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是一种脑室扩大而脑脊液压力正常的交通性脑积水.在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伴随着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脑室系统的扩大,另外,还有脑脊液重吸收障碍,脑脊液重吸收部位的改变(经深部脑组织的重吸收多于经蛛网膜颗粒)[1-2],导水管脑脊液流率的增加[3],蛛网膜下腔顺应性的下降[4]和总体脑血流量的减少.  相似文献   

2.
脑积水是多种颅内疾患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多数病例系由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所致,称为阻塞性脑积水。少数病例系由脑脊液分泌亢进或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称为交通性脑积水。在婴幼儿以先天性畸形,如中脑导水管狭窄或闭锁,产伤出血及颅内感染多见。成人则以颅内中线肿瘤,颅内感染及蛛网膜下腔出血多见。因此,治疗脑积水除消除病因外,如何  相似文献   

3.
神经内窥镜手术并发症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1998年9月至2001年3月,我院以德国产ZEPPLIN神经内窥镜完成神经外科手术41例,现报告其初步结果,重点分析并发症。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组病人共41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个月至42岁,平均(16±2)岁,诊断:婴幼儿梗阻性脑积水12例,外伤后脑积水8例,室间孔阻塞致一侧脑室扩大3例,小脑髓母细胞瘤术后脑积水1例,蛛网膜囊肿4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手术5例,脑脊液鼻漏修补4例,高血压脑出血3例,脑室内肿瘤切除1例。1.2手术方法1.2.1内窥镜完成的手术包括脑积水(含室间孔不通)、脑室内肿瘤、蛛网膜囊肿等完全通过内镜工作腔完成手术。有5例梗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素脑池显像的影像特征及其对脑积水脑脊液循环障碍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CT或MRI证实为脑积水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儿童组(37例)和成人组(35例)。均行核素脑池显像检查。结果经核素脑池显像诊断交通性脑积水38例,其中儿童21例,成人17例;大脑凸面显像剂分布减少或无分布30例(79%),分布接近正常8例(21%);儿童组伴颅内蛛网膜囊肿10例(48%),成人组伴颅内蛛网膜囊肿2例(12%),交通性脑积水病人未发现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相交通。非交通性脑积水34例,其中儿童组16例,成人组18例;大脑凸面显像剂分布减少或无分布17例(50%),分布接近正常17例(50%);儿童组伴颅内蛛网膜囊肿5例(31%),其中囊肿与蛛网膜下腔相交通3例,成人组伴颅内蛛网膜囊肿2例(11%),未见囊肿与蛛网膜下腔交通。结论核素脑室显像有助于鉴别脑积水的类型和脑脊液吸收情况,并可判断蛛网膜囊肿是否与蛛网膜下腔相通,对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囊虫病是一种地方流行病,其表现可以归于三种病理形态:(1)皮层包囊,(2)脑室包囊,(3)脑膜炎。皮层包囊可引起癫痫或局部症状;脑室包囊的病人发生梗阻性脑积水,脑脊液常出现炎症反应;包囊侵入蛛网膜下腔可引起脑膜炎,慢性炎症可引起基底部蛛网膜炎和交通性脑积水。  相似文献   

6.
外伤后脑积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症为颅脑外伤后较常见的后遗疾患。发病率为29~72%。此病的发生多为CSF吸收循环障碍的结果,放射学和病理学检查表明,此种损害通常位于脑的凸面周围,Zander和Foroglou在一组外伤后脑积水的尸检中发现:软脑膜增厚,蛛网膜下腔消失,凸面的脑沟尤其如此,但脑底部的脑膜也有此种改变。这种病理变化常归因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或脑室扩大引起的蛛网膜下腔的压迫。脑挫伤、水肿、外伤性颅内血肿与脑梗塞也被认为是导致脑凸面梗阻性脑积水的原因。有持续高压者,脑积水的发生频度要比颅内压逐渐降低者少。然而,脑积水的发生可以没有颅内压高的表现。外伤后脑积水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重者是深昏迷状,轻者表现为典型的正常压力脑积水(NPH),  相似文献   

7.
本病为综合征,可发生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膜炎或颅脑损伤后颅内蛛网膜粘连引起的交通性脑积水,也可包括不完全阻塞性病变,如导水管狭窄,后颅凹粘连等。其病理改变主要为脑室系统对称性扩大及脑萎缩。因其腰穿颅压正常,故称为“正常”颅压脑积水。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痴呆,步态不稳,尿便障碍三主征。亦可有思维迟纯,表情淡漠,动作减少,或出现幻觉,怪异行为等。  相似文献   

8.
结核性脑膜炎是由于机体抵抗力减低结核杆菌通过血行播散透过血脑屏障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由于蛛网膜下腔渗出液的积聚和粘连常导致脑脊液循环障碍而产生脑室扩大及脑积水。我科收治5例梗阻性脑积水(病理切片证实)通过手术治疗均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现介绍其术后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9.
1965年Raymond Adams和他的同事描述了一个新的伴有精神运动迟缓,步态不稳和尿失禁的临床痴呆综合征。系隐袭发病,有特征性气脑影像:脑室扩大,因蛛网膜下腔阻塞,大脑皮质表面则无气体显示。腰穿时脑脊液压力正常。脑脊液分流术后病人临床症状改善。其病原学和病理生理学尚未明了。可能于脑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手术,脑血管疾病,脑膜脑炎之后发生,也可能与伴有脑干胶质瘤,第三脑室囊肿,小脑血管母细胞瘤,导水管狭窄,以及异位基底动脉压迫第3脑室等有关。约半数病人没有明显病因。所有病因均与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障碍有关;从而导致脑室内压力增高,并因脑室扩张而压力减低。由于脑室周围纤维通道  相似文献   

10.
脑积水是指颅内脑脊液容量增加,除神经体征外,常有精神衰退或痴呆。脑积水是因颅内疾病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或(和)循环、吸收障碍而致颅内脑脊液存量增加、脑室扩大的一种顽症。目前治疗脑积水的主要方法是分流手术。  相似文献   

11.
继发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脑积水可出现在出血后的急性期或者二至数周。急性期由于血液在第四脑室流出孔和基底池的积聚而阻塞了脑脊液(CSF)的循环。复习文献中550例SAH有急性脑积水者20%,约有半数因脑脊液流动障碍而引起临  相似文献   

12.
核磁共振脑脊液电影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 研究和分析了中枢神经系统及颅内和椎管内蛛网膜下腔中的脑脊液流动情况。方法 采用2D-PC的技术,选择相关的观察平面和流动方向。获得该平面内特殊方向流动的脑脊液信号影。结果 分析了颅内(脑组织外)和椎管内(脊髓外)占位病变与局部蛛网膜下腔的关系;蛛网膜囊肿与局部蛛网膜下腔增宽的鉴别;先天脑室发育畸形的诊断;脑积水(梗阻性)脑脊液的异常流动;脊髓空洞症病例中脊髓内和脊髓外脑脊液的流动对比分析。结  相似文献   

13.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慢性脑积水作为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起病14天后出现的交通性脑积水。虽然对其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蛛网膜颗粒堵塞、蛛网膜下腔纤维化导致脑脊液循环吸收障碍有关。通过文献发现慢性脑积水发病率较高,且影响因素繁杂。动脉瘤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多数研究认为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无关。终板造瘘术是指在开颅夹闭过程中打开终板膜,使三脑室与基底池相通,其与慢性脑积水的关系尚不明确。脑脊液引流被许多研究证实有一定预防作用,也许可通过改进引流方式增加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4.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颅内动脉瘤破裂导致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的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慢性脑积水作为影响预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指起病14天后出现的交通性脑积水。虽然对其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可能与蛛网膜颗粒堵塞、蛛网膜下腔纤维化导致脑脊液循环吸收障碍有关。通过文献发现慢性脑积水发病率较高,且影响因素繁杂。动脉瘤手术方式包括开颅夹闭术和介入栓塞术,多数研究认为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无关。终板造瘘术是指在开颅夹闭过程中打开终板膜,使三脑室与基底池相通,其与慢性脑积水的关系尚不明确。脑脊液引流被许多研究证实有一定预防作用,也许可通过改进引流方式增加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猪实验性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动物模型,对脑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发生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雌性贵州小型猪20只,健康对照组5只、实验组15只。实验组分别将15ml(1只)、12ml(1只)、8ml(13只)枸橼酸化的自体静脉血注入侧脑室内建立猪实验性脑室出血后慢性脑积水动物模型;健康对照组不作处理。采用MRI动态观察脑室变化,SPECT观察蛛网膜下腔CSF循环的改变,观察病理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健康对照组死亡1只(1/5)、实验组死亡4只(4/15)。实验组脑室出血后30d有7只(7/11)形成慢性脑积水;健康对照组未出现脑积水。脑室出血后各时相点蛛网膜下腔核素显影均局限在椎管穿刺点附近,显示CSF循环障碍持久存在;脑室出血后蛛网膜下腔轻度增宽、蛛网膜细胞间隙纤维样结构增多,未形成脑积水动物的病理改变较形成脑积水者轻。结论猪脑室出血后蛛网膜下腔的CSF循环吸收障碍可能与电镜所发现的蛛网膜纤维化有关;蛛网膜纤维化可能是出血后慢性脑积水的主要形成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1例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进行了回顾性总结分析。所采用的手术方法有:①脑室分流手术;②囊肿-腹腔分流术;③囊肿切除;④囊肿切除加囊肿-脑池分流术,或囊肿部分切除(即囊肿开窗术),或囊肿切除加脑室-脑池分流术。结果:其主要临床表现以颅内压增高症和中线综合征为主。上述方法中单纯囊肿壁切除只能使部分病人的病情缓解,脑室分流或囊肿切除加脑室分流手术的疗效较好。结论:四叠体区蛛网膜囊肿常合并梗阻性脑积水,单纯囊肿切除不能解除多数病人的梗阻性脑积水。作者根据囊肿是否与蛛网膜下腔相通提出:对交通性蛛网膜囊肿采用单纯性脑室分流术,对非交通性者采用囊肿切除加脑室分流手术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脑积水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可以单纯发生或合并于其他疾病.脑积水由不同病因导致,主要有外伤、脑室内出血、肿瘤和感染.传统观点认为脑积水的病理机制主要分为3种,即脉络丛产生脑脊液过多、脑脊液吸收障碍和脑脊液循环受阻.不论什么原因导致的脑积水,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均十分相似,其相关研究随着实验动物模型[1-2]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加深,但是仍没有定论. 一、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8.
1928年Bagley首次报告了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积水,近年来,医学文献报导日益增多,已证明,引起慢性交通性或阻塞性脑积水的原因是软脑膜纤维化及细胞、纤维性渗出物阻塞了基底池、第四脑室的孔道和蛛网膜颗粒.一些研究者估计、动脉瘤破裂引起蛛网膜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病率为10-19%,如将只有轻度侧脑室扩大包括在内,其发病率稍高些.作者将1968~1969年间肯定或怀疑颅内动脉瘤或动静脉畸形引起蛛网膜下腔出血的48例病人的分析结果与1974~1975年间56例类似的病人进行对比.未用EACA的1968~1969组中,经造影证实为脑积水且有症状者占10%,侧脑室扩大的发病率为17%;应用EACA的1974~75组中,因脑积水而产生症状者占31%,脑室扩大发病率为43%.  相似文献   

19.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对13例脑脊液成分异常型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其中男9例、女4例,年龄18~68岁,平均48岁,病史3周-2个月.高血压脑出血破入脑室行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脑积水2例,动脉瘤破裂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行瘤颈夹闭+去骨瓣减压+硬膜下腔置管持续引流术后并发腩积水3例,颅内感染合并脑积水经腰大池持续引流再辅以静脉输入抗生素治疗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行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脑积水5例及颅内多发占位性病变并发脑积水行脑室外引流术治疗1例.  相似文献   

20.
脑积水是脑室和脑池(蛛网膜下腔)内脑脊液总量增多,颅内压增高,继而引起脑室扩张,及脑池、脑沟、脑裂等处的蛛网膜下腔增宽.婴儿由于颅缝尚未闭合,脑积水会引起头围增加.如不经治疗,先天性脑积水多因病情不断恶化,最后死于营养不良、恶性病质或伴并发症,后天性脑积水常因脑疝、并发症而死亡[1].我科自2001-03~2004-09应用经络导平治疗小儿脑积水144例,临床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