[(0.60±0.14)mm]明显增厚,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且表面多呈不规则型。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较对照组增厚,粥样硬化斑块以脂质型为主,说明粥样斑块的性质与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龚家俊 《中外医疗》2013,32(1):133+135-133,13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0-2012年治疗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其中干预组中患者46例,对照组中患者44例。对患者在入院时、治疗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血脂水平变化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中层的厚度(IMT)。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中的患者无显著性血脂变化(P〉0.05),在6个月后干预组中颈动脉斑块ITM的厚度明显缩小,对照组中厚度明显增加,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良好的降脂作用,并且有助于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对治疗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异化斑块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使用颈动脉超声评价丹蛭降糖胶囊联合生活方式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的改变,并评价丹蛭降糖胶囊对肝脏及肾脏的安全作用。方法:应用安徽省中医院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选取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22例。在颈动脉部位,测量其斑块最大面积及颈动脉IMT取平均值。2组患者于干预前后检查相应生化指标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治疗组患者给予丹蛭降糖胶囊2粒/次,3次/d口服,共1年,并根据人体能量需求计算饮食量,同时鼓励患者1w内3-4次散步(不少于40min)和2次八段锦锻炼(30min)。干预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及评估,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失调的情况时及时停药。结果:在药物治疗时间内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干预半年后明显减小(P〈0.05);干预1年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较用药前有明显差异(P〈0.01)。干预前后相关血脂及血糖情况均有所明显好转(P〈0.05或P〈0.01),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药物及饮食运动治疗,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情况,从而进一步达到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5例),对照组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40 mg,每晚1次,口服,连用6个月为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计算斑块数目的变化;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hs-CRP水平。结果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不稳定斑块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hs-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降低颈动脉IMT和减少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能够降低患者的hs-CRP水平,在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降脂逐瘀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3个月后,检测两组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颈总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IMT),斑块最大面积(Smax)。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膜中层厚度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变薄、斑块面积缩小(P〈0.05);TC、TG显著下降(P〈0.05),且优于对照组。结论:降脂逐瘀汤具有降脂、稳定及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刘俊伏 《医学综述》2014,(24):4558-4560
目的探讨依折麦布治疗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效果。方法选择河北省老年病医院内科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80例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作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单用阿托伐他汀,每次2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依折麦布,每次10 mg,每日1次,晚上服用。两组均服用12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高敏C反应蛋白、斑块Crouse积分、血脂水平、颈动脉内径进行测定并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相较疗前降低[(4.38±1.24)mg/L vs(7.07±2.59)mg/L;(2.12±0.46)mmol/L vs(3.18±0.45)mmol/L,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对比治疗前好转[(1.02±0.11)mm vs(1.27±0.22)mm;(3.81±1.23)分vs(4.29±1.62)分P<0.05]。治疗后观察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斑块Crouse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他汀类药物的基础上应用依折麦布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姜磊  王珍霞 《吉林医学》2010,31(28):4923-4924
目的:探讨普罗布考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老年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机制。方法:测定30例UA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普罗布考500mg/d,治疗6个月及12个月前后血浆hs-CRP浓度及经彩色多普勒测定的颈动脉内膜厚度、血流参数及颈动脉斑块变化,并与常规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普罗布考在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疗效确切。结论:普罗布考对防治不稳定性心绞痛早期动脉硬化及稳定斑块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