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动脉弹性改变在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大动脉弹性减退是多种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壁早期损害的综合表现,早期发现和干预亚临床期血管病变的进展是延缓和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根本措施。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即是一个理想的无创指标,与动脉硬化有良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徐世莹  李瑞杰  任文林  王亚娟 《临床荟萃》2007,22(23):1724-1725
高血压引起的心脑血管事件已成为当今中老年人发病和致死的重要因素。大动脉弹性的检测成为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反映大动脉弹性的有效指标之一。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抑制醛固酮合成改善大动脉弹性。但国内尚较少有此药对于改善动脉弹性的研究,本研究拟探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对大动脉弹性的改善作用。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取2005年4月1日至2005年8月1日期间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为收缩压(SBP)≥140 mm Hg(1 mm Hg=0.133 kPa)和(或)舒张压(DBP)≥90 mm Hg或正在服用降…  相似文献   

3.
陈惠军  苏立杰  李俊利 《临床荟萃》2012,27(12):1058-1059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1-4],脉压(pulse pressure,PP)和脉压指数(pulse pressue index,PPI)作为反映动脉弹性的参数,较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更有临床意义,是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及其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本研究回顾分析233例住院治疗的高血压患者,统计分析其临床特点以及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高频超声观察大动脉粥样硬化已广泛用于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目前,关于颈动脉甚至胸主动脉硬化的文献较多,而尚未见锁骨下动脉硬化检测的报道。本研究用高频超声同时检测动脉及锁骨下动脉硬化程度,探讨颈动脉、锁骨下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血压并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病是一种以动脉血压升高、动脉硬化为主要特征的疾病,高血压患者大动脉的主要特征性改变是顺应性减退、弹性降低.动脉僵硬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已被证明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1].高血压患者动脉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心脑肾等各重要器官损害的基础,过高的血压引起肾脏的进行性损伤,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故早发现、早诊断是至关重要的.近年来很多研究认为胱抑素C( Cystatin C,Cys C)是检测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理想的内源性指标[2],它在体内产生速率稳定,受影响的因素极少,是反映早期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评价指标.既往研究已证明Cys C是不良预后的强的预测因子,被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的指标[3-4].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在高血压早期,反映动脉弹性的AASI与反映肾功能指标的Cys C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更常见,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归因于弹性动脉僵硬度增加。年龄和血压水平是影响动脉弹性功能的重要因素,而大动脉弹性功能减退是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动脉壁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是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的早期标志。尽管不同种类降压药物在降压水平上总体差别很小,但对大动脉顺应性的改变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皮依赖性动脉顺应性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急性冠脉综合征之间的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HDICVProfiorDo2020动脉脉搏波分析仪(美国HDI公司),测量急性冠脉综合征组、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及对照组患者大动脉弹性指标(C1)、小动脉弹性指标(C2)及脉压。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小于非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患者及对照组患者,P<0.01。C1、C2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差异,分别为P<0.05、P<0.01。脉压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P<0.05。结论C1和C2是急性冠脉事件的有效预测指标之一。C1和C2能有效反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可能是优于脉压的更好的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指标,其中小动脉弹性指数C2的预测价值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徐艳秋  崔炜 《临床荟萃》2008,23(10):759-761
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动脉弹性改变在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大动脉弹性减退是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对血管壁早期损害的综合表现,是早期血管病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标志.  相似文献   

9.
<正>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是一类动脉的非炎性病变,是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1,2]。动脉硬化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病率高于其他群体,随着动脉硬化程度的增加,动脉血管壁增厚,血管壁的用的管腔变下,弹性减弱~[3,4]。有研究发现,约1/4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颈动脉狭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颈部动脉硬化使颈动脉狭窄,由血管栓塞导致缺血性脑卒中~[5,6]。临床应用神经影像学给动脉硬化提供早期诊断。本次研究通过对比分析疑似动脉硬化和无  相似文献   

10.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常见于老年人,青年人和中年人中,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匀与心血管危险性有关,而老年人中ISH比舒张期高血压更能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是更重要的危险因子,尤其是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1.
丁文茂  李岚 《临床荟萃》2011,26(22):1968-1969
随着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脑血管及大动脉病变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早期诊断血管病变,积极干预治疗,对提高生存及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动脉硬化检测系统对血管性疾病,尤其是动脉硬化程度可进行有效的评价[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与踝肱系数(ABI)的相关性,评估ABI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用四肢同步自动测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ABI值,根据ABI值是否正常将患者分为正常ABI组68例和低ABI组52例。随访18月,记录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分析心脑血管事件与ABI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ABI组比较,低ABI组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较高(36.54%v.s.11.77%,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ABI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子(P=0.014)。结论:ABI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正1什么是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动脉非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随着年龄增长人们自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管疾病,部分人青少年期即已开始慢慢出现动脉硬化,绝大多数人在30岁以后出现动脉硬化。一般的动脉硬化不会有任何症状,但如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不运动、肥胖、不健康饮食等疾病或不良习惯时,将会加重动脉硬化。严重者会增加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CHD)是目前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动脉硬化斑块不是简单的脂质沉积病,而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一种慢性炎症反应。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hs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hsCRP和Hcy水平的增高,被证实为CHD或未来CHD事件危险性的标志,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对动脉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动脉硬化患者116例,依据血清ACE水平分为高ACE组(n=59)与低ACE组(n=57)。统计两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血压(收缩压、舒张压)、ACE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两组一般情况、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并统计分析动脉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相关危险因素。结果高ACE组性别、体质量指数、舒张压、TC、HDL-C、LDL-C水平与低AC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ACE组年龄、空腹血糖、收缩压、血清ACE水平高于低ACE组(P0.05);高ACE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5.42%)高于低ACE组(10.53%)(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年龄、收缩压、空腹血糖、ACE水平为动脉硬化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动脉硬化患者血清ACE水平显著增高,其为心脑血管事件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在疾病发生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我们研究是否多血管事件能够帮助预测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发生。方法用经颅多普勒,检测了131例住院患者的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确定了每个病例狭窄动脉数量,并记录了多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在131例中,66例无狭窄,65例至少有一支动脉狭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中风的危险因素是舒张压的升高(OR=2.38,95%CI1.27到4.45,P=0.01)、存在大动脉狭窄(OR=2.15,95%CI0.96到4.84,P=0.06)和NIHSS得分≥2(OR=18.83,95%CI4.06到87.28,P=0.001)。预测颅内大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是有无糖尿病(OR=2.78,95%CI1.20到6.46,P=0.02)和有无冠心病(OR=2.63,95%CI1.13到6.15,P=0.03)。结论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的病人颅内大动脉狭窄的风险性显著增加。舒张压升高和有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患者易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中风。经颅多普勒是一种重要的研究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病人颅内大动脉狭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尿酸血症是体内的嘌呤代谢异常、尿酸盐沉积而引起组织损害的一组疾病,其临床症状包括痛风性关节炎、关节畸形和痛风性肾病等[1]。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研究[2]表明高尿酸血症可能与周围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有一定的关系,血清尿酸水平升高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和预后因子。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是目前评估动脉血管弹性的较优指标[3],本组应用PWV评估高尿酸血症患者颈动脉血管弹性,旨在探讨其在提示颈动脉硬化程度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年的大量循证医学均证实,脉压(PP)增大参与了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与进展,高水平的PP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有文献报道指出,PP对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作用大于舒张压(DBP),甚至超过了收缩压(SBP)。随着PP水平升高,发生冠心病、脑卒中等的风险趋增大。合理降低PP,能有效预防、减少心血管事件。但对PP与高血压心血管事件的关系及其预测作用学界仍无统一认识。本文拟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选取24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析PP增大对高血压心血管事件预测的临床作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无症状性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都与动脉的顺应性减低密切相关。脉搏波速度(PWV)是目前公认的反应动脉硬化程度的良好指标,近年来的大量研究表明PWV与收缩压关系密切。但PWV需要特定的仪器,不能普遍应用。本研究利用普通医用水银血压计听诊法和触诊法测量肱动脉收缩压的差值,试图为临床医生寻找一个在实际工作中简便可行的估计动脉弹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赵庆华 《临床荟萃》2007,22(19):1396-1397
动脉顺应性主要反映动脉舒张功能的状态,是收缩压、舒张压和脉压的决定因素,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细胞的功能,动脉顺应性功能减退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1]。本研究利用无创动脉脉搏波速度测量仪(Complior SP)测量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liv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