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贾新州 《中外医疗》2012,31(21):5+7-5,7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基于常规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0.2g/次,4次/d,14d为1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并观察两组患者有无不良反应。结果1个疗程后,观察组在临床疗效、神经功能、日程生活能力上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在治疗急性脑梗死上有一定疗效,且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的损害较小.对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更有帮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醒脑静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90例随机分为醒脑静组、丁苯酞组、醒脑静+丁苯酞组三组各30例,入选患者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醒脑静组给醒脑静20ml加入5%葡萄糖250mi中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d;丁苯酞组给丁苯酞氯化钠2Stag静脉滴注,1次/d,治疗14d;醒脑静+丁苯酞组先后醒脑静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滴注,丁苯酞氯化钠25mg静脉滴注,均1次/d,治疗14d。观察比较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三组患者NIHSS评分均明显减少(P〈0.01);临床疗效:丁苯酞+醒脑静组疗效均明显优于醒脑静组和丁苯酞组(P〈0.05)。结论:醒脑静、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均有改善作用,醒脑静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早期神经功能缺损有明显改善效果,二者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有协同作用,联合用药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醒脑静或丁苯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分水岭脑梗死(watershed infarction,WSI)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分水岭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根据卒中治疗指南,两组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尤瑞克林,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I)分析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NIHSS及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I评分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瑞克林治疗组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BI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组与对照组都能够改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治疗组改善分水岭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作用更加显著,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胶囊联合银杏达莫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2012年4月~2014年1月在中山市大涌医院住院的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胶囊口服加银杏达莫静滴治疗,对照组给予血塞通静滴,疗程均为15d。收集治疗前后数据,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学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5.0%)高于对照组(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超敏C反应蛋白都有不同程度降低(均P〈0.05),观察组D一二聚体及超敏C反应蛋白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应用丁苯酞胶囊和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治疗。分别于治疗后第7天、第21天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指数评分(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在7d(87.5%)及21d(97.5%)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d(75%)及21d(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1d治疗组NIHSS评分(2.58±2.33)显著低于对照组(4.65±3.23)(P〈0.05)。治疗后21d治疗组Barthel评分(79.88±17.49)显著高于对照组(66.50±25.80)(P〈0.01)。结论丁苯酞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具有肯定的疗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2年7月符合条件的1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n=65)和尤瑞克林组(/2=62),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尤瑞克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用法为每次将0.15PNA单位尤瑞克林注射液加入到100mL注射用生理盐水中,1次,d,共治疗2周。对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rl指数进行比较,观察两组疗效。结果尤瑞克林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有药物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尤瑞克林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和Bartherl指数分别为(14.93±5.73)分及(32.39±5.87),治疗后NIHSS评分和Bartherl指数分别为(8.12±4.61)分及(73.28±4.9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常规治疗组NIHSS评分和Bartherl指数分别为(12.37±3.89)分及(51.78±7.52),与尤瑞克林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瑞克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7%,相对常规治疗组(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丁苯酞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4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生活状态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尤瑞克林和丁苯酞联用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周刚  张慧萍  朱祖福 《中国医疗前沿》2011,(17):46+66-46,66
目的观察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发病48h以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丁苯酞奉组(36例)及常规治疗组(32例)。常规治疗组给予血塞通、阿司匹林,丁苯酞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0.2g tid,4次/d,共14d。两组在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判断其疗效并观察其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丁苯酞组NIHSS、ADL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丁苯酞组临床有效率及显效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丁苯酞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刘洪杰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40-40,4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14d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经χ^2检验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评分均与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比较,也明品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优于单一用药,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灵胶囊对伴卒中后抑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要求的1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乌灵胶囊。所有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的14d、28d进行HAMD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两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HAMD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4d、28d治疗组HAMD评分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且无不良反应。结论乌灵胶囊对伴卒中后抑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抑郁的改善和神经功能缺损的康复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王晔  郝丽  王旭  曲艳  王南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1,32(10):109-11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共14 d.两组治疗前后分别测血清CRP及IL-8浓度,并观察其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评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CRP及IL-8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尤瑞克林对治疗ACI安全且有效,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CRP及IL-8的浓度,对改善脑梗死病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将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尤瑞克林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尤瑞克林0.15PNAU/d,疗程为14d,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的NIHSS和ADL评分均有所改善,尤瑞克林观察组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尤瑞克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和7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尤瑞克林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尤瑞克林配合基础治疗能更有效的治疗急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13.
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将97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尤瑞克林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药、脑保护、调整血压、康复等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尤瑞克林0.15 PNAU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014 d,于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hinese Stroke Scale,CS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CSS、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有效率为86.2%,近期治愈率为50.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并分析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的改良与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及抗感染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治疗前和治疗14天后的颅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肿面积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ADL评分和水肿面积明显改善,且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ADL评分明显升高,而NIHSS评分和水肿面积显著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血浆黏度等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缺全血低切黏度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改善患者脑血管储备能力,同时清除体内自由基,对缺血后再灌注引起的神经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2组,尤瑞克林治疗组56例,对照组56例。通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判断疗效,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尤瑞克林治疗组有效率为89.29%,对照组有效率为71.43%,治疗14 d后尤瑞克林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均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东菱迪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东菱迪芙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临床疗效评定,并测定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状态的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东菱迪芙能够降解纤维蛋白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17.
注射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41例,给予0.9%生理盐水100mL+尤瑞克林0.15 PNA静脉滴注,每天1~2次,连续治疗5~7d;治疗期间同时给予抗血小板制剂以及其它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对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Rankin Scale(MRS)量表来评价临床疗效,监测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对不良反应作详细观察记录.结果治疗后,NIHSS和MRS均有明显改善(P〈0.05),总有效率达85.4%,死亡率为0,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不失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注射用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1的影响。方法根据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诊断标准,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对照组50例,予缺血性脑卒中基础治疗,治疗组50例,除给予基础治疗外,予注射用尤瑞克林0.15PNA,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14d行内皮素-1浓度测定及NIHSS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前血浆ET-1浓度及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但治疗14d后.治疗组ET-1浓度及NIHSS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结论尤瑞克林较基础治疗更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ET-1浓度,其治疗作用部分可能是通过降低脑梗死患者体内ET-1的产生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32例,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66例,给予0.9%生理盐水100mL+尤瑞克林0.15PNA静脉滴注,1次/d,连用14d,对照组66例,应用疏血通6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1次/d静点,连用14d,同时针对性地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依达拉奉清除自由基及神经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后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及临床疗效,监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详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4d末,研究组显效率90.4%,总有效率98.2%。对照组显效率42.8%,总有效率78.5%。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下降,研究组较对照组下降显著,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尤瑞克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李俊山  田野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9):89-93,96
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Cochrane Library、PubMed、SCI、EMbase、CBM、CNKI、VIP和WanFang等数据库,收集有关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9个随机对照试验研究,292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591例,对照组133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尤瑞克林组疗效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有效率[OR=3.06,95%CI(2.45,3.81),P〈0.01];显效率[OR=1.52,95%CI(1.42,1.6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尤瑞克林不良反应主要为面部潮红,球结膜充血及血压轻度下降,多可自行恢复。结论现有的证据表明尤瑞克林能有效地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损,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受纳入研究质量所限,上述结论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研究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