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林认为 ,全部悲剧艺术的基础是隐蔽的历史必然性对人性自由的干预。本文拟就谢林的这一悲剧观点 ,对其产生的哲学基础 ,内在表现和意义结果进行了研究与梳理 ,并结合具体作品做了进一步细致地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谢林认为,全部悲剧艺术的基础是隐蔽的历史必然性对人性自由的干 ,本文拟就谢林的这一悲剧观点,对其产生的哲学基础,内在表现和意义结果进行了研究与梳理,并结合具体作品作了进一步细致地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悲剧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无所不在的“恶”,而“恶”源于人的自由意志。在悲剧中,莎士比亚一方面表现人的理性力量,另一方面也揭示了人的有限性和悲剧性处境。这种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与基督新教对人的本质理解是一致的。从莎士比亚悲剧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基督教文化继承与发展的一面。  相似文献   

4.
社会性隔离是人类社会作为复杂系统涌现的典型现象之一.托马斯·谢林(Thomas C.Schelling,1921—2016)在1971年提出了解释种族隔离现象的著名模型——谢林模型.半个多世纪以来,谢林模型吸引了相当数量的研究,由此产生了许多重要结论 .本文旨在对谢林模型的统计物理以及晚近的进展做一概要介绍,以阐明统计物理和社会动力学之间的深层关系.  相似文献   

5.
艺术理论在谢林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谢林不仅对艺术的本质作形而上的探讨,还多角度地分析了艺术的特征。从艺术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艺术超越自然;从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上来看,艺术是科学的基础;和手工艺品相比较,艺术又明显体现出纯粹性和超功利性。谢林的艺术论,不仅对西方现代美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且吸引人们不断地做出努力,搞清楚艺术存在的理由和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仫佬族人民世代生息的地理环境及特有的历史进程,形成了其具有哲学意义上的悲剧性的民族性格,由此形成了该民族颇具特色的悲剧性的民间文学,具体说来就是,其民间文学作品或者反映仫佬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悲剧,或者反映阶级斗争和普通人身上美善与邪恶相冲突的悲剧。或者反映青年男女追求婚恋自由平等的悲剧。文章逐一论析了该民族民间文学中的自然悲剧、社会悲剧和爱情悲剧。并由此概括出仫佬族特有的悲剧意识,以悲为美,在悲剧艺术审美中彻底纯粹的悲剧精神,由此可见其民族心理的强健,自信,勇敢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泰华女作家梦莉的散文有独特的梦幻风格。宣泄痛苦和伤感,使她的散文散发出哀而不伤的悲剧色彩;积极的人生观和平等、民主、博爱的思想,构筑了她人生梦幻的重要图景;婉约词风的现代节奏,扣人心弦的细节描写,自由跳跃的性别置换是梦莉散文艺术梦幻的自由旋律。  相似文献   

8.
20世纪初,王国维对中国悲剧的认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过程.这种变化不是王国维美学观的发展,而是他对中国悲剧的存在有了更多的发现和认识.王国维没有深入地分析中国悲剧的情节及其发展,而是主要解剖了元代悲剧的歌唱部分即元曲.如果从情节和情节发展出发把握中西悲剧,就可以发现中西悲剧不是截然不同,而是大同小异.王国维对中国悲剧的认识还不是很深入.  相似文献   

9.
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阶段,乡村小说创作的"社会悲剧"主要描写了两种人物的悲剧:普通农民的生活悲剧和为民请愿者的抗争悲剧.作家们在悲剧冲突性质的把握上出现了两大偏颇:一是将农民与国家意志的冲突转化为比较单纯的人与入的冲突,二是将政治冲突转换成伦理道德冲突.对悲剧冲突性质的把握偏差进而导致了作家们对悲剧冲突的根源及悲剧本质的认识偏颇,屏蔽了对"民族的超越悲剧"的观照与思考.文化的局限导致了悲剧意识的局限性,而悲剧意识的局限性使人们只能从政治学或政治社会学角度去审视一个时代的不幸.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学者对悲剧都有深刻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谐中庸,反悲剧意识根深蒂固.中国古代悲剧是在悲剧意识与反悲剧意识的夹缝中艰难成长起来的.“先否后喜“的悲剧结构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审美崇尚,应予以尊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