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往特点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互联网络所构成的虚拟社会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行网络人际交往。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与真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文章认为 ,虚拟社会人际交往存在交往的无限制性、匿名性、易于自我暴露、情感性和人格多元性等特点 ,并且在虚拟社会中的人际交往中还可能出现网络人际依赖症和人际欺诈等现象  相似文献   

2.
论网络空间的人际交往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人际交往所描述的 ,是一种经由互联网媒体中介形成的人际关系。在网络空间 ,人际互动双方并不像在现实社会交往中那样面对面地亲身参与沟通。网络交往是一种以“身体不在场”为基本特征的人际交往 ,是一场陌生人之间的互动游戏。在网络空间 ,人们可以隐匿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部分甚至全部身份 ,而重新选择和塑造自己的身份认同。网络人际交往具有一切后现代文化生态的基本特征———平面化、碎片化、无深度、审美化。  相似文献   

3.
"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及其调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虚拟社会的人际交往是以网络为中介进行的 ,它与现实社会的人际交往显然不同 ,开放、自主、平等、间接、匿名等是其突出特征。网络在给人类带来进步的同时 ,也带来诸如人际交往失范、人际情感疏远和人际信任危机等负面影响。因此必须重视网络人际关系的调适 ,从普遍交往伦理规范的确立、法规的建设、教育与监控、心理援助、个人自我调整等方面对网上交往行为加以约束和调整 ,以促进虚拟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 ,维护人际交往的秩序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有关人际交往理论的考辨发现,无论是西方人提出的关系强弱还是国内学者提出的关系信任,都难以对中国人的人际交往做出完整准确的解释.究其原因在于,他们大多是从工具理性的视角来考察人际交往的,忽视了非功利情境下的人际交往.因而所得结论难免有失偏颇.我们发现,通常情况下中国人人际交往所普遍遵循的乃人际认同法则.而这一法则之所以被中国人普遍偏好,关键在于它与中国传统社会重家庭、家族、宗族以及地缘性共同体有着内在的切合性.中国人人际交往中的"九同"或"十同"法则实际上都是在这一基础上演绎出来的,目的都是为了应对人际交往中的各种情境,以便于在人际交往中能够顺利通行.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中的人际互动的研究,指出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交往具有通过流动转换身份、通过拟仿与现实空间重叠以及通过互动构建虚拟主体的特点.这说明尽管虚拟社区与真实世界有本质区别,但其人际交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趋于一致的倾向.对这些特点的把握,既有利于我们理解虚拟社区的人际交往方式,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虚拟社区本身.  相似文献   

6.
人际交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公共关系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人际交往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期间心理效应无疑是制约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从现代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出发探寻影响公共关系中人际交往的几大心理效应,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理论.  相似文献   

7.
儒家文化中所倡导的"忠恕"之道对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忠恕"之道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学原理,充分体现了社会心理学中有关人际交往的对等律、利他主义、替代体验等普遍规律,为构建和谐的人际交往关系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社会主张个性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大学生人际交往交往形式不断丰富且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一部分同学由于很少融入到一些实际活动中,因此在具体的交往活动或过程中便出现了各种"交往不适症"或"交往综合症".经历着各种酸甜苦辣的心理感受,给大学生活留下了一些阴霾;严重者心灵扭曲,精神紊乱、甚至自伤或他伤,给自己,他人、家庭、学校、社会造成了一些不可思量的伤害.文章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从分析问题到制定对策,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旨在提高高校大学生人际交往艺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推进素质教育进程.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人际交往的调适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正处在人际关系的形成时期.网络人际交往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了新的手段和空间,在对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消极负面影响.应采取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网络游戏中的人际互动的研究,指出虚拟社区中的人际交往具有通过流动转换身份、通过拟仿与现实空间重叠以及通过互动构建虚拟主体的特点。这说明尽管虚拟社区与真实世界有本质区别,但其人际交往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有趋于一致的倾向。对这些特点的把握,既有利于我们理解虚拟社区的人际交往方式,也有利于我们理解虚拟社区本身。  相似文献   

11.
人际交往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也是公共关系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人际交往过程实际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思想感情交流的过程。期间心理效应无疑是制约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从现代人际关系心理学角度出发探寻影响公共关系中人际交往的几大心理效应 ,可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理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对其人际交往所产生的心理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对策,从而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四个方面论述了网络化与网络道德问题,即网络的运用与道德的进步、联网对道德的负面影响、网络对传统的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影响、网络社会面对的伦理困惑。  相似文献   

14.
王楠 《兰州学刊》2005,(2):277-278
互联网的形成和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式,同时也对现代人际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大学生正处在人际关系的形成时期,网络技术促进了大学生新型人际关系的形成,同时也造成了某些人际关系的缺失.引导大学生确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对现代人际交往影响的社会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的形成和发展正在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同时也对现代人际交往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互连网的形成和迅猛发展对现代人际交往产生的种种影响,并就其中的负面方面,提出了加强责任感,寻求现实生活与网络生活平衡,进行相应的文化调适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走出社会转型时期人际信任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彬 《齐鲁学刊》2006,1(2):135-139
我国社会结构的转型构成了人们一切思想和行为重新调整的动力和背景。社会转型以来,人际交往在交往的空间、交往的方式、交往的内容和价值规范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由于带有从传统到现代过渡的特征,造成了人们在人际交往中的道德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为传统交往中的诚信价值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新的社会关系和交往空间,也为走出困境建立新的信任道德和交往理念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历史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络为人际交往提供了全新的沟通载体.由于网上交往中信息传递的数字化、交往空间的虚拟化和人际互动的开放化等特征,使得以网络为传媒的社会具有与现实社会显著不同的文化特征.同时,网上交往也给青年带来情感的满足与迷失、角色的自由扮演与同一性危机、心理防御的弱化与人际信任的危机、不同价值文化的交融与价值选择的困惑等心理冲突.解决网上交往的困惑,一是要正确认识网上交往对青年的文化心理影响;二是青年工作者应努力掌握现代网络技术,争取网络教育的主动权;三是要加强对青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青年网上交往的道德自律能力.  相似文献   

18.
青年大学生有很强人际交往需要,通过人际交往他们可以认识自我,适应环境,形成健全的人格.但在交往过程中,由于认识方面的原因,大学生人际交往产生了障碍.因此,我们必须有针对性地引导大学生自我调节,掌握交往艺术,帮助他们走出困惑,建立正常良好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辰 《理论界》2010,(6):197-198
本文在对人际冲突进行阐述基础上,探讨了如何运用心理疗法和人际交往技巧,缓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压力.心理疗法包括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患者中心疗法、森田疗法和箱庭疗法等系统的理论原理和可操作的实用方法,人际交往技巧包括言语和非言语交流的灵活运用.寄希望对提高人们管理冲突的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缓解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压力提供心理服务.  相似文献   

20.
张红宁 《学术探索》2012,(12):88-90
人际交往是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是当代学生心理问题中比较严重的方面,本文主要从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问题的分析及应对策略来探讨当代学生的人际交往,以期对学生人际交往问题能给予有效的指导以及对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执行与实施给予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