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线检测与估计营养液成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利用离子选择性电极实现了对设施栽培中营养液的氮,钾,钙等离子浓度以及电导率和pH值的在线检测,并根据特定作物在特定生长期,生长环境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各种营养元素浓度与电导率,pH值之间存在相对稳定的关系,以及各营养成分之间的变化关系实现了磷,硫和镁离子浓度的软测量。  相似文献   

2.
温室营养液循环系统的动态矩阵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以番茄营养液栽培为例研究温室营养液循环过程控制 ,将动态矩阵控制引入营养液循环过程控制领域 ,并提出一种“模型改造”的方法 :将激励信号引入非自衡对象 ,使其变为一阶稳定系统。试验结果表明 ,动态矩阵控制可以将营养液中的离子浓度控制在设定值 ,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和改进了溶解氧测定仪膜电极的结构,提高了测定的响应速度,减小了残余电流。对电解液的浓度、pH 值和防渗漏现象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0.5mol·1~(-1)KCl,硼砂缓冲对和20%1.2——丙二醇的电解液使电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得到了改善。本文运用计算机运算技术对溶解氧膜电极进行了温度二次补偿,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仪器性能良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4.
离子选择性电极是采用电位法测量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活跃程度。离子选择性电极就总体而言是一种膜电极,膜电极拥有一层敏感膜,但它们的种类却不尽相同,离子浓度的测量主要利用了膜电位原理,该过程遵循能斯特公式。  相似文献   

5.
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聚吡咯亚硝酸根离子选择电极。表征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在1.0*10^-1-5.0*10^-5mol/L浓度范围内,电极电位与亚硝酸根离子浓度成良好从而验证了电极响应是基于要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和改进了溶解氧测定仪膜电极的结构,提高了测定的响应速度,减小了残余电流。对电解液的浓度、pH值和防渗漏现象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采用0.5mol·1~(-1)KCl,硼砂缓冲对和20%1.2——丙二醇的电解液使电极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得到了改善。本文运用计算机运算技术对溶解氧膜电极进行了温度二次补偿,获得了满意的结果。仪器性能良好,使用方便。  相似文献   

7.
溶解氧是青霉素生产发酵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其浓度与菌体细胞的生长速度密切相关.在青霉素发酵过程溶解氧变化机理的基础上,将模糊神经网络和变结构预估控制方法相结合,研究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青霉素发酵过程溶解氧的变结构预估控制方法,设计了青霉素发酵过程溶解氧的变结构预估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对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溶解氧浓度进行变结构预估控制,可以使溶解氧浓度的调节达到满意的效果,既降低氧消耗,又避免出现氧抑制现象,使发酵过程始终处于较优的状态.  相似文献   

8.
通过共价自组装的方法制得了L-半胱氨酸单分子层修饰金电极,以该修饰电极为工作电极,建立了一种灵敏的、选择性的检测水中痕量铜离子的新方法.在富含铜离子的磷酸缓冲液中搅拌富集,铜离子与修饰电极表面的L-半胱氨酸形成电活性配合物吸附在电极表面.用该电极对不同浓度的铜离子进行电化学检测时发现仅仅是峰电流发生改变,而峰电位不变.峰电流随铜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0.1~30 μmol/L之间出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最低检测限可达5 nmol/L,并对可能的检测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以多排石墨芯(MRGC)为基体材料, 采用阴极沉积法制备了具有电化学控制离子分离(ECIS)性能的电活性NiHCF膜电极.采用SEM和XPS分析考察了NiHCF薄膜的形貌与组成;在1 mol/L的NaNO3溶液中通过循环伏安法可逆地置入与释放Na+, 考察NiHCF膜电极的离子交换容量、再生性能;在1 mol/L(NaNO3+CsNO3)混合溶液中比较不同混合浓度下膜电极的伏安特性曲线, 分析了膜电极对Cs+/Na+的选择性.同时采用离子色谱测定了氧化态NiHCF膜电极在初始[Cs+]为10 mg/L模拟液中进行ECIS过程的Cs+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 MRGC基体NiHCF膜电极离子交换容量大、再生能力好, 对Cs+有较强的选择性, 可用于Cs+的电控离子分离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以红掌品种‘大哥大’的组培苗为试验材料,研究适合其水培生长的营养液离子浓度、营养液更换时间及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红掌组培苗水培生长的最适培养条件为:不加生长素的改良1/10MS营养液、营养液更换周期为7~14 d、培养温度为25℃。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设计了由工作电极、辅助电极和参比电极组成的数字式微量溶解氧传感器及其工作系统的硬件电路,包括极化电压电路、信号采集电路和温度补偿电路。通过在零氧条件下对残余电流的测定及与瑞士Orbisphere公司的两电极型溶解氧检测仪对比检测的结果,表明该传感器达到了μg/L级的测量精度,不确定度仅为±3%。  相似文献   

12.
采用带溶氧电极的摇瓶对谷氨酸发酵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对发酵过程(特别是生产期)的溶氧严加控制,才有可能得到谷氨酸高产。在装液量为30ml,摇床转速为160-180r/min,发酵中期溶氧水平8-10%时,谷氨酸产率6.56%,糖酸转化率55%。当采用pH和溶氧为标准补尿时,所得pH曲线及溶氧曲线不完全一致,但产酸率很接近,说明溶氧曲线至少可以作为补尿及判断发酵终点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3.
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S21进行了摇瓶条件下的D-核糖发酵条件的研究,主要考察了添加木糖、pH、溶氧水平以及采用补糖方式对发酵的影响,确定了D-核糖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D-木糖50g/L初始pH7.0,初始葡萄糖浓度为150g/L,碳酸钙20g/L,并在发酵36h后,在装液量为35mL的500mL三角瓶中添加0.75g/mL的葡萄糖溶液2mL,S21菌可积累D-核糖达51.1g/L。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厌氧氨氧化耦合Fe(III)还原过程(Feammox)作为一种新型的脱氮技术,在环境系统中被广泛发现和研究。Feammox从热力学角度分析在不同环境中(高地土壤、水稻土、河岸沉积物、湿地沉积物)的代谢产物不同(N2、NO2-、NO3-)。环境因素影响着Feammox脱氮效果,本文从铁电极、pH、溶解氧(DO)、温度、Fe(III)浓度等方面探讨Feammox的过程控制。对于Feammox过程中的作用微生物还缺乏统一定论,其中尤以铁还原菌、Acidimicrobiaceae bacterium A6、厌氧氨氧化菌属为主要代表。本文就Feammox反应机理、影响因素、微生物多样性及工程适用性分析角度来归纳总结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型探究,并对未来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5.
姚禹  陈立岩  柳虹亮  高智 《科技信息》2012,(33):I0172-I0172,I0206
微生物发酵是一类典型的生化反应过程,在各个工业领域的应用都很广泛。针对微生物发酵中的溶解氧浓度、pH和发酵温度彳4用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基本原理和算法流程,阐述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微生物发酵控制.而后用硬件电路设计实现了微生物发酵过程的控制。实践表明,该控制方法对微生物发酵过程控制性能优良,提高了发酵精度,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是判断水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弄清2013-2020年广西铁山港湾溶解氧的变化特点,对该港湾近8年自动监测结果的年均值、日均值、季节均值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铁山港内湾、外湾溶解氧浓度年均值均呈波动下降趋势,内湾溶解氧降幅较外湾明显,内湾低于第二类水质标准的天数由8...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人工养殖对虾过程中,必须对池水进行经常性的监视监测,以免水质恶化,造成重大损失。本文探讨了对虾养成早期池水温度、溶氧和pH值三个重要生态因子的昼夜变化规律和月变化趋势,以及溶氧与气压的关系,从而为科学养虾提供了较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